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是誰寫的,史記是誰著寫的?

2023-01-15 21:50:39 字數 4139 閱讀 2917

1樓:暮時未至

當然是司馬遷啦~~~~~~~~~~~~~

上面這位仁兄的解釋這麼詳細,應該不用我在多此一舉的解釋了吧~~~~~~~~~

2樓:秦五糧

司馬遷用整個生命寫出了這部光輝的著作《史記》

3樓:曲木夭夭

西漢 司馬遷

被漢武帝宮刑的那位

史記是誰著寫的?

4樓:北京創典文化

在西漢景帝、武帝時期,掌管天文、曆法和歷史文獻的太史令司馬談,立志繼孔子《春秋》之後修一部通史。但他沒有寫成就病世了。臨終前,他把兒子司馬遷叫到病榻前,把未完成的心願交給兒子去完成。

司馬遷含淚答應了父親的要求。

為儘早完成這部史書,司馬遷夜以繼日地忘我寫作。公元前99年,因「李陵事件」司馬遷被關進大牢,司馬遷為能夠繼續編寫《史記》,決計接受腐刑保全性命。公元前91年,司馬遷完成《史記》這部歷史鉅著時已經是年近花甲的老人。

5樓:秦五糧

司馬遷用整個生命寫出了這部光輝的著作《史記》

史記是誰寫的?

6樓: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東周時期王道廢弛,秦朝譭棄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貴圖書典籍散失錯亂。漢朝建立後,蕭何修訂法律,韓信申明軍法,張蒼制立章程,叔孫通確定禮儀,品學兼優的文學之士逐漸進用,《詩》《書》等被譭棄的古書亦不斷在各地被愛好文學的人士搜尋並獻出。

內容簡介

《史記》分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部分。其中本紀和列傳是主體。它以歷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為史書編撰的主線,各種體例分工明確,其中,「本紀」、「世家」、「列傳」三部分,佔全書的大部分篇幅,由此,司馬遷創立了史書新體例「紀傳體」。

7樓:秦五糧

司馬遷用整個生命寫出了這部光輝的著作《史記》

8樓:蘇沫

是司馬遷寫的第一部紀傳體通使

9樓:匿名使用者

《史記》是司馬遷寫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遷... 您確定您問的是這個問題嗎?

史記 是誰寫的?

11樓:

看看這個:

關於司馬遷的生年,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主張司馬遷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一種主張司馬遷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這兩派原始論據基本上旗鼓相當,前者依據晉代張華《博物志》稱「大夫司馬遷,28歲三年六月乙歲卯,石也」。

也就是說,漢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馬遷升為太史令,年28歲,由此上推二十八年,即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應為司馬遷生年。後者所依據的是唐代張守節《正義》注稱:「太初元年,遷年42歲。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往上推42年,則是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為什麼會對司馬遷的年齡問題有如此大的分歧?

時至今日,對司馬遷生年的分歧仍集中在武帝建元六年和景帝中元五年上。

持「建元六年說」者,千方百計證明《博物志》是對的,而認為張守節《正義》的記載是錯誤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博物志》該條所錄的是漢代戶籍簿,它記載著司馬遷的姓名、年齡、居住地、官爵、拜官年月牙。

俸祿等等。如此詳細而真切;是錄自漢代文書,其真實無疑。這是一種原始材料,它的價值遠遠超過一般史書中的材料。

其二,司馬遷《報任安書》中有一句話:「今僕不幸早失二親。」如按《正義》所言司馬遷生於景帝中元五年,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其父司馬談死時,司馬遷應是36歲。

按常理,36歲死去父母說不上「早失二親」,如按《博物志》所言,司馬遷生於武帝建元六年,即26歲父死,說早失父母尚說得過去。其三,司馬遷《報任安書》作於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如果他生於景帝中元五年,這一年應是55歲,他做郎中是在20歲左右邀遊各地回來後的事,那麼,他應該說待罪輦轂下30餘年了。顯然,司馬遷不會連自己做過的事都記不清楚。

只有晚生10年,即武帝建元六年,才符合其說。

持「景帝中元五年說」者除依據張守節的《正義》外,還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或論據。其一,王國維在《太史公行年考》中認為後人引用《博物志》所載「年二十八」應是「三十八」之誤。《正義》注稱太初五年,司馬遷「處四十二」是正確的。

