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上的諸葛亮真的用兵如神嗎

2022-01-17 11:50:46 字數 4708 閱讀 2861

1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在**的形象被過度神話。現實中諸葛亮軍事才能也比較突出,但是沒有**那麼神奇。**多了傳奇色彩。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2樓:奴家賢狼

其實,用兵如神的諸葛亮只是**《三國演義》中藝術形象。歷史上的諸葛亮雖然治理蜀國很有一套,但是軍事上並無過人的才能。

陳壽既是《三國志·諸葛亮傳》的作者,也是在嚴格意義上的著述中批評諸葛亮之第一人。陳壽對諸葛亮的批評有好幾個方面,而最主要則是「應變將略,非其所長」。

《蜀志》亮本傳「評曰」謂亮「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與!」又陳壽在《亮傳》《上諸葛氏集表》中表達了同樣的意思:「(亮)自以為無身之日,則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國者,是以用兵不戢,屢耀其武。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昔肖何薦韓信,管仲舉王子城父,皆忖已之長,未能兼有故也。

」應該說,「應變將略,非其所長」,幾乎是諸葛生前以及後世之人對他一致的看法,非陳壽一人愛憎之私論。諸葛亮晚年的老對手司馬懿就持這種看法。《晉書·宣帝紀》載,司馬懿弟司馬孚曾致書問及軍事,懿復書曰:

「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蜀志》亮本傳裴(鬆之)注引吳大鴻臚張儼《默記》雲:「或曰,兵者凶器,戰者危事也,有國者不務保安境內,綏靜百姓,而好開闢土地,征伐天下,未為得計也。諸葛丞相誠的匡佐之才,然處孤絕之地,戰士不滿五萬,自可閉關守險,君臣無事。

空勞師旅,無歲不徵,未能進咫尺之地,開帝王之基,而使國內受其荒殘,西土苦其役調。魏司馬懿才用兵眾,未易可輕,量敵而進,兵家所慎,若丞相必有以策之,則未見坦然之勳,若無策以裁之,則非明哲之謂,海內歸向之意也。」

《蜀志》亮本傳裴注引袁準雲:「亮,持本者也,其於應變,則非其所長。」裴松之奉旨作注,不只是「鳩集傳記,增廣異聞」,還在於史料的補闕,史實的考訂和糾謬。

裴引《蜀記》雲:「晉初扶風王駿鎮關中,司馬高平劉寶、長史滎陽桓隰諸官屬士大夫共論諸葛亮,於時譚者多譏亮託身非所,勞困蜀民,力小謀大,不能度德量力。金城郭沖以為亮權智英略,有踰管晏,功業未濟,論者惑焉,條亮五事隱沒不聞於世者,寶等亦不能復難,扶風王慨然善沖之言。

」裴松之明確表示,不贊成郭沖的看法。他說:「臣鬆之以為亮之異美,誠所願聞,然沖之所說,實皆可疑,謹隨事難之如左。

」於是,《三國志》裴注中有「隨事難之」之郭沖五事。在郭沖美亮之五件事中,有第

三、第四、第五三件事涉及軍事,裴松之不惜篇幅,一一予以駁難。

郭沖三事曰:「亮屯於陽平,遣魏延諸軍並兵東下,亮惟留萬人守城。晉宣帝率二十萬眾拒亮,而與延軍錯道,徑至前,當亮六十里所,偵候白宣帝說亮在城中兵少力弱。

亮亦知宣帝垂至,已與相偪,欲前赴延軍,相去又遠,回跡反追,勢不相及,將士失色,莫知其計。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開四城門,掃地卻灑。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於是引軍北趣山。

明日食時,亮謂參佐拊手大笑曰:『司馬懿必謂吾怯,將有彊伏,循山走矣。』候巡還白,如亮所言。

宣帝后知,深以為恨。」

此則,為後世所謂「空城計」者也。然而,裴松之難曰:「案陽平在漢中,亮初屯陽平,宣帝尚為荊州都督,鎮宛城,至曹真死後,始與亮於關中相抗禦耳。

魏嘗遣宣帝自由西城伐蜀,值霖雨,不果。此之前後,無復有於陽平交兵事。就如沖言,宣帝既舉二十萬眾,已知亮兵少力弱,若疑其有伏兵,正可設防持重,何至便走乎?

