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更好的瞭解和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2022-06-17 11:52:34 字數 4862 閱讀 6206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博大精深的體系。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來看待和界定傳統文化。 第一,如我們可以從實物的層面(譬如故宮、長城以及浩如煙海的文獻典籍等)、制度的層面(如各種官僚機構和制度等)以及思想文化的層面來理解和界定傳統文化。

第二,我們還可以從傳統文化的內在構成上來理解和界定傳統文化: 1、從時間維度上看,中國傳統文化是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是世界文化系統中惟一沒有中斷的文化;2、從空間維度上看,中國傳統文化是在相對穩定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下形成的一種文化;3、從發展維度上看,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不斷吸納其他文化形態又不斷進行自我調適自我更新的一種文化;4、從地域維度上看,中國傳統文化是由不同地域文化如齊魯文化、燕趙文化、中原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嶺南文化、巴蜀文化、關中文化、三晉文化等共同構成的一種文化;5、從內容上看,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為主,以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為輔並涵蓋各種文化形態如法家、墨家、名家等多種思想體系以及各種民間信仰、知識、習俗等而形成的一種文化;6、從主旨上看,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重人倫重道德重入世重實用理性的人倫道德文化;7、從社會性質的維度上看,中國傳統文化本質上是建構在以血緣關係為基礎上的一種農耕文化,是一種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的自然經濟型文化,可以說,各種思想觀念、倫理道德、教育、宗教儀軌、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典章制度、文獻典籍、建築、雕刻、書法、繪畫藝術乃至衣食住行、風俗習慣、風土人情等,都可以說是傳統文化的內容。 第三,我們還可以從傳統文化的特點來理解和界定傳統文化。

1、從人與自然的關係看,中國傳統文化就是天人合一之學;2、從人與社會群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看,中國傳統文化就是人際和諧之學;3、從人的身與心(形與神)之間的關係看,中國傳統文化就身心(形神)平衡之學;4、從人的道德修養與外在事功的關係看,中國傳統文化就是內聖外王之學;5、從人的認識和實踐的關係看,中國傳統文化就是知行合一之學;6、從經典原著與思想體系的關係看,中國傳統文化就是經典詮釋之學。 所以,中國傳統文化不是單一直線的系統,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包羅永珍的系統,有些我們可以直觀地說是好還是壞,如古代的人殉制度、炮烙制度、凌遲制度、以及一夫多妻多妾制、婦女裹小腳和男人留長辮等等,從現在的眼光看,這些都是傳統文化中極端殘酷落後愚昧的內容,經過歷史的選擇,這類腐朽落後的內容被歷史淘汰了;有些我們則不能籠統地說傳統文化是好是壞、是優是劣,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而是必須具體分析,要歷史地辯證地看問題,不能籠統回答是或否。舉個簡單的例子,如今年剛剛被廢除的農業稅,從公元前594年魯國實行初稅畝到2023年,整整2023年;經過2023年,它最後被證明是不合理的、不符合當代社會現實,最終被淘汰了;有的經過現代改造,被現代社會所借鑑所利用,如高考制度,高考制度就是隋唐以來盛行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在現代社會的翻版,這種制度使得社會各階層的人士都有了一個基本公平的競爭機會。

當然,以上都還是器的層面,也就是物質的層面、制度的層面,最難判斷的還是道的層面,也就是思想的層面,觀念的層面。馮友蘭就提出「抽象繼承法」:即把中國傳統文化的論斷區分為具體意義和抽象意義,就具體意義而言,大都與封建思想有關,因此應當拋棄,就抽象意義而言,大都與封建思想無關,因此應當繼承。

譬如忠孝,榮辱、禮義廉恥以及以人為本、和而不同、協和萬邦、小康社會,實事求是、等,這些思想觀念經過現代的創新性轉化,已經成為我們制定國家大政方針的重要思想資源。總之,應全面準確地理解和理性地看待傳統文化,切忌簡單籠統地以是好還是壞來對待我們的傳統文化。

2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要了解歷史,之後故國神遊,去歷史名城去實地體會,之後才會有自己的心得,屬於自己的體會,才會有一份屬於自己的文化觀點!!!

3樓:匿名使用者

正史、野史、方誌、國外關於中國的史書都看,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從百家之言中看出歷史的真面貌,真正全面客觀地瞭解和理解國家的傳統文化。

4樓:匿名使用者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如何理解和看待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及其現代價值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是儒家文化,它的現代價值,首先表現在對其它文化的開放性上。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能夠發展到今天並在現代社會發生作用的一個基本的前提。但傳統文化或儒學的開放性還有它特定的意義,那就是主張每一個體對於他所生活於其中的社會國家的開放性,強調個人對社會國傢俱有參與感。

這種參與感的特點是重在參與的實踐過程本身,而不是過分看重當下的功利性的結果。在如此的文化模式的薰陶下,人們能夠暫時忍受艱難困苦,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這可以說是中國現代化實現的重要文化動力。

在科學已經成為群體和社會的取向的氛圍下,在群體的要求下接受和追求科學也就成為了約束自己行為的道德自律的真實內容。修身養性的自我品格鍛鍊可以轉化為樹立、培養和堅守對科學文明的嚮往和信念。在某種意義上,當代中國的科學熱情前所未有地高漲,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倫理在促成和助長這一趨勢過程中的積極的作用。

而且,中國傳統文化主張求變,《周易》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可以說中國文化的現代價值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它大張旗鼓地宣揚通過變革以求發展的精神。

