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借荊州,為何一去不還,劉備借荊州,為何一去不還

2022-01-31 22:08:09 字數 6116 閱讀 4970

1樓:憶江南

劉備借荊州的過程是:

1、208年11月,周瑜率領的大軍於赤壁擊敗曹操,又逆江西進,佔領沿江各重要城市(包括入川的門戶夷陵),包圍江陵,與曹仁激烈的爭奪戰。

2、208年12月,劉備趁江陵大戰,周瑜無暇南顧之機,率部南下搶佔四郡(長沙、桂陽、武陵、零陵)的地盤。

3、209年12月,曹仁放棄江陵北撤,周瑜佔領戰略要地江陵。孫權任命周瑜為**南郡太守(治江陵),程普為**江夏太守(治沙羨)。

4、同月,劉琦死,劉備為荊州牧。周瑜將南郡的江南岸的地盤分給劉備,劉備在油口建立公安城,作為自己的辦公地點。孫權將妹妹嫁給劉備。

5、210年12月,劉備冒著生命危險去見孫權,要求管理(借)荊州。周瑜則建議趁此機會扣留劉備,以絕後患(當然更反對借荊州了)。

6、同月,正好周瑜病死,孫權命程普**南郡太守,魯肅接管周瑜的部隊,負責整個荊州地區。親劉備的魯肅接任,乃勸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孫權同意了。

7、同月,程普從江陵退至江夏,魯肅退至陸口,將自公安以西的荊州長江沿岸的全部重要地區(包括江陵至夷陵一線)移交給了劉備。

至於劉備為什麼一借不還,那得從政治和軍事上來考慮荊州(治所江陵)的重要性了:

著名地理學家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說到:湖廣之形勝,在武昌呼?在襄陽呼?抑荊州呼?曰: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以東南言之,則重在武昌;以湖廣言之,則重在荊州。

南宋呂祉在《東南防守便利》中論到:不守江陵則無以復襄陽,不守江陵則無以圖巴蜀,不守江陵則無以保武昌,不守江陵則無以固長沙。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認為: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也。

荊州名士蒯越也建議劉表曰: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

因此,佔據荊州(主要指治所江陵城及周邊地區,解放後為第一批全國曆史文化名城)在當時具有以下戰略意義:

1、可以向北威脅襄陽(乃至攻佔之),以奪取整個江漢地區,威懾曹操的中原;

2、可以全據長江之險,保護下游的整個東吳地區的安全;

3、可以作為下一步進軍巴蜀的基地,為日後佔據巴蜀、漢中,形成南北對峙打下基礎;

4、可以切斷南方四郡與北方曹魏的聯絡,今後即可傳檄而定南方四郡。

所以周瑜傾全力攻取江陵,曹仁也拼命防守達一年。

劉備藉口地盤小,容不下人馬而向孫權借荊州(主要是江陵一帶)。劉備佔據的南方四郡地面不能說不大,人口也不少,怎麼會容不下劉備的區區人馬(當時頂多也就5萬)。實際上,由於江陵在孫權手中,劉備向益州發展就無路可行(甚至可以說就沒有向任何方向發展的可能),這才是劉備借荊州的最大目的(當然還有其他好處)。

以後,果然劉備憑藉荊州為基地,西進佔據了益州,北上不斷攻擊襄陽。可是同時也威脅到孫權的上游安全,造成了呂蒙偷襲荊州的後果。所以,人口眾多的南方四郡實際上不如半個南郡的意義重要(另外半個在曹軍手裡)。

所以荊州(江陵)對於東吳來說是最為重要的,對於劉備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如果劉備滿足於終老南方四郡則不重要),相對來說對於暫時無力南下的曹魏,重要性要差一些。

劉備借荊州,一借不還,也就可以理解了。

2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憑本事借的為什麼要還?

湖北荊州有何歷史背景?