案《魏延傳》雲:『延每隨亮出,輒欲請精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己才用之不盡也。』亮尚不以延為萬人別統,豈得如沖言,頓使將重兵在前,而以輕弱自守乎?

且沖與扶風王言,顯彰宣帝之短,對子毀父,理所不容,而云『扶風王慨然善沖之言』故知此書舉引皆虛。」裴松之認定,所謂的「空城計」,純屬子虛烏有。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曾湧現出無數軍事人才,其中影響最大的、被民間廣泛稱譽用兵如神的,則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其實,用兵如神的諸葛亮只是**《三國演義》中藝術形象。歷史上的諸葛亮雖然治理蜀國很有一套,但是軍事上並無過人的才能。

陳壽既是《三國志·諸葛亮傳》的作者,也是在嚴格意義上的著述中批評諸葛亮之第一人。陳壽對諸葛亮的批評有好幾個方面,而最主要則是「應變將略,非其所長」。

《蜀志》亮本傳「評曰」謂亮「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與!」又陳壽在《亮傳》《上諸葛氏集表》中表達了同樣的意思:「(亮)自以為無身之日,則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國者,是以用兵不戢,屢耀其武。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昔肖何薦韓信,管仲舉王子城父,皆忖已之長,未能兼有故也。

」應該說,「應變將略,非其所長」,幾乎是諸葛生前以及後世之人對他一致的看法,非陳壽一人愛憎之私論。諸葛亮晚年的老對手司馬懿就持這種看法。《晉書·宣帝紀》載,司馬懿弟司馬孚曾致書問及軍事,懿復書曰:

「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蜀志》亮本傳裴(鬆之)注引吳大鴻臚張儼《默記》雲:「或曰,兵者凶器,戰者危事也,有國者不務保安境內,綏靜百姓,而好開闢土地,征伐天下,未為得計也。諸葛丞相誠的匡佐之才,然處孤絕之地,戰士不滿五萬,自可閉關守險,君臣無事。

空勞師旅,無歲不徵,未能進咫尺之地,開帝王之基,而使國內受其荒殘,西土苦其役調。魏司馬懿才用兵眾,未易可輕,量敵而進,兵家所慎,若丞相必有以策之,則未見坦然之勳,若無策以裁之,則非明哲之謂,海內歸向之意也。」

《蜀志》亮本傳裴注引袁準雲:「亮,持本者也,其於應變,則非其所長。」裴松之奉旨作注,不只是「鳩集傳記,增廣異聞」,還在於史料的補闕,史實的考訂和糾謬。

裴引《蜀記》雲:「晉初扶風王駿鎮關中,司馬高平劉寶、長史滎陽桓隰諸官屬士大夫共論諸葛亮,於時譚者多譏亮託身非所,勞困蜀民,力小謀大,不能度德量力。金城郭沖以為亮權智英略,有踰管晏,功業未濟,論者惑焉,條亮五事隱沒不聞於世者,寶等亦不能復難,扶風王慨然善沖之言。

」裴松之明確表示,不贊成郭沖的看法。他說:「臣鬆之以為亮之異美,誠所願聞,然沖之所說,實皆可疑,謹隨事難之如左。

」於是,《三國志》裴注中有「隨事難之」之郭沖五事。在郭沖美亮之五件事中,有第

三、第四、第五三件事涉及軍事,裴松之不惜篇幅,一一予以駁難。

郭沖三事曰:「亮屯於陽平,遣魏延諸軍並兵東下,亮惟留萬人守城。晉宣帝率二十萬眾拒亮,而與延軍錯道,徑至前,當亮六十里所,偵候白宣帝說亮在城中兵少力弱。

亮亦知宣帝垂至,已與相偪,欲前赴延軍,相去又遠,回跡反追,勢不相及,將士失色,莫知其計。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開四城門,掃地卻灑。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於是引軍北趣山。

明日食時,亮謂參佐拊手大笑曰:『司馬懿必謂吾怯,將有彊伏,循山走矣。』候巡還白,如亮所言。

宣帝后知,深以為恨。」

此則,為後世所謂「空城計」者也。然而,裴松之難曰:「案陽平在漢中,亮初屯陽平,宣帝尚為荊州都督,鎮宛城,至曹真死後,始與亮於關中相抗禦耳。

魏嘗遣宣帝自由西城伐蜀,值霖雨,不果。此之前後,無復有於陽平交兵事。就如沖言,宣帝既舉二十萬眾,已知亮兵少力弱,若疑其有伏兵,正可設防持重,何至便走乎?

