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4年級課文頤和園的作者是誰四年級上語文頤和園的作者是誰

2021-03-06 11:08:36 字數 1834 閱讀 4690

1樓:盈

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

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鬱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硃紅的宮牆。正前面,昆明湖靜的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

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裡的白塔。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兩岸栽著數不清的垂柳。

湖中心有個小島,遠遠望去,島上一片蔥綠,樹叢中露出宮殿的一角。遊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

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遊賞。

2樓:百度使用者

冰心 佚名 乾坤

四年級上語文頤和園的作者是誰

3樓:馬鞍山精銳

嚴寅亮(1854-1933) 貴州印江縣人,土家族,字碧岑,號弼丞,別號剩廣、剩庵、陽坡山民、陽坡居士.清末著名的書法家、教育家.清朝皇家園林頤和園牌匾即為其所題。

4樓:匿名使用者

正月梅花香又香, 二月蘭花盆裡裝, 三月桃花紅十里,

語文四年級18課《頤和園》的作者是誰

5樓:丿dream丶

嚴寅亮(1854-1933) 貴州印江縣人,土家族,字碧岑,號弼丞,別號剩廣、剩庵、陽坡山民、陽坡居士.清末著名的書法家、教育家.清朝皇家園林頤和園牌匾即為其所題.

望採納。

四年級語文上冊課文頤和園,作者的寫作順序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是按然遊覽順序寫頤和園的,因為大門、到長廊、柱孑、欄杆、萬壽山、昆明湖、寫出來的、正說是遊覽順序。

7樓:匿名使用者

長廊→萬壽山腳下→佛香閣前→昆明湖

相應的句子是:走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到了萬壽山的腳下→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幫助?

8樓:匿名使用者

在按遊覽順序介紹景物特點的文章中,常常採用所謂移步換景的方法,也就是到一個地方寫一種景色。《頤和園》中描寫景物乍一看是按:「長廊——萬壽山腳下——佛香閣前——昆明湖」這樣的遊覽順序來介紹的,但在實際描寫中,卻藏著豐富的變化。

首先是對萬壽山上的描寫。「來到了萬壽山腳下」寫的卻不是山腳的景色,而是「抬頭看」,寫了半山腰的「佛香閣」和「排雲殿」;「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卻不寫山上,反而「向下望」去,寫山下樹叢掩映的黃的綠的屋頂和硃紅色的宮牆,寫昆明湖的靜和綠,還寫了眺望遠處的城樓和白塔。這樣看起來,其中的「移步」與「換景」不相一致,甚至有點對不上號,但細細品味,卻能發現這正對應著頤和園的特點。

因為頤和園是一個皇家園林,它的佔地面積和精妙設計,都不是一覽無餘的。如果站在山下寫山下,就會被樹叢遮住平視的視線,只能看眼前的景色,不能看到更多更遠的景色。

四年級頤和園課文按什麼順序遊覽,頤和園課文按什麼順序遊覽

課文移步換景,按照遊覽的順序記敘。一寫長廊的景色 二寫萬壽山的景色 三寫昆明湖的景色。頤和園課文按什麼順序遊覽 頤和園這篇課文是按遊覽順序寫的。在按遊覽順序介紹景物特點的文章中,常常採用所謂移步換景的方法,也就是到一個地方寫一種景色。頤和園 中描寫景物乍一看是按 長廊 萬壽山腳下 佛香閣前 昆明湖 ...

四年級上語文課文頤和園找出作者是怎樣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的

寫了對頤和園美麗景色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美好山河和讚美之情,也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四年級語文上冊課文頤和園,作者的寫作順序是什麼?是按然遊覽順序寫頤和園的,因為大門 到長廊 柱孑 欄杆 萬壽山 昆明湖 寫出來的 正說是遊覽順序。長廊 萬壽山腳下 佛香閣前 昆明湖 相應的句子是 走進了...

小學語文五年級《燕子》一課的作者是誰

鄭振鐸,選入課本有刪節。燕子 一課的作者是鄭振鐸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課本里的難忘的一課的作者是誰 難忘的一課 的作者不祥,沒有相關記載。難忘的一課 是一篇略讀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作者在臺灣的一所鄉村小學,見到一位年輕的臺灣教師認真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