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實行什麼制度,西周實行什麼政治制度

2022-02-01 13:49:40 字數 5159 閱讀 3923

1樓:瓊樓登高人為峰

分封制含義:武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後代,建立諸侯國。

受封的諸侯在境內對卿大夫實行再分封,之後又將土地和人民分賜給士。通過層層分封,形成了貴族統治階層內部森嚴的等級制度:「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權利:諸侯、卿大夫擁有自己封疆內的土地和人民,他們有權實行再分封;受封諸侯擁有設定**、建立武裝、徵派賦役等權力。

影響: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促進了邊遠地區的開發,逐步構織出遍佈全國的網路,形成了對周王室眾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

侷限:諸侯享有相當大的獨立性,隨著諸侯勢力的壯大,西周後期,王權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壞。

宗法制:血緣關係維繫

含義:宗法制用複習血緣關係的親疏來維繫政治等級、鞏固國家統治的制度,它的最大特點是嫡長子繼承製,最突出特點是以學院關係為紐帶。

內容:(1)周王稱天子、王位由嫡長子繼承,為大宗,其他兒子封為諸侯。

(2)諸侯的爵位,由嫡長子繼承,他們對天子來說是小宗,在自己的領地內是大宗,其他兒子分封為卿大夫。

(3)卿大夫的爵位也是由嫡長子繼承,其他兒子分封為士,卿大夫對諸侯來說是小宗,在自己的領地內是大宗。

與分封制的關係:宗法制與分封制具有互為表裡的關係。

作用:(1)宗法制保證了各級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

(2)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井田制井田制乃中國西周時期較為普及的土地制度。字意為:因土地劃分為許多方塊,且形似"井"字形,故曰井田制。

實則是周天子京畿之土地制度,有公田私田之分。而周禮中的井田,似乎是理想的土地制度,可行性不強,同時難以考證。"井田"一詞 ,最早見於《穀梁傳·宣公十五年》:

"古者三百步為裡,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畝,公田居一。"

禮樂制禮樂制是維護封建制度的文化制度。周朝通過禮樂制度來規範貴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貴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貴賤長幼之間要有明顯的差別。就連如何稱呼"死",不同等級的貴族也不一樣:

天子,皇上--駕崩

諸侯--薨

卿大夫--卒

士--不祿

平民、奴隸--去世

相傳周朝的禮樂制度是周公制定的。周公制禮作樂,對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影響深遠。五六百年以後,孔子提到周公制禮作樂的事,還讚賞不絕!

周公制禮作樂,規定了吉禮(祭禮)、凶禮(喪禮)、軍禮(行軍,出征)、賓禮(朝覲,互聘)、嘉禮(婚宴,加冠)等,使貴賤有差、尊卑有別、長幼有序,實行所謂"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2樓:皆金

西周實行分封制。

分封制也稱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狹義的「封建」,由共主或**王朝給宗族姻親、功臣子弟、前朝遺民分封領地和相當的治權,屬於政治制度範疇。

分封制與宗法制互為表裡,緊密結合,在家庭範圍內為宗法制,在國家範圍內為分封制。

分封制正式起源於何時,近代學者說法不一。分封制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起源時間已經難以考證。根據史記記載,黃帝時代,「諸侯鹹來賓從」、「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黃帝「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封建制度。

五帝三代時期不斷髮展,到周朝時封建制度的完善程度達到頂峰。柳翼謀謂:「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即從堯、舜經夏、商到周朝,採用的都是封建制度。

古代中國的「天子」將土地分給親屬或功臣,所封之地稱為「諸侯國」、「封國」或「藩國」等等,統治封地的君主被稱為「諸侯」、「藩王」等等。

為了維護統治,分封制規定,諸侯必須①服從周天子的命令;②諸侯有為周天子鎮守疆土;③隨從作戰;④交納貢賦;⑤朝覲述職的義務。同時,諸侯在自己的封疆內,又對卿大夫實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將土地和人民分賜給士。

