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人怎麼樣發出離心 怎麼樣發菩提心

2022-07-13 07:26:11 字數 4818 閱讀 6565

1樓:德和了

宗喀巴大師《佛法三根本要義》

《佛法三根本要義》

宗喀巴 著

多 識 譯

向神聖的諸上師致敬!

佛陀全部經典的精華要旨,

眾菩薩推崇備至的無上法,

有緣者尋求解脫的必經口岸,

我今作力所能及的解說。

那些不迷戀世間區區幸福,

為使具足良緣的人生有價值,

一心向往眾佛喜悅歸宿的

幸運的人們誠心傾聽:

一 、出離心

若無正確的出世心而追求世間幸福,

就無法進入**煩惱的涅盤樂境;

迷戀塵世的意識是鎖鏈,

求解脫要發徹底的出世心願。

常想人身良機難得而生存時間不多,

就會從今生今世的糾纏中迷途知返;

深思業報不爽、輪迴苦多,

對來世幸福的追求也會斷然絕望。

如此深思熟濾,並念念不忘,

就對塵世的富貴安樂不抱幻想;

時時刻刻除解脫不生別的念頭,

這時才可以看作萌發了正出世心。

二、 菩提心

出世之心若不與正發心相結合,

就不會變成獲得無上菩提,

實現圓滿幸福的有力基因,

因此智者要發菩提寶心。

四條滾滾激流衝擊不息,

無法改變的業力周身捆縛,

身陷我執的堅固鐵籠,

漆黑的無明夜色籠罩著天空。

在無邊的輪迴流轉中一生接一生,

連續不斷地遭受著三苦的殘酷折磨。

憐憫淪落此境的慈母眾生,

要發成佛度眾的菩提寶心。

三、 空性正見

若無明見真理的智慧,

雖具備出世心與菩提心,

也斬不斷生死輪迴的禍根,

因此要千方百計悟出緣起正見。

要認識到世間和超世的一切事物,

出於因果而絲毫不差之理,

同時,觀念中的執著之物一個個消失,

便步入了諸佛欣慰的軌道。

眾緣結合的現象實存不妄,

非緣合的獨立自性空不可得

二義若在觀念中彼此對立,

尚未悟出佛陀正見的本義。

什麼時候有此無彼的對立消失,

當看到緣合之物實有的同時,

能悟出當體即空,執著無物,

對正見的思辨才算圓滿。

以現象實有消除執實偏見,

以自性空無消除虛無偏見,

悟出緣起與性空互為因果,

就不會墮入執空有二邊的深淵。

對佛道三根本重要義理,

要正確認識,全面領會,

並隱居靜處,激發精進之力,

為實現終極目的進行修持刻不容緩!

2樓:清青寶貝

觀苦,觀無常。

多看幾遍憨山大師的警世歌就知道了。

其中一個版本,我省略一些和出離心關係不太大的句子。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

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家過失揚

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鋼刀口易傷

世界本來稱缺陷,此身焉得不無常。

吃些虧處原無害,讓幾分時也不妨。

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

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誰替我,酸鹹苦辣自承當。

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後空持手一雙。

悲歡離合朝朝鬧,壽天窮通日日忙。

休鬥勝,莫爭強,百年渾是戲文場。

傾刻戲房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

仔細品味一下,出離心就慢慢生起來了~~

宗喀巴大師《佛法三根本要義》

《佛法三根本要義》

宗喀巴 著

多 識 譯

向神聖的諸上師致敬!

佛陀全部經典的精華要旨,

眾菩薩推崇備至的無上法,

有緣者尋求解脫的必經口岸,

我今作力所能及的解說。

那些不迷戀世間區區幸福,

為使具足良緣的人生有價值,

一心向往眾佛喜悅歸宿的

幸運的人們誠心傾聽:

一 、出離心

若無正確的出世心而追求世間幸福,

就無法進入**煩惱的涅盤樂境;

迷戀塵世的意識是鎖鏈,

求解脫要發徹底的出世心願。

常想人身良機難得而生存時間不多,

就會從今生今世的糾纏中迷途知返;

深思業報不爽、輪迴苦多,

對來世幸福的追求也會斷然絕望。

如此深思熟濾,並念念不忘,

就對塵世的富貴安樂不抱幻想;

時時刻刻除解脫不生別的念頭,

這時才可以看作萌發了正出世心。

二、 菩提心

出世之心若不與正發心相結合,

就不會變成獲得無上菩提,

實現圓滿幸福的有力基因,

因此智者要發菩提寶心。

四條滾滾激流衝擊不息,

無法改變的業力周身捆縛,

身陷我執的堅固鐵籠,

漆黑的無明夜色籠罩著天空。

在無邊的輪迴流轉中一生接一生,

連續不斷地遭受著三苦的殘酷折磨。

憐憫淪落此境的慈母眾生,

要發成佛度眾的菩提寶心。

三、 空性正見

若無明見真理的智慧,

雖具備出世心與菩提心,

也斬不斷生死輪迴的禍根,

因此要千方百計悟出緣起正見。

要認識到世間和超世的一切事物,

出於因果而絲毫不差之理,

同時,觀念中的執著之物一個個消失,

便步入了諸佛欣慰的軌道。

眾緣結合的現象實存不妄,

非緣合的獨立自性空不可得

二義若在觀念中彼此對立,

尚未悟出佛陀正見的本義。

什麼時候有此無彼的對立消失,

當看到緣合之物實有的同時,

能悟出當體即空,執著無物,

對正見的思辨才算圓滿。

以現象實有消除執實偏見,

以自性空無消除虛無偏見,

悟出緣起與性空互為因果,

就不會墮入執空有二邊的深淵。

對佛道三根本重要義理,

要正確認識,全面領會,

並隱居靜處,激發精進之力,

為實現終極目的進行修持刻不容緩!

