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使用的墨水是如何製造的中國古代的墨是怎麼製做的?

2021-03-05 09:19:18 字數 5292 閱讀 6739

1樓:金果

古代制墨全部採用手工製作,主要工序有煉煙、和料、製作、晾乾、描金等。

1、煉煙:是用不完全燃燒的方法從松枝或油脂中提取煙塵,分別得到松煙和油煙。燃燒時要嚴格控制火候、出入風口,掌握收煙時間,才能保證煙炱黑度、細度、油分、灰分。

2、和料:是先將膠用文火熬烊,投入色素原料和新增原料,充分攪拌,杵搗均勻。據說和料要反覆錘敲達「十萬杵」,煙料和膠合料才能達到細膩均勻的程度,製成坯料。

3、製作:將坯料按規格搓拓成渾然無縫隙的墨果,壓入墨模成形,成為各種形狀,墨面印上了精細的裝飾圖案及文字。

4、晾乾:墨成形之後還要晾乾,有平放、入灰、扎吊三種方法。平放晾乾的初期,墨要不斷翻轉,使乾燥收縮時自然拱翹的墨體自行恢復平整。

晾墨環境的溫度、溼度要嚴格控制,風大、陽光直晒、過分乾燥都會導致墨內水分析出不均勻,以致產生碎裂紋。另外,溫度過大也不好,會使墨出現黴變,影響墨的質量。

5、描金:墨乾燥後,還要將墨面上的款識紋樣作描金添彩處理。一般以上金色和銀色為主,故名描金。

描金層要求光亮、整潔、色層均勻。描金的作用,不僅是好看,而且有密封作用,使墨保持一定的溼潤度。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制墨是用不完全燃燒的方法從松枝或油脂中提取煙塵,分別得到松煙和油煙,原料就這樣。

上品極的可參考:宋人李美撰「墨譜法式]

牛角胎三兩,洗淨、細銼,以水一斗,浸七日;皁角三挺煮一日,澄取清汁三斤,入梔子仁、黃蘗、榛皮、蘇木各一兩、白檀半兩、酸榴皮枚,再浸三日。入鍋煮

三、五沸,取汁一斤,入魚膠二兩半,浸一宿,重湯熬熟,入碌礬末錢,同濾過,和煤(煙)一斤。

上面煙與膠等混合後,為濃稠膠狀,為了合均勻,必須在石臼中捶打,捶的次數越多好,古人有捶三萬杵的事。杵好即可用手製成墨丸或墨條,或放入墨模中壓成墨塊,再放入灰中慢慢蔭幹。

3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制墨所採用的主要原料有松煙、漆煙和桐煙。最先使用的是松煙,其次是漆煙和桐煙。墨的煙料須經過燃燒,才能製成,煙料是半成品,再經過入膠,和劑、蒸杵等工序製成墨錠,才是成品。

秦漢時期墨的主要原料是松煙,也有以漆煙和松煙和而成的。

晉時制墨的工藝又有了新的提高,發明了用膠配製。隋唐五代時期制墨更加受到重視,**設官辦廠,產地由前代的扶風,擴充套件到易水和潞州,這些地方不但產鬆,而且所產之鬆皆很名貴,為製造上等墨創造了條件。

明代制墨工藝又有了發展,前代祕方桐煙和漆煙制墨方法被廣泛採用,墨色黑潤,氣味清香。明代和清代前期是徽墨的盛世。墨的圖案的繪刻和漆匣的裝潢製作,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

4樓:匿名使用者

我原以為是用碳制的,現在查了一下才知道不是,古代制墨方法有好多,有的是通過脂肪燃燒的方法做的

中國古代的墨是怎麼製做的?

5樓:長纓在手

製取方法

綜述

北魏賈思勰著《齊民要術》最早記述制墨的方法。即:「用上好煙搗細,過篩;一斤煙末和上五兩好膠,浸在梣樹皮汁中,再加五個雞蛋白,又將一兩朱沙,二兩犀香搗細和入,放入鐵臼,搗三萬下。

每錠墨不超過二三兩,寧可小,不可大」。 明代宋應星著的《天工開物》一書卷十六《丹青》篇的《墨》章,對用油煙、松煙制墨的方法有詳細的敘述。墨煙的原料包括桐油、菜油、豆油、豬油、和松木;其中以松木佔十分之九,其餘佔十分之一。

從製成煙料到最後完成出品,其中還要經過入膠、和劑、蒸杵等多道工序,並有一個模壓成形的過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項重要的工序,也是一個藝術性的創造過程。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長方、圓、橢圓、不規則形等。

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塊組成,圓形或偶像形墨模則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內建墨劑,合緊錘砸成品。款識大多刻於側面,以便於重複使用墨模時,容易更換。

墨的外表形式多樣,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邊墨。

燒油取煙法

記載一:宋沈括發明用石油煙制墨:《夢溪筆談》卷二十四記載:

