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1二十四節氣的固定時間是陽曆的時間還是農曆的時間 2陽曆和農曆哪個計時比較好

2023-03-12 10:50:20 字數 5092 閱讀 7532

1樓:鬼神之機

要說這些,都是關係到曆法的問題。要說明這些問題,首先你得弄明白這3個問題,什麼是陽曆?什麼是農曆?

節氣是怎麼劃分的?下面我一一給你簡單介紹下,什麼是陽曆呢?陽曆就是太陽曆,陽就是太陽,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運轉一週的時間就是1年,但是我們陽曆有365天和366天,這些都是近似1迴歸年365.

24天的時間,以天為基本單位劃分,根據明顯的四季變化,劃分為12個月;什麼是農曆呢?農曆其實是叫陰曆,也就是陰陽曆,太陰就是月亮,陰曆的歷法是根據月亮制定的,每一個月朔望兩弦都是固定的,以月球圍繞地球運轉一圈是一個月,每個月或29天,或30天,近似29.53天這樣,也是以天為基本單位,所以農曆的一年12個月,就和太陽迴歸時間相差了十幾天,陰陽曆是既考慮太陰,也考慮太陽,為了使沒一年的時間儘量接近太陽的一個迴歸週期,所以農曆採用了潤月,也就是通常說的,三年一小潤,五年一大潤,十九年共七潤。

陽曆因為不考慮太陰,所以陽曆的每個月,就無法對應上月亮的月相變化,比如十五滿月,陽曆15號就對應不上。第3個問題,那節氣是怎麼劃分來的呢?節氣是根據近日點、遠日點,劃分出二至、二分,所以,節氣實際上是地球相對於太陽將黃道位置將的劃分成24個點,所以,節氣的時間與陽曆的時間更為接近,但也不是固定,一般在2、3天的範圍那變化,因為陽曆也是近似劃分,所以只能是在某一天的範圍中左右波動。

現在你問的三個問題,是不是也都能解答了,第一個問題,節氣是更接近陽曆的時間劃分,第二個問題,陽曆和農曆制定曆法的方法不同,沒有誰更好,需要什麼,就用什麼曆法。第三個問題,農曆大多是古代為了農耕需要而制定出來的歷法,幾千年傳承下來的

2樓:夢雪家居生活館

二十四節氣固定是陽曆的時間。陽曆是全球通用的日期,而農曆只是中國通用的日期,就如同我們為什麼要過除夕一樣。一般來說都是陽曆為準,但是還是看你自己的需要了。

農曆二十四節氣屬陰曆還是陽曆?

3樓:雙魚泡泡

1、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曆法,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先秦時期開始訂立、漢代完全確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

2、陰曆是按月地規律制定的,它和地球公轉一週作為一年的差距,使用閏月來彌補,所以屬於陽曆範疇的二十四節,和陰。二十四節氣是按陰曆劃分的,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

3、陽曆也叫太陽曆,就是以太陽的視運動為根據,用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作為一年,它的長度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

4、二十四節氣是依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把地球在公轉軌道上每前進 15度(約 15 天)算作一個節氣,全年共二十四個節氣。

5、二十四節氣在國際氣象界,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4樓:溫柔的張秀霞

二十四節氣,既不是陰曆也陽曆。

1、陽曆

就是「太陽曆」,是依據太陽的變化來修訂的歷法,以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為一年。

2、陰曆

就是「月亮歷」,是依據月亮的變化來修訂的歷法。月亮每經歷一次從圓到缺的迴圈,就是一個月。我國古人常把月亮叫做「太陰」,所以也叫「陰曆」。

3、農曆

農曆並不是陰曆,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屬於「陰陽合曆」。

2023年11月30日,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5樓:虎侃社會

是陽曆劃分的

二十四節氣(24 solar terms),是指干支歷(太陽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節氣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週而復始。

古人發現,在每一年中,白天和黑夜的時間長短是不一樣的。先是白天越來越長、黑夜越來越短,直到某天(夏至)時,白天最長、黑夜最短。之後白天越來越短、黑夜越來越長,直到某天(冬至)時,白天最短、黑夜最長。

之後又開始白天越來越長、黑夜越來越短……週而復始。

陽光下的影子也有類似的變化規律。夏至時,影子最短,說明陽光最「正」;冬至時,影子最長,說明陽光最「斜」。因此,最早定下來的兩個節氣,應該是夏至和冬至。

儘管那時的古人,還不知道地球繞著太陽轉,卻能敏銳地提出了「日至北」和「日至南」的概念。這與我們現代的科學認識,夏至時太陽直射北迴歸線,冬至時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在思路上已經大為接近。