3樓:匿名使用者

荊州三國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三國曆史以荊州為核心,證明了荊州在三國曆史文化中所處的核心地位。《三國演義》洋洋灑灑120回,有72回涉及荊州,其很多故事都是圍繞荊州的。

圍繞流傳千古的「借荊州、守荊州、襲荊州、失荊州」所的經典故事,一直是戲曲歌舞的熱門題材,也是散落於民間津津樂道的美談。所以有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荊州」之譽。

在歷史遺蹟、遺址和文物遺存方面,荊州市轄二區六縣市的境內遺存著大量的三國遺蹟,構成了荊州特有的三國風物畫卷,有歷史把荊州造就成了最能感受到三國文化的旅遊勝地。荊州是***首批公佈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荊州古城為三國故城,是漢末三國時期的荊州城所在地,關羽在此鎮守十年。

可以說是目前發現的三國時期遺址與文物上的精萃。

古城內外三國遺蹟遍佈,關帝廟、三國公園、得勝街與洗馬池、點將臺與拍馬山、馬跑泉與落帽冢、張飛一擔土、關公刮骨療毒地、春秋閣等等。

4樓:周杰倫的大眼睛

荊州人傑地靈,物產豐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古就有文化之邦、魚米之鄉的美譽。荊州是***首批公佈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春秋戰國時期,20代楚王定都荊州,長達411年。

楚先民創造了堪與古希臘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荊州出土的戰國絲綢、越王勾踐劍和整套石磬編鐘,無不折射出楚文化的熠熠光輝。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一鳴驚人」的政治家楚莊王、楚國名相孫叔敖、吳國名將伍子胥、楚國名士申包胥、元末起義首領陳友諒、唐代著名詩人岑參、明朝第一相張居正、著名文學家「三袁(明代後期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袁巨集道、袁中道的並稱)」等。

荊州有哪些歷史?

5樓:慎樹花果琬

荊州的歷史名氣主要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

三國尤其是蜀漢都把荊州看作首當其衝的戰略要地,為了它陰謀陽謀,攻伐爭奪連綿不斷

最著名的事件就是關羽失荊州,和蜀漢為奪回荊州發動的夷陵大戰,慘敗收場

6樓:匿名使用者

荊州有史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太多了。

7樓:

關雲長失荊州,敗走麥城

歷史上的荊州是**

8樓:繼潤

荊州,古稱「江陵」,湖北省地級市,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位於湖北省中南部,長江中游兩岸,江漢平原腹地,是***公佈的首批24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長江中游重要的港口城市,中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輕紡織基地,素有「長江經濟帶鋼腰」之稱。2023年入選「2023年度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荊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建城歷史長達2600多年,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和三國文化的中心。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建都於郢(現荊州市荊州區紀南城),歷20個楚王,定都長達411年,創造了堪與古希臘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

三國時期,荊州為群雄逐鹿之地,境內三國文化遺存遍佈。

歷史上的荊州在**啊

9樓:匿名使用者

各個時期不一樣的。一般來說在湖北省西北部和河南省西南部一帶。一、漢朝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將全國除**之外的地域分為十三個州刺史部,其中荊州的轄域相當廣,大體來說以北為現今河南省南陽市一帶往南延伸至兩湖(湖北、湖南)全境內。

但此時的州刺史部只是監察區,並無治所,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行政區。東漢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年)後,州成為正式的一級行政區域,依據後漢書記載,荊州轄有南陽(河南西南)、南郡(湖北西部)、江夏(湖北東部)、長沙(湖南東北)、桂陽(湖南東南)、武陵(湖南西北)、零陵(湖南西南)七郡。州治所一直到東漢漢獻帝時劉表領荊州牧以前都在漢壽縣(武陵郡轄,今常德市漢壽縣),後因荊南地區黃巾賊餘孽尚未退去才將治所移到當時已經有相當繁榮的南郡襄陽城(今湖北襄陽市)二、三國兩晉208年赤壁之戰後,原先短暫領有荊州的曹操只保住了荊州北部南陽郡與南郡的一部分,而中南部被劉備和孫權勢力瓜分。

