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滑輪 說明過詳細程,高中的物理雙滑輪問題

2023-01-21 23:15:31 字數 4781 閱讀 2744

1樓:易易美人雨

有題設:滑輪的平衡狀態說明:mc=ma+mb又:

加速度:ab=aa=(ma-mb)g/(ma+mb)則繩子的拉力=g-ma=ma(g-aa)+mb(g+ab)=mag+mbg-(ma-mb)*(ma-mb)g/(ma+mb)=4mambg/(ma+mb)=12mag/(ma+3)由ma>mb=3即:12mag/(ma+3)在(2g,12g)區間內。

則:由mcg=拉力得到:2

所以選b。

問題的關鍵在於要知道加速度產生是由於a、b的重力不一樣,但是這相差的一部分重力是同時對a、b加速,這是一。加速之後的拉力計算t=g-ma,用這個公式來計算a、b各自所在部分繩子的拉力,這是二。以上。

2樓:曾記得那一天

由於滑輪處於平衡狀態,並且b是做向上的加速運動可知,a的質量大於b的質量,且加速度a=(ma-mb)g/(ma+mb).

對a,b和上面的滑輪看成一個整體,用整體牛頓第二定律,得方程,(ma+mb)g-mcg=(ma-mb)a.

把a代入方程整理得,

mc=4mamb/(ma+mb).

已知ma>mb=3kg.解不等式得:

6kg

3樓:

分析:一,如果ma<0

(ma>>mb)分析和上面一樣

二,如果ma=mb

易知mc=6kg(這是mc的最大值)

為什麼是最大值呢,證明如下

如果ma>mb

則a,b體系產生的加速度為 a=[(ma-mb)g-t]/(ma+mb)

t=mc,才能使得c平衡

所以t=(ma-mb)g-(ma+mb)a<(ma+mb)gma

所以mc應該在(0,6]的區間裡,選a

4樓:匿名使用者

b向上做加速運動,則a質量》b,由於滑輪平衡,應該是頂端的兩個滑輪平衡吧,則頂端兩個滑輪兩邊受力相同。a,b,a與b之間滑輪的重力為左邊受力大小,則c質量=a質量+b質量+滑輪質量,所以c>3kg+3kg

高中的物理雙滑輪問題

5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題目還是蠻簡單的,設人拉繩子的力為f。

首先我們分析那個小的滑輪,滑輪的兩邊的繩子拉力是一樣的。都為f則這個滑輪上方的繩子的拉力為2f

同理大滑輪的左邊拉力也為2f

接下來我們分析這個人和木板總的受力情況

作用在,木板上有倆個向上的力分別為2f和f作用在人身上有一個向上的力為f

所以重力向下為m1g+m2g

列式得m1g+m2g=f+f+2f=4f

f=(m1g+m2g)/4

現在我們來計算板子的最大質量

f=m1g時為最大拉力

m1g=(m1g+m2g)/4

m2=3m1

6樓:沒有心跳的木偶

話說這道題在初中的時候就做過了啊~ 答案同上~

高中物理滑輪與細杆的問題

7樓:匿名使用者

以杆和繩子接觸的點為研究物件,一般受3個力,2個力是繩子給的,一個是杆給的,合力為零。如接觸部分為定滑輪,則兩個繩子上的力相等,若接觸部分不是滑輪,則兩段繩子上的力不一定相等

8樓:兗礦興隆礦

以細杆為受力參照物件,繩子對手的壓力與重物重量的合力等於對細杆的壓力,其合力方向就是細杆受的壓力方向!

9樓:匿名使用者

杆的受力很特殊,因為它既可以受壓表現為對物體的支援力,也可以因受拉而表現為對物體的拉力,不像繩子一樣只能產生拉力而不能產生支援力,明白這一點,你就會明白怎樣受力分析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真的要說的話,很複雜,高中課程沒那麼多要求,以後道學你學工程物理的話就會全明白了。

11樓:僧新筠

用幾何分析,根據力的方向以及大小判斷,您可以具體出道題目

高中物理定滑輪求加速度題目求解

12樓:葉木

1、設細繩的張力為f,加速度為a,與g同向,對兩個物體分別作受力分析:

對 m 有 f-mg=ma;

對 5m有 5mg-f=5ma

聯合解得 a=2g/3

2、設細繩的張力為f,加速度為a,與g同向,對兩個物體分別作受力分析,根據牛頓定律得(m=1kg):

對物體1有 f=ma 【水平方向】對物體2有 2mg-f=2ma 【豎直方向】聯合解得 a=2g/3

分析本題時要注意動滑輪只改變力的方向,不改變力的大小;繩子上的張力處處相等;且兩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13樓:

牽連體問題

1 mg=(m+m)a

a=mg/(m+m)

