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30年代初,日本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根本原因在於

2022-02-18 01:33:06 字數 3587 閱讀 5079

1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c和d都有道理。曰本人聽別人說曰本是個島遲早會淹沒。為了找塊新的大陸移民。隨便就侵略中國,反正當時中國好欺負。藉口是建立大東亞共榮團

2樓:匿名使用者

肯定a,因為這是第一次經濟危機,日本和德國為了擺脫經濟危機走上戰爭這條路,但是為什麼這我不清楚,依我理解日本德國經濟蕭條,所以戰爭能擴大內需,並能掠奪資源土地,所以就幹了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根本原因?

3樓:貞觀之風

是根據既定國策,日本在2023年東方會議上確定「征服滿蒙」的武裝侵略方針:「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該方針出自《帝國對滿蒙之積極根本政策》,據說是愛國志士蔡智堪利用日本政黨的關係,冒著生命危險潛入日本皇宮內的皇室書庫,用了兩個夜晚抄錄完成的,在國內發表。

4樓:職場找老王

資源很重要麼?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發動戰爭都不是為了掠奪資源,而是為了消耗和佔領,消耗本國,佔領他國。日本侵華戰爭先放一放,就說說咱們自己國家歷史上的侵略事件,沒有任何一場戰爭是為了掠奪資源而發動的。

就那成吉思汗的蒙古國來說,他佔領中國大部分土地之後,其中施行的一項措施就是把人分了等級和階層,其中排在第一層的是蒙古人,餘下的按照階層排列,分別是色目人、漢人、南人。在其統治之下可不僅僅是掠奪那麼簡單。施行保甲制度和連坐制度,這些制度都是圍繞蒙古人和色目人服務的,處於第一階層的人們,擁有很大的處置權。

對於類似這樣的戰爭,掠奪資源是因為無法永久佔領,只要能夠永久佔領,所有的資源還需要掠奪麼?有時候一個國家發動戰爭也並不是為了佔領,而是為了消耗自己國家,至於消耗什麼就自己想吧。

就拿侵華戰爭來說,日本軍隊在中國領土上造成的殺虐是巨大的,先輩們奉獻了生命才贏得那場勝利,作為後輩沒有資格替代先輩原諒日本。但如果拋開這些不談,只談侵華戰爭的話,實際上日本侵略中國,掠奪資源只是順帶的操作,真正的意圖是為了永久佔領。而當時他們在決定佔領區的時候,就選擇了中國的東北三省,他們佔領東北三省時雖然在掠奪資源,但卻並沒有大肆破壞。

可以非常負責任的說,當年日本人對東北資源分佈的瞭解,甚至要比咱們國家自己都瞭解,修建鐵路、開採礦藏等等,這都只是佔領後的操作。

要知道日本這個國家處於**帶和火山帶上,全國最少有50%的領土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幾乎全年**次數超過100次,而且還常年受海洋災害影響,哪怕是修建個飛機場也只能填海製造,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一直都想侵略中國。而且這種念頭也不是近百年才有的,可以毫不掛帳的說,中國過去的歷史當中,幾乎都有日本侵略中國的事件出現,只不過咱們那時候比較強大,他們一直沒有得逞而已。侵華戰爭的主要目的,就是搶奪咱們國家的領土。

5樓:詬湊謨琅

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富國強民,成為了資本主義國家但其領土狹小,資源匱乏,極度制約其發展,素有吞併大陸之心,他們曾經有一個大陸政策,要吞併朝鮮、臺灣,再期吞併滿蒙之地(東北),最後吞併整個中國、整個亞洲,最終吞併全世界。

2023年9月18日,發動「九一八」事變,吞併東北。而當時東北守軍,聽蔣介石不抵抗的命令,不戰而退出東北,將家鄉拱手予人。

一直到2023年到期。所以抗戰的大部分時期,都是我國獨立支撐。直到後來,歐洲戰場、北非戰場的戰事好轉,而英美要求恢復其在亞洲利益,日美英發生爭執。

美遂切斷日海上石油生命線,日軍不得不對美一戰,偷襲珍珠港,至此太平洋海戰拉開序幕。中國戰場形勢也發生急劇變化。

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節節失利,為了解救其被美海軍困於東南亞的軍隊,他們開始瘋狂攻擊中國,急於打通大陸交通線,於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事一片好轉時,中國卻大面積的敗退。但是總的形勢是不會變的,2023年義大利退出戰爭。

2023年5月8日,德軍投降,至此三個軸心國,只有日本獨撐。日本大將山本五十六被美空軍擊斃於太平洋上空,日本艦隊幾乎被全殲,蘇聯於日本和約到期,協助中國收復東北,2023年8月7日下午2時30分,美國向日本工業重鎮廣島投下原子彈,隨後又向長崎投下另一顆,2023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佈日本投降。