曹操之後從南郡、南陽郡中分出襄陽郡、南鄉郡,荊州成為三分割據的局面:南郡、零陵、武陵歸劉備,江夏、桂陽、長沙歸孫權,南陽、襄陽、南鄉歸曹操。一般認為這階段三家各佔三郡的局面是「荊襄九郡」一詞的**。

但到了219年,荊州牧劉備的守將關羽被東吳、曹魏聯軍擊敗,在隨後的夷陵之戰中劉備又敗於孫權勢力後,蜀漢再無力奪回原有荊州轄權,荊州成為由曹魏與孫吳兩家分領的局面。三國的曹魏荊州,荊州的治所在南陽郡新野,下轄南陽郡、江夏郡(長江以北)、襄陽郡、南鄉郡、新城郡、上庸郡、魏興郡等共七郡。三國的孫吳荊州,荊州的治所在南郡的江陵,下轄南郡、江夏郡(長江以南)、長沙郡、湘東郡、桂陽郡、臨賀郡、零陵郡、衡陽郡、武陵郡、建平郡、宜都郡等共十一郡。

西晉時期,荊州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陽),下轄二十三個郡國,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於穰(今河南鄧州市)置荊州,轄8郡。三、南北朝南北朝進,州的設定越來越多,雖然仍然還有荊州,但是地域已大大縮水。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樊),蕭齊改治所為南郡,而北魏設荊州和東荊州,治所分別在山北(河南魯山)和泚陽<東陵鎮>(河南泚陽)。

四、隋唐到了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楊堅廢除郡一級行政區劃,改為州縣兩級體制,而隋煬帝時,又改州為郡,恢復秦朝的郡縣兩級體制,荊州的名稱只存在地域為現今荊州市附近。一度稱為南郡、江陵郡,後來為江陵府、荊州府。

10樓:匿名使用者

荊州應該指長江中游地區

荊州作為歷史古城,為什麼在近代沒有成為湖北的省會城市?

11樓:想你的脘

而是武漢取而代之?武漢是如何崛起的?在此討論的是荊州城(古代常被叫做江陵),不是討論的那個覆蓋範圍包括湖北湖南等地的古九州之一,當然也不是關羽大意失的那個荊州。

《湖廣方輿紀要序》

湖廣之形勝,在武昌乎?在襄陽乎?抑在荊州乎?

曰: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以東南言之,則重在武昌;以湖廣言之,則重在荊州。何言乎重在荊州也?

夫荊州者,全楚之中也。北有襄陽之蔽,西有夷陵之防,東有武昌之援。楚人都郢而強,及鄢、郢亡,而國無以立矣。

故曰重在荊州也。何言乎重在武昌也?夫武昌者,東南得之而存,失之而亡者也。

顧祖禹特別推重襄陽,但上引最後一段已經把武昌何以為湖廣首府說得很明白。

至於荊州的地位,範祖禹也有論述:夫荊州者,全楚之中也。北有襄陽之蔽,西有夷陵之防,東有武昌之援。楚人都郢而強,及鄢、郢亡,而國無以立矣。故曰重在荊州也。

府控巴夔之要路,接襄漢之上游,襟帶江湖,指臂吳粵,亦一都會也。

我們再看看,對於武昌府,顧祖禹是怎麼評價的呢?府扼束江漢,襟帶吳楚。

對於荊州,顧祖禹是當做整個湖廣的中心來看待。巴夔者,三峽也;襄漢者,襄陽也;襟帶江湖者,水師往來江上,控扼洞庭,為湖南之鎖鑰也;指臂吳粵,沿江東去則可向江南,折而南下則可入交廣也。

說得很熱鬧,但不出湖廣本地的範疇。反觀武昌,」扼束江漢「,已足為全鄂之要地;」襟帶吳楚「,更顯據東南之咽喉。孰輕孰重,不言而喻

荊州,古時又稱「江陵」和郢都,湖北省地級市,位於湖北中南部,荊州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荊州歷史厚重、文化燦爛,是一座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濱江城市。「禹劃九州,始有荊州。」荊州建城歷史長達2700多年。

自公元前689年楚國建都紀南城,先後有6個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是當之無愧的「帝王之都」。