「延州境內出產石油,色如黑漆,燃燒後產生濃煙,帳篷沾上變黑;我掃取一些石油煙制墨,墨色又黑又亮,勝於松煙墨;於是大做起來,墨上刻以「延州石液」字樣。這種墨將來必定大行於世,因為石油產於地下,源源不盡,不像松樹,終有一天被採伐殆盡;如今齊魯一帶的松林,已被採伐殆盡,而太行山,北京西一帶的松林只剩下幼樹了」

記載二: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引蘇東坡詩《歐陽季默以油煙墨二丸見餉各長寸許戲作小詩》雲「書窗拾輕煤,拂帳掃餘馥。辛勤破千夜,收此一寸玉」,解說是掃燈煙制墨。

記載三:(宋)趙彥衛《雲麓漫鈔》有一段文字記載燒桐油制墨法:「邇來墨工以水槽盛水,中列盆碗,燃以桐油,上覆以一碗,專人掃媒,和以牛膠,揉成之,其法甚快便,謂之油煙。

或訝其太堅,少以松節油或漆油同取媒,尤佳。」

記載四:明《天工開物》記載的燒油取煙法:將桐油、清油或豬油放入油燈中點燃,油燈上方有鐵蓋收集油煙。

每一位熟練的工人可以掌管200盞油燈,動作要敏捷,否則油煙過老。然後用鵝毛刷輕輕將鐵蓋表明層的油煙刷入紙片上,這是上等油煙,造出的墨精美有光澤。鐵蓋裡層油煙,必須用力刮下的是次等油煙。

每斤油可刮取約一兩上等油煙。

燒松木取煙法

在地上搭長十幾丈(1丈=3.3米)長的竹棚,用紙和草蓆密封,竹棚和地面聯接處,用泥土密封。竹棚上每隔一段開一個煙孔,竹棚內用磚鋪通煙道。

斬取松木必須將松樹幹底部鑽洞,點火烤樹幹,讓松香流淨,即便殘留一點松香,燒出的松煙,質量不好。將松木斬塊堆入竹棚,從竹棚前端點火,連燒幾天,松煙從竹棚前端向竹棚後端瀰漫,待冷卻後便可以入竹棚刮取松煙。從竹棚後段刮取的松煙叫清煙質量最好,供優質墨料,中段刮取的是二等松煙,叫「混煙」,用做普通墨;前段刮取的松煙叫「煙子」,供印刷用。

墨煙處理

明代文獻中通用的有兩個方法:

篩選法:用細絹篩將油煙或松煙篩選出細淨均勻的墨煙。

沉澱法:油煙或松煙放入水池中,久浸沉澱,上層細而勻是精料。

製作流程

配料

制墨的配料各家不同,常常祕而不宣。通常包括雞蛋白、魚皮膠、牛皮膠和各種香料、藥材 如丁香、紫草、秦皮、蘇木、白檀、蘇合香、珍珠等。各種配料有一千種以上。

搗練將煙料和配料和成煙料團,放入鐵臼中搗練三萬次,或用鐵錘錘擊煙料團一萬次成為墨團。

墨錠

將墨團分成小塊放入銅模或木頭模中,壓成墨錠。墨錠形狀有:長方形、圓形、橢圓形、半月形、圓柱形、鳥獸型等;圖案有彌勒佛、十二生肖、鬆、鳳、鶴、魚、鳥、花等。

用法

學習書法,筆法與墨法互為依存,相得益彰,正所謂「墨法之少,全從筆出」。用墨直接影響到作品的神采。歷代書家無不深究墨法,清代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說:

「書法字法,本寸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芝一大關鍵已。」明代文人畫興起,國畫的墨法融進書法,增添了書法作品的筆情墨趣。

鄭板橋墨

濃墨是最主要的一種墨法。墨色濃黑,書寫時行筆實而沉,墨不浮,能入紙,具有凝重沉穩,神采外耀的效果。

古代書家顏真卿、蘇軾都喜用濃墨。蘇東坡對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兒一睛,」認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則「索然無神氣」。

細觀蘇軾的墨跡,有濃墨淋漓的藝術效果。清代劉墉用墨亦濃重。書風貌豐骨勁,有「濃墨宰相」之稱、與濃墨相反的便是淡墨。

淡墨介於黑白色之間,呈灰色調,給人以清遠淡雅的美感。明代的董其昌善用淡墨,書法追求蕭散意境。從作品通篇觀來,濃淡變化豐富,空靈剔透,清靜雅緻,仙住所著《畫禪室隨筆》中說:

「用墨須使有;閏,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濃肥,肥則大惡道矣。」清代的上文治被譽為」淡墨探花」,書法源出於董香光,傳其風神,作品疏秀佔淡。其實,川濃淡墨各有風韻,關鍵在掌握,用墨過淡則傷神采;太濃剛弊於無鋒。

正如清代周星蓮所說:「用墨之法,濃欲其活,淡欲其華活與華,非墨寬不可。不善用墨者,濃則易枯,淡則近薄,不數年間,已奄奄無生氣矣,」

漲墨是指過量的墨水在宣紙上溢位筆畫之外的現象。漲墨在「墨不旁出」的正統墨法觀念上是不成立的。然而漲墨之妙正在於既保持筆畫的基本形態,又有朦朧的墨趣,線面交融。

王鐸擅用漲墨,以用墨擴大了線條的表現層次,作品中幹淡濃溼結合,墨色豐富,一掃前人呆板的墨法,形成了強烈的視覺藝術效果。黃賓虹對墨法研究更有獨到之處,提出了「五筆l墨」的理論。他偶爾將漲墨法應用於篆書創作中,又表現出一番奇趣。

