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創立八旗制度的原因是什麼

2023-01-16 23:50:41 字數 1513 閱讀 2677

1樓:雲祀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種社會組織形式,旗,滿語為gusa(漢音固山)。滿洲人運用此軍事組織制度建立了清朝。在平時,人們從事耕作、狩獵等活動;在戰時則應徵為兵,起源於女真族的狩獵組織──牛彔。

具有旗籍的家族人員稱為旗人。到19世紀末隨著清朝的解體,八旗軍事組織制度不復存在。但一部分八旗的後代仍自稱為旗人。

八旗的軍事組織制度是由滿族的首領努爾哈赤所制定。努爾哈赤起初將自己的軍隊分編為四旗,四旗均以不同顏色的旗幟作為識別,成為「正黃旗」等。隨軍隊壯大,又將四旗加上邊框,成為「鑲黃旗」等,形成八旗。

滿人靠著這軍事組織制度,於2023年建立清國。

八旗制度的特點是以旗統人,即以旗統兵。凡隸於八旗者皆可以為兵。實際上,清代兵有常數,餉有定額,隨著滿族人口的不斷增加,並非所有滿族人都能披甲,而到後來披甲的人數佔滿族人口的比例愈來愈小。

清太祖、太宗時期,八旗組織有較快的發展。入關前滿洲八旗共309個佐領,又半分佐領18個;蒙古佐領117個,又半分佐領5個;漢軍佐領157個,又半分佐領5個。八旗滿、蒙、漢佐領共583個,又半分佐領28個。

清統治全國之初,由於統一全國的戰爭需要,以及平定各地的反清鬥爭,滿洲八旗發展迅速。康熙時滿洲佐領達到669個,嘉慶時增加到681個。此後維持在這一水平上。

蒙古佐領順治時增加11個,康熙時又增加76個,雍正二年(1724)定製為204個。八旗制度建立時有蒙古人編在滿洲八旗內,直到清末亦有蒙古佐領35個,又半分佐領2個,編在滿洲八旗下。順治十五年有漢軍佐領206個,又半分佐領3個。

康熙五十一年(1712)增至258個,又半分佐領1個。雍正十二年定製為270個。此後,因八旗生計愈來愈困難,一部分漢軍出旗為民。

乾隆五十五年(1790)漢軍佐領減少到266個。此後終清不改。八旗官兵的額數,清末光緒、宣統時,實存職官約6680人,兵丁12萬人。

八旗初建時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滿洲成員皆隸於滿洲八旗之下。旗的組織具有軍事、行政和生產等多方面職能。入關前,八旗兵丁平時從事生產勞動,戰時荷戈從徵,軍械糧草自備。

入關以後,為了鞏固滿族貴族的統治,加強對全國各族人民的控制,同時為了解除八旗官兵的後顧之憂,更好地為清王朝效命,建立了八旗常備兵制和兵餉制度,與綠營共同構成清朝統治全國的強有力的軍事工具,八旗兵從而成了職業兵。八旗兵無論滿洲、蒙古或漢軍,均以營為單位,由都統及副都統率領,稱作驍騎營,用於駐防或征戰。並有炮營、槍營、護炮藤牌營,附屬於漢軍驍騎營。

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天命、天聰時期定王公爵止於貝勒,崇德元年始走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九等。順治十年(1653)增奉恩將軍為十等。

亦有異姓封王、公、侯、伯、子、男的,但漢人甚少。清代世職,太宗時與官名本多相同,順治四年成為榮譽稱號。乾隆元年定民爵精奇尼哈番為子爵,阿思哈尼哈番為男爵,阿達哈哈番為輕車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為騎都尉,拖沙喇哈番為雲騎尉。

八旗按引軍旗色定戶籍。壯丁原則上三年編審一次,分正戶、另戶、另記檔案及旗下家人等。八旗興辦宗室覺羅學、官學等,課其子弟。

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喪等均有規定。清初定旗民不通婚,直到光緒二十七年(1901)才取消禁令,實際上民間早已通婚。

八旗制度是一種,清朝的「八旗制度」是一種什麼制度,為什麼有這麼強的戰鬥力?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種社會組織形式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種社會組織形式。平時耕獵為民,戰時應徵為兵。源於滿族的牛錄製。努爾哈赤將原來牛錄這一臨時性的生產和軍事組織,根據戰爭的需要,改編成長期的正式組織。規定三百人一牛錄,每牛錄設一牛錄額真 值領 五牛錄設一甲喇額真 參領 每五甲喇構成一個固山,即旗,首領...

關在滿族八旗中是哪個旗的姓氏?老姓是什麼

滿洲八旗中改姓關的老姓的有瓜爾佳氏 官佳氏 卦爾察氏 舒穆祿氏 烏蘇氏 洪佳氏 洪鄂氏 洪鄂春氏 索爾濟氏,以及加入滿族的瑚錫哈理氏 赫哲族 古拉依爾氏 鄂倫春族 等。瓜樂佳氏 瓜爾佳氏是滿洲最大的姓氏之一,各旗均有。改姓關的又相當多。而且隸正黃旗的也不少,世居蘇完的瓜爾佳氏入正黃旗的就有 費英東的...

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發展演變的原因是什麼

選官制度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 集權制度的一個重要內容.其主要包括奴隸社會的王位世襲制 兩漢的察舉制 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舉制.1.王位世襲制 從禹的兒子啟開始,禪讓制的慣例被破壞,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王位世襲制的確立,是一次重大的歷史變革,它標誌著原始社會的 天下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