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真的能實現彎道超車嗎

2021-03-06 22:43:36 字數 4833 閱讀 5587

1樓:布達佩斯丶丶

提到環境問題,新能源汽車是繞不過去的話題,傳統汽車尾氣的碳排放對環境的危害,已經成為全人類的共識,而新能源汽車是發展方向。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起步仍然較晚,但是與世界同行相比差距並不是碾壓性的,因為被視為中國汽車業「彎道超車」的機會,國家扶植力度也比較大。

經過幾年的發展,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目前,主流汽車企業都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車專案,並且推出了一系列的量產車型,多數已經在市場上銷售。統計資料顯示,2023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及銷量分別達到34萬輛和33萬輛,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

但是,2023年這種良好的發展勢頭受到了挑戰。從乘聯會發布的統計資料看,2023年1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13748輛,較之2023年1月的4861輛的銷量同比增長180%,但是與2023年12月的3.7萬輛相比,環比下降63%,銷量減少超過2萬 輛,可謂是「斷崖式下滑」。

那麼,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遇到了什麼問題?新能源汽車行業面臨著哪些困境?如何突破目前的不利局面?

成本、技術和配套是瓶頸

眾所周知,中國對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車,有巨大的政策支援和鉅額的現金補貼。例如在北京不用搖號,在上海不用拍牌,還有國家和地方兩級**的現金補貼,比如一輛吉利帝豪ev,國家和地方的補貼分別為5.5萬元,使落地價僅為11.

88萬-13.98萬元,考慮到節約的用油成本,市場競爭力非常強。

但是,國家不可能永遠提供巨大的資金補貼。2023年,工信部發布的第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目錄》收錄了247款車型,這遠遠低於舊目錄推薦的車型數量。這樣一來,企業再去生產這些已不在目錄的車型,國家補貼和銷量都無法保障,為了自己的利潤,很多企業都選擇停產或者減產,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1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大幅下滑。

這一方面體現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還不是市場的自然力量,而是國家靠真金**催熟的;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國家補貼的退出之後,各企業在結束跑馬圈地之後將進入真正的市場競爭階段。

目前,電動車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電池技術不成熟,不僅成本高高在上,還面臨續航里程(參配、**、詢價) 不足的問題,並且還存在安全隱患。尤其是生來就面向高階的特斯拉不斷出現**的新聞,更加重了人們對電動車的不信任感。對於企業來說,現在的關鍵就是在電動車核心技術領域實現突破,搶佔行業制高點。

比如特斯拉採用三元鋰電池+高智商的電池管理系統,充分發揮三元鋰電能量密度大的優勢;而更多的是採用磷酸鐵鋰電池+相對簡單的電池管理系統,充分利用磷酸鐵鋰電池耐操的優勢。

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比亞迪,2023年遙遙領先於同行,連續8個月蟬聯新能源汽車的冠軍寶座,累積銷量超過了6萬臺。其背後是就是其鐵電池(磷酸鐵錳鋰電池)技術已經是世界領先,電動車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續航,而比亞迪e6(參配、**、詢價) 的續航水平由300公里提高到400公里。比亞迪鐵鋰電池技術還擁有高電壓、高體積密度、高迴圈壽命、高安全性以及低成本等優勢。

另外,阻礙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還有配套設施問題,比如充電樁的建設還遠不到位,導致純電動車只能在家門口轉悠,無法成為進入主流市場。

低油價讓純電動車降溫

當然,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目前也引起了業內的高度重視,那就是如今油價大幅度**的問題,打亂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程序。

最初,新能源汽車成為熱點並不只是因為環保問題,而是出於節能的考慮。還是在幾年前,油價飛漲,導致人們對油價的預期越來越高,而相對低得多的電力成本,催生了人們對以電為主要能源的新能源汽車的極大興趣。

但世事難料,僅僅幾年之後,油價直線下滑,降到了今天這個地步,這直接導致了人們對傳統的汽車信心備增,在很大程度上打壓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儘管環境問題依然突出,尤其是每到冬天的霧霾讓很多人心有餘悸,但是在購車的時候人們又是非常自私的,新能源汽車不可能靠情懷發展。一位政協委員在今年兩會期間在北京做了個街頭調查,結果是十個人有九個支援新能源汽車,但是隻有一個願意去買,新能源汽車「叫好不叫座」可見一斑。

