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物理力學題為什麼是這樣解的,答案的思路是什麼

2022-06-13 17:16:27 字數 4300 閱讀 2773

1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的分析下運動過程:

1、第一次下滑ab相對靜止的,速度保持一致。。。

2、碰撞過程極短,a改變速度方向,b不受影響,摩擦力方向逆於相對運動方向,第一問解出

3、a的速度知道,受力方向知道,第二問自然也就沒壓力了4、第三問跟前兩問關係不大,將ab視作一個系統,斜面光滑,由動能定理,系統靜止時損失的重力勢能和摩擦的內力損失應當守恆,答案中左與右就是這兩個量。。相對滑動距離l便可以通過守恆關係解出來了。。

2樓:楓橋夜泊

這種題目基本只有江蘇高考物理卷會有了...

首先,第一問,第一次碰撞的時候由於沒有動能損失,a以原速返回,仍然沿斜面向下運動,a和b之間有相對運動,對b進行受力分析。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kmgsin,沿斜面向下的mgsin。所以

ma=kmgsin-mgsin a=(k-1)gsin第二問,你給的答案是算對了,但是沒有詳盡的分析,不會給滿分的。你所給的答案中式預設為a一直在做加速度a=(k+1)gsin的勻減速直線運動,但是沒給出證明。事實情況的確是這樣的,在碰撞的瞬間 b的加速度為(k-1)gsin ,同理進行受力分析 a的加速度為(k+1)gsin 所以,為了更好的瞭解這種情況,不妨把此時的a和b認為是在水平平面上運動,但是有限制條件,傾斜角不存在了,設向右為正方向,a有向右的加速度a=-(k+1)gsin 初速度為根號下2gh的運動,b是向左的加速度a=(k-1)gsin初速度為負的根號下2gh的運動。

算的a停止時的時間ta是<b停止時的時間tb的,所以當a在斜面上速度降為0時,b仍然有相對於a向下的運動,即意味著a的加速度從始到終一直是不變的。在證明了這一點之後,才可以寫下所給答案裡的步驟。

第三問,整個過程是很複雜比較難分析的,要看剛開始和結束時的狀態。剛開始時,速度均為0,結束時速度也均為0,損失的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摩擦產生的內能,此時計算損失的能量的話,只有一個未知數,即b相對a 的運動距離l,由第三問答案中算出l後,再算損失的能量就很好計算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能有幫助。如有疑問請繼續提問

3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b物體的重力在運動方向的分力小於最大靜摩擦力,這個條件是很總要的。同時b物體不會碰撞擋板這個條件也是很重要的。 解題的時候應該要說清楚的。

也就是說,當物體b向下運動,與a物體之間發生相對運動的時候(即a向上**運動),b物體是均減速運動的,且不會碰到擋板就回停止向下。那麼b勻減速到靜止的時間和a勻減速到靜止就有個先後的問題。都要計算的。

1、靜止釋放: b物體受重力作用,沿著斜面向下加速度a=gsinθ。 a物體同樣在斜面向下加速度為a。

所以兩個物體相對靜止,同時沿著斜面向下運動。a=gsinθ 。 發生碰撞後,b物體受到斜面向上的摩擦力和重力雙重作用,由於初速度是斜面向下,摩擦力大於重力斜面的分力,所以是做勻減速運動,加速度向上。

就得到第一問的解答方式, 摩擦力-重力分力=ma .

2、第二問其實就是問木板彈起的高度, 因為木板加速度向下,a1=(k+1)gsinθ , b木塊加速度第一問已經得出了為a2=(k-1)gsinθ 。發生的是彈性碰撞,所以a b兩物體初始速度是一樣的。因此,a物體加速度大,所以 a先到靜止狀態。

同時a靜止時,b還在運動,且不會碰到擋板。牛頓定律,可以得出a上升到靜止的距離。碰撞時候的速度的平方 v*v=2gh , 2as=v*v ,所以s=v*v/2a 那麼移動的距離為l+2s。

3、這個要對兩個物體運動方式做個解釋。(b物體在每次碰撞後都是向下運動一段距離)。因此b在a上總共發生位移為l。

兩個物體最後靜止時,a靜止在擋板上,b 靜止在a上(不與擋板碰撞)。ab兩物體發生的勢能損失為摩擦力做功,所以有第三解答

4樓:匿名使用者

你的題目有點問題,根據現在的條件完全無法判斷

關於物理力學問題的解題思路。

5樓:想辦法要答案

單純的力學問題在整個高中物理比例很小,但由於高中物理涉及的問題大多與力有關,所以力學實際上在高中物理所佔的地位是很中要的。在力學力你要學會的是受力分析,只要明白了物體所受的力就知道了它的狀態,這對於過程分析這一環節是很重要的,實際上所有的物理題目的解題思路是一樣的,先受力分析,再過程分析,明白這兩個環節,題目基本就解決了

6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是高一新生,也剛剛選科,比較擅長物理,從初中起一直是課代表,關於力學問題,就是要把受力分析做好!通過受力分析,結合數學知識找出力的關係,列出等量關係,最終求解

7樓:匿名使用者

高考物理 力學和電學佔的比重比較打

8樓:

f1-f=ma1=2m,

7-f=2m

f2-f=ma2=3m,

9-f=3m

f為摩擦力,求解m=2,f=3n

15n時

15-f=ma3

15-3=2a3

a3=6m/s平方

物理 剛體力學題 3.7題如何做? 這道題沒有一點思路 希望可以詳細解釋一下

9樓:匿名使用者

質點的位置向量: r=x1i+y1j 速度向量 v=vxi+vyj

所以對原點的角動量:

l=rx(mv)=m(rxv)=m(x1i+y1j)x(vxi+vyj)=m(x1vy - y1vx)k

力矩:m=rxf= (x1i+y1j)x(-fi)=fy1k有疑問請追問,沒問題 求採納,嘻嘻

初中物理力學題解題思路是啥?

