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五經哪個最難懂,我想學四書五經,應從哪本入門,按難易程度排序

2021-03-03 21:48:52 字數 5748 閱讀 1319

1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對於對文言文不怎麼懂的人來說,都是比較難懂的

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你,希望採納

2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最好懂的是《論語》,最難懂的就是《易經》,寫得很玄妙。

3樓:匿名使用者

周易很難懂,但是隻要 願意堅持,就不會了

4樓:匿名使用者

只要你有心還會記得難嗎

我想學四書五經,應從哪本入門,按難易程度排序

5樓:鬱洲讀易

先讀《大學》,背熟

。再讀《論語》,背熟。

這兩本書背熟後,再讀《孟子》、《中庸》。

《四書》背熟(《孟子》內容多,如果背不熟,能讀熟也行)後,再讀《五經》。

《五經》讀誦順序:《詩經》、《尚書》、《儀禮》、《周易》、《春秋》。宋以後,《禮經》換成了《禮記》。

和讀《四書》一樣,讀《五經》時,每讀一經,力求背熟,背不熟則不讀後面的經書。

世說新語與四書五經中任意一本哪個用來學習難些

6樓:雲遮世說

1、肯定是四書五經。

2、因為,一是四書五經成書都早得多,文字當然也更古雅,更不好理解。

二是《世說新語》本來就是故事集,趣味性要強得多。

四書五經的正確閱讀順序

7樓:靜聽風過

1、先讀《四書》,再讀《五經》。

宋朝理學家二程(程顥、程頤)曾說過:」或問窮《經》旨,當何所先?於《語》《孟》二書,知其要約所在,則可以觀《五經》矣。「

他們認為要先讀《論語》和《孟子》,掌握了《論語》和《孟子》的要領,就可以進一步讀《五經》了,而《論語》和《孟子》正是《四書》中的兩本。

朱熹也說過:「河南程夫子之教人,必先使之用力乎《大學》、《論語》、《中庸》、《孟子》之言,然後及乎《六經》。蓋其難易、遠近、大小之序,固如此而不可亂也。」

朱熹把《四書》比喻成《五經》的階梯,要先上階梯,才能升堂入室,窺探儒學的奧祕。

2、《四書》的順序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

《大學》是「初學入德之門」,是初學儒學的人的一個「入德」的門。讀《四書》,要先讀《大學》,再讀《論語》、《孟子》,最後讀《中庸》。

朱熹表彰《大學》,就是認為《大學》是整個儒家體系的一個綱,非常簡潔的一個大綱,是「治學為學」的一個綱目,「修身治人」的一個規模,「內聖外王」的一個大道。

所以,他說,要先從《大學》來立定這個綱領。如果人沒有一個綱領,沒有一個目的去讀經,那就是白費力氣。

3、《五經》的順序是《易經》、《尚書》、《詩經》、《春秋》、《禮記》。

這是按照書成就的歷史的早晚排序的,《易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一部書,號稱是從伏 羲八卦開始的。

《尚書》的第一篇叫做「堯典」,從堯舜開始。

《詩經》,詩經最古老的是所謂的「商頌」,商就是商朝,那麼又比尚書再晚了。

《春秋》是春秋時代孔子的作品, 孔子去讀歷史,他有做一些筆記,他的歷史筆記,從魯隱公元年,大體上是從周平王東遷,就是從東周初期開始寫的,一直寫到他這一代。

4、推薦購買中華書局或者上海古籍的版本。

8樓:羅那塞多

先讀《四書》,再讀《五經》。

一方面可以這樣說,四書好讀,文章容易,因為四書是孔子以後,五經是孔子以前,孔子以前的文章,比較高古難讀,孔子以後的文章比較簡明好讀,所以從四書讀起。

第二方面呢,從這裡讀起雖然文意淺顯,但是它的義理不見得就淺顯。我們初學者從四書開始讀是容易的,而「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建議從《論語》開始。先讀《論語》,再讀《孟子》,再讀《大學》,最後讀《中庸》,這是一個讀書的順序。

