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闡述讀書求知應持有怎樣的態度

2023-02-26 22:35:17 字數 1216 閱讀 2713

1樓:策士吧問道鬼谷

原文出自於《論語·雍也第六》中的內容,即:

原文內容: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原文大意:孔子說:「知道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其實原文內容所講的是,在讀書和求知的過程中,所呈現的三種不同的境界,即:知之、好之和樂之。

「知之」,也就是學習知識。其把學習當著是完成一種任務,這裡的「知之」偏重於理性。也就是說:

在思想上了解了某件事的道理,卻往往不一定去做。比如說我們都「知之」鍛鍊身體很有好處,很有必要,但要天天早上起來堅持鍛鍊身體,卻很少有人能做到。可見「知之」只是學習的一般境界。

「好之」,也就是喜好學習。其把學習當著是自己的愛好,「好之」視學習為自己的愛好。就像一位熟識的友人,又如他鄉遇故知,油然而生親切之感,但依然是外在於我,相交雖融融, 物我兩相知。

比如說我們很多人都會說自己「喜好」看書,這是 確實的,但『各好」的程度有所不同,大多數人是「好讀書,不求甚解」,這本測覽測覽,那本翻閱翻閱,覺得有些累了,扔在一 邊,明天再讀。可見「好之者」的境界,甚於「知之者」。

「樂之」也就是把學習當著是一種快樂的享受,這也是學習的最高境界。這種境界用一個最恰如其分的詞語來形容,這就是「陶醉」。陶醉於其中,以它為賞心樂事,就像親密愛人一樣,達到物我兩忘,合二而一的境界。

比如顏回,住在貧民窟裡,用竹籃子打飯,用瓜瓢舀水喝,人們都忍受不了那種貧困,而顏回自己卻樂在其中。(《雍也》)又比如孔子,發憤起來就忘記了吃飯,高興起來就忘掉了憂愁,甚至連自己快要老了也不知道。(《述而》)用當今時髦的話來說,這就叫 做「太投入了!」

2樓:悽隱居士

脫離低階趣味,從苦悶的讀書中尋找快樂。擺脫被動的讀書方式。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強調了什麼的重要性?請談談你的理解

3樓:北京百利天下教育諮詢****

學習要主動、認真、仔細。

對於學習,瞭解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比喻學習知識或本領,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接受得快,愛好它的人不如以此為樂的人接受得快。

孔子這句話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祕密,那就是對學習的熱愛。不同的人在同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習效果不一樣,自身的素質固然是一個方面,更加重要的還在於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態度或感覺。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你對一門科目產生了興趣之後,自然會學得比別人好。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翻譯

這句話選自論語,意思是 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快樂的人。孔子說 懂得學習的人不如喜愛學習的人 喜愛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翻譯 對於學習,瞭解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 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比喻學習知識或本領,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接受...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樂是什麼意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是什麼意思

樂 以 為樂 譯文 孔子說 知道知識的人不如喜愛知識的人 喜愛知識的人比不上以知識為樂趣的人。解釋 對於學習,瞭解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 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比喻學習知識或本領,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接受得快,愛好它的人不如以此為樂的人接受得快。註釋 樂 以 為樂 好 愛好...

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是什麼意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之是什麼意思

然後 連詞,表示接著某種動作或情況之後。釋義 知道困惑,這樣以後才能自我勉勵。原文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 教學相長也。兌命 曰 學學半。其此之謂乎?翻譯 即使有味美可口的肉食,不吃是不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