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藹的意思和造句,用和藹親切的意思造句

2023-03-16 11:20:20 字數 2047 閱讀 3973

1樓:粽子媽媽愛教育

意思:(形)指態度溫和、謙遜,使人感到很親切。[近]和氣|和善。[反]粗暴。

詳細釋義: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陳在衡》:「陳在衡 先生,和藹有風趣。」

魯迅 《彷徨·離婚》:「但不知怎的總覺得他其實是和藹近人,並不如先前自己所揣想那樣的可怕。

句子:黃老師雖然不苟言笑,卻是個很和藹的人。

新來的女老師又和藹,又親切。

馮校長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經常和同學們談笑風生。

我的老師是一位和藹可親,知識淵博的人。

老師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

遠處有一位雞皮鶴髮的老翁,面帶和藹笑容,腳步蹣跚地走來。

他對人總是和藹可親,一團和氣。

他們覺得他誠懇嚴肅,和藹可親,工作細緻。

有時老師很嚴厲,有時老師很和藹,有時老師像自己的媽媽。

她是一個和藹的老人,滿頭銀髮,面帶微笑,神采奕奕。

2樓:洋蔥學園

性情溫和,態度可親切,讓人心裡感到溫暖的意思。

「我祖父是個親切和藹的老人。"就是一個用和藹可親造的句,表達了祖父性格溫和,態度親切。

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它由詞或片語構成,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別人一件事,提出一個問題,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種感慨。它的句尾應該用上句號、問號或感嘆號。

3樓:清晨在雲端

1.我們去了那個和藹的老爺爺家,看我們來了他笑了。

2.老師對人很和藹,他戴著一付變色眼鏡,就好象是一隻大熊貓一樣3.我的奶奶是一個十分和藹的人。

4.老教授和藹可親,同學們都喜歡跟他交流問題。

用和藹親切的意思造句?

4樓:語數教育鄭老師

和藹,拼音是hé ǎi,指人性情溫和,態度可親,讓人心裡感到溫暖。語出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陳在衡》:「陳在衡 先生,和藹有風趣。」

造句:以和藹親切的態度說話並不會傷到舌頭,但是,以憤怒和不悅的態度,則可招致不幸。

和藹的近義詞

和藹的藹是什麼意思

5樓:謬讚席英秀

性情溫和,態度可親,讓人感到溫暖。

和藹可親的意思是什麼了

6樓:教育評論員說

成語解釋:指一個人的修養好;對人謙和可親。和藹:和氣;謙遜。

中文發音: hé ǎi kě qīn。

成語出處: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9回:「原來這唐六軒唐觀察為人極其和藹可親,見了人總是笑嘻嘻的。」

成語造句:假若有人願意來看他,他是個頂和藹可親的人。(老舍《四世同堂》二)

成語辨析:~和「和顏悅色」、「平易近人」都可形容態度溫和。不同在於:

①~偏重在「和善」;「平易近人」偏重在「容易接近」;「和顏悅色」偏重在「臉色溫和」。②前兩者多用於長輩;後者不限。

成語使用: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的態度謙和。

褒貶解析:屬褒義成語。

7樓:御若陽

【解釋】:和藹:和善。態度溫和,容易接近。

【出自】:老舍《四世同堂》二:假若有人願意來看他,他是個頂和藹可親的人。

和藹可親的近義詞:

平易近人 [ píng yì jìn rén ]

【解釋】:對人和藹可親,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淺顯,容易瞭解。

【出自】:漢 司馬遷《史記·魯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譯文】:對人和藹可親,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人民一定會回來的。

8樓:匿名使用者

和藹可親,指人態度溫和,容易接近。成語解釋和藹可親 拼音:hé ǎi kě qīn 語法:謂語、定語、狀語 情感色彩:

9樓:築夢

和藹可親,指人態度溫和,容易接近。

10樓:匿名使用者

和藹可親就是像你奶奶一樣。

修改病句 老師用和藹的語氣和慈祥的目光注視著我們

這句話修改為 老師用慈祥的目光注視著我們。錯誤原因 搭配不當 在不改變原句所表達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顯語病的詞句,使語句通順 正確,更加完善。需要修改的內容囊括句子的所有成分,包括主語 謂語 賓語 定語 狀語 補語。修改為 老師用慈祥的目光注視著我們。解釋分析 根據原句 老師用和藹的語氣和慈祥的...

責無旁貸的意思和造句,用責無旁貸造句

責無旁貸 z w p ng d i 是指自己應盡的責任,不能推卸給旁人。出自於楊沫 青春之歌 第二部第四十三章 挽救民族危亡於倒懸之中,我們青年學生當然責無旁貸。釋義 自己的責任,不能推卸給別人。造句 祖國的繁榮和富強我們每個人都責無旁貸。用責無旁貸造句 1 祖國的繁榮和富強我們每個人都責無旁貸。2...

用兄弟的意思造句,用兄弟的三個意思造句

1 哥哥和弟弟 劉叔叔和劉伯伯是親兄弟。2 稱呼比自己小的男子 兄弟,幫忙讓讓路!3 男子跟輩分相同的人或眾人說話似的謙稱 兄弟我先走一步啦!小明和小鵬是對雙胞胎兄弟。我是哥哥,我還有個兄弟,跟你差不多高。他是我兄弟,我們兄弟兩人長得很相像。用兄弟的兩個意思造句 di 輕聲 你是我的好兄弟。第四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