有關於古代中國人到過歐洲旅行的記載嗎

2021-09-03 07:15:57 字數 6069 閱讀 1638

1樓:匿名使用者

甘英(生卒年不詳),字崇蘭,東漢人。曾於漢和帝永元九年(97年)奉西域都護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羅馬帝國)。他率領使團一行從龜茲(今新疆庫車)出發,經條支(今伊拉克境內)、安息(即波斯帕提亞王國,今伊朗境內)諸國,到達了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灣)沿岸。

這次出使雖未到達大秦,但增進了中國人當時對中亞各國的瞭解。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經過:公元前138年,他帶著百餘名隨從從長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他不忘使命,設法逃脫,輾轉到達大月氏。

那時大月氏西遷已久,無意再與匈奴打仗。張騫返回長安,向漢武帝報告了西域的見聞,以及他們想和漢朝往來的願望。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張騫率領使團,帶著上萬頭牛羊和大量絲綢,訪問西域的許多國家。

西域各國也派使節回訪長安。漢朝和西域的交往從此曰趨頻繁。

西域都護的設立: 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公元前60年,西漢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班超經營西域: 公元73年,東漢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幫助西域各國擺脫了匈奴的控制,被東漢任命為西域都護,他在西域經營30年,加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絡。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達波斯灣。

166年,大秦使臣來到洛陽,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的首次直接交往

公元399年,東晉的僧侶法顯,不顧年事已高,與四位同仁一道從長安出發了。橫穿塔克拉瑪干,翻越帕米爾高原,到達中印度,經過14年的旅程,最後從海上回到中國。法顯此行,抄寫了佛教《律藏》。

公元629年,唐代僧人玄奘再次從長安啟程,開始了真實的?#35199;遊記?#12290;經涼州、過流沙河、哈密、穿越天山山脈,來到撒馬爾罕,再前行,與大雪山的冰雪搏鬥,最後到達印度。

杜環 唐代旅行家。唐中葉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通典》作者杜佑的族子,生平不詳。唐玄宗天寶十載年(751),隨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出征西行至西域。

與大食軍戰於但羅斯城(今哈薩克江布林城附近),唐軍大敗,被俘甚眾,杜環從軍在營,被俘往亞俱羅(今伊拉克巴格達南庫法)。他遠遊中亞和西亞的許多地方,行蹤直至地中海,歷時11年之久。唐代宗寶應元年(762),杜環乘商船從阿拉伯半島經海道由波斯灣、阿曼灣、印度洋,過馬六甲海峽、南中國海迴歸祖國。

這是一條海上絲綢之路,也是當時中國海外交通**的最遠航路。杜環回國後,將自己這段不平凡的經歷以及在西域、西亞等地的見聞,撰寫成《經行記》一書。杜環的西域之行,走過了當時東西方陸路和海道兩條絲綢之路,全程約計八萬裡。

他的行蹤範圍之廣,遊歷時間之長,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都是少有的。他是最早到達西亞和地中海的中國旅行家。它不僅向人們介紹了中亞、西亞和南亞地區的風土人情、地理概況,增進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而且還促進了東西方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瞭解及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2樓:愛琴海舟

東漢的甘英和唐朝的杜環都到過西亞,但沒有到歐洲。有明確記載的第一個到歐洲旅行的中國人是列班·掃馬(1220-1294)全稱列班·巴·掃馬(rabban bar sauma),元朝景教(**教聶思脫裡派)教士、外交家,畏兀兒(維吾爾)族人,最早訪問歐洲各國的中國旅行家,出生於元大都(今北京)。列班(rabban),敘利亞語「教師」之意,聶思脫裡派教士的稱號;掃馬(sauma),他的本名。

