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出現在唐朝的哪個時期,安史之亂對唐朝有什麼影響

2021-03-03 23:52:35 字數 2849 閱讀 5744

1樓:鬱家子弟

安史之亂唐玄宗時期後期,處於盛唐時期。

安史之亂後就盛極而衰了

唐朝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時期

這樣排列的。

李白杜甫都是在安史之亂前後時期。

2樓:匿名使用者

安史之亂自唐玄

宗天寶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結束,前後達八版年之久。在中唐時權期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出生於盛唐時期杜甫(712—770),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

3樓:風還沒走

安史之亂是晚唐的,李白杜甫是同一個時代的,都晚唐。

4樓:cs的羽毛

晚唐,李白在中唐,杜甫在晚唐

「安史之亂」對唐朝有什麼影響?

5樓:北京創典文化

「安史之亂」使得唐朝的元氣大傷,唐朝從此由盛轉衰。此時均田制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併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製也無法實行。藩鎮割據的形勢已經形成。

自此以後,唐朝外有吐蕃、回紇、南詔等外患,內有宦官掌權,禁軍兵權甚至是皇帝的擁立都由宦官來決定。

6樓:乙玉蘭德春

安史之亂是唐朝的轉折時期,大唐由盛轉衰,安史之亂前是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是大唐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制高點,安史之亂摧毀了盛世,之後雖然被平復但大唐再也沒有盛世氣象,地方豪強層出不窮,**統**發沒有力度以致唐滅,天下戰亂無窮。

唐朝時期的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重要因素,安史之亂在當時有什麼意義?

7樓:小袋子

在常規的歷史觀點中,「安史之亂」是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但是,實際上「安史之亂」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恐怕超越千年,甚至延續到近現代,堪稱中華民族命運的轉折點。

「安史之亂」導致重文輕武,漢人血性消磨殆盡!「安史之亂」的一個最直接的結果就是藩鎮割據,而藩鎮割據又導致了五代十國疊起。為了防微杜漸,宋太祖採取了「杯酒釋兵權」,正所謂「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令漢人血性消磨殆盡,面對金、元、清的輪番進攻,難以組織有效反擊。

「安史之亂」使進取心減退,西域脫離漢地愈千年!「安史之亂」之後,不但安西四鎮淪落敵手,就連隴右之地亦失陷於吐蕃之手,漢文明對於中亞的影響消失殆盡。

「安史之亂」使包容性降低,中原政權越來越自我封閉。「安史之亂」在漢民族的心中成為永遠的痛,並被打上胡族作亂的印記,從而產生了對外族的排斥情緒。

所謂叛亂,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斷的矛盾衝突中積累加深,唐朝就算沒有安祿山,恐怕也有「**山、王祿山」之流進行反叛,安史之亂說到底,不過是歷史經驕奢淫逸的一個教訓。

安史之亂的發生是歷史的潮流,也是必然的事,如果我們以人的生老病死來看,這是自然的規律。安史之亂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

8樓:匿名使用者

安史之亂在當時是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也是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9樓:阿維子

安史之亂從側面反映出來唐王朝的衰敗,也是唐王朝沒落的開始。

10樓:無為阿晨

安史之亂是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11樓:匿名使用者

在漢民族的心中成為永遠的痛,並被打上胡族作亂的印記,從而產生了對外族的排斥情緒。

12樓:小姐姐獅子座

給了當時的統治者一個當頭棒喝吧,從安史之亂開始,唐朝就由盛轉衰了

13樓:匿名使用者

安史之亂」導致重文輕武,漢人血性消磨殆盡!「安史之亂」的一個最直接的結果就是藩鎮割據,而藩鎮割據又導致了五代十國疊起。為了防微杜漸,宋太祖採取了「杯酒釋兵權」,正所謂「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令漢人血性消磨殆盡,面對金、元、清的輪番進攻,難以組織有效反擊。

「安史之亂」使進取心減退,西域脫離漢地愈千年!「安史之亂」之後,不但安西四鎮淪落敵手,就連隴右之地亦失陷於吐蕃之手,漢文明對於中亞的影響消失殆盡。

唐朝的安史之亂,到底是什麼原因發生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唐朝內部腐敗奢華,讓安祿山產生了輕視的想法,認為叛亂可能成功;

第二,唐朝實行藩鎮政策,各個藩鎮擁有巨大的軍事、經濟自決權,使得藩鎮越來越脫離唐朝****的控制;

第三,安祿山身兼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手中兵力達到二十萬以上,實力膨脹,野心也隨之增大;

第四,宰相李林甫貪戀權位,不想讓文人掌握兵權,以免他們立下軍功,和自己爭權,所以極力主張以胡人掌兵。安祿山立下軍功後,李林甫又不願讓他入京和自己爭權,所以讓他長期在地方帶兵,在軍中樹立了權威,軍隊變成了他的私兵,埋下叛亂隱患;

第五,楊貴妃的兄弟楊國忠和安祿山有嫌隙,經常在唐玄宗面前詆譭安祿山,聲稱安祿山有叛變的野心。為了證實自己的先見之明,他屢次對安祿山進行挑釁,導致安祿山速反。其實沒有他,安祿山也一樣會反,但如果楊國忠能採取緩和措施,慢慢削弱安祿山的實力,使安祿山無力謀反,或許就能避免這場叛亂,可惜他費盡心機逼反安祿山,導致安祿山提前叛亂;

最後一點,是唐朝軍事策略出現了偏差。唐朝在玄宗時期有著強大的國力,也有著強烈的開疆擴土的進取心。《通典》中有說:

「我國家開元、天寶之際,宇內謐如,邊將邀寵,競圖勳伐。西陲青海之戍,東北天門之師,磧西怛邏之戰,雲南渡瀘之役,沒於異域數十萬人。」很多人以為中國人熱愛和平,我們強大時沒有去攻打別人,這是錯誤的。

從《通典》裡就能看出,唐朝時期我們四處用兵,幾乎在帝國的每一個方向都在攻打其他國家。唐朝為了開疆,在帝國的邊疆地區佈置了重兵,而帝國的中心地帶因為承平日久反而比較空虛,安祿山也是看準了這一點,認為只要發兵急攻唐朝中心長安城,一定能叛亂成功。結果他成功了一半,他的確攻下了唐朝兵力薄弱的長安和洛陽,但是叛亂並未成功,玄宗出逃,安史之亂在八年後被平定。

唐朝是亡於安史之亂還是黃巢起義

這兩次起義都是唐朝面臨的大的災難,安史之亂雖然很大,但是還不至於使唐朝滅亡,黃巢起義發生於唐末,席捲了大半個國家,而且這是農民起義,是壓垮唐朝的最後一根稻草。後黃巢時代叛亂仍舊持續不斷,一直到907年,唐朝最後一位皇帝被推翻,朱全忠建立後梁王朝,創造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唐帝國宣告覆滅。安史之亂髮生...

安史之亂時期杜甫的作品

新安吏 石壕吏 潼關吏 新婚別 垂老別 無家別 潼關吏 杜甫 士卒何草草,築城潼關道。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借問潼關吏 修關還備胡?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為何唐朝的歷史給人感覺安史之亂後就結束了呢

特克斯勒消逝效應 troxler s fading 是瑞士物理學家特克斯勒 1804 年發現的,他指出,當一個人的目光聚焦在某個固定點上 20 秒或者更長時間之後,在該固定點周圍,也就是在觀察者余光中的其他視覺刺激源將會在觀察者的視野中慢慢淡化直至最後消失。安史之亂以前的唐朝十分強盛在安史之亂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