3樓:匿名使用者

就照著你所說的去做。落實在生活裡,使它成為你的習慣。

4樓:匿名使用者

理論樓主不是很清楚麼,去做就行了。

唸佛的人為什麼要修習出離心

5樓:沒問題哈

貪嗔痴是大障礙,出離心就是針對他們

學佛有慈悲心有菩提心,但沒有出離心……

6樓:熊貓油油

娑婆世界存在當然不是個大錯誤。

人身難得呢!而且諸佛都從人道出,不會從其他五道出。

要生起出離心,如果直接強迫自己不去貪戀,這很困難,也不是根本的辦法。而應該以「觀空」這個角度出發,思維自己所貪戀的東西的本性,長期思維它們「是什麼」「為什麼」等等本質的問題,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它們的空性,而覺得它們「沒啥意思」——這時候,不需要你去強迫自己,自然對他們就沒多大興趣了,有也可,無也可,既不愛慕,也不厭煩——這才是不偏頗的出離心。用這種方式獲得出離心的同時,也會獲得一些空性智慧的進步。

如果因為厭惡的情緒,厭惡輪迴,厭惡做人,這是不應該的。菩薩不應該厭惡輪迴。同樣,娑婆世界也不是我們應該厭棄的,還有900多尊佛都要從這裡出呢!

三主要道: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慧。您說您具有慈悲心和菩提心。

其實慈悲心和菩提心都不是簡單的一個概念而已。慈悲心有三種層次,凡夫的因眾生而生大悲、聖人的因法而生大悲、以及菩薩的無緣大悲(補充一點,這個無緣,不是無緣分的意思,而是指無攀緣,也就是空性慧基礎上的大悲)。這些概念你最好仔細去分辨。

菩提心則有世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的分別,具體也不是簡單的。華智仁波切在《普賢上師言教》中對這幾種都做了詳細的講解,如何次第修習,也做了詳盡的闡述。

在修行道路上,我們很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也看不見何日才能成就。但如果你認真的修完《普賢上師言教》,菩薩的果地,就在眼睛看得見的地方了。在修《普賢上師言教》之前,最好能看看《三主要道》,這是宗喀巴大師依照文殊菩薩口授竅決,而寫的偈子,只有幾十句而已,不過需要看大德們對它的講解,才能有比較詳細的理解。

7樓:平陽古風

學佛有慈悲心有菩提心很好,但是關於出離心我想你是誤會了聖嚴法師的意思了.出離心的意思是你心中有往生極樂的意思.你不必現在開始.

佛主阿彌陀經裡說的很清楚,只要一心念佛,在人臨終時佛就會來接引.可以說人在臨命終時只要一心向佛就可以了.

8樓: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比得人身還容易,沒有出離心,下輩子不僅很難保證得人身,就算能得人身,也不一定還會信佛、修行,福報大,反而更容易造惡,加速往三惡道跑。

多念淨土三經,尤其是無量壽經,可以幫助堅定出離心。

南無阿彌陀佛

9樓:匿名使用者

真正的菩提心一定包含出離心。

10樓:泥頌

修四念處 可以培養出離心

11樓:匿名使用者

慈悲心和菩提心都是建立在出離心基礎上的。。

12樓:六球球

我們都是六道凡夫,怎麼會貪心痴心不重呢,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我只是覺得你沒有受過人生的苦惱罷了,還沒有體嘗過佛說的八苦的真正滋味,當你真正的瞭解婆娑世界究竟是個什麼樣子的世界,你就不會這麼想了,世間皆是無償,你這一刻的觀念,不代表你未來的想法,我相信你會改變你的想法的。

婆娑世界本來就是個大染缸,我們要藉助這個緣好好修行,到極樂世界去,讓更多的眾生離苦。阿彌陀佛!

什麼是菩提心?如何發菩提心

學IT怎麼樣啊,學it技術怎麼樣 ?

學it前景不錯 1 電腦行業需求量大,工作很好找,而且工作環境也不錯。2 電腦行業的工作與社會接觸都比較緊密,緊跟潮流,所以見識和思想都會比較開放,也有利於以後自己發展。3 學習電腦入手比較快,學習難度不是很大。4 現在有些學校有一些技能加學歷的政策 不過主要看你自己的選擇,上大學雖說聽起來好,但是...

致學教育怎麼樣,學大教育怎麼樣?

這家機構還是比較靠譜的。因為我之前一個表姐就在這家機構報考過。我表姐家庭情況不是特別好,高中讀完就很早出去工作補貼家用了。工作了大概兩三年吧,雖然存了一點錢,但是卻一直混在基層。原因是她沒有學歷和證書,很多地方都不要。後面他瞭解到了致學這個機構,就想著提升下自己的學歷,會要比之前混的好一些。剛開始她...

男生學廚師怎麼樣,男生學廚師怎麼樣?

學廚師挺好的啊,短期的話,找工作不成問題,將來技術經驗成熟了,就可以自己單幹了 今天沒事幹去外邊玩,突然想到去朋友辦的景華廚師培訓學校裡玩了,就開車過去了,看到很多人圍在學校招生辦門口,我以為是打架呢,趕緊跑過去問咋回事,剛好看到一個小孩和父親在對話 學生 學廚師太累,學校還不讓玩手機,下課就那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