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字在古文中所有的意思,或在古文中的所有意思

2021-03-21 23:53:17 字數 5939 閱讀 1524

1樓:文以立仁

或(huò)在古文中可以作代詞、副詞、動詞、連詞。

1、代詞。表示有人,有的(人或事)。如:「或立或臥。」《觀巴黎油畫記》 「或百步而後止。」《寡人之於國也》

2、副詞。

表示不肯定,或許,也許。如:「猱進鷙擊,或能免乎?」 《馮婉貞》

表示間或,有時。如:「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歸去來兮辭》「或長煙一空。」《岳陽樓記》

3、動詞。通「惑」。迷惑。如:「擅創為令,迷或其君。」《管子·回稱》

4、連詞。

表示假設。如:「或若」。

表示選擇或列舉。如:「或是」、「或乃」、「抑或」。

或在古文中的所有意思

2樓:冥月煞星

有的人或者是有時,要根據情況判斷

3樓:王皓東董

或 古義:1.有的人 2.或許,也許 3.又

今義:1.或許,也許 2.或者 3.稍微

4樓:藍田暖玉

1.代詞,有的,有的人2.副詞,或許,也許3.副詞,又,且4.用於否定句中加強語氣,無實義5.通「惑」,迷惑,疑惑。  ^_^     希望能幫到你。

5樓:糜若雁仁鈞

或(huò)在bai古文中可以

du作代詞、副詞、動詞、連詞。zhi

1、代dao詞。表示有人回,有的(人或事)。如答:「或立或臥。」《觀巴黎油畫記》

「或百步而後止。」《寡人之於國也》

2、副詞。

表示不肯定,或許,也許。如:「猱進鷙擊,或能免乎?」

《馮婉貞》

表示間或,有時。如:「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歸去來兮辭》「或長煙一空。」《岳陽樓記》

3、動詞。通「惑」。迷惑。如:「擅創為令,迷或其君。」《管子·回稱》

4、連詞。

表示假設。如:「或若」。

表示選擇或列舉。如:「或是」、「或乃」、「抑或」。

古文中的「或」字有多少種解釋

6樓:夢裡心落

意思:1、某人,有的人。

舉例:或說處殺虎斬蛟。——《世說新語·自新》

2、用作虛詞 ∶表示選擇或列舉。

舉例:或異二者之為。——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3、間或,有時。

舉例:或長煙一空。——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4、通「惑」。迷惑。

舉例:夜半,而城上四面鼓譟,敵人必或。——《墨子·備蛾傳》

5、語氣詞,在否定句中加強否定語氣。

舉例:莫或興之。——清· 黃宗羲《原君》

組詞:1、或者[huò zhě] 或許。

2、間或[jiàn huò] 副詞。偶然;有時候。

3、抑或[yì huò] 連詞。用於疑問句,表示揣測,相當於「還是」「或者」。

4、甚或[shèn huò] 甚至。

5、容或[róng huò] 或許;也許。

6、或然[huò rán] 屬性詞。有可能而不一定。

7、設或[shè huò] 假如。

8、或疑[huò yí] 懷疑,疑惑。或,通「惑」。

9、或且[huò qiě] 或將。

10、閒或[xián huò] 亦作「間或」。偶爾;有時候。

11、或異[huò yì] 也許不同。

7樓:匿名使用者

古文中「或」字的解釋有:

1、作代詞,有人,有的。例如:

或說處殺虎斬蛟。——《世說新語·自新》

或立或臥。——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2、作連詞,表示選擇或列舉。例如:

或盡粟一石。——唐· 韓愈《雜說 馬說》

或異二者之為。——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3、作副詞,有時。例如:

或長煙一空。——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或至相毆。——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而字在古文中的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 而 ér〈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鬍鬚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內外兩層,外層象兩腮的鬍子,內層象生在嘴下的鬍子。

「而」是漢字部首之一。本義:頰毛) 同本義 [bristles on the jaws]

而,頰毛也。——《說文》

◎ 而 ér《連》

(1) 從古沿用下來的連詞,可連線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 [and;furthermore;moreover;but also;into the bargain;if;in case;however]

(2) 表示並列關係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3) 表示遞進關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4) 表示承接關係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宋· 蘇軾《石鐘山記》

(5) 表示轉折關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6) 表示假設關係

諸君而(如果)有意;瞻餘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7) 表示修飾關係,連線狀語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 而 ér〈代〉

(1) 你;你的 [you;your]

