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供會是什麼意思啊,佛教中,人天供養是什麼意思

2021-03-20 20:31:53 字數 7207 閱讀 6435

1樓:匿名使用者

應是古時佛教縱**,交流心得的一種聚結,向佛祖交階段領悟的程序,慢慢變**們供佛、許願的彙集,也算是佛對人們提供各種交流、供需的集會

佛教中,人天供養是什麼意思

2樓:小雨手機使用者

這個是從字面上來講,是應受人天的供養。但具體的則根據不同的經典,有不同的解釋。比如說,佛十號具足,其中就有應供。

這裡的應供是指佛究竟圓滿,能指引一切眾生脫離生死輪迴苦海,解脫一切煩惱痛苦生死糾纏,故應受人天供養。

在其他一些經典中,尤其是講述小乘法的經典中,也有許多,說阿羅漢為應供,意為,阿羅漢示現離世修道,寂滅無為,永脫煩惱,故應受人天供養。所以許多經典中,所說的應供也意指阿羅漢!這個要根據經典的整體意思來理解,不然容易斷間取義!

3樓:想飛上天的魚

天人送供養

『人有戒德者,感動諸天,天龍鬼神,莫不敬尊』,此句唐朝道宣律師的故事可以作證,這是真的,史傳上有詳細記載。道宣律師是律宗始祖,當年在終南山修行,戒律精嚴,感動天人供養。他日中一食,毗沙門天王子每天中午送一缽飯供養,這真正是『感動諸天,天龍鬼神。

』當時法相宗祖師窺基大師,他是玄奘大師的學生,也是位了不起人物。有一天窺基大師經過終南山,順道拜訪道宣律師,道宣律師聽到這個訊息很歡喜。窺基大師學問好,講經說法一流,但是戒律不嚴,他以為窺基大師對於戒律疏忽,不太重視,所以他想以天人送供養來感化窺基大師。

**知道談話過了中午,也沒有人送飯給他們吃。到第二天中午天人又按時送供養來了,道宣律師就問:『昨天中午你為什麼沒有送供養來?

』天神說:『昨天有大乘菩薩在山上,滿山都是**神,我進不來。』道宣律師聽了冒一身冷汗,生慚愧心,知道自己錯了,小看了別人,高抬了自己。

我們讀《華嚴經》,知道真的入華嚴境界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窺基大師持戒比道宣律師清淨,道宣律師持的是律儀戒,窺基大師持的是定共戒、道共戒,這兩者不一樣!窺基大師可以和光同塵,永遠保持真誠、清淨、平等,戒行圓滿了。

道宣律師雖然持戒精嚴,還小看別人,還要做出樣子來感動人,還有這個念頭就錯了,心不清淨。所以,不是道宣律師感化窺基大師,而是窺基大師感化了道宣律師。

4樓:愛兮情兮

『人有戒德者,感動諸天,天龍鬼神,莫不敬尊』,道宣律師是律宗始祖,當年在終南山修行,戒律精嚴,感動天人供養。他日中一食,毗沙門天王子每天中午送一缽飯供養,這真正是『感動諸天,天龍鬼神。』

5樓:匿名使用者

人天供養指一個人的修行非常殊勝,應該得到人道和天道的尊敬,物質上的嘉獎。

6樓:咪嗷

可以得到人道天道的供養。意為應得供養,受之無愧~

7樓:匿名使用者

受人界與天界眾生的愛戴與仰慕。

8樓:匿名使用者

天人只天道人道眾生,在這裡是「天人」一個泛指廣義的詞,其中也包括天道,人道,畜牲生,修羅非人道等眾生,就是天道人道等眾生應當恭敬尊重讚歎供養,指的是佛世尊天人師

9樓:匿名使用者

凡人、天人等大眾的供養!

10樓:花開現人

出世間的聖者可以得到,人,天人的供養

11樓:雪泡泡

就是指欲界的人、色界和無色界的一切神天~

12樓:匿名使用者

天生地養。萬物之靈。。。天生地才能養也就是人。。。萬物之靈首。就是人。。所以天人供養

13樓:美景良辰

佛教中,人天供養意思就是出家人能夠受人和天人的供養。

出家決定要受戒並守戒的,受戒就內有戒德莊嚴,外有袈裟著身;只要袈裟披身一現僧相,這就不但能受人來禮拜,連天人來禮拜你都受得起。

因為你有一個僧相就堪受人天禮拜,至於你有沒有修行那是自有你的因果。佛堂內的那尊佛像是木雕的,外面鍍上金,好像披上袈裟,雖是木頭雕的,但有此形相都能受人禮拜;你堂堂的一位僧寶,受了戒法,還不能受人禮拜嗎?讓人家禮拜是給人家種福,這是功德。

