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真的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嘛

2022-01-11 20:22:37 字數 4949 閱讀 7803

1樓:匿名使用者

「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系杜撰

三宮,其意本來是指古代諸侯夫人的宮,《穀梁傳·桓公十四年》有「甸粟而納之三宮」的記載,範寧注曰:「三宮,三夫人也。」楊士勳疏曰:

「禮,王后六宮,諸侯夫人三宮也;故知三宮是三夫人宮也。」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三宮」指的是諸侯夫人(頂多是個王后),而不是皇帝的妻子。

「六院」疑是從「六宮」演繹而來。

「六宮」,本義是指古代皇后的寢宮,後來代指皇后或皇帝的其他妻子。《周禮·天官·內宰》中有「以陰禮教六宮」的記載。鄭玄解釋,皇后寢宮有六,其中一正寢,五燕寢,合起來即六宮。

唐人白居易《長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後漢書·馬皇后紀》:「後辭曰:『此繒特宜染色,故用之耳。

』六宮莫不嘆息。」這兩個「六宮」都是用的引申義。

「七十二嬪妃」來歷不詳,或許是從「三」的倍數而來,或許純是言成數以表其多。

所以,「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顯然是個杜撰的說法。

那麼,正確的說法是什麼呢?

《二十五史》任何一個朝代的「后妃傳」之前都會有一段大同小異的概述:

古者天子娶後,三國來媵,皆有娣侄,凡十二女;諸侯一娶九女,所以正嫡妾、廣繼嗣、息妒忌、防淫慝、塞禍亂也。後亡,則媵為繼室,各以其敘。無三媵,則娣侄繼室,亦各以其敘。

繼室者,治其內政不敢正其位號,禮廟無兩袝,不併尊也。魯成風始兩袝,宋國三媵,齊管氏三歸,《春秋》皆譏之。《周禮》內宰,其屬則內小臣、閽人、寺人次之,九嬪、世婦、女御、女祝、女史、典婦功、典絲、司服又次之。

《昏議》稱「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不與《春秋》、《周禮》合。後世因仍其說,後宮遂至數千。(《金史·后妃傳》)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皇帝的妻子其正式的稱呼應當是:「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別的叫法,如: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婕妤、才人、美人、昭儀、侄娥、八子、充依、良人、采女、淑妃、淑媛、貴人、常在、答應、女史等。

從以上資料可明顯看出,皇帝的妻子不能以「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稱之。

皇帝的妻子,是一個外圍可寬可窄的概念。從廣義上說,凡是宮裡的女子(皇帝本人的親生母親及女兒除外)都有可能是皇帝的妻子,但若是如此劃分,則嫌太過寬泛。事實上皇宮裡百分之九十的女子是不能得到皇帝垂青的,唐詩、宋詞中有許多關於宮中怨女的描寫。

所謂「淚溼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白居易)」,所謂「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蘇逢)」,真是舉不勝舉。

因此,這些在皇帝的勢力範圍之內的女人並非全算皇帝的妻子。有人專門對正史所載皇帝的妻子(包括「妾」)做過統計,結果發現,富有四海的皇帝們既有一夫多妻的,也有一夫一妻的。

本處所說的「一夫一妻」是指在官修正史中除了「一妻」以外再沒有別的妻子的。

這裡面有可能存在著兩種情況。一種是這些皇帝們真的是一夫一妻,如五代十國時南吳的讓帝楊溥。此人雖然名為皇帝,實際上還不如一個囚徒,舉個例來說,他常常捱打,被其手下的大臣說揍就揍,這種囚徒似的皇帝根本不敢娶幾個老婆。

再如元朝的寧宗皇帝懿璘質班,他死時只有七歲,其妻答裡也特迷失與他同年,小小年紀有一個老婆可能都形同虛設,根本不可能多「配備」更多的妻子。另外一種情況是這個皇帝本來一夫多妻,但由於正史中只留下眾多美人中的一個人的芳名,後人無從知曉。

一夫多妻者中的「多」字上限在44個,創此「中國紀錄」者是元太祖成吉思汗,最少者不過2人。不同的朝代「多」的情況也各不相同。在明代以前(包括明代),各個大的帝國諸任皇帝中總是「一夫多妻」與「一夫一妻」並存,惟有清代12任皇帝全部一夫多妻。