2 代值於上式

a=2g/3

14樓:儒將狂生

看不到圖……

第二題:mg=(m+m)a

2g=(2+1)a→a=3/2g

高中物理滑輪問題 5

15樓:匿名使用者

圖二是弧形的運動軌跡,因為弧面的角度不同,受到重力分力是不同的,圖二a b速度的關係根據弧度每個時刻也不同,望採納

16樓:達彥邰冬梅

由題意知,秤的示數是41牛。

南昌秤承擔的是a和b的兩個相等的拉力和定滑輪的重力。

所以a與b分別給秤41-1)/2=20牛的拉力。

所以ga=20牛重。

實際上,物體b雖然重30牛。但是,它給秤的拉力只有20牛。而對地壓力有10牛。

高中物理題~ 急

17樓:匿名使用者

懸點b沿豎直牆面緩慢上升,ab在水平方向的距離不變,設為d 。

繩子總長度不變,設為l。

因滑輪兩邊的繩子ac、bc中的拉力大小是相等的,設為t,容易知道ac繩與水平夾角等於bc繩與水平的夾角,設為θ 。

對滑輪分析受力:豎直向下的力(大小等於g)、ac繩的拉力t、bc繩的拉力t,合力為0

用正交分解法,將各力正交分解在水平和豎直方向在豎直方向有 g=2*t*sinθ

只要證明:在本題中,角度θ不變,則繩子拉力大小t就不變。

設ac段繩子長是s,則bc段長是(l-s)則 s*cosθ+(l-s)*cosθ=d得 cosθ=d / l

可見,在d、l不變的情況下,θ是不變的。因此,繩子中的拉力t的大小是不變的。

18樓:匿名使用者

答案是都不變

因為:首先,細線通過動滑輪懸掛重物g不變,動滑輪兩側繩子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其次,動滑輪兩側繩子拉力合力大小與重物g相等、方向相反。

,所以:動滑輪兩側繩子與合力的夾角相等。如果這個夾角不變,就說明繩子拉力的大小不變。

8888lsw的證明很好。

19樓:匿名使用者

這張圖不標準導致你的誤解了。在首先ac和bc與豎直方向的夾角是相同的。其次在b點向上移動的過程中,由於繩子的長度不變,應此夾角也不會變化。綜合以上兩點,繩子的拉力不變

20樓:匿名使用者

ac反向延長,與牆相交

高中物理,滑輪做功問題,力的作用點怎麼找

21樓:迮芷文糜喬

w1=fs

w2=-μmgs

定滑輪的特點是隻改變力的方向,不改變力的大小,所以題中的「另一端與水平方向成θ角」是干擾條件,沒用。物塊水平移動s,繩頭運動距離也是s。

物塊受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支援力,水平方向拉力f,反向水平摩擦力μmg。不知道是不是平衡,題目中沒說,但不影響解題。

22樓:信梓倩庚風

滑輪不能做功。你的意思應該是繞過滑輪的繩子拉力做功。

初中求功,直接用繩子拉力乘以繩子移動距離就ok了。

對於常見定滑輪模型,通常繩子拉力等於物體重力,繩子移動距離等於物體運動距離,故繩子拉力做功等於重力對物體做功;動滑輪模型,繩子拉力等於重力的一半,但繩子移動距離是物體運動距離的兩倍,故繩子拉力做功還是等於重力對物體做功。即動滑輪省力不省功。

高中物理,滑輪做功問題,力的作用點怎麼找

23樓:渠穎卿郯水

滑輪不能做功。你的意思應該是繞過滑輪的繩子拉力做功。

初中求功,直接用繩子拉力乘以繩子移動距離就ok了。

對於常見定滑輪模型,通常繩子拉力等於物體重力,繩子移動距離等於物體運動距離,故繩子拉力做功等於重力對物體做功;動滑輪模型,繩子拉力等於重力的一半,但繩子移動距離是物體運動距離的兩倍,故繩子拉力做功還是等於重力對物體做功。即動滑輪省力不省功。

24樓:斛秋芹公琴

w1=fs

w2=-μmgs

定滑輪的特點是隻改變力的方向,不改變力的大小,所以題中的「另一端與水平方向成θ角」是干擾條件,沒用。物塊水平移動s,繩頭運動距離也是s。

物塊受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支援力,水平方向拉力f,反向水平摩擦力μmg。不知道是不是平衡,題目中沒說,但不影響解題。

高中物理力學題,50分,急

25樓:匿名使用者

1、我感覺這個力學圖有問題---不穩定。

2、半徑為r和r的兩個滑輪,之間會有相對運動嗎(緊固的意思就是沒有相對運動嗎?)

高中物理動量,高中物理的動量公式是什麼?

設初速度為v1 8m s,小物塊和滑道的共同速度為v2,解題2,因a,b光滑無摩擦力,由能量守恆得 最大限度考慮 假設a,b足夠光滑,也就暫時乎略摩擦力來計算 1 2 mv1 2 mgr 1 得r 32 g解題3,由題意,小物塊最終停在ab中點得。1 2 mv1 2 1 2 m m v2 2,得v2...

高中物理,求霍爾效應的真相高中物理霍爾效應

哦,金bai屬裡面的 移動電荷是du電子,你的方向判斷zhi的對,dao只是是電子向上走,所版以下面權的電勢高。哎,你怎麼糊塗了?左手定則裡面的四指方向指的是電流方向,不是電子的移動方向啊。是電流方向,然後只不過移動的是電子就對了!怎麼就不明白呢?粒子不管帶什麼電荷,它的受力方向要用電流的方向來判斷...

高中物理能量方面的問題,關於高中物理能量的問題

你不是很清楚勢和場這個概念,更不是很清楚什麼是勢能,高中一些好老師會給你們講重力,和彈性力的特殊性。上了大學後,你會通過數學很清楚的明白那是什麼意思。勢能是一種特殊的能,勢場確定以後,他的勢能只與他的位置有關,與路徑無關,以後你還會接觸分子,因為分子間作用力會有分子勢能。那個機械能是人為定的,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