袈裟又叫福田衣,有人對你佈施,你受人家的供養,他佈施於你,他今生或轉世就能安樂自在,這是因緣果報法。至於你出家後,修行不修行,那全是你自己的事,是你自己的果報。當然,出家人生活之需全賴信眾供養,若不精進修行,生死不了,那今世天神不擁護,轉生還要墮落,那就太苦、太可憐了。

當然,若是修行有功、道業成就,那就真是為無量眾生的良福田。

出了家自以為沒有修行,不受人供養,要自耕自食,這是不如法的。

是誰叫你自耕自食呢?不可以的。依佛制是要託缽,但我們中國僧不託缽,而是在齋堂吃飯,這一樣是受人家的供養。

這些道理要明白,不要把道理弄反了,還自以為是。即使你是一個有錢的大居士,有百千萬財產的大富翁,你要出家時,家中的財產也都要施捨的;你不能留一部分,說要留著自己修行用,建個茅蓬,不要受人供養。錯了!

比丘身分那能蓄積錢財呀?穿了福田衣就是福田僧,現了僧相就是良福田;你不給人家供養,怎麼能令人家得福?人家得不到你的福,就如你有良田不給人下種子一樣,如此那會有豐碩的收穫呢?

那裡會有福報呢?出家人因地在人間受人的供養,將來證羅漢果,果報就是應供——應受天人的供養。比丘受人的供養,將來證果就有了天福;若不受人供養,沒有天福,就算你證了羅漢果,託缽都託不到,飢餓是好苦的啊!

為什麼要供養佛?

14樓:青竹遺風

佛菩薩有德可敬,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恭敬的物件。佛菩薩聖人屬於八福田中的敬田,佈施供養,如說修行,可得無量功德福報。

供養分為財供養、法供養。所以供養諸佛菩薩,不僅僅是以財物供養,而以法供養更為殊勝。法供養是讓你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行菩薩道,具體就是如說修行、利益眾生、攝受眾生、代眾生苦、勤修善根、不捨菩薩業、不離菩提心,如是法供養諸佛菩薩,才是最為殊勝的功德。

1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我們信佛教。供養佛,是想他保佑我們平安等好處之類的。比如說我們供養保鏢也是為了自己。。

16樓:匿名使用者

他們是佛法的傳播者,沒有他們誰來傳播佛法?「三寶」一詞也出自佛經,和尚和其它二寶同一淵源,是平等的三寶,如果不是佛就不可能說「三寶」,你這樣認為是一種不正確的見解,也是對佛法缺少了解。另外,你對供養還不完全理解,供養跟佈施差不多只不過是對境不同,我們說法也不同。

但都是「給出去」,你也知道,世界上很多物質產生的原理也很大程度上是來自相互關,就像迴音一樣。同樣,你給出去什麼,你也會在將來得到什麼,而且僧眾為三寶之一,是非常殊勝的「給出」對境,而三寶就像「迴音壁」一樣,會更加快速豐厚地把福報迴向給你。

17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你不懂啊!師傅們 是正常人才科出家 他們不僅要做法事 他們 還要 弘法力生 供養他們 你們也得到 福田啊 你 如果不願意 也可以不供養啊 和尚吃十方的

18樓:香光莊嚴

沒有人要救你供養,這是自願的,供養和尚的原因是,他們是我們的老師,我供養老師,這沒什麼不對,古代在私塾學習的學生都供養老師,從沒人說過不對吧?同樣,供養和尚也是這個道理。你不在這個私塾上學,不供養這個私塾的老師也沒人說你錯啊,但你非要供養這個老師,雖然他沒有教過你什麼,但你很仰慕這位老師,你想供養,這個也沒人管你。

19樓:考奧維杞奧

其實本來的情況,是施主給予出家眾四事供養(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出家眾給予施主法供養(講經說法、傳道、解惑、授業),是一個雙贏的過程。

《雜阿含經》裡有一則故事是這樣說的:有一天,佛陀來到一座村莊託缽,正在耕田的農夫見到佛陀,就說:「我以自己的力量耕田下種,以供飲食,沙門瞿曇你也應該這樣做。

」佛陀說:「我也自己耕田下種以供給飲食。」農夫懷疑地問:

「我都不曾看見沙門瞿曇駕牛耕田除草,為什麼瞿曇要說『我也自己耕田下種以供飲食』?可否為我講說您的耕田法?」佛陀以偈回答:

「信心為種子,苦行是時雨,智慧為犁軛,慚愧心為轅,正念自守護,是則善御者,保藏身口業,如食處內藏。真實為其乘,樂住無懈怠,精進無廢荒,安穩而速進,直往不轉還,得到無憂處。如是耕田者,逮得甘露果,如是耕田者,不還受諸有。

」農夫一聽,歡喜讚歎佛陀是位真正善於耕作的人。

各種佛都有什麼含義?家裡供什麼佛好?

