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結構是什麼樣的,地球的結構是什麼

2022-08-31 05:26:29 字數 5061 閱讀 7214

1樓:野結衣送犢

地球是由一個物質分佈不均勻的同心球層構成,它包括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厚度不一,平均厚度約17公里。上層為花崗岩層,下層為玄武岩層。

地球內部的溫度和壓力隨深度加深而增加。經檢測,地殼岩石的年齡絕大多數小於20多億年,而地球生成到現在大約已有46億年了,這說明構成地殼的岩石不是地球的原始殼層,是地殼內部的物質通過火山活動和造山活動形成的。 地幔厚度約2900千米,上地幔主要是橄欖石,下地幔是具有一定塑性的固體物質。

地核的平均厚度約3400千米,外核是液態的,可流動;核心是固態的,主要由鐵、鎳等金屬元素構成。中心密度為每立方厘米13克,溫度最高可達5000℃左右,壓力最大可達370萬個大氣壓。 地球還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這三個圈層之間沒有明顯的界線,它們彼此滲透,相互影響,在太陽和人類生活的參與下,使整個地球生機盎然。

2樓:看**惑百科

地球的結構是什麼樣子呢?

地球的結構是什麼樣的?

3樓:消化

當地殼岩石發生斷裂錯動時,會產生強烈的震動,這就是**。**所釋放出的能量非常巨大,可相當於10萬顆普通的原子彈**。它能使地球像一個巨大的音叉那樣發生振動,產生強大的**波。

當人們在地表用儀器觀測**波向地球中心傳播時,發現**波在大陸底下33千米左右深處,在海洋底下10千米左右深處發生了巨大的突變;在地下2900千米左右深處又發生了巨大的突變。這表明地下有兩個明顯的介面,介面上下物質的物理性質有很大差異。第一個介面位於33千米深處,是奧地利科學家莫霍洛維奇於2023年發現的,簡稱為「莫霍面」。

另一明顯介面位於2885千米深處,是德國科學家古登堡於2023年發現的,簡稱為「古登堡面」。據此,科學家們認為,地球內部大致可分為三個組成物質和性質不同的同心圈層,最外面的一層稱為地殼,最中心部分稱為地核,中間一層稱為地幔。如果把地球內部結構做個形象的比喻,它就像一個雞蛋,地核就相當於蛋黃,地幔就相當於蛋白,地殼就相當於蛋殼。

地殼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體外殼,地殼的厚度是不均勻的,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大陸部分平均厚度約33千米,高山、平原地區(如青藏高原)地殼厚度可達60~70千米;海洋地殼較薄,平均厚度約6千米。地殼厚度的變化規律是:地球大範圍固體表面的海拔越高,地殼越厚;海拔越低,地殼越薄。

地殼的物質組成除了沉積岩外,基本上是花崗岩、玄武岩等。花崗岩的密度較小,分佈在密度較大的玄武岩之上,而且大都分佈在大陸地殼,特別厚的地方則形成山嶽。地殼上層為沉積岩和花崗岩層,主要由矽-鋁氧化物構成,因而也叫矽鋁層;下層為玄武岩或輝長岩類組成,主要由矽-鎂氧化物構成,稱為矽鎂層。

海洋地殼幾乎或完全沒有花崗岩,一般在玄武岩的上面覆蓋著一層厚約0.4~0.8千米的沉積岩。

地殼的溫度一般隨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升高,平均深度每增加1千米,溫度就升高30℃。

4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的結構是指地球的內部結構;由內到外:地核-外核(地核)-地幔-地殼。由外向內:

地殼-地幔-外核(地核)-核心。2023年,德國**學家古登堡發現,在地下2900公里深處,存在著另一個不同物質的分介面。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們,就將兩個面分別命名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並根據這兩個面把地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地球的半徑約6378公里,最上層平均18公里厚度範圍為地殼。其中海洋地殼平均厚度為7公里,陸地地殼平均厚度為33公里。地殼下部為地幔,厚度在3000公里左右,其中在地幔的上層有一個軟流層,位置在地表下60-150公里處,主要成分為超基性岩,對建築裝飾石材的形成,甚至地球板塊的運動、火山噴發、**等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地幔的下部為地核。