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級承擔作戰等義務。這樣層層分封下去,形成了貴族統治階層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秦始皇大一統,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漢初又兼採之,七國之亂平定之後,封國的官吏全部由**任免,諸侯只徵收租稅,封國名存實亡。魏晉以後,歷代王朝也還有分封制,其性質不全相同。

3樓:小新x心心

分封制:「封建制」也稱「分封制」即古漢語「封建」的原始含義;古文獻中之「封建」即「分封制」。「封建制」在周朝時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劃分為諸侯的社會制度,在「封建制」下,國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別由獲得封地的諸侯所有,他們擁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資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繳納一定的進貢即可盡義務,即相當於中世紀歐洲諸王國與羅馬教廷的關係,即現代意義上的聯邦的基礎。

周王是共主性質的(共主是氏族社會遺留的領袖模式,禹為最後的氏族共主)。諸侯的土地理論上在其死後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襲。

宗法制:這種制度確立於夏朝,發展於商朝,完備於周朝,影響於後來的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為大宗和小宗。

周王自稱天子,稱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被封為諸侯。諸侯對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國內卻是大宗。

諸侯的其它兒子被分封為卿大夫。卿大夫對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內卻是大宗。從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

因此貴族的嫡長子總是不同等級的大宗(宗子)。大宗不僅享有對宗族成員的統治權,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權。後來,各王朝的統治者對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漸建立了由政權、族權、神權、夫權組成的封建宗法制。

井田制: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度,商時有文字記載,西周時盛行。那時,道路和渠道縱橫交錯,把土地分隔成方塊,形狀像「井」字,因此稱做「井田」。

井田屬周王所有,分配給庶民使用。領主不得買賣和轉讓井田,還要交一定的貢賦。領主強迫庶民集體耕種井田,周邊為私田,中間為公田。

而其實質是一種土地私有制度。

禮樂制:西周春秋時代所講究的「禮」,是貴族根據原始社會末期父系氏族制階段的風俗習慣加以發展和改造,用作統治人民和鞏固貴族內部關係的一種手段。目的在於維護其宗法制度和君權、族權、夫權、神權,具有維護貴族的世襲制、等級制和加強統治的作用。

當時許多經濟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貫串在各種禮的舉行中,依靠各種禮的舉行來加以確立和維護。

國野制:國野之制在商代情形一般難以確定。西周國野之制最為典形,到春秋時期國野之制開始瓦解,到戰國則普遍為郡縣。

周初周公東征和武裝殖民。周朝是由位於岐、渭至河洛之間的「小邦周」發展而來。成功取代「大邦殷」而有天下之之後,但勢力並不能有效控制商朝所有的領土。

原商朝大部分地區,其民眾與周人無**化還是其他方面,都很不相同。為了進一步穩固控制東方之土,周公東征,摧毀商殷及同盟淮夷的勢力。東征勝利後,在全國要衝大封同姓、異姓和古帝王之後於新佔領的東方,以「藩屏周」。

周初這種分封,其實是一種武裝殖民。這些重要的武裝殖民據點主要有:齊、魯、燕、宜(吳)、蔣等諸侯國.

國與野。

請採納,愛你哦,親。

4樓:匿名使用者

分封制。

周武王滅眾多小國建立較大的侯國,強迫奴隸制的小邦國接受周朝的分封制,周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它是按照諸侯與周王室的親疏關係而劃分的.周王為了鞏固其統治地位,採取了「眾建諸侯、裂土為民」的分封制.「井田制」是周朝社會生產關係的基礎,也是貴族賴以生

存的經濟基礎,農業仍舊是社會經濟的主要部門

西周實行什麼政治制度

5樓:匿名使用者

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居於至高無上的絕對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他庶子則作為小宗被分封為各地諸侯。他們在各自封國內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餘庶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卿大夫。

卿大夫在各自封地裡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長子世襲繼承,其餘庶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士。

分封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周王朝的統治,分封的物件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異姓功臣貴族、同姓王室貴族、先代帝王后代和遠氏族部落首領)分封到各地去做諸侯,建立諸侯國;被封諸侯的義務是:要服從國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貢獻財物,要派兵隨從周王作戰。

