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評價的改革重點什麼,新課程改革的優點

2021-03-18 03:05:32 字數 5083 閱讀 9119

1樓:匿名使用者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新課程評價的改革重點是什麼?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在教育評價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嘗試。例如:

關注學生髮展的過程,提出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提出綜合學力考查、質量綜合評定等;並嘗試進行了小學考試取消百分數、實行等級制的探索,部分地區還試行分項、分類考試,加入口試、面試等超越於簡單的紙筆考試的改革措施;有些地區還嘗試開展了教師自評和學生評教師評價的探索等。這些有益的探索與嘗試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成果,對於促進我國基礎教育評價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這些探索大多是淺層的、微觀的和零散的嘗試,沒有對我國基礎教育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產生根本性的改變。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為:

(一)評價內容仍然過多倚重學科知識,特別是課本上的知識,而忽視了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心理素質以及情緒、態度和習慣等綜合素質的考查;

(二)評價標準仍然過多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忽略了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發展的價值;

(三)評價方法仍以傳統的紙筆考試為主,仍過多地倚重量化的結果,而很少採用體現新評價思想的、質性的評價手段與方法;

(四)評價主體被評價者仍多處於消極的被評價地位,基本上沒有形成教師、家長、學生、管理者等多主體共同參與、互動作用的評價模式;

(五)評價重心仍過於關注結果,忽視被評價者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形成性評價,不能很好地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

這些問題與當前教育評價發展的特點不相符,也是對我國此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極大阻礙。因此,有必要開展新課程指導下的教育評價改革,為推動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供堅實的基礎和保障。新課程提出教育評價的改革重點如下。

一、學生評價的改革重點1、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指標體系。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學生的學科學習目標和一般性發展目標,如學生在道德品質、學習的願望和能力、交流與合作、個性與情感以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諸多方面的發展。

一般性發展目標是融合在學科學習目標中實現的。2、重視採用靈活多樣、具有開放性的質性評價方法,而不僅僅依靠紙筆考試作為收集學生髮展證據的手段。即關注過程評價,及時發現學生發展中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激發其內在發展的動力,從而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實現個體價值。

3、考試只是學生評價的一種方式,要將考試和其他評價的方法,如開放性的質性評價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描述學生髮展的狀況。改變紙筆測驗是考試的惟一手段,應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物件等,選擇靈活多樣的考試方法,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查;改變過分注重分數、簡單地以考試結果對學生進行分類的做法,應對考試結果做出分析、說明和建議,形成激勵性的改進意見或建議,促進學生髮展,減輕學生壓力。

二、教師評價的改革重點1、打破惟學生學業成績論教師工作業績的傳統做法,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教師的職業道德、對學生的瞭解和尊重、教學實施與設計以及交流與反思等。一方面,以學生全面發展的狀況來評價教師工作業績,另一方面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與需要。

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指標體系是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的基礎。2、強調以自評的方式促進教師教育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導建立教師、學生、家長和管理者共同參與的、體現多渠道資訊反饋的教師評價制度。一方面,通過評價主體的擴充套件,加強了對教師工作的管理和監控;另一方面,旨在發展教師的自我監控與反思能力,重視教師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中的主體地位。

此外,教師自評與獎懲脫鉤。3、打破關注教師的行為表現、忽視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建立以學論教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即課堂教學評價的關注點轉向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情緒體驗、過程參與、知識獲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諸多方面,而不僅僅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表現,使教師的教真正服務於學生的學。

這一轉變對教師教學能力的重新界定、學校教學工作的管理無疑獎帶來巨大的衝擊。

新課程改革的優點 10

2樓:春素小皙化妝品

1、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定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並設定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髮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4、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5、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6、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擴充套件資料

改革原因

中國基礎教育的發展和既往的七次課程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對於促進中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與此同時,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承認,目前中國基礎教育的現狀同時代發展的要求和肩負的歷史重任之間還存在著巨大的反差。中國基礎教育課程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其原因如下。

1、固有的知識本位、學科本位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所產生的危害影響至深,這與時代對人的要求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2、傳統的應試教育勢力強大,素質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實。

課程結構單一,學科體系相對封閉,難以反映現代科技、社會發展的新內容,脫離學生經驗和社會實際;學生死記硬背、題海訓練的狀況普遍存在;課程評價過於強調學業成績和甄別、選拔的功能;課程管理強調統一,致使課程難以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

這些問題的存在,以及它們對實施素質教育的制約及產生的不良影響,都足以說明推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針對性。