20樓:aaa**王

不能這麼說 也不能這麼問滴 佛不是什麼含義的問題 佛菩薩都是發願度化眾生 幫助眾生的 慈悲心極大 功德極大 供養佛菩薩 看自己的緣分 就是自己喜歡那尊都行的··············

一般觀音菩薩和我們緣分極大 必須供養的

21樓:匿名使用者

佛是覺悟、大徹大悟的意思。每個佛的名號都有其特定意義。

釋迦佛,是因為娑婆世界眾生貪嗔痴橫行,心思散亂、自私自利缺乏慈悲,而叫釋迦摩尼。釋迦是能仁,對治眾生的自私;摩尼是寂靜,對治眾生的散亂。

阿彌陀佛,是無量壽(壽命)、無量光(智慧)佛。是因為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後,阿彌陀佛要保證眾生有充足的時間修學,故要無量壽;還要有最多的方法讓眾生成佛,故叫無量光。

觀音菩薩,是循眾生之音而救度;大勢至菩薩所到之處,莫不振動。兩個菩薩都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兩大助手,協助彌陀度化眾生。

彌勒佛是賢劫第5個佛,釋迦佛是第4個。他要到56億年後才從兜率天下來到娑婆度化眾生。

佛有無量,但經上說: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極尊」,是法界藏身。故供彌陀念其名號功德最大。

其實諸佛所證的智慧是一樣的,但因為在因地修行時所發的願不同,成佛後每個佛度化眾生的方法也不同,這就造成了其他佛只能度化上根利智的眾生,而阿彌陀佛是三根普被,無機不收,連造5逆10惡的罪人在臨終前唸佛也能往生極樂,不再下地獄。

22樓:匿名使用者

阿彌陀佛在因地發願要救度法界一切眾生,法緣特別殊勝,所以世尊和諸佛讚歎他是「佛中之王」

23樓:匿名使用者

佛法學習

點我名字,再點空間上面有個三慧禪房的連結,就都有了。 阿彌陀佛

佛教的「參」是什麼意思?

24樓:匿名使用者

參,就是觀照,仔細思考,就是悟的意思。

25樓:夢琪節

參謁、參尋、參學、參究之意,即學人謁見師家以問道。如『參師問法』。

修行坐禪,亦稱參。如『參禪辦道』。

禪林住持集一山之大眾以開示說教,亦稱為參,即參見住持以求開示,其類頗多。如:詰旦升堂為早參(朝參),晡時(今午後四時)唸誦為晚參,晚參前坐禪為坐參,每五日一參為五參上堂,定期上堂為大參,住持不定時集眾問答應酬為小參,大眾同參為廣參等。

[敕修百丈清規卷二住持日用晚參條、祖庭事苑卷八小參條、禪林象器箋叢軌門、垂說門]。

佛教中常見名詞釋義:

如是:指所聞之法體,即實相之理體。實相妙理,古今不變,故曰如。

如理而說,故曰是。又如蕅益大師在要解曰:『依實相理,唸佛求生淨土,決定無非,曰是。

』蓋實相妙理,只是當前一念心之自性。非生非滅,無去無來,湛然常住,故名曰如。依此心性唸佛,求生淨土。

能念是實相心,所念是實相佛,所生是實相土,鹹為實相正印之所印。故大師曰:『決定無非,曰是。

』   如祥細參研見大智度論。

空:佛教各時期、各派別對空的解釋不一。在原始佛教中,空只是整個佛教理論體系中的一個普通概念。

部派佛教時期,這一概念成為當時爭論的重點之一。大乘佛教時期,尤其是般若經系統的大乘思想則進而以空為其理論基礎。從所否定的物件來說,空可分「我空」、「法空」兩種。

我空,即認為一切有情都是由各個組成元素聚合而成,不斷流轉生滅,因此不存在常一主宰的主體——我,這是小乘佛教的觀點;法空,則認為一切事物都依賴於一定的因緣或條件才能存在,本身沒有任何質的規定性,但法空並非虛無,它是一種不可描述的實在,稱為「妙有」,這主要是大乘中觀派闡明的觀點。從論證的方式來說,空可分「分析空」、「當體空」兩種。分析空即從統一之可分解為若干部分或因素上,從事物的生滅變化上,說明事物的不實在和不自在,這主要是小乘所採用的方法;當體空則認為一切事物無須分解,只要用空的理法去觀察,就可以明白它本身就是空的,這主要是大乘所採用的方法。

