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生平,王維的生平及歷史

2022-01-15 04:43:03 字數 6030 閱讀 2864

1樓: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mo jie) ,人稱詩佛 ,名字合之為維摩詰,維摩詰乃 王維畫像

是佛教中一個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薩,意譯以潔淨、沒有染汙而著稱的人。可見王維的名字中已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王維生前,人們就認為他是「當代詩匠,又精禪理。

」(苑鹹《酬王維序》),死後更是得到了「詩佛」的稱號。王維出生在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的家庭裡,根據王維寫的《請施莊為寺表》雲:「亡母故博陵縣君崔氏,師事大照禪師三十餘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禪,樂住山林,志求寂靜。

」王維從小就受到了母親的薰陶,同時,根據《王右丞集註》卷二五,有一篇《大薦福寺大德道光禪師塔銘》,文中述及了詩人同當代名僧道光禪師的關係時說:「維十年座下."可見王維確實也與佛家因緣不淺,其晚年更是過著僧侶般的生活。

據《舊唐書》記載:「在京師,長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虛空,無有是處,志其舍利所在而已。」採,日飯十數名僧,以玄談為樂,齋中無所有,惟茶鐺藥臼,經案繩床而已。

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頌為事。」此時的王維儼然是一僧侶了。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賦於文學才華。

開元九年(721年)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後歸至長安。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 王維

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

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到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並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後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

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於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

他的詩句被蘇軾稱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確實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的壯麗巨集偉,或者是邊疆關塞的壯闊荒寒,小橋流水的恬靜,都能準確、精煉地塑造出完美無比的鮮活形象,著墨無多,意境高遠,詩情與畫意完全融合成為一

王維詩畫(11張)個整體。   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派之一,這一詩派是陶淵明、謝靈運、謝朓的後繼者,這一詩派的詩人以擅長描繪山水田園風光而著稱,在藝術風格上也比較接近,通過描繪幽靜的景色,藉以反映其寧靜的心境或隱逸的思想,因而被稱為「山水田園詩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維、常健、祖詠、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稱為「王孟」。

2樓:星季雅

王維於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蒲州。王維才華早顯,與其小一歲的弟弟王縉幼年均聰明過人。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他能寫一手好詩,工於書畫,而且還有**天賦,所以少年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

王維的生平及歷史

3樓:對面包的愛

王維,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

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祕訣》。

4樓:匿名使用者

求採納王維,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

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祕訣》。

5樓:千里馬希望小學

王維(701~761)

中國唐代詩人 ,畫家。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 ,其父遷家蒲州(今山西永濟) 。

開元九年 (721)進士, 因通音律授大樂丞。不久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開元二十二年,被張九齡擢為右拾遺 。

2年後九齡罷相 ,他倍感沮喪 ,有歸隱心。二十五年,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後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

40多歲時 ,先後隱居終南山和輞川,亦官亦隱。思想日趨消極,佛教信仰日益發展。安史亂中被俘,被迫做偽官。

亂平,降為太子中允。後復累遷至給事中,以尚書右丞終,世稱王右丞。

王維詩現存不足400首 ,其中以描繪山水田園和歌詠隱居生活一類成就最大。名作如《終南山》、《漢江臨泛》、《山居秋暝》、《青溪》、《過香積寺》、《藍田山石門精舍》、《輞川集》20首、《新晴野望》等。

王維的大多數山水田園之作 ,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閒居生活中閒逸蕭散的情趣。或靜謐恬淡,或氣象蕭索,或幽寂冷清,表現了詩人對現實漠不關心甚至禪學寂滅的思想情緒。加之藝術技巧很高,頗為後人所推崇。

王維的其他題材如送別、紀行一類詩中,常有寫景佳句,如「山中一半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歷代傳誦不衰。

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對自然美的感受獨特而細緻入微,筆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韻,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長,色彩鮮明優美,極有畫意。他寫景動靜結合,善於細緻地表現自然界的光色和音響變化。

他的寫景詩,常用五律 、五絕,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舒緩,宜於表現山水幽靜和詩人恬適的心情。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 。他繼承和發揚了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而獨樹一幟,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一個高峰,在中國詩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王維其他方面也有佳作。有反映軍旅和邊塞生活的題材,有對俠義精神的讚頌,有的揭露時弊,諷刺權貴。一些贈別親友和寫日常生活的小詩,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沈子福歸江東》等,古今傳誦;其中前二首當時即播為樂曲,廣為傳唱。

這些小詩都是五絕或七絕,情真語摯,有淳樸深厚之美,可與李白、王昌齡的絕句相媲美,代表了盛唐絕句的最高成就。他的應制詩、唱和詩及宣揚佛理的詩,偶有名篇佳句,多不足取。

王維的五律和

五、七言絕句造詣最高,其他各體也都擅長,在唐代詩壇是很突出的。其七律或雄渾華麗,或澄淨秀雅,為明七子所師法。七古形式整飭,氣勢流蕩。

散文清幽雋永,極富詩情畫意,如《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王維生前及後世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詩佛」的美稱 。對後人影響很大 。歷代編注其集很多 ,明 顧起經《類箋唐王右丞詩集》10卷( 後附文集4卷 )是現存最早的注本。

清趙殿成《王右丞集箋註》是迄今較好的注本。

王維還精於繪畫。他能將詩歌與繪畫相互溝通,被蘇軾譽之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能作人物、佛像、尤長於山水、青綠、水、墨兼擅,更以水墨山水為人稱許。