予豈不知而作。——《詩·大雅·桑柔》

餘知而無罪也。——《左傳·昭公二十年》

子歸,歿而父母之世。——《國語·吳語》

盡於酒肉,入於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來?——《莊子·徐無鬼》

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聊齋志異·促織》

(2) 又如:而翁(你的父親)

(3) 這樣,此 [this]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這人)

◎ 而 ér〈助〉

(1) 表示偏正關係,相當於「之」,「的」 [of]

虞之與 虢,相恃而勢。——《淮南子·人間》

(2) 與「上」、「下」、「前」、「後」、「來」、「往」連用,相當於「以」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易·繫辭上》

◎ 而 ér《語氣》

(1) 用於句中,表示反問,相當於「難道」,「豈」 [how could;how is it possible]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

(2) 用於句末,相當於「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論語·微子》

◎ 而 ér〈動〉

如,好象 [seem;like]

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呂氏春秋》

◎ 而 néng

通「能」。

〈名〉才能 [ability]

然計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義為政故也。——《墨子·尚同下》

戒之戒之,微而異之。——《管子·樞言》。微而,猶無能。而、能古字通用

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管子·小匡》

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商君書·慎法》

〈動〉能夠 [can]

桀紂幽厲……不而矯其耳目之欲。——《墨子·非命下》

不逢湯武與 恆繆兮,也孰去而知之?《楚辭·九章·惜往日》

「或」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麼?

文言文中或字有或者的意思嗎?

9樓:匿名使用者

「或」,作「有的」、「有時」

翻譯的比較多。作「或者」、「或許」翻譯的雖然比較少,但也不是沒有。如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君實或見恕」。又如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或異二者之為」。

還有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或能免乎」。

10樓:

1,去,到······去,與「來」、「返」相對。屈原《九歌•國殤》:「出不入兮往不反」。

反:返。(往往):

1,處處。班固《西都賦》:「神池靈沼,往往而在」。

2,常常。杜甫《飲中八仙歌》:「醉中往往愛逃禪」。

古文中"而「的所有意思

11樓:王喬疏桐

而1.用作連詞。可連線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

(一)表示並列關係。版

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權。如:

蟹六跪而二螯。(《勸學》)

(二)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三)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如: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石鐘山記》)(四)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為「但是」「卻」。 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五)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為「如果」「假如」。如: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六)表示修飾關係,即連線狀語。可不譯。如:

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

2.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例如:

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記王忠肅公翱事》)3.複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12樓:匿名使用者

而1.用作連詞復。可連線詞、短語制

和分句,表bai示多種關係。

(一du)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zhi可譯為「又」dao。如:

蟹六跪而二螯。(《勸學》)

(二)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三)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如: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石鐘山記》)(四)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為「但是」「卻」。 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五)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為「如果」「假如」。如: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六)表示修飾關係,即連線狀語。可不譯。如:

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

2.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例如:

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記王忠肅公翱事》)3.複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13樓:獨孤寂滅

而 1.用來

作連詞。可連線詞源、短語和分句bai,表示多種du關係。

(一)表示並列zhi關係。一般不dao譯,有時可譯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勸學》)

(二)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三)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如: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石鐘山記》)(四)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為「但是」「卻」。 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五)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為「如果」「假如」。如: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六)表示修飾關係,即連線狀語。可不譯。如:

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

2.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例如:

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記王忠肅公翱事》)3.複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古文中命的幾個意思和例句,數在古文中所有的意思例句

m ng 動 差使 命令。歸去來兮辭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名 命令。版陳情表 權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名 命運 天命。論積貯疏 大命將泛,莫之振救。論語 顏淵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名 生命。陳情表 母孫二人,更相為命。動 命名。琵琶行 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 琵琶行 動 任用。越婦言 天子疏爵以命之...

文言文中的或什麼意思,「或」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麼

1 又如 或人 某人。不稱名而暗指的人。有些人 或曰 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唐 柳宗元 小石城山記 或語公 袁可立 此弄臣,奈何窘之?明 董其昌 節寰袁公行狀 2 又如 或時 有時 或一,或種 某種 或日 某日,有一天 3 用作虛詞 君實或見恕。宋 王安石 答司馬諫議書 或異二者之為。宋 范仲淹 岳陽...

於 字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麼,“棋”字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麼?

說文解字 於,於也。象氣之舒。本義為嘆詞,音x 於 的其他虛詞義是其假借用法,今音讀y 可用作介詞 連詞 助詞和語氣詞。介詞 於 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大量出現,西周以後,隨著介詞 於 的出現,於 的一些用法逐漸被 於 所代替,魏晉以後,除了在引用古籍或固定格式中以外,於 就很少出現了。於 的連詞 助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