6樓:聽風之小豬

根本原因:根據既定國策,日本在2023年東方會議上確定「征服滿蒙」的武裝侵略方針。

現實原因:受2023年經濟危機的影響,日本面臨嚴重打擊。國民經濟虧損,**不斷外流,工業萎縮,農業告急。

為了擺脫世界經濟危機造成的深重困擾,轉移國內的注意力,日本帝國走上侵略道路。另一方面,國民**正全力圍剿紅軍,中國的內戰為日本侵華提供了可乘之機。

7樓:匿名使用者

1、日本的國策

雖然著名的田中奏摺真實性無從考量,但是日本從明治維新以後,戰略決策層就確定了「殺鰍取鶴」的基本思想,即通過侵略中國、朝鮮等亞洲弱小國家,壯大自己的實力,以取得和歐美列強對抗的資本和人力,再圖成為世界的霸主。

2、屢次成功的激勵

日本在明治後的軍事冒險,如甲午戰爭、日俄戰爭、襲擊青島的德軍捲入一戰、發動九一八事變。每次都取得成功,而且每次都獲得巨大的利益。所以日本上下都深信發動戰爭是國富民強的快捷途徑。

3、日本的國體

昭和時代後,軍部徹底掌握國家大權。一個軍隊領導的國家發動戰爭是方便和理所應當的,而貧弱的中國正好是理想的物件

4、日本的地理

日本地小貧瘠,日俄戰爭後吞併了中國東北大部。此後一直將東北視為其重要的後勤基地和新的發展空間,俗稱滿蒙生命線。而中國也絕不會主動放棄東北的所有權。必然一戰。

8樓:俞王韋

首先,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該民族本身就有很強的危機感.寬展疆土的意識,或者至少是獲得本土以外的資源的意識就十分強烈

其次,當時的正處於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危機時期.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對於建立在經濟和商業基礎上的資本主義國家來說更加明顯.

那麼基於這樣的原因,國內的各種矛盾激化,勢必導致社會動盪,政局動盪.在這樣的形勢下,就有兩條路線擺在**的面前. 一是在本國內部化解矛盾,羅斯福採取的就是這樣的方法,具體做法不用細說.

二是轉嫁危機,而發動戰爭就是最好的方式. 一方面可以拉動工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穩定這回.另一方面,可以獲得鉅額的戰爭賠款來緩解經濟上的危機.

德國,日本正是採取的這樣的方式.

當時亞洲國家普遍較弱,這又是發動戰爭的另一個好的機會.另外,由於在一戰中所得到的經驗教訓,發展海外殖民地的觀念可能已經在日本人的頭腦中根深蒂固了.

所以,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日本的動機了.同時對中國和馬來西亞等國的軍事行動又可以對蘇聯的威脅,從而與歐洲戰場進行呼應.

9樓:匿名使用者

不能說僅僅說是野心的問題。

在資本主義發展後期,恰逢日本開國發展之日,日本迅速發展國力有了翻天覆地變化,日本遣派使節赴歐洲美國學習先進文化技術和文明,潛移默化的受到了帝國主義的教化。另一方面資本積累的過程是殘酷野蠻且貪得無厭,憂鬱千年來日本一直密切關注中國學習中國,所以非常熟悉中國的一切,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大清晚期國力衰退腐敗墮落,軍備廢弛,日本卻高歌猛進,國門開啟的日子裡,更多的日本百姓發現,當年被學者吹捧的神祕中國竟然就如此不堪一擊,毫無戰鬥力和尊嚴可言,被西方殖民者霸佔擺佈,從此日本國民在骨子裡(加上明治**的歪曲慫恿下)開始藐視中國大清。

因為在亞洲,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和改革的日本抗衡,另一方面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需求,日本國內的資源匱乏,效仿西方殖民者的作為,金融危機(1840世界第一次)壓力使日本的侵略正式搬上日程。目的是吞併亞洲,一洗受美國侮辱之前恥,變日本為世界匹敵的東方日不落帝國。

20世紀30年代,日本為謀求崛起再次發動侵略戰爭,這次戰爭給

侵佔了英國和美國在東南亞和東亞的利益,挑起太平洋戰爭,將美國拉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使戰爭雙方力量發生逆轉,最終使中國脫離部分殖民統治,進而進入現代社會 他把東亞國家侵略個遍,光說中國吧,他殺了多少人,搶了多少財寶,不過他自己也快被戰爭拖垮了 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略中國的四大事變是什麼?1931九一八...

20世紀20年代中期,20年代後期,20世紀30年代初至

紅軍從南方轉移到北方 20世紀20年代後期到30年代中期三次左傾錯誤表現及原因 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史上,曾有四處標誌性革命聖地,分別是上海 井岡山 20世紀40年代,中國歷史的主要特點 15 背景 1940 1945 抗戰的中後期,1945 1946討論和會談國家走何...

20世紀50年代 20世紀80年代蘇聯經濟改革艱難列舉蘇

斯大林畢生都堅持工業化。他死後,繼任的蘇聯領導人也紛紛意識到制度的隱患,紛紛進行改革,但是大多以失敗告終。1其中,赫魯曉夫主要推行農業改革 愛吃玉米地大叔 2勃列日涅夫時期改工業,其時期軍事實力曾一度超過美國,但其改革逐漸停滯 3最後的戈爾巴喬夫先改經濟,後改政治,更是直接導致了蘇聯解體。改革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