所作破墨山水,筆跡勁爽,「雲峰石色,絕跡天機,非繪者之所及也」。對後世影響頗大。明末董其昌在其創立的南北宗論中,將王維列為南宋繪畫之祖。

王維的繪畫作品在北宋還有較多存世,僅《宣和畫譜》著錄的作品就達126幅 ,但今已無作品傳世。

6樓:朕cross未來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mó jié) ,人稱詩佛 ,名字合之為維摩詰,維摩詰乃 王維畫像是佛教中一個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薩,意譯以潔淨、沒有染汙而著稱的人。可見王維的名字中已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王維生前,人們就認為他是「當代詩匠,又精禪理。

」(苑鹹《酬王維序》),死後更是得到了「詩佛」的稱號。王維出生在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的家庭裡,根據王維寫的《請施莊為寺表》雲:「臣亡母故博陵縣君崔氏,師事大照禪師三十餘歲。

」《王右丞集箋註》卷二五,有一篇《大薦福寺大德道光禪師塔銘》,文中述及了詩人同當代名僧道光禪師的關係時說:「維十年座下."可見王維確實也與佛家因緣不淺,其晚年更是過著僧侶般的生活。

據《舊唐書》記載:「在京師,長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虛空,無有是處,志其舍利所在而已,」採,日飯十數名僧,以玄談為樂,齋中無所有,惟茶鐺藥臼,經案繩床而已。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頌為事。

」此時的王維儼然是一僧侶了。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擁有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年)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

後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

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

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到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並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後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

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於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他的詩句被蘇軾稱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確實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

無論是名山大川的壯麗巨集偉,或者是邊疆關塞的壯闊荒寒,小橋流水的恬靜,都能準確、精煉地塑造出完美無比的鮮活形象,著墨無多,意境高遠,詩情與畫意完全融合成為一個整體。

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派之一,這一詩派是陶淵明、謝靈運、謝眺的後繼者,這一詩派的詩人以擅長描繪山水田園風光而著稱,在藝術風格上也比較接近,通過描繪幽靜的景色,藉以反映其寧靜的心境或隱逸的思想,因而被稱為「山水田園詩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維、常健、祖詠、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稱為「王孟」。

人物生平

早熟,與其小一歲的弟弟縉幼年均聰明過人。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由於他能寫一手好詩,工於書畫,而且還有**天賦,所以少年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有關他在王維塑像**上的天賦,《唐國史補》曾有這樣一段故事:

一次,一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為何題名。王維見後回答說 :「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

」請來樂師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據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七「書畫」的考證,《霓裳羽衣曲》第三疊並沒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說明這一點。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王維工於音律,是正史所載之事,但這個故事卻是編造的)。

在詩歌方面,有他十

五、十七、十八歲時寫成的有文字記載的資料。可見,他在十幾歲時已經是位有名的詩人了。這在詩人中是罕見的。

當時,在那貴族世襲的社會中,像王維這樣多才多藝的資質,自然會深受讚賞。因此,二十一歲時就考中了進士。

出仕後,王維利用官僚生活的空餘時間,在京城的南藍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別墅,以修養身心。該別墅原為初唐詩人宋之問所有,那是一座很寬闊的去處,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間散佈著若干館舍。王維在這時和他的知心好友度著悠閒自在的生活。

這就是他的半官半隱的生活情況。

王維·蒙漢良篆刻一直過著舒服的生活的王維,到了晚年卻被捲入意外的波瀾當中。玄宗天寶十四年(755)爆發了安史之亂。在戰亂中他被賊軍捕獲,被迫當了偽官。

而這在戰亂平息後卻成了嚴重問題,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審訊。按理投效叛軍當斬,幸其在亂中曾寫過思慕天子的詩,加上當時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曾跟隨皇帝出逃)的求情,懇請將其官職等換其兄性命,王維才得免於難,僅受貶官處分。其後,又升至尚書右丞之職。

王維早年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業,後值政局變化無常而逐漸消沉下來,吃齋唸佛。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特地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輞川營造了別墅和在終南山上,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這首詩是他隱居生活中的一個篇章,主要內容是「言志」,寫詩人遠離塵俗,繼續隱居的願望。

詩中寫景並不刻意鋪陳,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來,而淡遠之境自見,大有淵明遺風。

高適和王維的生平簡介

高適 700 765 盛唐詩人。字達夫。滄州 今河北省景縣 人,居住在宋中 今河南商丘一帶 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並稱 高岑 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 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少孤貧,愛交遊,有遊俠之風,並以建功立業自期。早年曾遊歷長安,後到過薊門 盧龍一帶,尋求進身...

荀子的生平簡介,關於荀子的歷史故事,不要生平介紹

荀子 約公元前325 約前235年 名況,字卿,又稱孫卿,趙國郇 今山西臨猗縣 人。荀子的生平活動,風俗通義。窮通 記載 齊威宣王之時,聚天下賢士於稷下 孫卿有秀才,年十五始來遊學。在公元前286年,齊滅宋,鹽鐵論。論儒 談到齊閔王驕傲自大,諸儒諫不從,各分散。這時,荀卿向齊相進說 處勝人之勢,會勝...

貝多芬的生平簡介及代表性作品貝多芬的生平簡介和代表作品

貝多芬的生平簡介 路德維希 凡 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生於1770年12月17日,逝世於1827年3月26日。德國作曲家和 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童年經歷 1770年12月17日,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恩的貧窮家庭。父親是當地碌碌無為的宮廷唱詩班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