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統制者入主中原是偶然的嗎,清朝統治者入主中原是偶然的嗎 談談你的看法

2022-02-01 07:18:16 字數 5400 閱讀 2144

1樓:會發光的釘子

必然也是偶然

當明王朝昏庸腐朽到那樣的程度的時候,肯定會有一個新的政權來取代它的滿族則剛好在那個時候,縱橫天下,於是入主中原偶然則是因為攤上那個時代,沒有一個好的起義家李闖太廢,吳三桂又反得太早。否則也許會出現劃江而治的局面。畢竟騎兵,想下江南確實不好打,而滿族人也不多。

2樓:張紫恆先生

可以說有內因有外因 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

3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發展總是偶然與必然的結合。

清朝統治者入主中原是偶然的嗎?談談你的看法

4樓:南孚莫邪出山

是必然的 李自成起義軍攻入北京後迅速腐化,反觀清朝卻銳意進取,不斷進步,李自成起義軍潰敗是必然趨勢,雖然吳三桂開啟山海關讓清兵入京,但在這種此消彼長的情況下,誰說清朝一定不能攻入山海關呢?

5樓:龍海建工

清朝統治者並非因吳三桂開關而偶然入主中原,而是明朝末年朝廷腐敗、內亂四起,社會更替是必然的。

6樓:匿名使用者

滿清貴族命好啊,在帝國的前期,統治階層都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經營著這個大帝國。

皇太極、多爾袞、康熙、雍正確實是統治階層中的佼佼者(相對於封閉的中國而言)

華夏不滅都難啊。

7樓:水滸

據地理學的綜合研究表明,在中國2023年的歷史上,曾出現四次較強烈的低溫期,明請時期是歷史上最寒冷是一個時期,當時的氣溫約低於現今1-3℃,氣溫降低,使溫度帶南移,一般而言,溫度每降低一度,溫度帶南移200km左右,由於氣候的異常寒冷乾燥,導致自然條件的惡化。明初東北地區,特別是其北部地區,經濟出現衰退,迫使黑龍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向南遷徙,尋找適宜生活的地區。也就是說,是氣候將其適宜生存的空間向南推移了200-600km。

可見,自然條件的日趨惡劣成了促使女真族南遷的天然動力。女真的不斷南遷說明了其生活條件惡劣到不能再惡劣的地步,是今天我們無法想象的,再加上女真特有的精於騎射的傳統,全部由獵戶組成的發達的畜牧漁獵活動,所以,女真才是馬背上的民族,他們兵丁天生就是戰士,擁有健壯的體魄和超強的各種猛獸搏擊的本領,即使風餐露宿多日,也不會生病,照樣騎馬如飛,射箭打仗,他們就是天生的獵戶。

女真人要想生存,必須尋找更好地生存環境,所以女真的崛起是必然的!而努爾哈赤建立八旗,皇太極建立清朝,多爾袞入關只不過順應歷史潮流而已!即使沒有努爾哈赤,還會有其他的人代替,八旗照樣崛起!

清朝統治者入主中原是偶然的嗎?談談你的看法?

8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李自成的暴行推了一把,其實在明朝和清的交戰中,前期一直是明朝佔有優勢,但後期因國內的局勢動盪,起義軍四起,國力不支,於是前線的補給中斷,沒有援軍。

說到底亡明的是明朝後期的腐敗。

清朝入主中原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如果當時的農民起義軍有良好的軍紀,對老百姓、和降臣的有很好的政策,我想吳三桂不會降清,畢竟最初的時候吳打算降順。想想也是要投降自己的手下敗將(清都沒打敗過吳三桂)心裡這關很難過的

9樓:匿名使用者

太偶然了,其機率,就好像花兩塊錢中了500億大獎一樣

女真說白了,能上戰場的只有那麼十幾萬人,而且其戰鬥力還不如關寧鐵騎,努爾哈赤皇太極就是想破了天,也就是佔個遼東當個土皇帝和明朝平分秋色,想滅明朝,撐死能夠多進幾次關強點東西就謝天謝地了。皇太極能夠入關完全是三番的六十萬軍隊投降

當時南明的實力也好,李自成張獻忠也好,關寧鐵騎也好,隨便出來一個都比女真強

10樓:紫皇貴妃

不是的,努爾哈赤起先就有野心,時蓄謀已久的。。。。。

11樓:

是環境和主觀努力的結果。明朝確實面臨崩潰,但如果沒有吳三桂引清兵入關,還能再撐一段時間,因為明朝那時候還是有人才的。不過內外交困下,也只是苟延殘喘罷了。

清朝入主中原是必然還是偶然?