他出身於信奉**教聶思脫裡派的畏兀兒富家。父昔班,任教會視察員。掃馬自幼受宗教教育,二十多歲時棄家修行,居於大都附近山中,成為著名教士。

東勝州(今內蒙古托克托)汪古部景教徒馬忽思(marcus))來向他學習。約在至元十二年(1275),兩人決意赴耶路撒冷朝聖,得到朝廷頒發的鋪馬聖旨,從大都出發,隨商隊西行。沿途經過東勝、寧夏(銀川)、斡端(和田)、可失哈耳(喀什),答剌速河、徒思(今伊朗馬什哈德附近)等地,抵伊利汗國蔑剌哈城(今伊朗馬臘格),謁見了聶思脫裡派教長馬兒·腆合 (mar denha)。

隨後歷訪波斯西部、亞美尼亞、谷兒只(喬治亞)等地,參觀**教遺蹟,但因當時敘利亞北部常有戰亂,去耶路撒冷朝聖的計劃未能實現,便寓居毛夕裡(今伊拉克摩蘇爾)附近教堂。馬兒·腆合召兩人至報達(今伊拉克巴格達),任命馬忽思為大都和汪古部主教,改其名為雅八·阿羅訶;掃馬為教會巡視總監,遣返東方,因伊利汗國與察合臺汗國在阿母河一帶發生戰爭,道路不通,還居寓所。2023年,馬兒·腆合去世,馬忽思被選為新教長,稱雅八·阿羅訶三世(yahbh-allaha ⅲ)。

2023年,伊利汗阿魯渾欲聯合**教國家攻取耶路撒冷和敘利亞,遣掃馬出使羅馬教廷及英、法等國。掃馬使團經君士坦丁堡至羅馬,恰遇教皇虛位,於是繼續西行抵巴黎,向法國國王腓力四世呈交了阿魯渾汗的信件和禮品,受到隆重接待。在巴黎逗留月餘,又向西南到波爾多城(當時屬於英國國王的領地,今屬法國),會見英國國王愛德華一世。

法、英兩王都同意與伊利汗國建立聯盟。2023年,掃馬在回國途中,獲悉新教皇尼古拉斯四世已即位,再至羅馬呈交國書。教皇對阿魯渾汗優待**教表示感謝,厚贈使臣禮品遣歸。

掃馬圓滿完成出使任務,受到阿魯渾汗的嘉獎,特許在都城桃裡寺(今伊朗大不里士)宮門旁興建教堂一所,命他管領。後移居蔑剌哈(馬臘格),又建一巨集偉教堂。2023年去報達(巴格達)輔佐雅八·阿羅訶三世管理教務,直到去世。

3樓:匿名使用者

杜環(生卒年不詳),中國唐代旅行家,又稱杜還,襄陽郡(今湖北襄陽)人。唐天寶十年(751)隨高仙芝在中亞江布林與大食(阿拉伯帝國)軍作戰被俘,過了近十年的俘虜生活。後遊歷了非洲埃及等國家,成為第一個到過非洲並留有著作的中國人。

寶應初年(762)他乘商船回國,寫下了《經行記》一書,但可惜已失傳,只有杜佑在《通典》(801年成書)一書中引用過此書,有1500餘字保留至今。《經行記》是中國最早記載伊斯蘭教義和中國工匠在大食傳播生產技術的古籍,還記錄了亞非若干國家的歷史、地理、物產和風俗人情。

4樓:

成吉思汗的軍隊打到歐洲去了的,所以很多人去過名字就不知道哦

明朝時期有中國人到過歐洲嗎

5樓:我們想知道

有。——如果「鄭和七下西洋」行動也算中國人的話。

以中國人特有的意識能力解讀「茹毛飲血」,就會很容易發現中國人早在幾十萬年以前,就已經走遍世界了。

6樓:瑞雪

通過絲綢之路做生意的,有可能

7樓:府雨竹

鄭和下西洋最遠就到歐洲

8樓:初夏de紛飛

知道絲綢之路嗎?中國遠早於明朝 就有人去歐洲

中國人喜歡去歐洲旅行,為什麼沒有大量的歐洲人來中國旅行?