地球的結構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的結構是指地球的內部結構;由內到外:地核-外核(地核)-地幔-地殼。由外向內:地殼-地幔-外核(地核)-核心。

2023年,德國**學家古登堡發現,在地下2900公里深處,存在著另一個不同物質的分介面。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們,就將兩個面分別命名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並根據這兩個面把地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 圈層。

地球的半徑約6378公里,最上層平均18公里厚度範圍為地殼。其中海洋地殼平均厚度為7公里,陸地地殼平均厚度為33公里。地殼下部為地幔,厚度在3000公里左右,其中在地幔的上層有一個軟流層,位置在地表下60-150公里處,主要成分為超基性岩,對建築裝飾石材的形成,甚至地球板塊的運動、火山噴發、**等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地幔的下部為地核。

6樓:

地球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與太陽相距149.6百萬千米。它的直徑為12,756公里;密度為5.52克/立方厘米。地球只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

地球的形狀是一個橢球體,赤道處略為隆起,兩極略為扁平,赤道半徑比極半徑長20多千米。北極地區約高出18.9米,南極地區低下去24.

3米,形狀像一隻倒放著的大鴨梨。其實,地球的這些不規則部分對地球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從人造地球衛星拍攝的地球**來看,它更像是一個標準的圓球。

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的,它同時圍繞太陽公轉。地球自轉與公轉運動的結合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地球自轉的速度是不均勻的。

同時,由於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氣、海洋和地球內部物質的各種作用,使地球自轉軸在空間和地球本體內的方向都要產生變化。地球自轉產生的慣性離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兩極向赤道逐漸膨脹,成為目前的略扁的旋轉橢球體。

------------------------

地球結構可分三層:地球最外層是地殼(地面下35千米以上),中層是地幔(地下35~2900千米),內層是地核(地下2900千米至地心)。人們可以形象地把地球這種圈層結構比作一個熟雞蛋,地殼相當於蛋殼,地幔相當於蛋清,地核相當於蛋黃。

「雞蛋」裡的溫度隨深度變化而變化。在距地表400千米深處,溫度為1500~1800c;在2900千米深處,溫度為3500~3700c;在6371千米深處的地心,溫度高達4500~5000t。從這種意義上講,地球是個大火爐,在它內部貯藏著巨大的能量,可供人們開發利用。

7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是由一個物質分佈不均勻的同心球層構成,它包括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厚度不一,平均厚度約17公里。上層為花崗岩層,下層為玄武岩層。

地球內部的溫度和壓力隨深度加深而增加。經檢測,地殼岩石的年齡絕大多數小於20多億年,而地球生成到現在大約已有46億年了,這說明構成地殼的岩石不是地球的原始殼層,是地殼內部的物質通過火山活動和造山活動形成的。

地幔厚度約2900千米,上地幔主要是橄欖石,下地幔是具有一定塑性的固體物質。地核的平均厚度約3400千米,外核是液態的,可流動;核心是固態的,主要由鐵、鎳等金屬元素構成。中心密度為每立方厘米13克,溫度最高可達5000℃左右,壓力最大可達370萬個大氣壓。

地球還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這三個圈層之間沒有明顯的界線,它們彼此滲透,相互影響,在太陽和人類生活的參與下,使整個地球生機盎然。

8樓:

科學發展到今天,人們能上「九天攬月」,卻仍然「入地無門」。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鑽孔深度只有12千米,連地殼都沒有穿透。科學家只能通過研究**波、地磁波和火山爆發來間接地揭示地球內部的奧祕。

一般認為地球是由一個物質分佈不均勻的同心球層構成,它包括地殼、地幔和地核。

地殼厚度不一,平均厚度約17千米。上層為花崗岩層,下層為玄武岩層。地球內部的溫度和壓力隨深度加深而增加。

經檢測,地殼岩石的年齡絕大多數小於20多億年,而地球生成到現在大約已有46億年了,這說明構成地殼的岩石不是地球的原始殼層,是地殼內部的物質通過火山活動和造山活動形成的。地幔厚度約2900千米,上地幔主要是橄欖石,下地幔是具有一定塑性的固體物質。地核的平均厚度約3400千米,外核是液態的,可流動,核心是固態的,主要由鐵、鎳等金屬元素構成。

