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發菩提心平時總是說發菩,什麼是發菩提心?怎麼發菩提心?

2022-03-23 09:01:18 字數 5055 閱讀 4338

1樓:

什麼叫發菩提心?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上講得太好了,講絕了。真正想往生極樂世界的心就是菩提心,是真的不是假的。

一般人講發菩提心,他是假的,他不是真的。為什麼?想到極樂世界,這個地方又放不下,這就是假的。

想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兒統統放下了,不聞不問,一切隨它去,那是真的,那個管用,阿彌陀佛他馬上就來照顧你;你還有一絲毫放不下,佛不來,來了沒用處,你還有貪戀,你還有情執。什麼時候放下,跟佛就感應道交,就一念相應。有一絲毫沒放下,怎麼唸佛也沒有感應,為什麼?

它障礙。這個法門,凡夫成佛是真容易,簡單,方法太簡單了,容易,一點都不難,善導大師講的「萬修萬人去」,不修就不能去。所以,什麼叫菩提心一定得搞清楚。

什麼叫一向專念?就是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當然其他全放下了;一個願望,親近阿彌陀佛,我就是想拜他做老師,親近他老人家。我這一生就是這麼一個目標、一個方向,這樣的心願就是無上菩提心。

我常常勸導同學,要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真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其他念頭就忘掉了,全沒有了。這一念、這種舉動就是自行化他,自行就是化他。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二三集)

2樓:匿名使用者

發是生髮,紮根,信心不逆。真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迫切願生彼國。就是發無上菩提心。南無阿彌陀佛!

什麼是發菩提心?怎麼發菩提心?

3樓:匿名使用者

fw:殊勝菩提心

陳泉州一菩提心總相

所謂菩提心是為利他而欲求成佛之心。{現觀莊嚴論》雲:「發心為利他,求正等菩提。」

一、菩提心的分類及其與修脈氣明點的關係

從見地上分,有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就是觀三界如母眾生以苦為樂,不知出離,而他們都是我的父母眷屬。想使他們出離苦海,所以願成佛。

勝義菩提心,就是初地以上通達性空,同時發願利生,所發的菩提心為勝義菩提心。此菩提心名「勝義」,是指空性智慧而言。《大菩提心經》中世尊告迦葉菩薩:

「諸法如虛空無相,本來光明清淨,即稱為菩提,生起與彼相應前所未生之心寶即是發菩提心也。」

從次第分,菩提心有五種:願菩提心、行菩提心、勝義菩提心、三摩地菩提心、滾打利菩提心。

(一)菩提心與修脈的關係

1.願菩提心

願菩提心即是為使如母眾生脫離苦海,而發起的成佛心願。正如一個人想要走路,但還沒有行動。這是以意識發起的希求菩提之心願。

真心發大願的人,其脈易開張,發心越大,脈越易開啟,乃至包括微細脈的全身七萬二千條脈,都易開啟。中脈也易開通,就容易證悟空性。

因為,十方法界都在一心,而心與脈相配。五方佛配體內五輪,八大菩薩配心間八支脈,乃至羅漢、六道眾生也都配在體內七萬二千條脈上,心輪以上為菩薩脈,心輪以下為眾生脈。所以發願心越大,脈打通越快。

心地寬坦,脈自然柔順調和;心地清淨,脈也清淨;心直則脈直;心無執著,脈必鬆解。通過其它菩提心的修持,還可將已萎縮的脈重新啟用,使之年輕通暢。

發願菩提心,觀想諸佛菩薩及將功德迴向眾生,就是把功德發到中脈、上下各脈輪,及所有細脈、微細脈。比如向佛祈禱的時候,能夠將佛的加持傳遍法界、六道,就是由中脈通向全身細脈、微細脈。

2.行菩提心

行菩提心,就是發了願後,去實際修行,實踐所發的願望,成就佛果。修法包括由寂天菩薩所傳深觀派的自他相換法;還有阿底峽尊者所傳的廣行派,即廣修六度四攝。六度即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前五度為方便,智慧度為究竟。

從脈上講,願行相結合,才能使脈更快地步步打通,最終使脈全部開通。

3.勝義菩提心

勝義菩提心,指行者通過願行菩提心的修持,得證初地以上通達性空,這以後的菩提心。破除身見,證得人無我、法無我的空慧。此菩提心名為「勝義」,是指空性智慧而言。

脈只有證到空性之後,才能真正通暢,凡夫脈才能轉為智慧脈。尤其中脈,更是與空性關係密切,中脈不通,氣不人中脈,還是有許多妄念煩惱,不可能見道。

4.三摩地菩提心

「三摩地」是堅固不動之意。三摩地菩提心,包括「五相成身」,就是經過五個階段的觀想而達到具體的證量。這五個階段是:一通達菩提心,二修菩提心,三證金剛心,四證金剛身,五佛身圓滿。

