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唐朝的歷史給人感覺安史之亂後就結束了呢

2022-01-15 23:45:15 字數 5024 閱讀 7907

1樓:伶

特克斯勒消逝效應(troxler's fading),是瑞士物理學家特克斯勒 1804 年發現的,他指出,當一個人的目光聚焦在某個固定點上 20 秒或者更長時間之後,在該固定點周圍,也就是在觀察者余光中的其他視覺刺激源將會在觀察者的視野中慢慢淡化直至最後消失。

安史之亂以前的唐朝十分強盛在安史之亂以前,唐朝是強盛的、繁榮的、開放的,當得一句「萬國來朝」。在課本上,還特地寫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這樣的優秀舉措,促使唐朝走向更加繁榮。這樣的時期自然是宛若明珠,不會教人遺忘。

其實李隆基之後還有很長一段歷史,只是沒有足夠引起人們關注的事情罷了。

唐朝是中國古代上承隋朝下啟五代十國的朝代,是由李淵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唐朝自建國共歷21帝,統治289年

2樓:楓說社會

因為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安史之亂後,唐朝再也沒有了初唐時期的輝煌盛世。

3樓:永老師玄學解答

因為在安史之亂之後,唐朝的國力就變得非常空虛,唐朝也就相當於滅亡了。

4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再也沒有以往的輝煌了,存在感很低,所以給人結束了的感覺。

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何還能延續一百多年?

5樓:戎雅旋

問:唐朝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當時唐玄宗已經不管朝政了,玄宗怠政,朝政腐敗等等等......那在安史之亂後,最最最最困惑的一點,既然唐朝在天寶年間,唐朝的政治那麼灰暗,腐敗等。

唐軍為何還能夠在此組織起來,擊敗安祿山的軍隊,既然地方上節度使都是藩鎮割據,怎麼還會組織的起來,難道他們還一心向唐?既然節度使都是以自己利益為重,名則為唐臣,實則早已不在受**集權控制。難道沒有理想抱負大,目光長遠的軍事政治人物來一統亂局?

(我個人認為各地節度使中應該有幾個吧?),為什麼啊?唐朝都這樣不堪了,還能夠再次組織的起來?

答:一言以蔽之,其時各方勢力相互制衡,唐室與各路諸侯都沒有壓倒性的實力,誰都不敢輕舉妄動以招致群起圍攻。

1、唐室的實力,來自於一百多年來的傳承,是天下士民的天命所歸。

通俗點說,天下還是在唐王朝的利益架構下吃飯的人佔大多數,而並非只有皇族成員;因為一旦改朝換代,天下利益就得再分配,而那些本居高位或者能與成功者競爭的人,就會失去他本已不差的利益甚至是身家性命。所以,沒有絕對的實力,是很難實現改朝換代的,特別是那些傳承已久的朝代。

比如,周室在春秋之後就孱弱無比,漢獻帝雖自家難保卻還能擁有巨大的政治影響力。

要改朝換代,既要有野心,又要有實力。安祿山就是這種人物,他不僅有野心,還是三鎮節度使,實力超群,而且還出其不意,但除非他能實現「斬首計劃」,能一下子將皇族來個斬草除根,否則是難以成功的。

當年東晉就是皇族成員在江南建立起來的,按理說江南是東吳故地,晉朝統一沒幾年,江南實力派為何不自立門戶?因為東吳皇族已不復存在,其它大族沒有絕對實力,誰都不服誰,所以唯有立晉朝皇族成員——這就是天命所歸的含義。

後來北宋滅亡後,趙構能迅速組建起新的朝廷,也是同樣的道理。

當然,即使安祿山「斬首計劃」成功,天下也未必是他的,各地諸侯群起混戰是難免的。這主要還不是其它節度使也有不俗的實力(當時唐朝對節度使的控制還是挺嚴的,安祿山是很特殊很另類),關鍵之處他是個胡人,讓眾漢人節度使承認他是天下共主,當時還沒有這個可能。安祿山就好比東漢時從涼州來的董卓,實在是另類,所以再出現一個「十八路諸侯聯盟」來對抗安祿山的可能是非常大。

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唐玄宗逃去四川,太子即位,在朝廷還穩定的情況下,其它的一些節度使如郭子儀、李光弼,即使原來跟安祿山相比的實力很有限,也能在朝廷大義的旗幟下壯大起來。唐室在此不僅擁有道義的力量,還是組織動員的力量。