渴筆、枯筆分別指運筆中墨水所含的水分或墨大多失去後在紙上行筆的效果。渴筆蒼中見潤澤;枯筆蒼中見老辣。在書寫中應用渴筆、枯筆二法,應控制墨量適宜。

宋代米芾的手札《經宿帖》「本欲來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幾字,以渴筆、枯筆表現,澀筆力行、蒼健雄勁。

書法的墨法表現技巧十分豐富,用水是表現各樸墨法的關鍵。《畫譚》說:「墨法在用水,以墨為形,水為氣,氣行,形乃活矣。

佔入水墨並稱,實有至理」。另外,用墨的技巧還與筆法的提按輕重,紙質的優劣密切相關。一幅書法作品的墨色變化,會增強作品的韻律美。

當然,墨法的運用貴有自然,切不可盲目為追求某種墨法效果而墮入俗境。

古人論畫時講用墨有四個要素:

一是「活」,落筆爽利,講究墨色滋潤自然;

二是「鮮」,墨色要靈秀煥發、清新可人;

三是「變幻」,虛實結合,變化多樣;

四是「筆墨一致」,筆墨相互映發,調和一致。以此移證於書法的用墨也應是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磨墨的方法是要用清水,若水中混有雜質,則磨出來的墨就不純了。至於加水,最先不宜過多,以免將墨浸軟,或墨汁四濺,以逐漸加入為宜。磨墨要用力平均,慢慢地磨研,磨到墨汁濃稠為止。

用墨要新鮮現磨,磨好了而時間放得太久的墨稱為宿墨,宿墨一般是不可用的。但也有畫家喜用宿墨作畫,那只是個別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制墨全部採用手工製作,主要工序有煉煙、和料、製作、晾乾、描金。

煉煙:是用不完全燃燒的方法從松枝或油脂中提取煙塵,分別得到松煙和油煙,燃燒時要嚴格控制火候、出入風口,掌握收煙時間,才能保證煙炱黑度、細度、油分、灰分。

和料:是先將膠用文火熬烊,投入色素原料和新增原料,充分攪拌,杵搗均勻,據說和料要反覆錘敲達「十萬杵」,煙料和膠合料才能達到細膩均勻的程度,製成坯料。

製作:將坯料按規格搓拓成渾然無縫隙的墨果,壓入墨模成形,成為各種形狀,墨面印上了精細的裝飾圖案及文字。

晾乾:墨成形之後還要晾乾,有平放、入灰、扎吊三種方法。平放晾乾的初期,墨要不斷翻轉,使乾燥收縮時自然拱翹的墨體自行恢復平整。

晾墨環境的溫度、溼度要嚴格控制,風大、陽光直晒、過分乾燥都會導致墨內水分析出不均勻,以致產生碎裂紋。另外,溫度過大也不好,會使墨出現黴變,影響墨的質量。

描金:墨乾燥後,還要將墨面上的款識紋樣作描金添彩處理。一般以上金色和銀色為主,故名描金。

描金層要求光亮、整潔、色層均勻。描金的作用,不僅是好看,而且有密封作用,使墨保持一定的溼潤度。

古代是如何製造銀子,古代人是怎麼煉銀子的

銀子是礦產,古代流通的銀子是通過熔鑄 高溫熔化在放入容器定型 成錠製成銀錠進行流通的。中國曆代對銀錠的鑄造及發行都沒有統一的嚴格規定,允許自由鑄造。只要適應當時的流通環境和民間習俗,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銀錠造形無規定,特別是從清代開始,各省各地各有千秋,異曲同工。但大體可分為元寶形 圓型 長方形 正方...

古代人是怎樣避孕的,古代人是如何避孕的

在古代避孕其實是很麻煩的,所以一般情況下就用要用比較精準,叫做避子湯有紅花,麝香之類的成分,活血可以墮胎。並沒有其他的避孕方法,普通人不會避孕的。而墮胎也沒有,因為中醫是不進行外傷 的。據說藏紅花是宮廷傳出來的避孕祕方,如果說不想讓懷孕,就會讓人把她倒掛起來,給他用藏紅花液清洗下身,他們也會用動物的...

古代人是如何取暖的,古代人都是怎麼取暖的?

古代取暖的設施主要有火塘 火牆 壁爐和爐灶等。火塘是最古老的取暖方式。從半坡 姜寨等遺址發掘來看,其原始房屋中設於門口附近的灶炕,是一種炊事與取暖相結合的設施。它既能吸收自室外吹入的氧氣以助燃燒,又能阻擋冬季自門口吹入的寒風。秦宮的 壁爐 和 火牆 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的情況下,秦代宮廷貴族是怎樣禦寒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