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表示四

2021-03-07 05:21:32 字數 5482 閱讀 9057

1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在「二十四節氣」之中,反映著一年四季的更替。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立」的具體氣候意義並不適用於全國各地,所對應的地域只是我國華南地區,分界線在廣西桂林到江西贛州一線。

立春(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達10攝氏度以上算入春),那一線以南地區,已有春的氣息了;但我國93%的陸地面積上都還是冬,到黑龍江,往往是在穀雨立夏時才入春。「立」對於很多地區來講只是一種參考意義。

立夏是指夏季開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時間實際上並不一致。按氣候學上以五天平均氣溫高於22℃為夏季的標準。

立夏以後,正是盆地中稻大面積栽插的需水關鍵期,大雨來臨的早遲和雨量的多少,與農業生產關係密切。

「立秋之日涼風至」明確地把立秋與天涼聯絡起來。可見,立秋就是涼爽的秋季開始了。不過由於各地緯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實際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季的。

立冬,「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凍」。人們常以凜冽北風,寒冷的霜雪,作為冬天的象徵。

2樓:倩兒

二十四節氣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表示四季的開始。

這四個節氣合稱四立。按照中國古代天文學上劃分季節的方法,是把四立作為四季之開始,自立春到立夏為春,立夏到立秋為夏,立秋到立冬為秋,立冬到立春為冬。立,是開始的意思。

故此四個節氣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開始。

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交立春節氣。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交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

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

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字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度。此時,太陽位於赤緯—16度19分,北京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僅有33度47分。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

3樓:水果菇涼

按照中國古代天文學上劃分季節的方法,是把四立作為四季之開始。自立春到立夏為春,立夏到立秋為夏,立秋到立冬為秋,立冬到立春為冬。立,是開始的意思。

故此四個節氣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開始。

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字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冬期間,漢族民間以冬至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4樓:奮鬥的少年

是的,也稱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個節氣的合稱。

《周髀算經》卷下:「四立者,生長收藏之始。」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映了季節、物候現象、氣候變化三種。

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齊稱「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

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反映天氣現象的有:

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節氣都是指的時刻,即太陽黃經等於15度時,便是清明節。

5樓:我去有意思好吧

二十四節氣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表示四季的開始。

1、立春

立春象徵著春天的到來,北方有吃春餅的說法。立春吃春餅俗稱咬春,春餅又薄又軟,再捲上時令蔬菜,比如韭菜、菠菜、酸菜,還可以捲上肉絲、土豆絲,將所有的菜都卷在一起,從頭吃到尾,叫做有頭有尾。

2、立夏

立夏後天氣會變得越來越熱,過不了多久就到了小麥收穫的季節,很多人到了夏天食慾會大減,所以在立夏這一天會做一頓過水麵來吃,一是為了增強體魄,二是為了紀念不久後到來的麥收。

3、立秋:

立秋以後天氣會越來越涼快,人們會食慾大增,吃一頓餃子可以彌補整個夏天出的汗,也可以為不久後到來的寒冬積累過多的脂肪。除了吃餃子以外,有的地區還喜歡燉一鍋滋陰補腎的羊肉來吃。

4、立冬

立冬示著寒冷冬天的到來,立冬有北吃餃子南吃鴨的風俗習慣。天氣慢慢變冷,人們要多補充熱量和能量,因為肉類中含有的蛋白質最高,所以冬天吃肉是最好的選擇。在北方溫度低,常常會凍傷耳朵,餃子和耳朵的形狀很相似,所以有立冬吃餃子,冬天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6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映了季節、物候現象、氣候變化三種。《周髀算經》卷下:「四立者,生長收藏之始。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映了季節、物候現象、氣候變化三種。 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齊稱「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

反映天氣現象的有: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

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節氣是指的時刻,即太陽黃經等於15度時,便是清明節。古人根據太陽一年內的位置變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數分成二十四段。

分列在十二個月中,以反映四季、氣溫、物候等情況,這就是二十四節氣。每月分為兩段,月首叫「節」,月中叫「氣」。古人將一個太陽年,劃分為季、節、氣、候,1年=4季=12節=12氣=72候,這就是季節、氣候的定義。