從是否終極真理來說,大乘又把空分成「但空」、「不但空」兩種。把空當作絕對的虛無,認識不到它實際是有的一種存在形式,即一種妙有,就是但空,也叫「惡趣空」;反之,如能認識到事物不但有空的一面,還有不空的一面,認識到空不遣有,有不離空,空中攝有,有記憶體空,這就是不但空,也叫中道。從上述幾種對空的基本解釋出發,佛教各派還推衍出三空、四空、六空、七空、十空、十一空、十二空、十四空、十六空、十八空、十九空、二十空等。

其中以《大品般若》、《大智度論》所說的十八空影響較大。

三界:指眾生所居之慾界、色界、無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滅變化中流轉,依其境界所三個層次;又稱作三有生死,或單稱三有。因三界迷苦如大海之無邊際,故又稱苦界、苦海。

三界的不同版本:

版本1(1) 欲界(梵kāma -dhātu),即具有淫慾、情慾、色慾、食慾等有情所居之世界。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等二十處;因男女參居,多諸染欲,故稱欲界。

(2) 色界(梵rūpa -dhātu),色為變礙之義或示現之義,乃遠離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淨色質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無有欲染,亦無女形,其眾生皆由化生;其宮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質,故稱色界。

此界依禪定之深淺粗妙而分四級,從初禪梵天,終至阿迦膩吒天,凡有十八天。

(3) 無色界(梵arūpa -dhātu),唯有受、想、行、識四心,而無物質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無一物質之物,亦無身體、宮殿、國土,唯以心識住於深妙之禪定,故稱無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又稱四無色、四空處。

此三界之果報雖有優劣、苦樂等差別,但屬迷界,系眾生生死輪迴之趣,故為聖者所厭棄。《法華經·譬喻品》(大九·一四下):『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又《化城喻品》(大九·二四下):『能於三界獄,勉出諸眾生。』即勸三界諸有情莫以三界為安,當勤求解脫。

〔南本大般涅盤經卷十

三、俱舍論卷

八、品類足論卷

五、大毗婆沙論卷七十

五、瑜伽師地論卷

四、大智度論卷二十

一、華嚴經孔目章卷二〕

版本2指斷界、離界、滅界等三種無為解脫之對治道。(一)斷界,即斷除九結(九種煩惱)中除貪以外之其餘八種煩惱,或斷除無明結。(二)離界,謂斷離貪煩惱或斷除愛結。

(三)滅界,謂斷滅有漏善及諸有為、無覆無記等煩惱。即除九種煩惱外之其餘有漏法。大毗婆沙論卷二十九(大二七·一四八中):

『一切行斷,故名斷界;一切行離,故名離界;一切行滅,故名滅界。』〔順正理論卷七十

二、俱舍論卷二十五〕

版本3指法界、心界、眾生界。此係基於華嚴經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之說而立。〔大日經疏卷三〕

佛教空是什麼意思,佛教中,空是什麼意思?

佛教 空 用來說明宇宙所有一切,都是虛幻存在,有也不是真有,無也不是真無。比如 現在有,過一陣子就消失了,現在沒有,過會兒就出現了。再如 電視裡永珍世界,說它沒有吧,我們確實看到各種各樣的人物情形,說它有吧,可哪又不真實。在覺悟聖人看來 現象無常,生滅不斷,沒有一法真實永恆 我們所處的三維立體世界,...

佛教超生是什麼意思,佛教「超生」什麼意思

佛教超生也稱為超度。指誦經等使鬼魂脫離苦難。一般人卻把超度兩字,僅拿來當做超度亡靈之說,這種言說不很正確,超度的實際意義是超越生死,共度涅盤彼岸,是名超度也。超度的物件有三點立場,何等為三?一 現生中能令迷妄者,邪見者,導歸正見 梵語samyag drsti 由思想上的矯正,破迷啟悟,是名超度,是思...

佛教的空是什麼意思佛教中,空是什麼意思?

一切萬有都是緣起,這就是佛教 空 之本義,無 之真意。空,是佛教對世界一切事物本質最簡要的描述,是釋迦世尊洞徹世界萬物緣起的結論。故 心經 開頭就說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此。佛教所說的 空 根本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