可以說,變革與發展的互動,在當今中國改革開放的現代化實踐中,表現得最為突出。

就人生價值來說,傳統文化突出地強調了人的精神需求的重要性,而當魚(生命)和熊掌(道義)不可兼得時,捨生取義便成為了人的自覺的選擇。如此的"正氣"塑造出了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維繫著綿延不絕的文化傳統。但傳統文化並非不重視物質生命的價值。

以物質生命承傳為基礎的孝道思想,使承載於生命的道德意識和自然知識的傳播推廣受到重視,不論是為功名、為財富、為名聲,它都鼓勵人的積極努力。儘管這個"為"的有意識追求本身在宋明以後成為"人慾",但作為一種內在的動力機制,它實際上支配著人的日常生活實踐和價值追求。正因為如此,德國思想家馬克斯•韋伯認為儒學與現代化無緣的絕對化的觀點實際上是不恰當的。

中國文化的核心範疇和中國人追求的終極的價值理想就是"聞道"。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而儒、道等家共同尊奉的經典《周易》提出的"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思想則是最為全面深刻地反映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它既是傳統的,迄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發展;同時又是現代的,甚至與後現代文化也可以相容。一陰一陽和合而成之"道",是"和而不同"的思維傳統的產物。

無論是陰是陽,任何一性自身都不是完善的,而不完善就需要向完善化方向發展,就需要異性的補充,就需要外來之性與自性的親和與轉化。這一點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為中西互補提供的最為重要的理論依據。

就流行的以天人分合模式看待中西文化及其價值的觀點來說,中國文化既非典型的天人二分,也不是簡單地一體合一。而是有合有分,分合互補。天人合一緣起於人與自然的原始親和關係,道家的天人合一是建立在自然無為基礎上的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儒家的天人合一則主要是作為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發生作用,是儒家學者以倫理為本位建構自己的世界圖景的產物。

認識人與自然的差別並進行合理的調節,考慮和尊重人的價值,並使人的作用得到最充分的發揮,是天人有分思想最為重要的特點。正因為中國哲學是合一與有分的統一,所以並不缺乏作為哲學的基礎的主體性的觀念。相信人本身的力量,相信主體能夠把握客體,既是天人之際思辨的最合理的內容,也為今天中國的現代化所必需。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倫理為中心,政治為本位,即倫理政治型文化,中國文化的倫理特徵,主要源於中國古代社會的宗法制度。與世界其他國家不同,中國是在血緣紐帶解體不充分的情況下步人階級社會的。由家庭形成家族,由家族形成宗族,由宗族組成社會,進而構成國家。

因此,整個社會血緣親情意識是相當濃厚的。宗法制度土壤裡孕育出來的中國文化因而帶上了濃厚的倫理文化色彩,比如孔孟儒學,其整個體系都是圍繞著人倫道德而的。中國倫理政治型文化,對中國的影響是巨大的,積極方面表現在重人倫道德,有利於社會和諧穩定,能培養人們的道德覺悟。

加強道德修養,使中國素來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而消極面主要體現在:一是重人倫,輕自然,這使得中國長期以來不大注重對客觀自然規律的探索與研究,自然科學始終處於落後發展狀態;二是重禮治,輕法制,在這樣的文化土壤裡是根本不可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是重群體,輕個體,個人在家庭、宗族和國家中的地位是極其卑微的,一言一行均得符合家族和國家意志,處處都得體現群體的絕對「義務」,否則便是犯上作亂,大逆不道。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雖然有封建性的糟粕,但也有大量的精華,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地分析中國傳統文化,繼承優秀遺產,使之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服務。

我認為用於我們今天經濟建設的傳統文化精華是:1、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2、先義後利的精神。

3、言必行,行必果的精神。4、實事求是的精神。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整合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不同的文化形態來表示的各種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8樓:恆美儀器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保留在中華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它包括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

文化是一種歷史現象,每一個時代,都有著與之相適應的文化,並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文化又是一種地域現象,不同國家、民族的文化,都有著各自的特徵,而且相互交融和滲透。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相比,中國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持續發展未遭中斷的文化,中華民族又具有多源一體的發展格局,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如下三個基本特徵:

第一、源遠流長,綿延不絕,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和頑強的再生力。第二、豐富多彩,博大精深,具有鮮明的整體性和多元性。第三、長於積澱,注重交流,具有相當的穩定性和一定的開放性。

1 怎樣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內涵,如何理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內涵

一 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物質層面 1,傳統節日中的飲食文化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的節日裡蘊藏著豐厚的 吃 文化。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的節日就是一路 吃 過來的。如 春節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等等。而且,絕大多數傳統節日都是在古老祭祀儀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些伴隨著祭神 祭...

怎樣理解孩子瞭解孩子和孩子進行心靈溝通

學會與孩子進行理性的心靈溝通 很多家長問我,我和孩子講話還需要學習嗎?他們意識不到和孩子交流也是一門學問,對培養教育孩子沒有什麼知識準備,只憑一種隨心所欲的行為支配自己,甚至是把對同事對下級的態度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什麼叫 子不教,父之過 他們沒有認真地教過自己的孩子,或者有的家...

瞭解和理解的區別瞭解和認識有什麼區別

1 內容不同 瞭解表現為認識和記憶學習材料,包括具體概念 作用和意義等 理解基於每個人的大腦對事物的分析決定有著一種本質上的認識。2 性質不同 瞭解的範圍較廣泛,粗略知道更傾向於單一的事情 理解的範圍較狹窄,整體偏向更深層的思想內涵。3 出處不同 瞭解出自宋 陸游 對酒 詩 孫 吳相斫書,瞭解亦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