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什麼四書五經之類的,將來想做國學大師,當然我也不求知名度,只是有利於教導後人

2021-03-20 10:30:48 字數 7253 閱讀 9218

1樓:我名慧君

學習當先啟蒙,我們先從蒙學入手,即「三百千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千字文)以及《**規》(此書是養德行的必讀),《朱子家訓》等;過後再是四書五經(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詩,書,禮,易,春秋),欲為教育當習《禮記——《學記》

2樓:假裝那麼倔強

先把歷史學好,瞭解歷史才能瞭解中國從古至今的文化

除了四書五經學傳統文化還有什麼書

3樓:陽光文學城

韓非子、墨子、列子、淮南子、史記、楚辭、漢書、左傳、容齋隨筆、夢溪筆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

我很想學中國傳統文化

4樓:whilly白

古代先賢流傳下來的百科文化都要我們繼承,要看的書很多,慢慢來吧,得有個幾年工夫才能窺其一斑。儒佛道、詩詞歌賦、書法繪畫、雕塑造像、**繪畫、戲曲舞蹈、史書典籍、漢字漢語、科舉武術、中醫中藥、棋藝博戲、兵韜謀略、政治刑令、建築園林、古玩器皿、衣冠服飾、美食名酒、婚俗喪葬、宗法禮儀、堪輿風水、相術算命、鬼神禁忌等等。每一方面都夠你啃幾年, 推薦《中華傳統文化大觀》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

研究完了也就成國學大師了,祝你早你成功!

5樓:匿名使用者

推薦一本書,王力主編,《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或許對你有幫助。

6樓:小小2的年

多看看紀錄片,不過倒是挺那個無聊的。也可以深入某地,用心交流

講國學為什麼要先講三百千規四書五經

7樓:匿名使用者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規》是啟蒙文學,而《四。。。書》《五。。。經》是經典文學,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法則典範。

想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但不知從何學起,哪位老師能指導一下啊!

8樓:一曲紅塵笑東風

可以從《論語》,《大學》,《老子》之類學起,暫時不懂沒關係,用到時候方才知道用處很大。

9樓:跑酷的鴨子

我也是學的。從**規吧。入門的話介紹你一套盤,叫聖賢教育改變命運,震撼鉅作,必須看地。你有木有

10樓:綠水菡萏

如果剛接觸國學建議從蒙學開始入手,保持每天的誦讀時間,接下來慢慢接觸四書。有一定基礎的話可以讀一下《周易》

如何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11樓:改習氣

我也覺得,學習傳統文化,要從認識傳統文化起,不認識它,我們學了半天都不知道學些什麼.

我覺得,我們的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幾千幾的流傳下來,它是真正教育人,解決人類問題的文化,我們的傳統文化以德行教育為根本,而孝又是德行的根本,君子唯以務本,本務而道生.所以可以從學習孝開始,從落實**規開始.

**規[「論語」「學而篇」**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是一本人人都應該落實的,字不多,但它是傳統文化的根本,教人怎麼做為一個人的根本.

說的不好,還請批評指正.謝謝

12樓:

麻將,這可是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3樓:無語_凝噎

看書、、、

去借那個相關的書籍。。。如文化常識之類的、、、古代的文化傳統,這樣最快的

如果時間多的話,就去研習一下古書。。。。如四書五經,經史子集。。。

14樓:花玉公主

找家人學學包餃子不就得了????

15樓:楓雪佳情

上網嘛!!!!!!!!

我國的國學大師都有哪些?

16樓:匿名使用者

香港的饒宗頤先生,與季羨林先生合稱「南饒北季」,是目前還健在的幾位國學大師中的一位,剩下的可以稱為國學大師的還有周汝昌,文懷沙先生。

17樓:

王國維、錢鍾書、胡適、魯迅、梁啟超、蔡元培、章太炎、陳寅恪、郭沫若、馮友蘭、季羨林……

18樓:匿名使用者

翟鴻燊 郎鹹平 餘世維 曾仕強

汪中求 張利 姜汝祥 李踐

陳安之 林偉賢 張錦貴 李強

金正昆 廖閱鵬 尚致勝 祝文欣

易中天 高建華 孟昭春 魏慶

盧勤 于丹 李虹 朱鶴亭

金海峰 羅安憲 曲黎敏 董進宇

劉峰 桂海傑 吳洪剛 史憲文

傅佩榮 張昕帆 白崇賢 趙玉平

韓秀雲 李光鬥 華紅兵 徐斌

釋果寧 杜雲生 趙之心 葛榮晉

楊大筠 周弘 李真順 尤登弘

餘秋雨 鞠強

當代中國有哪些國學大師? 10

19樓:你好嘛

1、熊十力

熊十力(1885.2.18—1968.

5.24),原名繼智、升恆、定中,號子真、逸翁,晚年號漆園老人,漢族。湖北省黃岡(今團風)縣上巴河鎮張家灣人。

中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新儒家開山祖師,國學大師。

與其三**(牟宗

三、唐君毅、徐復觀)和張君勱、梁漱溟、馮友蘭、方東美被稱為「新儒學八大家」。2023年以後,以特別人士身份邀請參加首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後被選為全國政協

二、三、四屆委員。因文革期間患肺炎而心力衰竭,在上海虹口醫院病逝,享年84歲。

2、馮友蘭

馮友蘭(1895.12.04~1990.