從「天下第一循吏」孫叔敖到明朝萬曆首輔張居正,從荊州走出去的宰相達138位,是名副其實的「宰相之城」。從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到李白、杜甫,大批文人墨客在荊州吟詩作賦,也是實至名歸的「詩詞之市」。

荊州之名源於:「荊及衡陽惟荊州」,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故古時荊、楚通用。

沙,始稱津或江津,歷為江陵縣的重要商埠和碼頭。

荊州歷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人類就在這裡創造了大溪文化等原始文化。荊州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戰國時屬楚。

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楚國遷都於郢(今荊州區紀南城),都郢400餘年。秦屬南郡,定治江陵,故常以南郡喻荊州。

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設立荊州刺史部,東西漢時皆屬南郡。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荊州。後歸吳,定治南郡。

晉永和八年(352年),荊州定治江陵。

南北朝時,齊和帝、梁元帝、後梁蕭銑皆以荊州為國都。

隋開皇二年(582年),因與後梁聯姻,罷總管府;開皇七年並後梁,又置江陵總管;二十年改為荊州總管。大業初,複稱南郡。

唐貞觀元年(627年)屬山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山南道分為東、西道,屬山南東道江陵府,設荊州大都督府,至德後置荊南節度使。上元元年(760年),以江陵為南都,改荊州為江陵府;次年(761年)罷都。

五代十國時(925年),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割據荊、歸、峽三州,稱南平王,國都設江陵。

明洪武九年(2023年)湖廣行省改置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荊州府改屬河南布政司;洪武二十四年(2023年)荊州府復屬湖廣布政使司。

清康熙九年(2023年)置上荊南道,駐荊州府;雍正十三年(2023年)上荊南道更名荊宜施道;光緒三十年(2023年)荊宜施道更名荊宜道。

荊州古城,是位於湖北省荊州市的一座名勝古蹟,有東南西北4個老城門門以及一個新南門,城內有玄妙觀、關帝廟及鐵女寺廟等。荊州古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曾是楚國的官船碼頭和渚宮,後成為江陵縣治所,出現了最初城廓。作為楚文物的發源中心之一,荊州古城的周圍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屬於國寶級文物的有西漢古屍、戰國絲綢、越王勾踐劍等。

荊州古城歷史悠久,不僅有劉禹錫、李白、張九齡等人寫詩稱讚,更有荊江麻鴨、雪裡藏鳳、魚糕的特產令人念念不忘。

孫權為什麼答應劉備借荊州的無理要求

有個歇後語叫劉備借荊州 有去無還,似乎劉備是吃了肉包子的狗,故意耍賴不還似的。然而,這荊州是你孫權的嗎?不是的!孫權會說,荊州是我打下來的。赤壁之戰孫權確實居功至偉,沒有孫權,荊州便已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劉備會說 俺憑本事搶來的荊州,憑啥要還啊!況且這天下本來就是俺老劉家的,你孫權算老幾啊!劉備借了...

劉備為什麼讓關羽守荊州,劉備為什麼讓關羽鎮守荊州?

摘自品三國 劉備當時採納龐統的建議,出兵去奪取益州,要留一個人守荊州,當時留下的人很多,諸葛亮 關羽 張飛 趙雲他們都留下來了。後來劉備打益州的時候兵力不夠,把諸葛亮 張飛 趙雲都調到前線,最後留下是關羽。那麼留的這個人對不對?至少可以肯定地說,當時的情況下是對的。為什麼是對的呢?因為關羽這個人,作...

劉邦和劉備性格經歷很像,為何劉邦能稱帝,劉備卻不能復興漢室

都說時勢造英雄,只能說劉備在他的朝代註定舉步艱難,然後死的也比較早,留下了阿斗。他倆面臨的對手不同,劉邦的對手項羽與劉備的對手曹操和孫權是沒辦法比的。主要還是時代不一樣,劉邦的對手項羽雖然能力出眾,但是性格剛愎自用,劉備的對手,先不說東吳在一旁伺機而動,曹操也不是那般魯莽衝動之人 因為曹操和孫權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