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陽陵虎符有何典故,陽春白雪的典故來源?

2022-03-12 18:19:04 字數 3407 閱讀 7977

1樓:炘莀

【成語故事】:

宋玉是戰國後期楚國的一位文人。楚王聽別人說了他一些壞話,就把宋玉找來問道:「先生的行為恐怕有些不檢點的地方吧!為什麼許多人都對你不滿意呢?」

宋玉答道:「先讓我說件事吧!有一個歌唱家在京城歌唱。

開始唱的是楚國最流行的民間歌曲《下里巴人》,這時有好幾千人跟著唱。後來他又唱起比較高深的《陽阿薤露》,跟著唱的就只有幾百人了。當他再唱起高雅的歌曲《陽春白雪》時,跟著唱的就僅有幾十人了。

最後他唱起五音六律特別和諧的最高階的歌曲,能跟著一塊唱的人就僅僅幾個人了。可見歌曲越是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越少啊!」接著,宋玉又說:

「文人之間也是一樣。那些傑出的人物誌向遠大,行為高尚,怎能被一般人理解呢?我的情況正是這樣啊!

」.楚王聽了宋玉這番狡辯,就沒有再追問下去。

成語「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陽春白雪」後來就用來代表高雅的文藝作品,用「下里巴人」代表通俗淺近的文藝作品。這兩個成語可以單獨使用,也常常在一起對比地使用。

2樓:蝦蝦之殤

古文觀止《楚辭-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yue)《下里》、《巴人》(下里巴人出自此處)而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e一聲)》、《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郭忠恕耳和這不過十人。

引商刻羽,雜以流徵(zhi三聲)國中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he四聲,所有的都是四聲)彌寡。

原先是指曲子的名稱從老百姓化到帝王化的難易程度,陽春白雪現在被引用為是高大上的意思

蘇武牧羊是什麼典故?

古人為何不能偽造虎符?

3樓:匿名使用者

虎符,中國古代調兵遣將必備之法寶。據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詳細描繪過其用法。他說,甲兵之符,左在皇帝,右在陽陵。就是說,這虎符被做成了兩半,平時是都在皇帝手中的。

如果需要打仗了,那麼皇帝會把右半部分給領兵出征的將領,如前文提到的陽陵主帥,而另一半則在皇帝手中。如果皇帝有啥軍事行動了,就讓人帶著這個一半的虎符到陽陵主帥那兒去,兩塊虎符如果能嚴絲合縫地合上,就說明虎符是真的,這命令也就是有效的。

那古人為何不能偽造虎符呢?各位,要弄清這個問題,咱首先得搞清楚,啥時候需要虎符,以及偽造它的成本如何。據史料記載,虎符是調兵遣將用的,其實這話說得不精準。

至少在秦朝,虎符只是調動將帥用的,而他們手下的小將領們,其實只是遠遠看下看虎符,一般是不會去驗證其真偽的。至於那些最底層的兵,對他們來說,只要聽從上級的命令就行,至於打誰,重要麼?

其實宋朝也是這樣。有人說,那個趙匡胤不就是偷了皇帝的虎符,才能調動兵馬,發動陳橋兵變,最後順利黃袍加身的麼?各位,如果你這麼想就錯了。

其實以趙匡胤當時的威信來說,他不要虎符照樣能調動軍隊,因為手下那批人死心塌地地跟著他,虎符,只是為了面子上好看點而已。

而翻開史料,我們能看到很多相反的例子,比如說唐朝時,唐玄宗的虎符傳到河南時,當地將領就說那是假的,不奉詔,因為唐玄宗的兒子已經稱代王了。所以至少在秦朝和唐朝,虎符真的沒有後世傳的那麼重要。虎符,只有配上皇帝的威信,才能發揮其真實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像秦朝、漢朝等時候,偽造虎符是要滅9族的,造假成本如此之高,效果又有限,還有多少人願意去偽造?

退一萬步說,就算有人想偽造虎符,那就真的很容易麼?據史料記載,虎符在製造時,其尺寸是嚴格保密的,而且在兩半虎符的接縫處往往有特殊的文字,這是種防偽標誌。比如說,秦始皇的虎符,兩半中間有一行字,被分成了兩半,而且,中間那個天字故意向右邊傾斜了點,只剩下最後一筆,也就是那個捺,其三分之一在左邊。

各位,這種防偽手段,一般人是不知道的,就算拿到了虎符,如果不是仔細端詳,根本也發現不了。這樣的虎符,偽造起來其實不容易。

還有虎符的大小尺寸,那也是機密,如果你不知道確切的資料,就算造出來了,也合不上啊,到時候反而引來殺身之禍。還有更要命的,據史料記載,在唐朝時,每支部隊都有屬於自己的虎符。換句話說,你就算偽造出了一個虎符,那也只能調動一支部隊,有何用處?