9樓:陽光愛生活吖

說到為什麼歐洲人也十分喜歡中國,但是來中國旅遊的人比較少,其實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歐洲本身國土面積較小,而且歐洲人總量也不是很多,第二是他們雖然對中國十分喜歡,但是由於對中國的一些其他方面的誤解,以及對於中國文化了解程度不深,所以可能在一些情況下沒有選擇來中國旅行。再加上路途遙遠,一些歐洲人可能選擇了一些距離自己國家比較近的地方進行旅行。

首先歐洲國土面積比較小,所以說歐洲人口的總量比較少,那麼加上中國的國土面積比較大,所以說歐洲人就算是大量的來中國旅遊,我們也看不到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而中國人去歐洲旅遊時,由於人口比較多,歐洲的面積又比較小,就形成了一種大量的中國人去歐洲旅遊的表象。

其次是歐洲人對於中國雖然喜歡,但是對於中國的一些名勝古蹟還並不是很瞭解,所以說可能喜歡中國的一些傳統文化形式,但是對於想要去中國旅遊,更加深入的瞭解,還沒有到達一定的程度。

最後就是由於中國距離歐洲的距離比較遠,而中國去世界各地的交通旅遊比較方便,所以說可能中國人去歐洲旅遊的更多,而歐洲人由於出行不便距離遙遠,可能在旅遊的時候就選擇了在自己的周邊國家。

10樓:淡年華

大量人去歐洲旅行是因為受到很多流行雜誌和文章的影響,嚮往歐洲的城堡生活跟想看一下歐洲的古建築,另外就是歐洲多奢侈品廠家,可以去購物,而歐洲人至今還有很多人對中國存在偏見,加上所謂的種族優越感,也就很少有人來了。

11樓:漂亮的煎餅果子

就我們中國人對歐洲有很多的幻想,而且他們那邊有很多有名的建築,環境還好景色很美麗,但是歐洲人對中國沒有這麼多的瞭解,所以很少有來中國這邊旅遊的。

12樓:玄朔

中國人也沒有很大批地去歐洲,因為外國人少,所以來的少,中國人多,所以去的多。我們與他們之間還是存在著文化差異的,可能是他們心存芥蒂,所以來的少。

13樓:月榭

有的呀,中國每年都會迎來很多大量的歐洲遊客,只不過國外人比較少,不像中國人這麼多,出去遊玩都是浩浩蕩蕩的,來中國旅遊的歐洲人數在他們國家來看也是10分可觀的一個數字了

14樓:玄葉言語

很多歐洲人對中國沒有很深的瞭解,他們對中國的態度可能沒有很友好。而且歐洲有很多旅行可以去的地方。

15樓:耍流氓的小冰棍

我覺得歐洲人來我們中國旅遊的人不在少數,在我們中國讀書的也不少,可能是你見得比較少吧。

16樓:顧大帥

因為歐洲人並不是對中國很瞭解,但是中國人對歐洲十分的嚮往,對於歐洲那邊的各種特色建築以及環境十分的嚮往,所以中國人喜歡去歐洲旅行,而歐洲人對中國的環境並不是10分的瞭解,所以來旅行者較少。

17樓:姐姐1998現在

我覺得其實還是有人會來這邊旅遊的,畢竟說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但是中國畢竟距離歐洲還是遙遠的。

18樓:你總是不懂我的

因為歐洲的很多人對於中國不是瞭解的很深,他們的國家也不怎麼的推薦來我們這裡旅遊,還是有很多的原因的。

在中國古代中有沒有中國人到歐洲的記載?