因此,目前新能源汽車能做的,還是進一步提升技術水平,加大研發力度,提升產品質量,同時還要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提升新能源汽車使用者體驗。當新能源汽車的產品水平和售價與傳統的內燃機車差不多的時候,才能真正讓市場接受。

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到2023年,300km續航里程的電動車成為新常態,普遍都能達到該水平。而2023年之後,燃料電池續航將達到500公里以上,柴油機用到的地方,燃料電池都有可能取代。但是對於續航300公里以內的電動汽車,取代傳統車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要繼續發展燃料電池轎車。

另外,增程插電混合動力系統是承前啟後的主流技術方向,在整個汽車市場中也將成為主流,競爭會非常激烈。但是跟國外比較,國產插電式混動車型的油耗偏高,這是下一步要重點解決的問題,達到插電式乘用車百公里油耗低於1.3升,12米客車低於16升。

目前,國內汽車企業也已經發現了這個趨勢,這兩年研發方向開始向混合動力傾斜,在混合動力與純電動車之間進行平衡。

資料顯示,2023年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58548輛,其中插電混動銷量為17489輛,純電動為41059輛,兩者相差3倍之多;反觀2023年的資料,2023年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176627輛,其中插電混動為63557輛,純電動汽車為113070輛,與2023年相兩者大大縮小了銷量差距,而到了今年一月份,差距基本不見。

仍是國家重點扶植物件

目前,基於戰略的考量,國家仍把新能源汽車作為重點扶植的產業。在今年的兩會報告中,新能源汽車與移動網際網路、積體電路、高階裝備製造等一起被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並明確提出了「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目標,並且將「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這樣微觀的話題寫進了報告中,足見重視程度之高。

據業內人士估計, 2023年預計全年銷量有望超60萬輛。但是國家政策也進行了調整,真金**的補貼將逐漸退出,這也意味著國家在下一步將逐漸退出輸血,而是蓄水樣魚,誰能成長壯大就看企業自己了。當然,從長遠來看,業內普遍的觀點是,二十年後電能一定會替代燃油。

因為從2023年起全世界容易開採的2萬億桶**已經用完一半了,剩下的1萬億桶在25年內用完不是夢,而電能是目前最靠譜的替代能源。

這個**使車企對新能源汽車信心倍增。在國內,像長安、北汽、上汽、東風、吉利等自主品牌紛紛釋出了激進的十三五計劃,比如長安和北汽,表示在2023年要把新能源銷量推到40萬輛,上汽宣佈拿出200億元在2023年將實現60萬輛,而吉利更是「恐怖」,喊出要在2020讓新能源的銷量佔比90%以上的口號。同時,車企與車企之間的合作也更加緊密,例如:

長安將與吉利集團將共同投資科力遠混合動力技術****,雙方就新能源混合動力技術及動力總成研發合作,而東風汽車已與國能電動汽車合作,雙方將積極推動純電動車和增程式電動車的研發,將在天津建設新能源汽車研發及生產基地投產基於saab鳳凰平臺的全新一代薩博9-3電動車。

業內專家指出,純電力系統是今後五年主攻方向,包括智慧化、輕量化、底盤一體化。整車方面技術目標是車身底盤減重30%,百公里耗電10度以內,產業化目標是電耗降低20%,工況下百公里耗電12度。到2023年就算是沒有補貼,購置續航200-250公里的小型電動轎車的總成本可以跟燃料轎車競爭。

純電動汽車在城裡開比燃料車體驗更好,現在只要成本價效比能夠上去,普及是在2023年之後絕對是大概率事件。

2樓:商業說

某種程度上已經實現了超車。

新能源汽車是怎樣「火」起來的

這篇文章(比較全的介紹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 全過程,可點開連結看全文))在最開始介紹了發展的原因,最後介紹了發展的成果。因為太長粘不過來,我把原因和成果部分擷取過來,其他的可以點開前邊的連結看。