宋朝理學家二程(程顥、程頤)曾說過:」或問窮《經》旨,當何所先?於《語》《孟》二書,知其要約所在,則可以觀《五經》矣。「

他們認為要先讀《論語》和《孟子》,掌握了《論語》和《孟子》的要領,就可以進一步讀《五經》了,而《論語》和《孟子》正是《四書》中的兩本。

朱熹也說過:「河南程夫子之教人,必先使之用力乎《大學》、《論語》、《中庸》、《孟子》之言,然後及乎《六經》。蓋其難易、遠近、大小之序,固如此而不可亂也。」

朱熹把《四書》比喻成《五經》的階梯,要先上階梯,才能升堂入室,窺探儒學的奧祕。

具體順序

1、《四書》的順序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

《大學》是「初學入德之門」,是初學儒學的人的一個「入德」的門。讀《四書》,要先讀《大學》,再讀《論語》、《孟子》,最後讀《中庸》。

2、《五經》的順序是《易經》、《尚書》、《詩經》、《春秋》、《禮記》。這是按照書成就的歷史的早晚排序的。

9樓:耽行天下

四書五經讀書的順序是,以四書作為開頭,所以四書還在五經之前。

一方面可以這樣說,四書好讀,文章容易,因為四書是孔子以後,五經是孔子以前,孔子以前的文章,比較高古難讀,孔子以後的文章比較簡明好讀,所以從四書讀起。

第二方面呢,從這裡讀起雖然文意淺顯,但是它的義理不見得就淺顯。我們初學者從四書開始讀是容易的,而「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建議從《論語》開始。先讀《論語》,再讀《孟子》,再讀《大學》,最後讀《中庸》,這是一個讀書的順序。

當然兒童讀經就不一定照這個順序了,不過也建議兒童讀經,先讀論語,雖然不是為了瞭解文義,不過為了怕一個孩子他只讀幾個月,只讀半年一年,他讀不到論語就很可惜,所以先讓他讀論語。論語這部書,是經典中的經典。所以我們要讀書,先從論語讀起,不管是小孩、大人,甚至老年人,開始想要讀書了,開始想要了解中國人的智慧了,開始想要體驗聖人的境界了,開始想要對自己的修身養性,能夠有一番的長進了,那你應該從經典開始,而經典就應該從論語開始。

別人的建議啦!!!個人覺得從熟悉的簡單的開始,循序漸進,畢竟理論性的書籍要反覆讀才能體會精髓。

10樓:匿名使用者

說一下本人的意見吧。目前四書沒讀,五經已經讀完了三本,目前在讀春秋。我讀書沒有參照人家給的先後順序,第一本是詩經,花了138天,第二本是禮記,花了241天,尚書一共讀了14天。

目前在讀春秋,本來想讀易經的,但是發現資質太淺,屬於完全摸不這頭腦的級別,因為設計到五行八卦春夏秋冬陰陽等等太過於系統複雜包羅永珍所以只能有空的時候去悟一悟吧。但目前可以給出讀五經的參考意見。禮記非常晦澀難懂,而且與現實脫節過於厲害,很多都是夏商周喪葬祭祀禮節類的,時間太久遠現在基本用不上了。

除了大學,中庸,曲禮上下以外不推薦閱讀。詩經的話其實在禮記中孔子有很多提及到,禮記相當於部分詩經的一個補充本,主要也是孔子的一些語錄吧。詩經的話在五經類屬於地獄級別的,文言文裡,字越少,越朗朗上口,反而越難理解。

可以選擇朗誦型閱讀,不求深解。尚書的話,說的接近於三皇五帝時期的東西,相當於一種記事,可以選擇不閱讀,因為個人感覺意義不大,目前在讀春秋,讀了兩篇,是以春夏秋冬記事的,告訴你什麼季節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什麼做了會有什麼好處什麼壞處,有一部分禮記的影子。但是每篇後半段的春秋筆法寫的非常精妙,教你如何辨證的去看待很多問題,個人推薦閱讀。

所以我推薦的順序是:春秋,禮記,詩經(尚書和易經不推薦)。

11樓:caoyangbai的家

有《論語》《大學》《中庸》和《孟子》

12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詩,書,禮,易,春秋

四書五經要不要看?

13樓:匿名使用者

《四書》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是指:《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四書五經是我國古代餓文化瑰寶,都值得一看,但是你是高中生,都看時間不允許。我也是在大二才全部看完的。

高中時段結合高考要求,建議你看;《論語》、《孟子》 《詩經》、《禮記》、《左傳》ps:《周易》是最難懂的一部書,我是最後看的。建議你高考結束的假期閱讀它。

14樓:匿名使用者

要如果你看得懂的話應該看

四書五經讀後感

15樓:棋盤上的小棋子

中國傳統文化經過數千年的積澱,流傳下來許多經典名著,其中的《四書五經》作為中國最大思想流派——儒家最重要的典籍,其對人類思想與社會發展的重大影響,完全可以與**教的《聖經》,伊斯蘭教的《古蘭經》等相媲美。《四書五經》濃縮了古代先人對於自然、社會人生的深入思索,傳承著古聖先賢對道德修養,倫理教化的價值規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可以幫助人樹立崇高的理想;「明德知恥,尚禮守信」可以規範人的道德操守;「格物致知」可以教導人認識客觀事物的正確方式;「學不可以已」更與現代「終生學習」 的理念不謀而合。