6樓:匿名使用者

西周實行分封制,宗法制。

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居於至高無上的絕對支配地位。

宗法制是按照血統遠近以區別親疏的制度。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其目的在於穩固貴族階級的內部秩序。

根據宗法制和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等各級宗族貴族組成的金字塔式等級制機構。各個等級之間的相互關係,既是大小宗關係,也是上下級關係。

擴充套件資料

分封制的意義有:

①把建立地方政權與鞏固自己統治有機結合起來,使王室能有效地對整個領土進行控制。

②分封制促進了諸侯國社會歷史的迅速發展,統一的奴隸制度在各諸侯國得以建立和發展,使奴隸制經濟有了繁榮的基礎。

③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程序,受分封的偏遠諸侯國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

分封制與宗法制關係:

①宗法制與分封制結合緊密,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礎,分封制基於宗法制而產生,與宗法制互為表裡。

②從根本上說,分封制就是宗法制作用於國家地方政治制度的重要舉措和體現。

積極作用:分封制有利於穩定當時的政治秩序,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7樓:小港渡者在旅途

西周分封制:

①為了進行有效的統治,周王把某一地區的土地連同該土地上的人民封賜給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讓他們建立侯國,拱衛王室.②受封的諸侯要承擔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朝覲述職等義務.③受封的諸侯有權利把自己封區內的土地和人民封賜給自己的家族和親信以為卿大夫,並有設定**、建立武裝、徵派賦役的權利.

影響:①鞏固了周王朝的統治,擴大了周王朝的統治區域.②分封制下諸侯權利相對較大,隨著某些諸侯勢力的壯大,又破壞了分封制度本身.

宗法制是由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的用以規定宗族內嫡庶的辦法,是一種基於血緣關係來確立、鞏固父系家長在相互之間本宗族中的地位的制度.

宗法制:嫡長子繼承製.宗法制是用血緣關係的親疏來維繫政治等級、鞏固國家統治的制度.

它規定,周王稱為天子,王位由嫡長子繼承,為天下的大宗;其他兒子分封為諸侯,他們對天子來說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領地內卻是大宗.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長子才能繼承,其他兒子領有封地成為卿大夫.卿大夫對諸侯來說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領地內又是大宗.

卿大夫與士的關係,依此類推.大宗可以命令和約束小宗,小宗必須服從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領袖.

①宗法制與分封制結合緊密,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礎,分封制基於宗法制而產生,與宗法制互為表裡.②從根本上說,分封制就是宗法制作用於國家地方政治制度的重要舉措和體現.

積極作用:分封制有利於穩定當時的政治秩序,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西周時期在地方管理上實行什麼制度

分封制是西周實行bai的重要的政治制du度。西周為了鞏固zhi統治,分封dao土地和人口給貴族子內弟和功臣等,讓他們建立諸容侯國,一來可以拱衛 王室,二來可以加強對地方邊疆的控制。分封的主要諸侯國有齊 魯 燕 楚 晉等。諸侯平時替周王鎮守疆域,戰時派兵隨從作戰,這樣有利於加強對全國的統治。從西周時期...

西周整個社會都實行禮樂制度嗎,周朝時期的禮樂制度到底是什麼意思

是的,禮樂制度是西周的基礎社會制度。禮樂制度 禮樂制度起源於西周時期,相傳為周公所建立。它和封建制度 宗法制度一起,構成整個中國古代的社會制度,對後世的政治 文化 藝術和思想影響巨大。禮樂制度分禮和樂兩個部分。禮的部分主要對人的身份進行劃分和社會規範,最終形成等級制度。樂的部分主要是基於禮的等級制度...

西周分封制得以實行的前提是什麼,什麼是分封制?西周為什麼實行分封制

宗法制度。西周滅商以後,對於如何維護自己的統治,鞏固國家政權,成為擺在西周統治者面前的當務之急。在吸收商朝滅亡教訓的前提下,西周統治者以宗法制度為基礎,建立了 封諸侯 建藩衛 制度,即分封制度。由於當時生產力比較落後,如果採用 集權制度,在通訊交通都比較落後的情況下要管理龐大的國家是十分困難的。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