案《魏延傳》雲:『延每隨亮出,輒欲請精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己才用之不盡也。』亮尚不以延為萬人別統,豈得如沖言,頓使將重兵在前,而以輕弱自守乎?

且沖與扶風王言,顯彰宣帝之短,對子毀父,理所不容,而云『扶風王慨然善沖之言』故知此書舉引皆虛。」裴松之認定,所謂的「空城計」,純屬子虛烏有。

朱彝尊《曝書亭集》卷五九《論陳壽》稱壽為「良史」,謂「張儼、袁準亦評亮不長於應變將略,非陳壽一人之私言」。錢大昕《潛研堂文集》卷二八《書〈三國志〉後》、惲敬《大雲山房文稿》初集卷二《書〈三國志〉後》均足助朱彝尊張目。

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卷三十九《陳壽史皆實錄》條中,同意朱彝尊等人之說,並補充說陳壽入晉之後,撰次《諸葛亮集》,作表奏上,推許甚至,在《亮傳》中,特附《亮集》目錄,並所上書表,以表示尊崇,傳後評語反覆稱他的刑賞之當,足以說明陳壽在論述諸葛亮時是很推崇他的。王雲:「街亭之敗,壽直書馬謖違亮節度,為張郃所破,初未嘗以私隙咎亮;至謂亮將略非長,則張儼、袁準之論皆然,非壽一人之私言也。

」趙翼《廿二史剳記》卷六《陳壽論諸葛亮》條,也舉出許多例證,說明陳壽對諸葛亮推崇備至。趙雲:「陳壽傳,壽父為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被髡,故壽為《亮傳》,謂將略非所長。

此真無識之論也。」

最後,說一說***對諸葛亮的看法。他說:「(街亭)初戰亮宜自臨陣。

自街亭敗後,每出,亮必在軍。」(***讀司馬光《資治通鑑》卷71、72的批語,見《***讀文史古籍批語集》,**文獻出版社2023年版第292頁)這是***對諸葛亮的批評。諸葛亮誤用馬謖而導致街亭失守。

***認為是第一次北伐,亮不該放手,遠離軍中。而以後幾次北伐,似乎吸取了教訓,親臨前線,直接指揮,事無鉅細,一一過問,實在是不明智。

綜上所敘,可以看出,「應變將略,非其所長」為歷代對諸葛亮之主流評價。而現在國內許多城市都爭著諸葛亮來當其榮譽公民,並以此來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實現所謂的「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目的。以至於許多地方,對諸葛亮只說好話,不能說壞話。

誰要是批評諸葛亮,誰就會被認為在破壞當地經濟環境,至少在我們這個小地方就是這樣。

歷史上的周瑜和諸葛亮那個厲害,歷史上周瑜比諸葛亮更強嗎

周瑜跟諸葛亮誰更強呢?不能一概而論 周瑜乃韓信之材,帶兵領將可謂三國無雙,羽扇綸巾瀟灑自若。諸葛亮是蕭何之才,也像他自己所說,是類似管仲之類的良臣。糧草運籌,國家運作,軍隊調配首屈一指。甚至有縱橫家之能 內事繁重複雜,牽扯到大臣君主平衡,舉賢任能等等,周瑜不及,所以 內事問張昭 軍事分兩塊,戰前準備...

歷史上諸葛亮真的是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的嗎

劉備的確是請了諸葛亮三次諸葛亮才出山幫助劉備的,雖然三國演義中很多都是羅貫中編造出來的故事,但是劉備三顧茅廬的事情卻是真的,因為在出師表中也記載了這件事情,只是諸葛亮沒有像 中那麼傲慢,前兩次劉備去請諸葛亮沒有請到,只是因為諸葛亮不在家。曹操知道劉備手下有這麼一號人物,他就開始挖牆腳了,派人去把徐庶...

三國歷史上對趙雲的評價

五虎之三,是三國中少有的幾位文武雙全的武將之一,是自呂布之後的三國第一猛將,單騎救主即是其能力真實寫照!但其謀略也相當了得,是劉備最為器重的大將。從事小心謹慎,人稱常勝將軍!三國演義中,劉備親賜五虎大將軍的稱號予關羽 張飛 趙雲 馬超 黃忠五人,趙雲僅次於關張位居第三。但史傳中趙雲不但終其一生位階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