19樓:手機使用者

甘英(生卒年不詳),字崇蘭,東漢人。曾於漢和帝永元九年(97年)奉西域都護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羅馬帝國)。他率領使團一行從龜茲(今新疆庫車)出發,經條支(今伊拉克境內)、安息(即波斯帕提亞王國,今伊朗境內)諸國,到達了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灣)沿岸。

這次出使雖未到達大秦,但增進了中國人當時對中亞各國的瞭解。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經過:公元前138年,他帶著百餘名隨從從長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他不忘使命,設法逃脫,輾轉到達大月氏。

那時大月氏西遷已久,無意再與匈奴打仗。張騫返回長安,向漢武帝報告了西域的見聞,以及他們想和漢朝往來的願望。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張騫率領使團,帶著上萬頭牛羊和大量絲綢,訪問西域的許多國家。

西域各國也派使節回訪長安。漢朝和西域的交往從此曰趨頻繁。

西域都護的設立: 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公元前60年,西漢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班超經營西域: 公元73年,東漢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幫助西域各國擺脫了匈奴的控制,被東漢任命為西域都護,他在西域經營30年,加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絡。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達波斯灣。

166年,大秦使臣來到洛陽,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的首次直接交往

公元399年,東晉的僧侶法顯,不顧年事已高,與四位同仁一道從長安出發了。橫穿塔克拉瑪干,翻越帕米爾高原,到達中印度,經過14年的旅程,最後從海上回到中國。法顯此行,抄寫了佛教《律藏》。

公元629年,唐代僧人玄奘再次從長安啟程,開始了真實的?#35199;遊記?#12290;經涼州、過流沙河、哈密、穿越天山山脈,來到撒馬爾罕,再前行,與大雪山的冰雪搏鬥,最後到達印度。

杜環 唐代旅行家。唐中葉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通典》作者杜佑的族子,生平不詳。唐玄宗天寶十載年(751),隨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出征西行至西域。

與大食軍戰於但羅斯城(今哈薩克江布林城附近),唐軍大敗,被俘甚眾,杜環從軍在營,被俘往亞俱羅(今伊拉克巴格達南庫法)。他遠遊中亞和西亞的許多地方,行蹤直至地中海,歷時11年之久。唐代宗寶應元年(762),杜環乘商船從阿拉伯半島經海道由波斯灣、阿曼灣、印度洋,過馬六甲海峽、南中國海迴歸祖國。

這是一條海上絲綢之路,也是當時中國海外交通**的最遠航路。杜環回國後,將自己這段不平凡的經歷以及在西域、西亞等地的見聞,撰寫成《經行記》一書。杜環的西域之行,走過了當時東西方陸路和海道兩條絲綢之路,全程約計八萬裡。

他的行蹤範圍之廣,遊歷時間之長,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都是少有的。他是最早到達西亞和地中海的中國旅行家。它不僅向人們介紹了中亞、西亞和南亞地區的風土人情、地理概況,增進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而且還促進了東西方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瞭解及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有關誠信的感動中國人物,不要古代的

信義兄弟 孫水林孫東林 感動中國事蹟 孫水林,男,1960年生。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泡桐鎮人,建築商。孫東林,男,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泡桐鎮人,孫水林弟弟。2010年2月9日,臘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築工程的孫水林回到天津,原定與暫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孫東林聚一天再回武漢,但他檢視天氣預報瞭解到,此後幾天,...

聖經中有關於中國的嗎,《聖經》中有關於中國人(西漢及以前的)的記載嗎?

聖經作為一本書存在於我們當中。然而實際上是由60多本書組成的,由40多位不同的作者寫的。它的彙編由公元前1400年的摩西時代到公元1世紀末傳教徒約翰,共經歷了1500年的時間。它的敘述恰恰追溯到人類的起源。它描述了天地之神是一切的造物主,且有創造人類的目的。人類存活下來一直到今日。然後進一步說明將來...

中國人對法國人的印象是怎麼樣的。有沒有關於中國人對法國人的看法的演講稿?謝謝大家啊,急求

因為有加繆 薩特 塞利納,有尤瑟納爾 蘭波 普魯斯特,法國人的書是好書,有深度有意境有想像力。因為有阿倫 雷奈 戈達爾 卡拉克斯,法國人的電影也是好電影,緩慢 悠長 美麗,或淡淡或極度的憂傷。法國人幾乎手一本備忘。法國人幹什麼事情都講究預約,請人吃飯要預約,去銀行辦事要預約,修車要預約,找醫生看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