其實虎符在中國古代並不少見,慈禧也用過。據史料記載,當夜幕降臨,九門緊閉後,慈禧會將虎符交給巡夜的侍衛。但請注意,這虎符是配合著巡夜的暗號和手勢使用的。

你光拿個虎符,有何用?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典故出自何人,何時,何處?

4樓:栗子說社會

出自: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

意思是:只允許州官放火,不允許百姓們點燈。

《老學庵筆記》的寫作時間,大約在宋孝宗淳熙末年到宋光宗紹熙初年這幾年間。

原文:「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釋義:田登做州官時,自己規定要避諱他的名字,誰誤犯了他的名字就生氣,吏卒大多因此挨板子。於是人們不得不把「燈」叫作「火」。

正月十五擺設花燈,允許民眾進城**,吏卒書寫告示,公佈在集市上:「本州依照慣例,放火三天。」

5樓:匿名使用者

據記載,宋代有個叫田登的人做了州官,由於他名字的「登」與 「燈」諧音。為避其名諱,他不許身邊的人在談話時說到任何一個與「登」同音的字。全州的老百姓也只好稱「燈」為「火」,「點燈」也只能叫「點火」。

這一年,元宵節即將來臨。按照以往慣例,元宵節裡都要燃放燈火、點上花燈表示慶賀。官府放燈,民間觀燈、賞燈,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節俗。

為此,官府衙門要提前張貼通知安民告示,讓老百姓到時候前來觀賞。絞盡一番腦汁之後,寫告示的人決定按照平時的慣例,把「燈」字改為「火」字。於是,全城百姓讀到了這樣一則「流芳後世」的佈告:

元宵節裡「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等到大家最後明白此事原委之後,個個啼笑皆非。人們不僅譏諷田登是個「放火州官」,還針對佈告發出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怨言。

這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一成語的由來。專家表示,「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已成為人們嘲諷與抨擊那些欺壓百姓、為非作歹的當權者的經典佳句,並且一直流傳至今。

秦朝的統一有什麼意義?

6樓:好快樂的小豬

秦朝統一文字的意義:

文化上:有利於文化傳播;

政治上:有利於國家統一;

經濟上:有利於經濟發展。

秦朝統一文字的過程:

秦統一六國後,依然沿用戰國時的文字,各國文字不統一,形體非常紊亂,不但字型不同,同一個字所採用的聲符、形符也都有很大差異。「文字異形」給政令的推行和文化的交流造成嚴重障礙,於是秦始皇責令丞相李斯負責對文字進行整理,除去和秦國文字出入較大的,制定出新字型作為官方文字。李斯不僅是秦代政治家,還是書法家。

他對篆書有很深的造詣。為統一文字,李斯作《倉頡篇》,取史籀大篆,創造小篆,並使之成為秦代官方文字。

由大篆經省改而形成的小篆,字形圖畫性減少,線條符號性增強,異體字已經很少,偏旁部首的寫法和位置基本固定,字形比較簡化,而且形體長方,用筆圓轉,結構勻稱,筆勢瘦勁俊逸,體態典雅寬舒,是中國文字發展史上的一大進步。

何新起的《山中何所有》有什麼典故

書名便是典故 山中何所有 是宋代詩人於石的作品之一。山中何所有,古鬆與清泉回。一泓涵素月答,千尺搖蒼煙。我生乏世用,樂此山林閒。臨流或倚樹,物我兩悠然。慎勿作樑棟,斧斤斲其天。慎勿入江海,洶湧生波瀾。流蕩易忘返,正直難自全。我欲叩其理,水去鬆無言。送禮送字畫好啊,為什麼 因為字畫有千年的藝術文化積澱...

梧桐為什麼是憂愁的象徵,有何典故

梧桐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種悽苦之音。白居易 長恨歌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葉上,好不令人悽苦。李煜 相見歡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溫庭筠 更漏子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李清照 聲聲慢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

寶塔鎮河妖,什麼意思,有何典故嗎

這個答案錯了 天雷動地火 寶塔鎮河妖,這句話實際上是這麼個意思。天地的涵義 易經上分別將天地 男女 乾坤比為陰陽。如天為陽地為陰,男為陽女為陰。雷火的涵義 可見西漢 京氏易傳 豐 雷火交動,剛柔散氣。或是清代 白雪遺音 馬頭調 雷峰塔 霎時之間,風雨大作,雷火交加。那麼第一句其實就是男女相合,一方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