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國古代山水畫所重視的意境的創造

2023-02-12 17:55:29 字數 4145 閱讀 5630

1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指作者通過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表現自我。一般來說畫中的意境多是作畫者的想象,是一種理想狀態的環境。

如何評價中國古代山水畫藝術

2樓:萬金寶劍藏秋水

元人湯採真說:「山水之為物,稟造化之秀,陰陽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晝夜,隨形改步,有無窮之趣,自非胸中丘壑,汪汪洋洋,如萬頃波,未易摹寫。」

3樓:威小人物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人情思中最為厚重的沉澱。遊山玩水的大陸文化意識,以山為德、水為性的內在修為意識,咫尺天涯的視錯覺意識,一直成為山水畫演繹的中軸主線。從山水畫中,我們可以集中體味中國畫的意境、格調、氣韻和色調。

再沒有那一個畫科能像山水畫那樣給國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說與他人談經辯道,山水畫便是民族的底蘊、古典的底氣、我的影象、人的性情。

中國山水畫較之西方風景畫,起碼早了1000餘年。它所呈相的圖義,實際上是一部中國思想史。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覺醒便以圖案方式紀錄下來。

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線刻表達著觀念性文化的內涵,定居的農耕文明起源,不僅讓人認知了工具美,亦讓人於器之上認知了形上美。藝術不但是一種征服自然的想象,還是一種征服自然想象的象徵。先古與自然一開始便用藝術的方式對活,邏輯的發現與藝術的鑑賞推演著人們的雙眼,讓一個天人合一的中國圖式由混頓而至清晰。

山水畫是借描寫自然景物以表達作者感情的創作形式。自然景物是客觀存在,思想感情是主觀認識,山水畫是客觀世界的景與主觀世界的情統一結合的產物。如清惲壽平《甌香館畫跋》中所提到的「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妝,冬山如睡」這些四季的神態、表情,都是「天」與「人」的融合統一,是人化的自然,旨在憑藉對客觀景物的描繪,寄託人的主觀情感。

寫景是為了「寄情寓意」、「緣物寄情」。意與景匯,景與情通,情景交融才能產生「意境」,而「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

中國山水畫不注重透視法,不常畫市街、房屋、傢俱、器物等立體相很顯著的東西,而常畫雲、山、樹、瀑布等遠望如天然平面物的東西。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講究透視法,而任意表現。

中國山水過於注重寫意,非具深厚傳統文化底縕者難以看懂。限制了山水畫的傳播,只流傳於士大夫階級,無法普及到民間。

4樓:秋風草堂

得根據作者那個時代及作者的背影以及創作時的情況,最主要的一點是作者是否對中國書畫有貢獻,比如他的作品\理論及其影響.從總體來講,對中國古代傳統繪畫的評價得從他的發展脈絡開始入手,瞭解其發展歷史,並將這段歷史分成幾個部分,如山水發的最初形態及其分支(我寫個一個山水畫起源探的,可以大至瞭解到些),在歷史是山水畫有較大發展的是宋、明二代。最後到清末時山水畫的發展情況及西洋繪畫大量進入中國後的一些情況。

得到這些資訊後才能說可以對中國古代山水加以評價了。如石濤說的『筆墨當隨時代』。。。你就慢慢去評吧。

不過也有些學者對其進行**過,但俺忘了在哪看到的了。

5樓:匿名使用者

要看意境,和所畫事物的特定含義

釋述中國古代山水畫中無我之境與有我之境 15

6樓:love受傷的刺蝟

山水畫的意境

1.意境的概念。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李可染先生說「 意境是客觀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鑄,經過高度藝術加工達到情景交融,表達出來的藝術境界,也是詩的境界。

意是情與理的統一,境是形與神的統一,意境的特徵,正是在這些互相制約、互相融合的統一體中體現出來。

「意境」的有無成了真假藝術品的分水嶺,意境的深淺成了藝術品高低的根本標誌。

2.意境的類別。a「以景勝」這類作品形象俱體,景物結構嚴謹,空間透視合理,畫面的真實感強,反映了古畫論中「貴住似得真」的要求。

b「以意勝」注重表現,更明顯地流露出主觀意興的表達,這種表達是融匯在富有個性和情致的筆墨志物象的結合上的。c「意與景渾」感情與形象高度結合,達到「情景兩渾」、「情景交融」的「入神」的境地。對畫家來說是畫家神之筆,達到情景交融、天衣無縫、鬼斧神工的「意境」了。

3.山水畫意境的構成:具有真實的空間境象。

這是山水畫意境的基礎,是使觀者受感染並引起自身生活感受的共鳴的前提條件;這種真實具體的空間境象,又是意造的,它熔鑄在理想化和感情化的的藝術表現之中,所謂「意造」並不是憑空臆造,而是對自然形象,

經過「意」的熔冶,而構成具有理想和感情的自然空間景象;這個蘊含著理想與感情的空間景象,又是經過高度意匠加工的,必須能夠給觀者以充分的聯想和再創造的餘地。

意境是畫家的創造的終點,又是觀眾再創造的起點,是畫家與觀眾之間溝通的橋樑。

中國古代山水畫的美學思想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山水畫作為一種獨立的中國畫科,與人物、花鳥相比具有獨特的審美特徵,其中對意境的營造是山水畫創作的最高美學追求,同時也是山水畫品格高低的重要評價標準。

「意境」一說最早可以追溯到佛經,佛家認為:「能知是智,所知是意境」。歷代的文人、畫家也從不同角度、立場、美學觀念對「意境」一詞的含義作了很多較為精闢的論述,典型的論述有:

