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佛家的建構,如何理解佛家的建構

2023-01-30 22:25:39 字數 1066 閱讀 3944

1樓:大千本是一微塵

佛教的結構類似於學校。而跟其他宗教截然不同。

佛菩薩和眾生之間的關係是師生關係

佛是智慧圓滿的導師,明瞭如何脫離一切苦惱的方法,有無量無邊智慧,眾生有生死煩惱,佛陀教育解脫的相應方法,眾生依照正確的方法學習修行,就能得到真實解脫。

這跟老師教導學生學習得到知識非常相似。

佛菩薩不是神,而是人,任何人,只要修得福報智慧圓滿,就被稱為佛,簡單說就是覺悟者的意思。從貪嗔痴一切不善業煩惱束縛中徹底覺悟。

菩薩是有大智慧大神通的修行人,雖然智慧還沒有佛陀那樣圓滿,但是多數已經徹底捨棄一切不善業,而他對眾生的慈悲心甚至超過眾生的親生父母。不辭勞苦,誨人不倦。

2樓:t深深海底行

樓主您好!

佛法的內容就是「三乘菩提」,此「三乘菩提」唯佛教獨有,是為「不共外道」。

一:聲聞菩提:觀一切法無常、苦、空、無我;信受涅槃本際永不生滅。由此實證,能捨一切法,斷掉再次出生的因,取無餘涅盤,從而解脫生死。

二:緣覺菩提:推究十二因緣「緣起性空」;信受涅槃本際永不生滅。由此實證,能捨一切法,斷掉再次出生的因,取無餘涅盤,從而解脫生死。

三:佛菩提:現前觀察到二乘人雖信受卻未能實證的「涅槃本際」:

自己本自具足的真心(法身如來),以此「開悟明心」的功德,實證一切法的根源即是此永不生滅的真心,即是真正的「我」。由此實證,不再以五蘊十八界一切法為真實,而是轉依真心;因此能夠不畏生死,無量劫行菩薩道,無量劫「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地地增上,直至成佛。

諸佛淨土,基本上都是「一乘菩提」:佛菩提。五濁惡世眾生根器有利鈍,故設三乘菩提。

乃至在「三乘菩提」之外另增「人乘」(未來世得人身的方法)和「天乘」(未來世得天人身的方法)。此「人天乘」基本上是「五戒十善」之法,不能解脫生死,是「共於外道」之法,非佛教獨有。等而下之,若是隻求今生今世的利益,則連「人天善法」都談不上,比如「養生練氣」,以及獲得名聞利養的種種「成功術」。

3樓:格言克己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一切的快樂和不安皆是來自內心

4樓:房從杉

佛家的建構什麼意思?

佛法關於生命的意義,佛家怎樣理解生命的意義

十法界一切皆是虛妄,要說它的意義 個人理解 只能說它提供了一個從 迷 到 覺 的過程,過程中包含了 善根 福德 緣,三個條件,都達到了並且你抓住了,你就 覺 了,你 覺 了,或許這就是意義吧。當然對於凡夫的我而言,我的理解達不到覺者的層次,我也無法給你最根本的答案,我只能引用他人的一句話,或許能幫到...

如何理解密度如何理解密度

密度1 某種物質的質量和其體積的比值,即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作這種物質密度.其數學表示式為 m v.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主單位是千克,體積的主單位是立方米,於是取1立方米物質的質量作為物質的密度。對於非均勻物質則稱為 平均密度 地球的平均密度為5.5 103千克 米3,標準狀況下乾燥空氣的...

寬容如何理解,如何學會寬容,理解寬容?

退一步海闊天空,退一步就是寬容,忍耐和有原則的妥協。比如兩個人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了衝突。有一個人能主動退讓一步,就不至於讓衝突升級。兩個人都平靜下來以後。就會覺得這個事根本就犯不上爭吵。換位思考,是寬容的基本出發點。寬容 f iveness,tolerance 即允許別人自由行動或判斷 耐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