3樓:匿名使用者

新教材給教改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它帶來的不僅僅是教師積極性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告訴我們怎樣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怎樣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要努力向學生傳遞有生命的歷史,用多種教學方式,讓教學真正「活」起來。要讓教學「活」起來,就必須要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活起來,讓課堂主體——學生動起來,當然,這個「動」主要指學生內心世界的動,思維的動。

利用學科中豐富的情感教育素材,讓學生的「情」動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和生成一種具有歷史深度的思想和眼光,生成智慧,生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教學觀念生活化的幾個方面的轉變:

即由「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的轉變;由「教師」向「學友」的轉變;由「園丁」向「引路人」的轉變;由「教書匠」向研究者「的轉變,唯有如此,逃離傳統束縛的藩籬,迎接與時俱進的觀念,塑造煥然一新的角色,才能在現代中學教學中從內容、模式、手段等方面的轉變中從容地去面對,立於不敗,體驗成功與快樂。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4樓:汝子非魚焉

1、關注學生髮展: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體現促進學生髮展這一基本理念。這一理念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上,即要按照課程標準、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形成。

其次,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體現學生主體,鼓勵學生**,高效實現目標。

2、強調教師成長:

依據新課程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向發展。其重點不在於鑑定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制定教師的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的個人發展需求。

3、重視以學定教:

新課程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就必須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進行改革,體現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教」的「以學論教」的評價思想,強調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狀態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

提倡「以學論教」,主要從學生的情緒狀態、注意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生成狀態六個方面評價。

5樓:匿名使用者

1、注重課程的發展功能

如果說20世紀是學生以學校為基地、以課程為途徑、以掌握知識為主要目標的世紀;那麼,21世紀則是學生以學校教育為突破口,結合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多種場所,以學生基本教育和社會化學習為途徑發展他們的態度、方法、技能為主要目標的世紀.因此,注重課程的發展功能不僅表現為強調「讓每一個學生得到發展」,而且強調讓每一個學生在以下幾方面都得到發展:首先,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和基礎教育的主要任務,確定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給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賦予新的內涵;其次,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第三,強調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良好的世界觀、思想品德、性格意志、態度、價值觀以及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2、實現課程設定的整合性

首先表現為課程結構的整合性:實現學科領域的綜合,即在一門學科中提倡綜合的生活體驗、經驗和能力,在不同學科之間建立有機聯絡;新設綜合學科,主要是一般綜合課程與綜合實踐課.

其次表現為課程內容的整合性:強調把學生的生活、個人知識與直接的生活經驗作為課程的內容;把當代生活作為課程的內容,讓學習與生活產生緊密的聯絡;關注科學、文化的最新發展,例如最新的觀念、資訊科技等.

3、關注實施過程與科學評價

課程改革不再僅僅是重視設計與編制,而是把改革的著力點放在了新課程的具體實施過程及相關反饋與評價上.《綱要》認為,「教學過程是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所以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點.

強調研究學習、發現學習、**學習;同時強調新型師生關係的建立及教師角色的轉變,課程由特定知識的載體轉變成注重發展的過程.在強調實施的同時,改變課程的評價觀.《綱要》指出:

「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在語言和數理邏輯方面的發展,而且要了解學生發展中的要求,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同時「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具體表現為:

評價標準的多元化,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相結合,建立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協商關係等.

4、進一步加大課程管理的彈性化

在課程管理、教材編寫與管理等方面通過制定有利於激發地方積極性的有關政策,實現課程管理許可權的下放;同時,以「漸進性」作為重要策略,保障和促進課程對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適應性,建立國家、地方、學校課程的**管理模式,明確國家、地方、學校**的課程管理職責;並且,在妥善處理課程的統一性與多樣性的關係基礎上,重視校本課程的研製與開發.

新課程改革什麼時候提出來的,新課程改革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於1999年正式啟動,2000年1月至6月通過申報 評審,成立了各學科課程標準研製組。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各研製組在專題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課程標準初稿。3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在9個地區向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專家學者徵求意見,對各學科課程標準進一步修改。7月教育部頒佈 ...

談如何適應新課程改革

這場改革給我們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可以說,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使我國的中小學教師隊伍發生一次歷史性的變化。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在這場變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任何一項課程改革的設想,最終都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 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種新觀念的...

語文新課程標準,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各學段對閱讀有哪些具體要求

增加了許多學生bai喜歡的文章,讓他du們不再覺zhi得上課像在坐監獄。第二個dao 嘛,我版大概說一下 首先當權然是要多讓學生們看書了,其次就是要上課要有新意,不覺的枯燥,再多在課堂上提一些開發智力的題目,在玩的同時學習到更多知識,其他還有許多。自主,就是要讓他們不依賴別人的力量,自己完成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