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祁儀鎮人。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

202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2023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

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屆政協委員,第六至七屆全國政協常委,取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里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著有《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成為20世紀中國學術的重要經典,對中國現當代學界乃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稱譽為「現代新儒家」 。

3、梁漱溟

梁漱溟(2023年10月18日—2023年6月23日),蒙古族,原名煥鼎,字壽銘,曾用筆名壽名、瘦民、漱溟,後以漱溟行世。原籍廣西桂林,生於北京。

因系出元室樑王,故入籍河南開封。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國學大師、愛國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國最後一位大儒家」之稱。

4、辜鴻銘

辜鴻銘(2023年7月18日—2023年4月30日),名湯生,字鴻銘,號立誠,自稱慵人、東西南北人,又別署為漢濱讀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

祖籍福建省惠安縣,生於南洋英屬馬來西亞檳榔嶼。學博中西,號稱「清末怪傑」,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

5、季羨林

季羨林(2023年8月6日—2023年7月11日),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季」。

20樓:崇梅宿羅

南懷瑾、季羨林、翟鴻燊

國學大師:什麼是國學?什麼是大師?

國學:中國之學,中華之學。(南柯舟

語)「國學」一詞,古已有之。《周禮·春官·樂師》:「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

」孫詒讓《周禮·正義》:「國學者,在國城中王宮左之小學也。」周代的「國學」只是國家所辦的「貴族子弟學校」。

此後朝代更替,國學逐步由小學演變為高等學府。

國學,興起於二十世紀初,而鼎盛於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尋根」熱,九十年代「國學」熱再次欣起遂至今,無不是今人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與正視。於今而言,則正是對傳統文化在今日中國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國學」一說,產生於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而關於國學的定義,嚴格意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給我們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名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普遍說法如國粹派鄧實在2023年撰文說:「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

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國學講習記》,《國粹學報》第19期)鄧先生的國學概念很廣泛,但主要強調了國學的經世致用性。

大師:大師可作為尊稱,但在「國學大師」這一詞語中,大師不僅是尊稱。大,集大成者;師,典範著。故此大師不僅必須成就突出,得世人認同,且而必須德才兼備,(詳見大師詞條)

學者、專家的尊稱。《史記·儒林列傳》:「學者由是頗能言《尚書》,諸

山東大師無不涉《尚書》以教矣。」《百喻經·治禿喻》:「時彼禿人往至其所,語其醫言:『唯願大師為我治之。』」

清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八:「二百餘年來,講堂茂草、弦誦闃如。詞章儉陋之夫,挾科舉速化之術,儼然坐皋比、稱大師矣。」

胡適《<國學季刊>發刊宣言》:「近年來,古學的大師漸漸死完了,新起的學者還不曾有什麼大成績表現出來。」

國學大師不完全名單:

俞樾、孫詒讓、楊守敬、王先謙、劉師培、嚴復、沈曾植、王國維、辜鴻銘、廖平、黃侃、章太炎、魯迅、錢玄同、吳梅、羅振玉、蔡元培、沈兼士、傅斯年、餘嘉錫、柳詒徵、呂思勉、胡適、湯用彤、陳夢家、馬一浮、熊十力、張君勱、蒙文通、陳寅恪、范文瀾、陳垣、郭沫若、唐君毅、顧頡剛、吳宓、趙元任、徐復觀、金嶽霖、王力、高亨、夏承燾、梁漱溟、錢穆、馮友蘭、任中敏、牟宗

三、梁啟超、康有為、錢鍾書、梅光迪、馬衡、錢基博、劉文典、胡小石、蔣廷黻、汪闢疆、翦伯贊

朱師轍、陳中凡、侯外廬、張舜徽、歐陽竟無、姜亮夫、王利器、程千帆、錢仲聯、張岱年、啟功、季羨林、任繼愈、饒宗頤、南懷瑾

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怎樣系統性的入門?是三字經,還是**規,或是四書五經,大學中庸什麼的?

21樓:香品面茗

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有很多是非常有用的,現在這個社會功利性比較強,如果想發揚國學必須考慮將國學應用於實踐中。

如《易經》作為一種**方法、生辰八字愛情觀等等,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這是鄙人的淺見

22樓:用不用問

您說的這些都可以做為入門的工具。

《**規》是清李毓秀根根據《論語》中:「**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編攥而成,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到,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地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全文如下(是本人打字,如有誤請指正,謝謝!):

**規 總敘

**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則孝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茍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茍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優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嚐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噎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則弟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謹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浄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汙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醜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灣 勿觸稜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鬥閙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信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語 穢汙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茍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閒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揜飾 增一辜

泛愛眾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閒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親仁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餘力學文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功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房室清 牆壁浄 几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聖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規 終

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濃厚的興趣,喜歡看四書五經 佛教 史學的典籍,請問我考研根據興趣報什麼專業好

四書 五經 是儒家經典沒錯,儒家的核心是仁,仁的落腳點在人,所專以說儒家的核屬心是如何做一個人,因此強調的是人格 做人的資格,因此 四書 五經 的核心意義是如何保持人格,今生成為真正的人,來世還可以為人。具體就是五個字 仁 義 禮 智 信。條件是中品五戒十善。道教的目標是超越人格,獲得神格 做神的資...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它作為一種積澱性文化,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民族生存和發展中,逐步凝結鞏固了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形成了精忠報國的浩然正氣與民族氣節,國而忘家,公而忘私,胸懷博大,匡正驅邪。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美的...

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

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一般認為儒家文化為中國的正統文化.簡要的說就是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 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 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 歷史悠久 內涵博大精深 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有四種形式的文化內容 物質 行為 制度 精神 四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