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胝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宿緣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2021-03-03 21:15:36 字數 3854 閱讀 8313

1樓:aaa**王

俱胝bai,梵文 koṭi 的音譯,當代du漢音應為勾帝zhi(帝為捲舌音),是古印度數字

系統內dao最大的數字,意回譯千萬,有答時泛指不確切的龐大數字。

《俱舍論》卷十二(大正29·63b)∶'如彼經言,有一無餘數始為一,十一為十,十十為百,十百為千,十千為萬,十萬為洛叉,十洛叉為度洛叉,十度洛叉為俱胝,十俱胝為末陀,十末陀為阿庾多,十阿庾多為大阿庾多,十大阿庾多為那庾多

宿緣 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2樓:以心

佛學大詞典 對「宿緣」解釋如下:

【宿緣】 即宿世因緣,指過去世所結之善惡因緣。興起行經卷上孫陀利宿緣經、同骨節煩疼因緣經等,以宿世之惡緣為宿緣;新華嚴經卷十五賢首品、高僧傳卷三求那跋陀羅傳、法經錄卷七則就宿世之善緣說宿緣。[新華嚴經卷二十

五、華嚴經疏卷十

六、決定往生集]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對「宿緣」解釋如下:

【宿緣】 (術語)宿昔之因緣也。華嚴經二十五曰:『同行宿緣諸清淨眾,於中止住。』樑傳求那跋陀羅曰:『不圖宿緣乃逢此事。』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 對「宿緣」解釋如下:

【宿緣】 過去世的因緣。

證果 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3樓:heart隨意吧

證果的意思:表示以正智契合真理,進入佛、菩薩、聲聞、緣覺等之果位,其中果位是佛教用語,指的是修佛所達到的境界。

在佛學中如三乘人斷惑證理,分別到達極果。又如大乘證得初地乃至等覺等菩薩之分果及佛之滿果,小乘證得阿羅漢、阿那含等之四果,都可以稱為證果。

4樓:匿名使用者

佛學大詞典 對「證果

」解釋如下:【證果】 指證入果位。即以正智契合真理,進入佛、菩薩、聲聞、緣覺等之果位。

如三乘人斷惑證理,分別到達極果。又如大乘證得初地乃至等覺等菩薩之分果及佛之滿果,小乘證得阿羅漢、阿那含等之四果,皆稱為證果。

大唐西域記卷七吠舍釐國條,有關於舍利子等證得阿羅漢果之記載。華嚴五教章卷三解釋攝論(樑譯攝大乘論釋卷十七)『由惑至惑盡,證佛一切智』之語,謂(大四五·四九三上):『惑盡者,是所知障盡,即由留煩惱障起勝行故,得至此位證佛果也。

』此為有關菩薩之斷惑證果。[雜寶藏經卷七第八十七緣、卷九第一一四緣、菩提心論]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對「證果」解釋如下:

【證果】 (術語)小乘證得佛果,緣覺果及聲聞之四果,又大乘證得初地乃至等覺十一地菩薩之分果,佛之滿果,謂之證果。證果者,正名無漏之正智也。五燈會元曰:『依吾行者,定證妙果。』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 對「證果」解釋如下:

【證果】 即一般人所說的開悟或得道。

歷劫 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5樓:平常心新號

歷劫lì jié

經歷劫難。

如:「歷劫重生」。

佛教語。謂宇宙在時間上一成一毀叫「劫」。經歷宇宙的成毀為「歷劫」。後統謂經歷各種災難。

6樓:aaa**王

歷劫是漢字詞語,拼音li jie,指各宗教認為世界在時間上一成一毀叫"劫"。經歷世界的成毀為"歷劫"。

佛教中,分四種世界。一種是基本世界,即一個日月系所在的須彌山星系;一種是小千世界,即一千個小世界組成;一種是中千世界,即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種是大千世界,即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又成為三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稱為一佛世界,一佛剎土,一佛國土,總含十億個須彌山日月基本世界。

7樓:諦觀如幻

歷劫,歷是經歷,經過,劫是時間長度,有小劫中劫大劫,不是劫難災難的意思。

一大劫中有四中劫,一中劫中有20小劫。一小劫,是一增劫一減劫,大約相當於人世間的一千六百多萬年。

經中說的『歷劫』,是說『經歷了很多很多劫』或者是『經歷了無量無量多的劫』。

另外,災難在佛法經論中,並不用『劫』表示,而是直接用『災、苦、難』,比如大三災、小三災,等的。

無嗔 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8樓:看不見遇不著

無嗔,梵語apratigha。又作不嗔、不嗔恚,意思為無恨。

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或者詆譭、抹黑其他宗教等等行為。

佛學中的解釋:佛教認為對違背自己心願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會使眾生身心產生熱惱、不安等精神作用,對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敵。