10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從力的平衡考慮,尋求力的作用者和被作用者

11樓:曠冰瑩

構建物理模型,分析過程,公式要準確!!

大學物理力學方面幾個問題(需要提供解題過程和思路)

12樓:

1.物體通過的路程和通過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叫做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率,在習慣上稱平均速度,但於平均速度卻有很大的區別。

平均速率是標量,平均速度是向量,所以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不是同一個物理量,但在單向的勻速直線運動中,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的大小是相等的

2.瞬時速度為v=2t,則切向加速度為a1=v'=2,法向加速度為a2=v*v/r,然後根據向量的合成求合成加速度

3.畫向量圖,平拋運動的水平分速度v1不變,將v2分解為水平方向與豎直方向,利用水平分量等於v1解出豎直分量v3,即有關係v2*v2=v1*v1+v3*v3,解出v3,然後v3=gt,解出t

也可以從能量角度考慮,動能定理:

mgh=1/2mv2*v2-1/2mv1*v1,解出h,又h=1/2gt*t,解出t

4.繩子最大張力在平衡位置(最底端)

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mgh=1/2mv*v,h(擺球的高度變化)利用角度及擺長來求,求張力沒問題吧t=mg+mv*v/r

5.由於是勻加速運動,設切向加速度a1,t時刻的瞬時速度v=a1t,則法向加速度a2=v*v/r,列方程a1=a2,解得a1t*t=r,再用s=1/2a1t*t解出路程,結果為r/2

13樓:匿名使用者

1、 應該是總路程(不是位移)除以時間。

2、 根據f=mv^2/r(m乘以v的平方除以2),a=f/m,得a=v^2/r=4t^2/r

3、 落地時合速度是v2,則豎直方向的速度為 根號(v2^2減去v1^2).根據vt=v0+gt,得t=根號(v2^2減去v1^2)/g

4、5、 不會

這好像是高中內容吧?

高一物理動力學是指哪幾部分?

14樓:匿名使用者

必修一,前面部分是運動學,研究物體運動狀態的規律。

後面部分,牛頓第二定律,屬於動力學,顧名思義,就是運動和力的關係。

15樓:maybe邊

力與運動學、加速度的結合,為動力學

如果只研究力,那是靜力學

16樓:昂南蓮

必修1的物理動力學問題(如果是人教版的話)就只有 第4章:牛頓運動定律 屬於動力學應用牛頓第二定律 1.解決連線體問題 思路方法:

整體法 隔離法2.超重 失重問題 典型模型:電梯加、減、勻速受力情況分析動力學的題型的特徵主要是加速度不為0 且要進行必要的受力分析。

區別於1.運動學(只考慮運動情況,不考慮受力情況) 如:必修一 1、2章對勻變速運動的研究

2.靜力學:進行必要的受力分析,但加速度為0。且通常是靜止狀態 思路方法:相似三角形法 正交分解法 等等、、、、

我現在是高二的,有些可能不完善,但大部分應該包括了吧有疑問hi我哈

物理化學,這道化學反應動力學的題,為什麼是二級反應

第六題其實暗含條件k2遠於k3同意味著k1所前面快速平衡程根據表達c濃度 第七題需要通速率程通式求解n比較熟悉眼看由3 47 8其實第二半衰發半衰間1.5倍即半衰期濃度關級反應 物理化學下冊二級反應的速率方程問題 5 由題目所給條件算出反應速率常數,半衰期等於ln2 k 物理化學 零級反應公式 是什...

高一物理,這道題為什麼選c,高中物理,這題為什麼選C,求各選項解析

對桌面,ab作為一個整體,合力水平向右,大小為2n故b與桌面間摩擦力為2n,對b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5n,和桌面面對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2n,故a對b摩擦為3 n 依據力的平衡求解。單獨看物體a,水平方向上a受的力只有fa和a與b之間的摩擦力,故此摩擦力等於fa。單獨看物體b,在水平方向上,b受的力有f...

請問這道題為什麼是選擇c呢,這道題為什麼不是9600 9 呢?

對於b,氫氧根優先與氫離子反應生成水.所以沉澱一開始是不出來的.對於c.由於等質量m的鎂和鋁,那麼兩者的物質的量分別為m 24和m 27,mg h2so4 h2反應為1 1 1,所以生成的氣體為m 24,2al 3h2so4 3h2反應為2 3 3,所以生成的氣體為 m 27 3 2 m 18,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