前三者與願菩提心有關,經此三階段而後脈易開張,故能證金剛身。此身是一切脈的總集處,如將五大五智,充滿全身,使之成為一金剛杵,而此杵就代表全身,為脈之總體。有三摩地菩提心的收放關係,則脈易開啟,大小諸脈均開放了,然後證佛身圓滿。

5.滾打利菩提心

又叫明點菩提心,「滾打利」意為明點,為五大、五智的精華。此菩提心法為無上瑜伽部所獨有,與明點有最直接的關係,但與脈的關係也很大。脈是明點存在和執行的通道,明點是脈盛衰的關鍵。

紅明點提供全身能量,也促使脈保持正常功能,不致萎縮,也能把不通、萎縮、扭曲的脈啟用、開通;白明點滋養全身脈道,使其通暢潤澤,使已退化的脈在氣和紅明點的共同作用下,被啟用和恢復,使行者全身諸脈圓滿,成就心氣無二的大樂智慧身。

中脈開通證法身,脈輪開通證報身,全身各支脈、細脈開通證化身。

4樓:阿蘭的小粉絲

《大日經》將密宗的基本思想概括為三句話:「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成如來果,是密法的核心。

密法的一切修持,如唸咒、修明點、修拙火、禮佛、供養等,一定要與菩提心相應,方能證道、入道。因此菩提心被喻為「成佛的種子」。

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中將菩提心的功德歸結如下:

1.能消重罪,即消除無始以來的罪障。

2.能獲妙樂,即獲得最殊勝的安樂。

3.能為所求,即得到想要得到的幸福。

4.名至敬歸,即受到人與天人的敬仰。

「眾生導師以慧觀,徹見彼心極珍貴,諸欲出離三界者,宜善堅持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圓滿無上智慧之心,它是建立在慈悲和空性的基礎上的,又是兩者的統一體。發菩提心,就是為了眾生的利益而發起的一種求取無上菩提的真誠意願和行持。

從修證的次第上,菩提心依次可分為三種(從低到高)

1.願菩提心:

「願為百業之先」。具有偉大的抱負,弘深的誓願,這是修菩薩行的先決條件。願菩提心,就是要首先發大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如我們在皈依時所發的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地藏王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均給我們作一個榜樣。

2、行菩提心:

願心是行心之始,行心乃願心之成。有了願菩提心,又付諸行動,將它提高為行菩提心,那麼這個意願就會深深地滲入到我們的潛意識當中了。此時,我們所發的願心,所持的戒誓,所行的修持,必然會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寂天菩薩這樣讚歎此心:「即自彼時起,縱眠或放逸,福德相續生,量多等虛空。」

3、勝義菩提心:

它是慈悲與空性的統一。此心一發,即已悟入無生法忍,轉識成智,證得真如實相。這種境界是無法用語言所表達的無上智慧,不生不滅,涅磐寂靜。

以上的願菩提心、行菩提心、勝義菩提心可以視作發菩提心的三個階段,但又各有擇重。願菩提心,擇重於發願;行菩提心,擇重於深悲利他;勝義菩提心擇重於體證般若。三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菩提心的闡發,哪怕象火花一樣的一閃念,就已具足無量的功德。在佛經中,稱讚初發心的菩薩為「眾生之上首」,可見發菩提心對學佛人是很重要的。

如何發菩提心呢?

首先要懺悔罪業。

在一個充滿煩惱和罪業的心中是發不起菩提心的,純淨的菩提心必須在三世清淨的心中才能生根、發芽。比如,一個瓶子要裝純淨的水,首先就要把瓶子洗乾淨,再注入清水,若瓶子不乾淨,再純淨的水倒進去,都會變成汙水一瓶。可見,懺悔罪孽是發菩提心的第一步。

佛陀《四法經》中宣:「若菩薩摩訶成就四法,減先所造久積過罪,何等為四?所謂悔過行,對治行,制止力,依止力。

」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中,做了適當調整,詳細地論述了懺悔罪業的過程和方法:

第一步:發露先罪(悔過行)

將自己心中的罪孽剖析出來,如同瀉腹中的毒物,這樣可以避免罪感潛伏在內心深入作崇。

第二步:依止三寶(依止力)

