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七月十四被稱為鬼節,七月十四為什麼稱為鬼節

2022-01-16 04:35:36 字數 5832 閱讀 9071

1樓:匿名使用者

七月十五 為什麼叫鬼節?

道教認為產生天地萬物的三個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稱「官」,即時空流動過程中的節段。天官紫微大帝賜福,誕於正月十五,稱上元節。地官清虛大帝赦罪,誕於七月十五,稱中元節。

水官洞陰大帝解厄,誕於十月十五,稱下元節。我們熟悉的元宵節即上元節,或稱上元燈節。三元節時,三官下界巡遊,履行職務。

它們法力無邊,中元地官清虛大帝於七月十五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有罪的人也可向其祈求赦罪。《修行記》雲,「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

中元節時,道教宮觀舉行「中元齋醮」,俗稱「道場」,為民眾祈福。是日殿上設「太上中元七氣赦罪洞靈清虛大帝平等應善天尊」的神位,廣陳供養。卯刻,道眾聞鼓上殿,經師們加披五彩雲鶴班衣,位列前排左右。

高功頭戴五老冠,金蓮蓋頂,身披天仙法衣,手執朝簡,在鐘鼓齊鳴中拈香、宣表,稱「慶賀朝科」,便拉開了法會序幕。法會的一般安排是,除上下午唪誦 《玄門功課經》外,主要是拜《玉皇宥罪錫福寶懺》。晚間唪誦《鐵罐焰口施食》,超度前羽後化的祖師,並普渡十方孤魂。

2樓:匿名使用者

十四十五兩天都是,活人八月半,死人七月半

七月十四為什麼稱為鬼節

3樓:

中元節為什麼又叫「鬼節」?為什麼這個節日如此重要?漲知識了

4樓:荸薺

四大鬼節:三月

三、清明節、七月十四/五、十月初一。 七月十四/十五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

為什麼七月十四是鬼節?

5樓:薄荷紅茶

古人在七月半祭祖。經後世發展演變成如今的「中元節」(鬼節是民間叫法,實際上並沒有此叫法的節日)。

元節,別名七月半、七月十

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節期與古老文化中的陰陽消長迴圈之理有關,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6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華南,是七月十四日,相傳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為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除、清、九)等三節,都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在漢字文化圈不少地區都有相關的節日活動,「先數日,市井賣冥器靴鞋、襆頭帽子、金犀假帶、五彩衣服。

以紙糊架子盤遊出賣。」。

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開啟,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就到處遊蕩,徘徊於任何人跡可至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舉行設食祭祀、誦經作法等「普渡」活動,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因此某些地區在這一天會有普渡的習俗,稱為「中元普渡」,後來更發展為盛大的祭典,稱為「盂蘭盛會」。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起初因佛教盂蘭盆會施捨餓鬼為始,因宋朝儒釋道三教合流,與道教中元節的祭祀亡者靈魂、儒家祭祀父母祖先等活動結合,構成中國乃至東亞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動。

盂蘭盆法會盂蘭盆法會是根據《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以佛法供養三寶的功德,迴向現生父母身體健康。

部派佛教時期,印度就常興辦盂蘭盆會,而在中國,《佛說盂蘭盆經》在西晉時由竺法護譯出,因強調藉由供養十方自恣僧,以報答雙親養育之恩,乃至度脫七世父母的思想,與中國崇尚孝道的倫理傳統相符,因此中國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時代,始興盂蘭盆法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時期,法會活動呈現興盛,官民共樂。

到了宋朝的時候,由於儒、釋、道合流的日趨明顯。民間流傳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並將佛教的盂蘭盆會與道教「中元地官節」相結合,而流行道士誦經普度眾鬼,期使獲得地官赦罪,獲得解脫。因此民間習俗的中元普渡著重在祭祀孤魂野鬼,與中國傳統對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變成「祭鬼」,亦即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改以盆施餓鬼但與道教和儒家的祭祀習慣不同,盂蘭盆法會以素食施食供養。

7樓:路過_凱凱豬

應該是農曆的七月十五吧, 中元節

道教節日能與傳統民書相應,主要基於同一宇宙觀: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為天官、地官、水官所統轄的三界府署,民間通稱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眾神。中國東漢末年,天師道便已綜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觀,首過即需上"三官手書",分別投於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懺悔罪過,以祈求平安。

經歷六朝時期的發展後,三會日與三元思想結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節日,皇帝率百官參與節日儀式。唐、宋以後,已成為民俗節日。 正月十五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漢人於中元節放河燈,道士建醮祈禱,乃是漢族傳統民俗,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道教強調孝道;佛教則著重於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   道家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認為"三元"就是天官、地官及水官"三官"的別稱,正月十

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各為三官大帝的誕辰。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早日安息。);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則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道教《太上三官經》雲:

"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因為懼厲的心理,民眾於日常生活中複合儒、佛、道三教,成為農曆7月15日的中元節,民間則稱農曆7月為"鬼月"。[1]

8樓:晁凡白熊開

七月十四是祭拜祖先的,祖先不會害自己的子孫;七月十五是七月半,既是鬼節,餓鬼出來,下午2點-4點是最猛的時候,最好把留海紮起來,人的額頭上有光,鬼會怕--我是聽人說的

至於有沒有鬼我不知道,但是隻要你多做好事,不要害人自然就是好的

9樓:襄天子

南方這邊據傳因當年元兵南下,主要是在七月15這天打過來,為了避兵災,故提早一天兩天過節。無論是有沒有戰爭都要敬鬼嘛,所以就提前一兩天了,隨便讓鬼保佑一下不用死。後來一改就全部改了,因為對鬼神不可以變來變去,後來就形成了傳統了。

所以造成了中國有些地方過節不同。

10樓:momo看風雲

我們都知道,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元節,也就是俗稱的鬼節,但是在南方部分地方,尤其是廣東、廣西的很多地區過鬼節卻是在七月十四,到底哪一天才是真正的鬼節?

