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論語中描寫君子在談談怎麼做品德高尚的人

2023-01-26 01:20:33 字數 2379 閱讀 9818

1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和而不同,就是對上不盲目附和,提出不同意見,使決策更完善;對下能容納和聽取不同意見,與持不同意見的人和睦相處,相互切磋。所謂同而不和,則是對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見;對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見只能贊成,不能反對,排斥不同意見和有不同意見的人。顯然,同而不和不可能導致真正的和諧,只有和而不同才是正確的致和之道。

能不能作到這一點,是衡量一個人道德修養高低的一個重要標準。

2樓:獲得智慧

君子外表看來是意見不同的 但內心的信仰是相同的

小人的意見是融洽的 但心裡的陰謀是不同的

初一《論語》十二章:找出課文中有關道德修養的論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點,結合你的生活體驗,談談你的看

3樓:匿名使用者

·吾bai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du

?與zhi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dao乎?

·這回句話體現了君子嚴以律己的信條,答君子每天都反省自己的言行,在反思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現在恰恰是自我反思的少了,自我批評的也不見了。個人私慾不斷膨脹,道德水準隨之降低。我們要多開展批評與自我反思,以此加強道德修養

結合論語寫關於君子的議**

4樓:21世紀第一聖人

《論語》的核心就是闡述君子和小人問題,所以我們開篇先得將君子和小人的概念弄清楚。《論語》通篇反反覆覆、絮絮叨叨都是在說君子和小人,但是孔子同其學生都是述而不作,也就一直沒有給君子和小人下個定義,也沒有逐條歸納出君子和小人的具體標準,他們都是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談論君子和小人,所認為的君子和小人的標準零散而不繫統的,沒有按現在的做法制定規範,這就容易讓後人產生誤解和歧義了。

《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在概念上同我們今天所理解的君子和小人是截然不同的,不是我們現在經常簡單認為的君子就是好人,小人就是壞人。《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首先是指出身上的區別,出身大宗的人,也就是天子、國君、家君的嫡出直系子女,他們都屬於君子。而庶出的、旁支的就屬於小宗之人,簡稱小人。

從出身方面來看,只有貴族才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平民百姓和奴隸們是沒有君子和小人之分的。但是《論語》中提到的君子和小人基本上不是指他們的出身,小人出身,甚至君子和小人出身以外的平民百姓甚至奴隸,如果他們通過一定方式混入了上流社會,成為社會管理者,他們也就躋身君子之列了。

從出身和身份上劃分,君子和小人是不關乎道德問題的。但作為社會管理者,其人品是十分重要的,讓人品有缺陷的人來管理社會,社會是要出問題的。所以《論語》中不斷強調君子的人品,要求君子不斷提高自身修養。

而對於小人,他們更多地是充當執行者而不是決策和管理者,不能夠也不必要像要求君子那樣要求他們。而且,在孔子看來,小人有時也不失為做人的底線,比如【13.20】中子貢問怎麼樣能算得上士矣,孔子回答的最後一項標準是「言必信,行必果,脛脛然小人哉」。

由此也可見《論語》中所稱的小人不是我們現在認為的道德品質有問題的人,更不能理解為壞人。

孔子的君子觀也是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請結合《論語》中的篇章,談談孔子對君子形象的解讀帶給我們怎樣

5樓:匿名使用者

君子一詞,在孔子以前,只是指國王以下、大夫以上的**,常與小人對舉,如 「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左傳》),「君子務治,小人務力」 (《國語》)。但是,孔子把這個只是身份、地位含義的稱謂一變而為儒家道德人格的一種理想,他提出了「君子儒」的概念。他對門人子夏說:

「女(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儒是古代對讀書人的稱謂,朱熹說:「儒,學者之稱。

」由此可知,在孔子看來,儒(學者)是一個人外在的身份,而君子則是一個人內在的修養,按照儒家的習慣,應該說是內修的工夫。那麼,這種內修的工夫指的是什麼呢?

《中庸》引孔子的話說:「知(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這就是後世所謂的三達德。

不過,單說智、仁、勇,還是抽象了一些。到底這三個字包含著什麼樣的內容,孔子在《論語》中是有論述的。

《論語》中有兩處提到智、仁、勇,一處說道:「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另一處幾乎一樣,「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這裡所謂的「道」,完全可以理解為內修的工夫。雖然孔子自謙地說,我沒有能力達到這個「道」,但他還是給我們說清楚了,仁、智、勇這三者,是君子必須做到的事情。

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達到了這三項要求,他就可以算得上君子。

首先,孔子是愛富貴的,至少是不排斥富貴。

6樓:有肉吃白羊

濟醫+1 坐等答案

7樓:安排你i沒道理

濟醫的題啊……我也在找

試分析《論語》中君子的人格特徵。

8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

論語中關於君子的句子,論語裡關於君子的句子!10條以上,最好帶意思的!

在孔子時代,君子一方面可以是實指的所謂的先進的 今之君子 另一方面也是虛指 並無明確具體指謂。孔子就曾經以君子作為一個主導形象 論語 述而篇 子曰 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 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君子的出現是孔子面對禮樂崩壞而提出的一個範型式的生命樣式 請參看張巖在 從部落文明到禮樂制度 中更加豐富的分析...

論語中,「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

子張曰 何謂五美?子曰 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 何為四惡?子曰 不教而殺謂之虐 不戒視成謂之暴 慢令致期為之賊 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孔子 論語 子張篇第十九 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論語堯曰 誰能翻譯解釋一下,謝謝 再說...

文學概論試卷中,「請結合具體作品談談你對某某文學理論的理解

手機答題好費流量,鐵子高興飛速來答 文學理論 先要講明文學思想主張 流派 繼而還要講開發背景,在某個領域獲得的影響和成就,最後以它的發展趨勢和最終目的來結尾。這麼答題一定木有問題!文學理論題。1.什麼是文學價值的真善美。2.什麼是文學,請結合具體事例談談你的認為。只知道第一個,文學的真善美價值 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