這些優秀的文化因子,實際上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與構建著現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結構,風尚習俗與精神素養。我們走進經典,及取其精華,棄其不合時代的陳腐,可以獲得不斷進取的無窮力量。

初知《四書五經》時,印象是封建科舉制度用以毒害禁錮文人思想的工具。走近它,是源於在物慾橫流、急功近利的現代社會,心靈需要一處閒靜的去處。

不讀書,可能我對「文質彬彬」的理解僅限於人很文雅有禮貌。通過讀《論語》方知「文質彬彬」一詞出於《論語.雍也》。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翻譯過來是孔子說:

「質樸超過了文采,就顯得粗鄙;文采超過了質樸,就顯得虛浮,只有文采與質樸和諧地的融合在一起,這才成為君子。」這不是現代人倡導的內外兼修嗎?做人、做事、做學問,皆具異曲同工之妙,這其「度」的把握存乎一心之間。

再如中國人常談中庸之道,談著談著便無人深究,彷彿中庸之道便是和事佬,便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便是不求上進,保得平安的境況,這其中頗有代表性的是「明哲保身」,其實《中庸》關於這段原文是這樣的:「是故居上不驕,為下不叛;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

」《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

」翻譯過來,是說:因此,身居上位時,不要驕慢,身居下位時,不要背叛。國家實行正道時,力求主張能夠被採納;國家沒有正道時,沉默無言力求保全自己。

《詩經》上說:「既明白道理又洞察是非,這樣便能保全自己。」說的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這裡哪有一味保全自己的意思呢?無非審時度勢,該積極作為時候還是應有積極進取精神,為何人們常常取其消極一面,而棄進取一面呢?

再談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借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則明,雖柔必強。」則拍案而起,折服不已。

說得多好呀!要廣泛的學習各種知識,詳盡細密地**事物的原理,對自己所學的東西要謹慎思考,辨清是非,當獲得了真理之後,就要堅決地去實踐它。有的東西不學習也就罷了,學了,就一定要能掌握它,如果還不能掌握,那就不要停止學習;有的東西不問也就罷了,問就得問一個清楚,如果還沒有弄清楚,那就不要罷休;有的問題不思考也就罷了,要思考就要有切身體會,如果不能獲得什麼體會,那就不要停止思考;有的事情不辨別也就罷了,要辨別就一定要是非辨清,如果不能辨清,那就不要停止辨別;有的措施不實踐也就罷了,要實踐就一定要做到徹底,如果不徹底。

那就不要停止實踐。別人一遍能做好的,我做它一百遍也一定能做好;別人十遍能做好的,我做他一千遍也一定能做好。一個人如果能夠按照這個道理去做,那麼即使是愚蠢的人,也一定能變得聰明;即便是柔弱的人,也一定會變得剛強。

這擲地有聲的話語,這明晰可行的指導,**有安於現狀,明哲保身的陳腐?

劉向之語:「書尤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我想應側重於「善讀」二字吧。

讀經典內外兼修以為然成風,面對這樣的的大好局面,也有現實的挑戰。作為一名法院幹警,我們更應有一份進取精神與思考,勤於學習,善於學習,夯實業務基礎,提升個人修養,實事求是,嚴謹治學,不斷開拓視野,不斷汲取精神食糧,不斷在實踐中探索,這樣才能融入教育改革發展的大潮,做一名合格的「文質彬彬」內外兼修的法院幹警。

四書五經四書五經應該怎樣背誦四書五經怎麼快速的背誦?

技巧一 理解記憶法.理解才能更好記住,要熟記私四書五經,就先要弄懂詩中每一句的意思.在瞭解文字基本大意的基礎上,反覆閱讀記憶,印象就深.否則,對詩意不理解或層次不明朗,記憶就會很慢.形象和優美意境是一首好詩的關鍵.因此,如果我們能在理解其中意思過程中開展想象,其中所反映的已經在頭腦中再現出來,記憶就...

四書五經是指哪四書和五經,四書五經中四書指什麼?五經又指什麼?

四書五經,是指 四書 與 五經 的合稱,是歷代儒客學子研學的核心書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諸多文學作品當中,四書五經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四書指的是 論語 孟子 大學 和 中庸 而五經指的是 詩經 尚書 禮記 周易 和 春秋 簡稱為 詩 書 禮 易 春秋 在之前,還有一本 樂經 合稱 詩 書 禮 樂 ...

四書五經中四書指什麼五經指什麼四書五經中四書指什麼?五經又指什麼?

四書五經 四書 五經的合稱,泛指儒家經典著作。四書指的是 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 五經指 詩經 尚書 禮記 周易 春秋 禮記 通常包括三禮,即 儀禮 周禮 禮記 春秋 由於文字過於簡略,通常與解釋 春秋 的 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分別合刊。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