其二,根據《史記·遊俠列傳》所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下令將各地豪強和資財三百萬緡以上的富戶遷往茂陵,郭解財產不多,也被強行遷徙,司馬遷也見到郭解,他說:「吾觀郭解狀貌不及中人,、言語不足採者。」若司馬遷生於建元六年,當時年僅九歲,決不可能對人有如此深刻的觀察和心理活動。

如果按司馬遷生於景帝中元五年,年齡為十九歲,似更合適。其三,根據《漢書·儒林傳》,司馬遷曾向孔安國學習古文,然據《史記·孔子世家》和《資治通鑑》,孔安國在元朔二年為博士,元朔二年司馬遷年方九歲,一個九歲的孩子是不可能去太學向一個經學大師求教和商量問題的;如果生於景帝中元五年,此年十九年,似較合理。

應該說,由於司馬遷在《自序》中沒有記述其生年,漢代史料亦乏記載,以及唐代司馬貞、張守節兩位大師的分歧,從而埋下了至今難以分清的話題,雙方提出的論據大多是按有利於己方的解釋和推測,誰也沒有足夠的理由否定對方的見解。

12樓:秦五糧

司馬遷用整個生命寫出了這部光輝的著作《史記》

《史記》是誰編寫的?

史記是誰寫的

13樓:s向隅姑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東周時期王道廢弛,秦朝譭棄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貴圖書典籍散失錯亂。漢朝建立後,蕭何修訂法律,韓信申明軍法,張蒼制立章程,叔孫通確定禮儀,品學兼優的文學之士逐漸進用,《詩》《書》等被譭棄的古書亦不斷在各地被愛好文學的人士搜尋並獻出。

內容簡介

《史記》分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部分。其中本紀和列傳是主體。它以歷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為史書編撰的主線,各種體例分工明確,其中,「本紀」、「世家」、「列傳」三部分,佔全書的大部分篇幅,由此,司馬遷創立了史書新體例「紀傳體」。

14樓:秦五糧

司馬遷用整個生命寫出了這部光輝的著作《史記》

15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遷的獨立創作。司馬遷的父親有寫史記的意願,可惜沒有實現,到了司馬遷,雖然飽受摧殘,但是身殘志堅,「窮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這就是獨立創造的《太史公書》,後人稱之為《史記》。

16樓:

是西漢司馬遷寫的,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17樓:

就是他一個人寫的,他遊歷全國,到處找事(詢問)漢書就不是一個人寫的

我們歷史老師棒棒噠

18樓:證道之聲

是但應該只是他整理歸納

《史記》: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三千多年的歷史。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

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司馬遷,字子長,父親司馬談任太史令,寫古今通史的願望沒有實現,臨終要司馬遷完成其夙願。後來,司馬遷繼任父親太史令之職,開始寫《史記》,歷十餘年。

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可司馬遷仍舊堅持完成所著史籍。

史記是誰寫的,史記是誰寫的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元封三年 前108 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曆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 前104 與唐都 落下閎等共訂 太初曆 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 顓頊歷 新曆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 史記 難道你懷疑我的答...

《史記》是散文嗎?作者是誰,《史記》是一篇散文嗎?作者是誰?

史記 不是散文,是紀傳體史書,作者是司馬遷。史記 最早稱為 太史公書 或 太史公記 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任職太史令的司馬遷 太史公 編寫的紀傳體史書,記載自傳說中的黃帝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中國歷史,與後來的 漢書 後漢書 三國志 合稱 前四史 全書包括本紀12卷 世家30卷 列傳70卷 表1...

《史記》是怎樣評價齊桓公的,在《史記》刺客列傳中寫管仲和齊桓公。,這對描寫曹沫有什麼作用?

提到齊桓公,很多人知道他是春秋五霸之一,九合諸侯,尊王攘夷 但為何在歷史上齊桓公的評價不高呢?齊桓公最大的功勞就是尊王攘夷,帶領華夏各諸侯國討伐夷狄,並將夷狄先後滅絕或者同化。為華夏民族立下大功。南伐至召陵,望熊山 北伐山戎 離枝 孤竹 西伐大夏,涉流沙 束馬懸車登太行,至卑耳山而還。諸侯莫違。兵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