中心密度為每立方厘米13克,溫度最高可達5000℃左右,壓力最大可達370萬個大氣壓。

地球還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這三個圈層之間沒有明顯的界線,它們彼此滲透,相互影響,在太陽和人類生活的參與下,使整個地球生機盎然。

右圖 人造地球衛星拍攝的地球**

左圖 地球的內部結構

9樓:看**惑百科

地球的結構是什麼樣子呢?

10樓:神祕科普冷知識

英語小科普地球的結構

11樓:竇濡厲凝丹

地球有地殼,地幔,地核三部份組成,溫度有內向外(地核,地幔,地殼)遞減

地殼與地幔之間一個軟流層,是火山爆發的一個層,

12樓:

這裡有一個繁體**,詳細地介紹了地球的構造,值得一看

高爐的結構是什麼樣的

地球的內部結構是什麼樣子的?

13樓:方致坦途

你真的瞭解地球嗎?它的內部結構原來是這樣的

地球內部結構是什麼樣的?

14樓:易書科技

今天探測器可以遨遊太陽系外層空間,但對人類腳下的地球內部卻鞭長莫及。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鑽孔也不過12公里,連地殼都沒有穿透。科學家只能通過研究**波、地磁波和火山爆發來揭示地球內部的祕密。

一般認為地球內部有四個同心球層:核心、外核、地幔和地殼。地殼實際上是由多組斷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塊體組成的,厚度並不均勻。

大陸地殼平均厚約30多公里,海洋地殼僅5~8公里。地殼上層為花崗岩層,下層為玄武岩層。理論上認為地殼內的溫度和壓力隨深度增加,每深入100米溫度升高1℃。

近年的鑽探結果表明,在深達3公里以上時,每深入100米溫度升高2.5℃,到11公里深處溫度已達200℃。

目前所知地殼岩石的年齡絕大多數小於20多億年,即使是最古老的石頭——丹麥格陵蘭的岩石也只有39億年;而天文學家考證地球大約已有46億年的歷史,這說明地球殼層的岩石並非地球的原始殼層,是以後由地球內部的物質通過火山活動和造山活動構成的。

地幔厚度約2900公里,主要由緻密的造巖物質構成,是地球的主體。放射元素大量集中在此,將岩石熔化。故此層可能是岩漿的發源地。

地核的平均厚度約3400公里,外核呈液態,可流動。核心是固態的,主要由鐵、鎳等金屬元素構成。中心密度為每立方厘米13克,溫度最高可達5000℃左右,壓力最大可達370萬個大氣壓。

地球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地球是什麼形狀的?

地球形狀是 地球並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 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約億平方千米。其實,關於地球的長相,科學家們也曾經存有爭議。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提出,地球由於繞軸自轉,因而不可能是正球體。地球 英文名 earth 拉丁文 terra 是距離...

地球的內部結構是由什麼組成的,請問地球內部的結構是由哪幾層組成的

地球作為一個整體,是由同心圈組成的。地球最外面的一層叫地殼,這就是地球的表皮。地殼由各種岩石組成,除地表覆蓋一層薄薄的沉積岩 風化土和海水外,上部主要由花崗岩類的岩石組成,由於富含矽和鋁,稱為矽鋁層。在大洋深處有的地方沒有矽鋁層,下部主要由玄武岩或輝長岩類的岩石組成,由於富含矽和鎂,稱為矽鎂層。地殼...

地球剛誕生的時候長什麼樣,地球最初是什麼樣子的

46億年前,地球誕生了。地球演化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50億年以前的太陽系。第一階段為地球圈層形成時期,其時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 百萬年 剛剛誕生時候的地球與今天大不相同。根據科學家推斷,地球形成之初是一個由熾熱液體物質 主要為岩漿 組成的熾熱的球。隨著時間的推移,地表的溫度不斷下降,固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