12樓:假面

清朝入主中原是偶然,也是必然的。

就滿清入關的種種條件而言,滿清成功入主中原,就是由一系列必然發生的偶然事件堆疊在一起而發生的。

比如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割據政權開始,大清的建立就存在偶然性。而其間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比如薩爾滸之戰誰會獲勝,明朝內亂清軍能否入關,在出現結果之前,都具有偶然性。

但結果出現之後,就又顯現了偶然性中的必然性,而這一系列具有必然性的偶然事件,最終促成了大清入主中原的客觀事實。

歷史中總在不斷地創生可**和不可**的事物,就這個問題而言,可**的事務就是王朝的更迭,這也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

而不可**的事物,就是究竟會是哪個王朝代替大明王朝,會是大西,或者大順,或者大清,或者陷入割據混亂,這是一個未知數,從當時來看,屬於偶然。

大明在內部爆發農民起義之後,滿清趁大明內部空虛入主中原,以我們現在的評判標準算是撿漏。但放眼國際政治或國際關係而言,「趁你病要你命」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是一個普遍現象。

在南明之前的矛盾暫且不說,就說南明建立之後,清與南明、大西、大順對峙,本應該穩住局面的南明,卻依舊沒能守住,可惜又可恨。

在歷史中,被北方遊牧民族擊敗而難逃的朝代不少,但都在南渡之後在相當的時間裡穩住了局面,同北方政權對峙。

清朝統一全國:

2023年,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攻陷北京,崇禎帝在煤山自縊,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多爾袞指揮八旗兵,以吳三桂為前導,兼程入關。在山海關之戰中擊敗大順軍,進佔北京。

十月,順治帝遷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已是全中國的君主後來清廷下令停止弊政,並實行獎勵墾荒、減免捐稅的政策。正式開科取士,追尊崇禎帝與明朝忠臣。

清朝定都北京後,南下剿滅農民軍。與此同時,南方的明朝遺臣相繼擁立朱氏皇族建立政權,史稱南明。此外還有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張獻忠的大西政權。

李自成死後,大順軍餘部與南明湖廣總督何騰蛟、湖北巡撫堵胤錫聯明抗清。2023年,李定國率軍8萬東出廣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廣東,「兩蹶名王,天下震動」。

劉文秀亦出擊四川,克復川南。東南沿海的張煌言等的抗清軍隊也發動攻勢,抗清鬥爭再次出現高潮。

這時孫可望同李定國之間矛盾爆發,破壞了大好形勢。孫可望投清後,雲貴虛實盡為清軍所知。由於華南反清勢力較大,清帝冊封吳三桂、耿仲明與尚可喜為王以鎮守雲南、貴州、廣東與福建等地,史稱「三藩」。

2023年,吳三桂率清軍攻入雲南,2023年,永曆帝被殺,南明徹底滅亡。

13樓:美的直哼哼

必然的,因為滿蒙勢力範圍需要擴張

14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只有必然!沒有偶然

清朝入主中原的原因

15樓:初奕葉孤

滿清成功,是三個精英漢奸:范文程、吳三桂、洪承疇和李自成的功勞。

一.范文程

作用:解決內因

***教導我們說:內因起決定性的作用。滿人要打下天下自然首先要解決自身的建設。可是滿人主要特點是會打仗,說到其它方面就捉襟見肘了。而在這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就首推范文程了。

范文程,中國清初大臣。字憲鬥,號輝嶽。遼東瀋陽衛(今瀋陽市 )人 。

范仲淹後裔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被俘虜後投效努爾哈赤,參加後金政權。為參與帷幄 的主要謀士之一,深受倚賴。

凡伐明的策略、爭取漢官歸降、 進攻朝鮮、撫定蒙古、國家制度的建設等等,他都參與決策。

清順治元年(1644),在李自成農民軍攻下北京的關鍵時刻, 他連續上奏疏,力主清軍儘早進關,並建議嚴肅軍紀,以收人心。 順治帝定鼎北京,百廢待舉,范文程又提出一系列措施, 以安人心。如宣佈為崇禎發喪,各衙門**俱照舊錄用,嚴禁以「搜捕逆賊」為名互相告訐,廢除明季三餉加派等。

面對嚴重的經濟困難,建議獎勵墾殖,恢復瀕於崩潰的農業生 產。他特別重視開科取士,爭取漢族知識分子對清王朝的支援。

由於他功勞卓著,順治九年授議政大臣,先後晉少保兼 太子太保、太傅兼太子太師。范文程歷事四朝,於清朝政權 的建立和發展,多所貢獻。卒後康熙帝親寫祭文悼念,諡文肅。

沒有他在政治、組織、軍事、建設方面的謀略,滿人能夠進軍中原嗎?