過去人們常說「多妻多子多福」,且不說妻子一多,難免會有爭風吃醋、勾心鬥角之事發生,而且多妻也未必多子。如南宋高宗皇帝趙構有妻7人,卻沒給他產下一個子嗣,到了最後,還得從族人秀王趙子稱那裡過繼來一個義子繼承皇位,這個義子就是南宋第二任皇帝孝宗趙伯琮。明熹宗朱由校有妻4人,也沒留下一個子嗣,帝位只好留給他的弟弟朱由檢(崇禎)。

清穆宗載淳(同治)有妻5人,也沒有留下一個子嗣,帝位只好由其堂弟兼表弟載湉(光緒)繼承。

有人開玩笑說,因為是周公定的周禮,而不是「周婆」定的周禮,所以,一夫多妻似乎成了一件亙古不變的常理。但並非所有的正宮皇后(皇帝的正妻)都能對此容忍,一個最有名的例子是隋文帝楊堅的正牌妻子獨孤皇后,她與丈夫結婚時就逼丈夫表態「誓無異生之子」。楊堅當了皇帝之後,有一次「花」心大起,臨幸了一個複姓尉遲的宮女,獨孤氏立即尉遲氏處決,保住了丈夫與她一夫一妻的局面。

但她一去世,隋文帝就又冊立了兩個妻子。

檢閱古今史籍(正史),從未發現有哪一位皇帝曾經有過「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 以前的一些通俗文學作品以及民間口頭文學中,常常把隋煬帝楊廣和金朝第四任皇帝完顏亮來示眾,說他們如何如何地荒淫,有成千上萬的妻妾。這種誇大其辭一方面可能是由於無知和誤解,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創作者們所帶有的一種意淫心理。

(摘自《中國歷史上的49個謎:顛覆歷史》)

2樓:匿名使用者

三宮六院體系

對於皇帝的后妃,俗言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的提法,其實這只是一種泛泛之談,皇帝后妃的編制歷朝歷代雖大略近似,然而在名目上和數量上並不相同。

民間所謂的三宮,一般是指后妃居住的中宮和東西兩宮,其實這是明清以後的體制,三宮最早乃是指諸侯大人所而之處、而天子后妃所居乃曰六宮。《禮記》言:"王后六宮,諸侯夫人三宮也。

"《周禮·天宮內宰》言:"王后帥六宮之人。"鄭玄注六宮曰:

"正寢一, 燕寢五,合為六宮。"六宮為皇后居住之所,所以往往用六宮代指皇后,如同後世用中宮代指皇后一樣。隨著封建社會的建立,諸侯的消亡,三宮的含義有了變化。

漢代就以皇帝、太后、皇后合稱為三宮,又稱太皇大後、太后、皇后為三宮。唐代穆宗時又將兩太后與皇后合稱三宮。六院作六苑,皆以後妃所居宮院(苑)代指后妃。

六宮的概念至唐代已非專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賀《貝宮夫人》中的\'六宮不語一生困,高懸銀(片旁)照香山",所言"六宮"皆指后妃,而不是專指皇后。明以下遂泛稱后妃為三宮六院。

所謂七十二嬪妃,不過是泛指皇帝后宮人數的眾多,實際上皇帝后宮侍妾的數目遠比七十二為多。《管子·小匡》即言:"九妃六嬪,陳妾數千"。

《禮·昏儀》則言周代后妃制曰:"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可見早在諸侯時期,國君的妻妾已甚眾了。

秦漢之時秉承周制建立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后妃制,以皇帝為中心,皇帝之母稱皇太后,祖母稱太皇太后,嫡妻稱皇后。由於秦的時代短暫,所以完備的后妃體制及其等級劃分實際執行於漢代。漢代的后妃爵列八品:

即1.皇后,2.夫人,3.

美人,4.良人,5.八子,6.

七子,7.長使,8.少使。

自漢武帝、漢元帝始,後宮三千嬪妃又擴至十四個等級。即1.昭儀,2.

婕妤,3.(女聖)娥,4.容華,5.

美人,6.八子,7.充依,8.

七子,9.良人,10.長使,11.

少使,12.五官13.順常,14.

無涓,共和、娛靈、保林等。東漢時又化繁為簡,六宮僅有皇后、貴人之稱,其下只設美人、宮人、采女三等。

三國魏晉時期后妃制又有所變化,自夫人以下魏定爵秩十二等。魏太祖於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儀、 婕妤、容華、美人。

文帝時增設貴嬪、淑媛、修容、順成、良人五等。明帝時又增設淑妃、昭華、修儀(除去了順成)三等。晉參照漢魏之制於皇后下設貴嬪、夫人、貴人為三夫人;又設淑妃、淑媛、淑儀、修華、 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為九嬪;還有美人、才人等,其位亦在九嬪以下。

至此周之三夫人、九嬪便有了具體名稱。

古代皇帝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是真的嗎?