尋找精神上的依託,以消除內心的恐懼與不安。就好象病人要尋找醫生,得到有效的**和幫助。

第三步:依教對治(對治行)

以佛法來調伏煩惱,廣修六度,十善四攝,積累資糧,恢復道力。好象病人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調理、恢復健康。

第四步:誓不犯罪(制止力)

就象病癒後要時時小心飲食,注意冷暖以免再度引發疾病。同樣,發露罪孽,清靜之後,必須嚴持戒律,精進行持以防止罪孽的再度產生。

以上四步驟是懺悔罪孽的最有效、最圓滿的方法。像這樣習修功課,原來「五毒」熾盛的心理溫床,就會逐漸轉化為安祥、慈悲、智慧的土壤,菩提心的種子一旦播下,自然就會生根、開花、結果!

第二、視一切眾生如母。

若只是懺悔罪孽,卻不能將自己的功德迴向給無量的眾生,那還不能算做發菩提心。為培養我們對眾生的慈愛之心,可以先觀想我們的母親,為了養育我們,所付出種種辛勞,所承受的種種痛苦,首先對自己的母親升起真誠的強烈的慈悲之心,報恩之情來,並願意為了母親獲得安樂和幸福,付出自己的一切……,逐漸將這種慈悲心擴充套件到你的親人,朋友;接著再做進一步觀修,在無始的輪迴中,無人不曾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親人(包括人、冤家、惡徒、邪魔、直至一切友情),我們應將他們視如已母,不惜一切代價,帶領他們脫離苦海,獲得安樂,以報親恩。此心一發,菩提心的種子就已成熟了。

第三、轉逆緣成為法道資糧。

當我們受病苦折磨,他人惡意中傷,遭受失敗的打擊等種種逆緣時,我們不應怪罪於任何他人,而應找出問題的癥結「執我」。所有的佛法均是針對此症而修習的。此時,應謹記用寂天菩薩的「自他交換法」作如此觀修:

無人過去不曾為我的父母,我應思維他們的利益多於自己的利益;捨棄「自我」,多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承擔他們的痛苦;再進一步觀修,傷害我們的人,實際上是為我們提供修持的機緣,應把他看成是幫助我們的善友;我們所受的病苦,是鞭策我們勇猛習修佛法的動力。如此一來,我們不僅不應對他們起嗔厭之心,還應升起感恩之情,轉逆緣成順緣,成就法道資糧。

菩薩行者所發菩提心,必須具有兩種欲樂。

1.欲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海。

2.欲成無上菩提(成佛)

若只欲利他,不求成佛,只是大悲心,不是菩提心。

若但求成佛,不為利他,只是自利心,也不是菩提心。

在密法中,修身和修心(發菩提心)的理論和實踐要有機地結合起來,即定慧雙修,身心雙修。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學修動機端正、目的明確,成就無上佛道。若沒有菩提心的指引,單純地追求「修法」,日久功深,得來的只會是「狂慧」與「邪靈」,不能證道,入道!

非但不能成就佛果,反而招來入地獄之因!

------------------------

以上是網上搜尋的。

菩提心應該怎樣發心,什麼是菩提心?如何發心

菩提心 是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仇人。因為有感恩才有幫助。菩提心 是一顆懺悔的心。懺其過錯,悔不再犯。因為有懺悔,人心才能正,正法才能再現。菩提心 是一顆無我的心。是一顆平等心。而沒有前者,哪來後者。菩提心 是我們的一顆真心。用真誠心去改過。用真誠心去幫助他人。幫助我們所有的親人。發...

菩提心是什麼意思,什麼是菩提心,如何發菩提心?

菩提心是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的簡稱。菩提 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語,譯成漢文的意義為 覺 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發菩提心,就是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也就是要發 上求佛道 下化眾生 之心。定位菩提心的人格定位 菩提心是指人類的深層潛意識中所具有的探求生命真諦的願望,在三層人格分類法中,顯意...

學佛人怎麼樣發出離心 怎麼樣發菩提心

宗喀巴大師 佛法三根本要義 佛法三根本要義 宗喀巴 著 多 識 譯 向神聖的諸上師致敬!佛陀全部經典的精華要旨,眾菩薩推崇備至的無上法,有緣者尋求解脫的必經口岸,我今作力所能及的解說。那些不迷戀世間區區幸福,為使具足良緣的人生有價值,一心向往眾佛喜悅歸宿的 幸運的人們誠心傾聽 一 出離心 若無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