二.李自成

作用:攻破堡壘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

李自成,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省米脂李繼遷寨,崇禎二年(2023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其時中原災荒嚴重,階級矛盾極度尖銳。他的部下李巖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散佈「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

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農民戰爭中的主力軍。崇禎十六年(202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臨汝)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佔西安。

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

三.吳三桂

作用:開啟大門

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 ,崇禎帝飛檄加封他為平西伯,令其放棄寧遠(今遼寧興城)入衛京師,二十日抵達河北豐潤時,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已進入北京,崇禎自縊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吳三桂撤兵退保山海關。李自成後曾多次招他歸降,吳三桂再三猶豫,因其妾陳圓圓被李自成部將掠去,其父也被拘押「拷掠甚酷」,大怒。遂上書清睿親王多爾袞 ,請清兵入關滅賊。

李自成聞知此訊,4月13日,發兵二十餘萬親率大軍,奔赴山海關攻討吳三桂。22日山海關之戰,吳軍初敗,吳三桂求救於清攝政王多爾袞,清兵入關。吳三桂與清軍在一片石戰役中聯合大敗李自成,受清封平西王。

不久,吳三桂又為清軍先鋒,追擊李自成,並平滅陝西等地的流寇餘部,並滅四川軍閥張獻忠,結束了其在四川建立的暴虐政權。清順治十四年(1657),會同清軍多尼等進攻南明雲貴等地區。十六年,清廷命他鎮守雲南,引兵入緬,迫緬王交出南明永曆帝。

康熙元年(1662),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於昆明。

四.洪承疇

作用:武打文治

2023年冬,清軍攻錦州及寧遠,洪承疇派兵出援,敗於塔山、杏山。2023年春,為挽救遼東危局,明廷遣洪承疇領精銳十三萬、馬四萬來援,集結寧遠,與清兵會戰。

2023年1月,松山副將夏承德叩請清軍,願拿兒子夏舒做人質約降。

三月,清軍應邀夜攻,松山城破,洪承疇、巡撫邱民仰被俘,總兵曹變蛟等被殺。

洪承疇被俘後降清。清順治元年(2023年)四月初九日,洪承疇從睿親王多爾袞率軍l0萬大舉南下攻明。清兵入京後,順治帝對洪承疇十分器重,以洪承疇仕明時的原職銜任命他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內院佐理軍務,授祕書院大學士, 成為清朝首位 氵又人宰相。

看看吧,滿清,一個遊牧民族,打仗應該還可以,要說治國之道,沒有明白人指點恐怕是不行地.而有了漢奸范文程的料理,才可能力量日益加強,形勢蒸蒸日上。

而明朝在崇禎領導下,一切未見起色,反而自相殘殺,日益衰落。再加上天災人禍,大明朝後院**,終於被李自成所滅。

在這個時候,吳三桂再把山海關一開,那奪取中原不就是水到渠成了嗎?

然後再由明朝的「國防部長」洪承疇一番武打和文治,滿清豈有不立之理?

滿清成功,是不是漢奸和李自成的功勞?

材料二表明清朝統治者實行什麼對外政策

清朝前期的統治者諸如順治 康熙 雍正三朝對外還是比較開明的,與強大的沙俄戰後專簽訂 尼布楚條約 屬 保衛自己的同時給強大的沙俄一個沉重的打擊使之兩百年內不敢有所行動 對於朝鮮 日本則安撫並使之稱臣 對於新疆 則直接派駐疆大臣進行管理,一直到乾隆時期。雖然為收復臺灣康熙實行海禁,但那時候清朝的海上 還...

清朝從開國到滅亡的所有年號和當朝者名字

清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清太宗 愛新覺羅皇太極 清世祖 愛新覺羅福臨,年號順治,清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年號康熙,通稱康熙皇帝清世宗 愛新覺羅胤禛,年號雍正,通稱雍正皇帝清高宗 愛新覺羅弘曆,年號乾隆,通稱乾隆皇帝清仁宗 愛新覺羅顒琰,年號嘉慶,通稱嘉慶皇帝清宣宗 愛新覺羅旻寧,年號道光,通稱道光皇...

清朝初期的統者為解決民生問題所採取的重要措施

旱災能成災的前提得是土地得到了耕種,清初期的主要問題是恢復田產,地都荒著呢和旱災扯不上 唉,現在的中國,一下雨就澇,不下雨就旱,誰還顧得清朝,明朝。你的問題沒有人能真正答對。當今中國民生問題有哪些 10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會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網。這四大問題都是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