古代有蘇軾評價唐代王維的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北宋郭熙的「可行」「可望」「可遊」「可居」的四「可」之境,以「可遊」「可居」為最高境界;

在《林泉高致.山水訓》中,郭熙還提出了他著名的「三遠」說:「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

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高遠之色清明,深遠之色重晦,平遠之色有明有晦。

高遠之勢突兀,深遠之意重疊,平遠之意衝融而縹縹緲緲。其人物之在三遠也。高遠者明瞭,深遠者細碎,平遠者沖淡。

」[1]山水本來是有形體的東西,而「遠」突破山水的有限的形體,使人的目光伸展到遠處,從有限的時間、空間進到所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所以,「遠」也可以說是中國山水畫的意境。清代笪重光的「實景」「真景」「神景」意境論等。

總之,「意境"是我國傳統美學的一個重要範疇,它是構成藝術美不可缺少的因素。

如何欣賞古代山水畫教案?

中國古代山水畫的三個里程碑,三種意境?

8樓:小帥帥

工筆、寫意、兼工帶寫。 2:高遠、深遠、平遠

中國古代山水畫的藝術特色

9樓:仰朢·曐羫

總體來說,中國古代山水畫不講究形式上的相似,也就是說不太在意畫得逼不逼真,而是講究畫的神韻意境,以簡潔飄逸的筆法給欣賞者帶去精神上的享受。

第一、奇 中國古代畫論中既強調多樣性又強調統一性多樣性即反對平鋪直敘,反對景物雷同。五代李成《山水訣》:"千巖萬壑要低昂聚散而不同;迭(山獻)層巒但起伏崢嶸而各異"。

同時也指出,景物不能雷同而要變化,要有強烈的比照。"既追險絕,復歸平正。"也就是說中國山水畫通常不畫缺少對比的平原景色,總是喜歡錶示地形地貌對照強烈、山高水深的名川大山。

關山行旅圖 關仝,五代宋初長安人。早年師荊浩,後又師唐代名家王維、畢巨集等,有出藍之譽。喜作巨集偉山勢,求意境。

第二、遠 具體說就是散點透視。 中國宋代的山水畫家王微說:"目有所極,故所見不周"。

也是宋代山水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則提出山水畫的「三遠」表現法。也就是說中國山水畫不採用西方那種平視靜觀構圖「所見不周」的表示方法,而是採取了視點活動的「三遠」表現法。這種體現法與古代的走馬燈或今天電影表現手法中的"搖"相似。

所以中國畫的畫幅,若不是縱長的條幅(scroll)立軸就是橫長的橫卷。或者說一幅中國山水畫中,不論是以高遠、深遠、平遠中的哪一「遠」為主,但都結合以其他的二「遠」,總之是追求一個「遠」字,打破了光陰和時間的限制。

10樓:海辭

一、以詩入畫,對意境的追求

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最高境界在於意境的完美和表達。所謂意境是指畫中所體現的思想感情的境界。意是畫家對物象在情感上的「妙悟」,所謂境是境界。

以詩入畫是對中國畫意境的追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成為品評中國山水畫的一個重要標準。

二、對筆墨的注意

中國畫從立意到形象的塑造,總歸於用筆用墨。謝赫在《六法》中將「骨法用筆」列為第二條。張彥遠說:

「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中國山水畫家以寫代描,把筆意墨法置於首位。故使筆墨成為表達「意境」、「形神兼備」的重要條件。

三、章法佈局處理的靈活性

中國傳統繪畫的章法即是構圖,就是把形象藝術規律及畫家作畫的立意加以安排佈局,也可稱作佈局。南齊•謝赫論畫《六法》曰為「經營位置」,東晉•顧愷之稱章法為「置陳佈勢」。

如何欣賞古代山水畫教案

中國古代第一幅人物畫 山水畫 花鳥畫 工筆重彩畫 水墨淡彩畫

第一幅人物畫 戰國帛畫 人物龍鳳帛畫 人物御龍帛畫 第一幅山水畫 展子虔 遊春圖 第一幅花鳥畫 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壁畫 牡丹蘆雁圖 另一種是黃筌 寫生珍禽圖 第一幅文人畫是 顧愷之 洛神賦圖 第一幅工筆重彩 西漢t型非衣 呵呵。名家名畫還是能找到的。第一個就很難了.呵呵。沒有記載啊。第一幅可能是原始...

中國古代曆法如何紀年,中國古代曆法的演變過程

干支法和帝王年號。前者用於長期歷史記載,後者是日常使用的。不難理解,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後者比前者使用更廣泛,因此也更重要。用帝王年號或者干支法 中國古代曆法的演變過程 中國古代曆法演變大致又可以分為五個時期,一.古歷時期 漢武帝太初元年以前所採用的歷法 二.中法時期 從漢太初元年以後,到清代初期改歷...

古代銅錢如何區分是哪年哪朝代的,中國古代所有朝代銅錢名稱的一覽表是什麼?

方孔圓錢在我國已行用二千多年,通寶 錢制也有千年歷史,它是帝王貨幣模式。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此錢成了 民初最後的復古錢型 一奇也。此錢是機制,它和過去用範模鑄造工藝有根本的不同,它和銅元也不一樣,方孔銅元少見,錢文亦非 通寶 二奇也。民初最後的方孔澆鑄錢是 洪憲通寶 1915 1916年 與此同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