十二個月,每月設一個「節」,中間設「氣」,如同劃分十二竹節,竹節中間充氣,此乃節氣的由來,也是氣節,節度的本意。二十四節氣又分為十二節與十二氣(中氣),每月有一「節」與一「氣」區分,「節」為月之始,「氣」的最後一日為月之終。

中國農曆將只有節,沒有氣的月份,置為上個月的閏月。有節無氣,即農曆的閏月。由於節氣反映了地球圍繞太陽運動的過程,是每年季節變更的重要標誌,因此對農業生產非常重要。

誰能準確說出二十四節氣?還有,分別從哪個節氣開始就進入春、夏、秋、冬季呢

7樓:講的一口好內涵

24節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地球每365天5時48分46秒〔精確〕,圍繞太陽公轉一週,每天24小時還要自轉一次。由於地球旋轉的軌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陽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來講,太陽直射在北緯23.

5度時,天文上就稱為夏至;太陽直射在南緯23.5度時稱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經到了夏、冬兩季的中間了。一年中太陽兩次直射在赤道上時,就分別為春分和秋分,這也就到了春、秋兩季的中間,這兩天白晝和黑夜一樣長。

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齊稱「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

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反映天氣現象的有:

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8樓:蘿蔔丸子愛肥料

在古代,我們將冬至到夏至再到冬至之間的時間段(約365.25日),分割為24段(每段約15日2時5刻),每段起始於一個節氣,依次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春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夏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節氣日期速演算法:

通式壽星公式——[y×d+c]-l

y=年代數、d=0.2422、l=閏年數、c取決於節氣和年份。

本世紀立春的c值=4.475,求2023年的立春日期如下:

[2018×0.2422+4.475]-[2018/4-15]=493-489=4

所以2023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4日,就是這麼簡單。

2018節氣日期表:

春:立春    02月04日     雨水    02月19日     驚蟄    03月05日

春分    03月21日     清明    04月05日     穀雨    04月20日

夏:立夏    05月05日     小滿    05月21日     芒種    06月06日

夏至    06月21日     小暑    07月07日     大暑    07月23日

秋:立秋    08月07日     處暑    08月23日      白露   09月08日

秋分    09月23日     寒露    10月08日      霜降   10月23日

冬:立冬     11月07日     小雪    11月22日      大雪    12月07日

冬至    12月22日     小寒    01月05日      大寒    01月20日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節氣故事與習俗

立春:立春亦稱「打春」、「咬春」,又叫「報春」。這個節令有迎春行春的慶賀祭典與活動,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的吃春餅、春盤、咬蘿蔔之習俗等。

立夏:在我國沿海一帶,立夏這一天有「鬥蛋」的民俗。是日中午,家家戶戶都要煮好雞蛋。

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

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鬥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

立秋:在立秋時節,尤其是在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天,流傳著許許多多的民間習俗。在商洛竹林關一帶,就流傳著「摸秋」的習俗。

這天夜裡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伴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

立冬:在立冬時節,有「送寒衣」的習俗。每年農曆十月初一,為「送寒衣節」(這一習俗,**於「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為免先人們在陰曹地府挨冷受凍,這一天,人們要焚燒五色紙,為其送去禦寒的衣物,寄託著今人對故人的懷念,承載著生者對逝者的悲憫。

二十四節氣,什麼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有 冬至 小寒 大寒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名稱含義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 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 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 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 出發,每前進1...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簡介

二十四節氣,是曆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 十二月建 的特定節令。一歲四時,春夏秋冬各三個月,每月兩個節氣,每個節氣均有其獨特的含義。廿四節氣準確的反映了自然節律變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指導農耕生產的時節體系,更是包含有豐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統。廿四節氣蘊含著悠久的文化內...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歌 全文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從天文學上說,這是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的時空。陽和起蟄,品物皆春。太陽沿周天劃過,到此之際算是有了決定性的轉折。春天的本質之一乃是木性或木行,木行要完成生髮的職能必須有水,故立春之後,水行以雨水的節氣方式呈現,為春天加持壯行。驚蟄就像運動場上啟動某項比賽的打令槍一樣。一槍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