6樓:匿名使用者

肯定是陽曆的。雖然我們老祖宗常用的歷法是陰曆,雖然二十四節氣也是我們老祖宗發明的,但這的的確確是屬於陽曆的,別的不說,單看每個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幾乎是固定的,而在陰曆中卻可以在一個月的範圍內浮動變化。

我國古代用農曆(月亮歷)記時,用陽曆(太陽曆)劃分春夏秋冬二十四節氣,所以二十四節氣屬於陽曆。

節氣是華夏祖先歷經千百年的實踐創造出來的寶貴科學遺產,是反映天氣氣候和物候變化、掌握農事季節的工具。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已經能用土圭(在平面上豎一根杆子)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以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時分影子最短的一天為夏至,最長的一天為冬至,影子長度適中的為春分或秋分。春秋時期的著作《尚書》中就對節氣有所記述。

西漢劉安著的《淮南子》一書裡就有完整的二十四節氣記載了。我國古代用農曆(月亮歷)記時,用陽曆(太陽曆)劃分春夏秋冬二十四節氣。我們祖先把5天叫1候,3候為一氣,稱節氣,全年分為72候24節氣。

隨著不斷地觀察、分析和總結,節氣的劃分逐漸豐富和科學,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漢時期,已經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節氣的概念。

在古代,一年分為十二個月紀,每個月紀有兩個節氣。在前的為節氣,在後的為中氣,如立春為正月節,雨水為正月中,後人就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的名稱為: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迴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

但在農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從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可以看出,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來反映季節的,將一年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

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等五個節氣反映氣溫的變化,用來表示一年中不同時期寒熱程度;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反映了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現凝露現象;氣溫繼續下降,不僅凝露增多,而且越來越涼;當溫度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

小滿、芒種則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迴歸。

7樓:侍芹

陰曆,中國古時只以陰曆記事,陽曆是世界範圍內使用的,古人劃分的二十四節氣,按一年360天算,15天為一節氣,24節氣正好是360天,與陽曆的365天不太一樣。

8樓:baby大馬哈魚

每年二十四節氣的陽曆日期都是固定的,陰曆日期不固定,當然是按陽曆來的

9樓:匿名使用者

24節氣是陽曆,與陰曆無關!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的24等分。

10樓:逗逗飛

古代肯定沒有陽曆的,要不也不會出現這麼多口訣來定二十四節氣是哪一天,現在農村還有好多用口訣來算節氣的,用陽曆輕鬆就知道是哪一天,365天分成24份是固定的,哪一天就是哪一天,因為有366天的時候,所以上下浮動一天,古代人那麼勤勞智慧如果有陽曆肯定就不用口訣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最簡單的驗證方法,當你翻開萬年曆的時候你會發現,每一個節氣與陽曆每年都是那兩天,不會跑到第三天。農曆就相差甚遠了。眼見為實。

12樓:匿名使用者

本人贊成pluvial 的回答,很透澈。24節氣的劃分是以太陽年為基礎的,但它沒有單獨排出序列,而只是寄附在陰曆的歷書上,使之成為混合歷。我們現在說的農曆正是指這個混合歷,並非是陰曆。

農曆和陰曆不分是一種存在誤會的習慣而已。

13樓:平幼杉

屬於陽曆,我們這學期科學書上學過的,我不會騙你的,要是錯了,就是我們老師騙我

14樓:瀟灑嘟嘟

陰曆即農曆,那時候陽曆還沒傳入中國。

15樓:林殿亭

首先得說24節氣是農曆上定的,有時候先人也叫它陰曆。陽曆是公曆,我們叫它陽曆,而西方叫它公曆。這就明瞭了。

24節氣是農曆中的產物,而公曆中沒有。我們稱公曆新年叫陽曆年,而西方就是叫過新年,沒其他稱呼。

二十四節氣,什麼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有 冬至 小寒 大寒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名稱含義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 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 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 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 出發,每前進1...

二十四節氣歌的含義二十四節氣歌的含義

一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二 二十四節氣歌的含義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 21日,下半年在8日 23日,前後不差1 2天...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幾個?二十四節氣是怎麼由來的

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處 為結束的意思,至暑氣即將結束,天氣將變得涼爽了。由於正值秋收之際,降水十分寶貴。處是終止 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曆法獨到之處,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它表示了地球在軌道上執行的二十四個不同的位置,刻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