11樓:佟珍宛紫安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陰曆七月十四為什麼被稱作「鬼節」呢?

12樓:韓允微

因為陰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會覺得死去的人他們的魂會在七月十四日那天晚上回家,但那也是流傳下來的社會風俗。

13樓:社交狂人楊帆

相傳在這一天來自於地獄的鬼魂會像自己的親人要一些食物呀錢財啊,所以人們就把這天稱作鬼節,同時也是一些孝心的體現吧。

14樓:青青聊天屋

七月十五是中元節,相傳,所有去世的先人都會在七月十四這一天晚上陸陸續續的回家,接受七月十五的祭祀儀式。因此,農曆七月十四又被稱之為「鬼節」。

15樓:松鼠小站

也許這可能是當地風俗不同的原因吧,像我們這邊是把中元節那天稱作鬼節,我們本來稱作鬼節的原因是中元節這天要祭祀祖先,而鬼魂就會在這個時候到這個世界來領取後人燒給他們的東西。

16樓:老老實實

在日曆中,認為這天至陰,於鬼在陰間的屬性相似,所以認為在這一天,鬼魅尤其的強大,所以被稱為鬼節。

17樓:給你宇宙

因為這是以前的人們隨便規定的,然後久而久之就流傳了下來,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18樓:

七月十四那天,鬼可以回家和家人團聚的,去好吃的,而後面一天的中元節又是鬼門開啟的一天,所以也陰曆七月十四就成稱為鬼節了。

19樓:小花妹妹

這是從老人的那一輩流傳下來的一個節日,鬼節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元節,鬼節當天鬼魂來到他們生前生活的家裡,回來看看家裡人。

20樓:

應該是陰曆七月十四這一天有人見過鬼了吧。或者是在這一天發生了什麼特別奇異的事件,有些奇異的事情是現代科學無法解釋的,所以就將這這一天稱為鬼節。

21樓:tomo的女朋友

這可能是當初由於那一天發生了什麼事情,所以導致他們就把那一天規定為鬼節,然後在那一天大家就會早早的關上門,不會在外出。

農曆七月十四為何稱為「鬼節」

22樓:山海軒

中元節又稱"鬼節"或"盂蘭盆會"。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

由來中元節道教節日能與傳統民書相應,主要基於同一宇宙觀: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為天官、地官、水官所統轄的三界府署,民間通稱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眾神。中國東漢末年,天師道便已綜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觀,首過即需上"三官手書",分別投於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懺悔罪過,以祈求平安。

經歷六朝時期的發展後,三會日與三元思想結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節日,皇帝率百官參與節日儀式。唐、宋以後,已成為民俗節日。 正月十五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漢人於中元節放河燈,道士建醮祈禱,乃是漢族傳統民俗,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道教強調孝道;佛教則著重於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

道家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認為"三元"就是天官、地官及水官"三官"的別稱,正月十

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各為三官大帝的誕辰。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早日安息。);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則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道教《太上三官經》雲:

"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因為懼厲的心理,民眾於日常生活中複合儒、佛、道三教,成為農曆7月15日的中元節,民間則稱農曆7月為"鬼月"。

佛教傳入後,佛教徒根據印度一種佛教儀式追薦祖先,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孟蘭會"。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

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七月十五是鬼節嗎 七月十五為什麼稱為鬼節?

信則有不信則無,對於各種禁忌,心存敬畏。農曆七月十五,俗稱中元節,民間俗稱 鬼節 中元節前後鬼門大開,陰氣都比較重。而七月半是陰氣最旺盛的時候,火焰低的人這段時間少出去為妙,就算出去也要早歸,而女人在經期或者產後 術後更加不要在夜間出門。在七月半的時候,也不要輕易答應別人什麼事,或者許什麼願,就連開...

七月半為什麼是鬼節為什麼會有七月半過鬼節是怎麼來的

鬼節源於道教,為什麼鬼節在七月半,這就涉及到易理了。我們漢民族和深受漢文化影響的民族,在民族節日上和玄學關係很大!玄學在中國古代不僅僅說的是算命看風水,也不僅是抓鬼算命,是一門會影響國家政策的學問!會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故明玄之人能於華夏文化中可以看到玄學知識。之所以說這個題外話是因為玄學已經...

到底是農曆七月十五是鬼節,還是七月十四是鬼節

農曆七月十四日 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 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節,民間舊稱鬼節。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開啟,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有主的回家去 沒主的就到處遊蕩,徘徊於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裡以誦經作法等事舉行 普度 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治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