對佛教修行所言是這樣,如果是對他人或社會而言,則嗔的危害更大。

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會發生爭鬥,或導致互相殘殺,輕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則使整個社會,乃致使整個國家陷入災難,因而《大智度論》卷十四中說,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種心病中最難治的。

9樓:匿名使用者

無嗔,梵語apratigha。又作不嗔、不嗔恚。為「嗔」之對稱。三善根之一,遭違緣而心無嗔恨也。

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或者詆譭、抹黑其他宗教等等行為。《大乘五蘊論》中說:

「云何為嗔?謂於有情樂作損害為性。」《成唯識論》中則說:

「嗔者,於苦、苦具,憎恚為性,能障無嗔,不安穩性,惡行所依為業。」嗔是佛教所說的根本煩惱之一,與貪和痴一起被稱為「三毒」。

擴充套件資料

降伏解脫辦法

佛曰:「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戒、定、慧「 即是對治 」貪、嗔(chēn)、痴「 的方法。

戒:是指一種有道德的、有規範的、無害他人的生活行為標準,斬斷因為沾染喜愛外物而生起的執著貪心;

定:是針對內心的修煉和自我耐性的培養;凡事先自省,向內求;避免外向的暴躁和苛求他人引發的嗔恨;

慧:是對於宇宙生命種種實相,有了透徹、圓融的了知,從而脫離愚痴;不再惘於事理,迷於因果;善解世間因緣的相續,明白生死流轉的根本,心無掛礙,無有恐怖。

降伏解脫的先後次序:

持戒除貪,戒能生定,定力深厚,貪心不起,定力更進,斷滅嗔心,智慧顯露,愚痴障除,正見正行,淨化身心,因次第修,證果不遠,解脫根本煩惱,能度一切苦厄;此法真實不虛,唯信之者自證。

作於春秋時期的《禮記·大學篇》裡也描述了類似的修身安心之道,可知「其來有自」: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物格而後智生,智生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10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遇到不如意的人、事物或者境界,不會憤怒仇恨抱怨,沒有煩惱。能夠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都是緣聚則成緣散則滅,凡事都是因果迴圈,自己感應到的境界,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善惡報應,如影隨形。作善因得善果,作惡因得惡果。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因果如是觀。一切聖賢以無為而有差別。無為才能無所不為。

無嗔即是守戒,守戒則能得定,定能生慧。熄滅貪嗔痴,勤修戒定慧。僅供參考,歡迎指正

11樓:小飛

佛學大詞典 對「無嗔」解釋如下:

【無嗔】梵語apratigha。又作不嗔、不嗔恚。為『嗔』之對稱。

心所名。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識百法之一。逢違緣而心不嗔恨之謂。

即於有情非情無恚害之意,為能對治嗔煩惱之精神作用。其恆與諸善心相應,故說一切有部立其為十大善地法之一,唯識家攝之於十一種善心所。以其能生善法,故與無貪、無痴共稱三善根。

又四無量心中之慈無量心以無嗔為體。[成唯識論卷

六、大毗婆沙論卷四十

二、俱舍論卷二十

九、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一](參閱『三善根』622)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對「無嗔」解釋如下:

【無嗔】 (術語)三善根之一。遭違緣而心無嗔恨也。唯識論六曰:『云何無嗔?於苦苦具無恚為性,對治嗔恚作善為業。』

鬼神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鬼通常是指餓鬼,有多種,主要是吝嗇等惡業造成,常常感受飢餓苦 神,則很多,天神 地神 山神 河神 草木神,主要是做善業,根據善業大小感受不同的快樂。六祖壇經 虛妄即鬼神。佛教裡如何解釋鬼?鬼,非肉眼所能看見 鬼一般需要依附在人或動物的身上 很多宗教裡對你鬼都無法解釋清楚,因為鬼也是一種奧祕,唯有心裡...

燒香成型的各種意思,燒香 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燒香香灰形狀 大全 香的燃燒程度確實能表達不同的意思 共有20種 以傳統的三支香為例 1 靠右得香頭高於左手邊和中間得香頭,且左手和中間位置得香頭持平,這個稱為 天地香 2 靠左得香頭高於右手邊和中間得香頭,且右手和中間持平,這個稱為 消災香 3 左右都低於中間,但左右持平,這個稱為小天真香 意為有...

滅盡定是什麼滅盡定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

滅盡定又作滅受想定,於其中,心與心所之流暫時中斷。雖然其內時一切名法活動已停止,容但依然擁有保命之溫的身體還活著。在此定中,以滅受想二心所為主,最後並六識心所亦滅,是九次第定的最後一定。成唯識論四卷二頁雲 又契經說 住滅定者,身語心行,無不皆滅,而壽不滅 亦不離暖 根無變壞 識不離身。若無此識 住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