——————————————————————————————————————原因「

在幾場最初的談話中,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動機,其實已經被主要參與者分析的極其清楚——

(1)****換到超車;(2)解決中國石油依賴性問題;(3)中國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只要研究方向選的準,中國很容易實現超越。

」——————————————————————————————-——————

成果「德國時間2023年7月9日,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與德國圖林根州州**簽署投資協議。

根據協議內容,寧德時代將投資2.4億歐元(約摺合18.7億元人民幣),在德國圖林根州埃爾福特市設立電池生產基地及智慧製造技術研發中心。

德工總理默克爾對**表示,「感謝中國企業帶來德國缺乏的技術。」

「這是若干年來,中國企業第一次以技術輸出的身份進行海外投資。」德國**如是說。

但在國內,其實很少有人知道我們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取得的成效。

面對前事不遠的騙補和持續發生的燒車事件。

總是有人說,十年補貼,中國對新能源汽車投入全都打了水漂。

但事實卻是,經過十年補貼推動,雖然歷經坎坷,中國新的能源技術已經可以排進全球前三,整個鋰電池上游產業鏈大規模實現國產化替代,一個完整的電化學工業體系已經初步建立起來。

這對傳統汽燃油車來說,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也是無法做到的事情。

但在新能源汽車這個全新的領地,我們付出了代價,也收穫了成果。

現在,面向2023年,補貼全面退坡,全球新能源汽車無差別作戰即將開始。

而在這場作戰中,在十年補貼的培育與技術進步的推動中,在一代代企業家可歌可泣的奮戰中。

在車端,我們有比亞迪、吉利、蔚來、威馬以及宇通和福田

在電池端,我們有寧德時代和比亞迪

在鋰電生產裝置端,我們有先導智慧和贏和科技

在正極材料端,我們有當升科技和杉杉股份

在隔膜領域,我們有恩捷股份和星源材質

在電解液領域,我們有新宙邦和天賜材料

在負極領域,我們有杉杉和璞泰來

在汽車生產裝置領域,我們有美的和酷卡

在智慧駕駛領域,我們有華為阿里、科大訊飛,還有地平線、禾多科技等等。

他們每一家都有自己傳奇般的成長故事,一個個中國製造崛起向上的節點匯聚成不斷向前的攻堅力量。

十年磨礪,撒出去的是補貼,但收回來的是整個國產化替代的產業鏈。

山雨欲來,在失誤與修正失誤中不斷成長起來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在形成堅強的中國力量。

而這一切,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經被一個偉大的技術專家預見到,規劃到,並被官產學研各界不斷踐行與推進著。

這些人與力量,構成了中國製造崛起向上的動力,也構成了中國經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基。 」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困境與出路在哪新能源汽車的前景及存在的問題

走到今天居然還有人說 共享單車失敗 失敗乃成功之母 關於賈躍亭,直到今天還說賈是誠信之心?黑平井一夫 黑喬布斯 黑 黑特姨 英國首相 黑川普等,我們可以解釋為他們為外國人 x國新能源汽車開始60多家,搞得轟轟烈烈,好像世界no.1,好像全世界圍著x國轉似的,再看看今天,僅存活了3家,悽悽涼涼,而且背...

中國建造新能源汽車的公司有哪些

對於這個問題,估計只有工信部才能給出一個大約資料,一些地方性的新能源汽車研究機構和生產廠,有的因規模或其他原因還沒有上報,這樣,工信部也不會準確掌握。國內有名的當時比亞迪了,其次是卡羅拉合資廠。其它油電混合 純電動車,估計也得有幾百家吧!數字驅動 使用者經營 汽車產業如何由資訊時代向數字時代邁進?數...

為什麼都說氫能才是新能源汽車的未來

2019年東京車展正式開幕,除了本田飛度和斯巴魯lev 原型車正式亮相外,日本大哥大豐田仍佔據 c位置 通過展示人工智慧,無人駕駛等一系列科學技術思想出行方式,反映出豐田汽車未來出行的暢想。車展前夕,備受關注的豐田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第二代mirai概念車正式亮相。儘管它看起來非常驚豔,但看起來像概念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