但由於各地節度使的實力得以充實,安史之亂後的唐室,也無力對各地節度使進行裁削,藩鎮割據的局面便形成了。

2、在地方上割據的節度使,沒有哪個有超強的實力。

在安史之亂中發展起來的節度使,實力畢竟有限,即使野心再大,也還知道安史的前車之鑑;而且現在已經取得的地位,其實就是獨立王國,也能傳子傳孫,如果唐室(或其它諸侯)不動他這個利益,他也樂得其成。現在還不是爭奪天下的時候,但實力還是要繼續增長的,將來天下大勢變動時,自己或者後代也有機會。

因此,直到黃巢起義前,除了唐室要收權收錢造成的反叛,以及各諸侯間的爭端之外,安史之亂後的唐朝還是相對平靜的,春秋時期的那種爭霸戰爭難以出現。

黃巢所代表的農民起義,打破了這種局面。他不是割據一方的諸侯,也只有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但他比安祿山好不了多少,雖然攻破了長安,但皇帝還是走了。其實,即使皇族被他來個斬草除根,他還要面對比安祿山時更強大的諸侯,鹿死誰手還是未知之數。

不過,他的出現打破了之前的那種制衡局面,給那些有實力(或者是儲存了實力)的諸侯創造了機會,這也包括了他原來的部下朱溫。

至此,唐室的威望徹底衰落,天命所歸逐漸被國祚將盡的意識所取代,因為此時誰都知道唐朝將要滅亡,不及早準備,不先下手為強,現在已得的地位與利益也會失去。

最終是朱溫結束了唐朝,但這時天下未平,各路諸侯還非常強大。果然,他建立的樑朝很快就滅亡了,而他的對手李克用就是在恢復唐室的大義下實現,當然唐皇族已滅,他們也就順理成章的取而代之。同樣的,當時還是天下未平,直到宋朝才實現了不完全統一,而

宋朝之前的五代都是唐朝割據局面的延續。

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什麼還存活了150年?

6樓:照見古今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放在這個問題下是話糙理不糙,盛世大唐不是隨便說說的,這座大廈哪會那麼容易就傾倒。

在歷史上,一個國家在經歷了重大動亂或者叛亂後,必然迅速敗亡,而安史之亂確實也是唐朝由興轉衰的轉折點,但並不是致命的,這和農民起義推翻**的性質不同,唐朝的老百姓對大唐是有很高的認可度的,對李姓家族的統治已經習慣並且接受,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民心是穩定的。

然後我們來看看安史之亂之後的政治和軍事情況,江淮一代的經濟並沒有受到影響,稱為唐的主要收入**,所以國家的兩大要素,財政支援和糧草**並沒有斷裂;軍事上來說,唐朝在安史之亂後也意識到藩鎮不可靠,還是得培植自己的軍事力量,所以神策軍橫空出世,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軍事上的壓力。

老百姓不在乎誰做皇帝,他們想要的就是穩定的日子,唐**的執政合法合理,既能保證國內社會穩定發展,也有能力保障外部安全,在這麼個穩定的環境中,不會生出大事,更不用說從憲宗上臺後,財力充足、人才濟濟,眼看著又要恢復大唐盛世,可是他被暗殺了……

所以,晚唐雖然經歷大亂不復往日時光,但並沒有完全滅亡,甚至一度還有東山再起的希望,只是憲宗被人暗殺,在封建皇權的機制下,君主的作用至高無上,沒有好的君主,朝堂就此淪落,最後還是被替代。

7樓:文娛吃瓜

安史之亂,是當時社會一個轉折點,但是還不至於觸動唐朝的根基,加之當時沒有強大政權和外敵。

8樓:念夏

唐朝不管怎麼說在前期經過唐太宗等幾位皇帝的治理下達到了高度的繁榮強盛,安史之亂雖然使唐朝走向了下坡路,但是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國家根基穩定,人才眾多,只是從盛唐慢慢走向了中興然後衰落。

9樓:

安史之亂後唐朝的統治唄,打壓,但是不足以到滅亡的程度,並且那時候四方諸侯都將唐朝視為正統王室,對唐朝也有一部分支援

10樓:愛樓蘭女神

因為雖然唐朝經歷了安史之亂,但是因為盛唐的強大,還是積累了很強的實力,雖然銳減了,但是依然不弱。

11樓:后羿撒了謊

雖然經歷了安史之亂,但是唐王朝在世界上還是一個非常強盛的國家,所以說雖然經歷了這次動亂,但還是能夠延續這麼長時間,

12樓:筆削春秋

因為唐朝的底子很好,且當時各方混亂,但是並沒有一個真正的強者能夠統一全國,

13樓:二虎愛看書

安史之亂並沒有真正的動搖到國家的根基,唐朝前期基礎也打的比較好的原因吧。

14樓:

因為安史之亂以後唐朝並沒有真正的衰落下去,唐朝後來的君主也並不是那麼荒淫無度。

15樓:好姑娘不善良

唐朝應該還算是一個比較強悍的國家吧,在之前的幾任皇帝的治理下,達到了其他朝代比較難企及的地步,所以說哪這麼快一下子就倒啊。

16樓:不兩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的起因是因為唐玄宗過分相信安祿山,而且有其他人說安祿山的好話,說他要造反的話,他都完全不信,只信安祿山一個人。所以安祿山在這個基礎上非常順利的成功造反的,然後就把本來是在北方的唐朝的朝廷,給逼到了南方。

因為當時安史之亂主要的波動範圍是在河北一帶,就對南方基本上完全沒有什麼影響,以至於唐朝直接遷到了南方之後呢,還是有足夠的財力來維持一個國家的運轉。而且當時你知道嗎?就是江南那邊是有多富裕,而唐朝有了錢之後就開始招兵買馬,於是有了兵嘛,那他就可以很順利的抵擋住外敵的入侵。

而且唐朝被趕到了南方的後150年裡,唐朝出現了許多優秀的將領,他們不僅可以抵禦外敵,還能在穩定國家持續發展的情況下,他們有些時候還會去和主動的找那些藩人打一架。但越到了後面那些皇帝就越來越不行,大概就是那句俗話說的國運已盡,他們不僅用人不行,讓自己本來十分強盛的軍隊,在因為用人錯誤的情況下變得越來越弱。

而且他們自己的本事也沒有,你說他用人不行就算了吧,而且他治理國家還沒有一套,就導致他們自己國民的經濟都直接受到了影響,最後一個皇帝還被朱溫給毒死了,於是唐朝的盛世就這樣被終結。

17樓:匿名使用者

一、唐朝退居南方安史之亂爆發後,因為唐玄宗的錯誤指揮,使得唐朝丟失很多疆域,例如河南河北兩個人口跟經濟大省就沒有保住,但是好在唐朝一直退居南方,保住江淮一帶的地區,這也是唐朝能夠一直續命的關鍵因素。我們不難發現每次發生戰爭的時候,不敵的一國一般都會向南退,其原因就是南方可以提供穩定的經濟跟糧食供給,唐朝保命後進行各種稅收改革,使得經濟能力上升,也強化**權利。

三、封建皇權無法突破綜上所述,唐朝在安史之亂後還能存活一百多年,是因為安史之亂的性質不同。只是儘管度過這個難關,因為封建皇權制度一直無法得到突破,唐朝就這樣破破敗敗幾十年後,最後被一個叫朱溫的滅掉了。

18樓:杭夢槐

因為唐**還控制著東南地區一些富庶的地方,能夠苟延殘喘繼續存活下去。

安史之亂出現在唐朝的哪個時期,安史之亂對唐朝有什麼影響

安史之亂唐玄宗時期後期,處於盛唐時期。安史之亂後就盛極而衰了 唐朝分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四個時期 這樣排列的。李白杜甫都是在安史之亂前後時期。安史之亂自唐玄 宗天寶十四年 755年 至唐代宗寶應元年 762年 結束,前後達八版年之久。在中唐時權期 李白 701年2月28日 762年,出生於盛唐時期...

唐朝在經歷過安史之亂的毀滅性打擊後,為什麼還能延續150年

一是歷史的慣性,就比如蘇聯解體之後的俄羅斯,以及現在的英國,總是會懷念當初的輝煌,唐朝當初的強盛可不是一點兩點,這樣的影響向心力以及重回當初的期望必然會影響一大批人,這是唐朝得以維持的一個原因,其他朝代的崩潰是在朝代已經到了糜爛的後期的時候,比如明朝但唐朝安史之亂前,唐朝還是最強盛的時候,是盛極而衰...

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亂的第一功臣,為何人民就記住了郭子儀

如果單論平定安史之亂的功勞,第一功臣不是郭子儀,而是李光弼。郭子儀從相州之戰後,受到魚朝恩 程元振等宦官的陷害,被剝奪了兵權,由李光弼接替郭子儀,出任天下兵馬副元帥,全程領導了平定安史之亂,被譽為 中興第一功臣 但是李光弼最終也難逃宦官陷害,安史之亂平定後,他鑑於郭子儀的教訓,在徐州擁兵自保,拒絕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