3樓:匿名使用者

三宮六院體系

對於皇帝的后妃,俗言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的提法,其實這只是一種泛泛之談,皇帝后妃的編制歷朝歷代雖大略近似,然而在名目上和數量上並不相同。

民間所謂的三宮,一般是指后妃居住的中宮和東西兩宮,其實這是明清以後的體制,三宮最早乃是指諸侯大人所而之處、而天子后妃所居乃曰六宮。《禮記》言:"王后六宮,諸侯夫人三宮也。

"《周禮·天宮內宰》言:"王后帥六宮之人。"鄭玄注六宮曰:

"正寢一, 燕寢五,合為六宮。"六宮為皇后居住之所,所以往往用六宮代指皇后,如同後世用中宮代指皇后一樣。隨著封建社會的建立,諸侯的消亡,三宮的含義有了變化。

漢代就以皇帝、太后、皇后合稱為三宮,又稱太皇大後、太后、皇后為三宮。唐代穆宗時又將兩太后與皇后合稱三宮。六院作六苑,皆以後妃所居宮院(苑)代指后妃。

六宮的概念至唐代已非專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賀《貝宮夫人》中的\'六宮不語一生困,高懸銀(片旁)照香山",所言"六宮"皆指后妃,而不是專指皇后。明以下遂泛稱后妃為三宮六院。

所謂七十二嬪妃,不過是泛指皇帝后宮人數的眾多,實際上皇帝后宮侍妾的數目遠比七十二為多。《管子·小匡》即言:"九妃六嬪,陳妾數千"。

《禮·昏儀》則言周代后妃制曰:"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可見早在諸侯時期,國君的妻妾已甚眾了。

秦漢之時秉承周制建立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后妃制,以皇帝為中心,皇帝之母稱皇太后,祖母稱太皇太后,嫡妻稱皇后。由於秦的時代短暫,所以完備的后妃體制及其等級劃分實際執行於漢代。漢代的后妃爵列八品:

即1.皇后,2.夫人,3.

美人,4.良人,5.八子,6.

七子,7.長使,8.少使。

自漢武帝、漢元帝始,後宮三千嬪妃又擴至十四個等級。即1.昭儀,2.

婕妤,3.(女聖)娥,4.容華,5.

美人,6.八子,7.充依,8.

七子,9.良人,10.長使,11.

少使,12.五官13.順常,14.

無涓,共和、娛靈、保林等。東漢時又化繁為簡,六宮僅有皇后、貴人之稱,其下只設美人、宮人、采女三等。

三國魏晉時期后妃制又有所變化,自夫人以下魏定爵秩十二等。魏太祖於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儀、 婕妤、容華、美人。

文帝時增設貴嬪、淑媛、修容、順成、良人五等。明帝時又增設淑妃、昭華、修儀(除去了順成)三等。晉參照漢魏之制於皇后下設貴嬪、夫人、貴人為三夫人;又設淑妃、淑媛、淑儀、修華、 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為九嬪;還有美人、才人等,其位亦在九嬪以下。

至此周之三夫人、九嬪便有了具體名稱。

古代皇帝三宮六院,皇上每年都會納新的妃子嗎

皇帝納妃並不是每年都進行,古代的時候,他對於一些大臣他們的封賞可能已經到頭了,那麼就沒法再對那些大臣進行封賞,如果再封賞的話就會超過皇帝,所以他們為了對進行賞賜的作用,那麼皇帝他封賞不了金銀錢財,或者是功名利祿,皇上就會操心他們的婚事,皇帝他就會選擇封賞皇帝的女人。還有一個就是,古代之所以如此頻繁的...

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是哪些人,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是多少人

商朝 中宮皇后 東宮皇妃 西宮貴妃 四妃 德妃,淑妃,惠妃,莊妃 九嬪其餘的全統稱為美人.西漢 皇后 夫人 美人 良人 八子 七子 長使 少使。武帝時加婕妤 婧娥 容華 充衣。元帝加昭儀 五官 順常 無涓 共和 娛靈 保林 良使。東漢 皇后 貴人 美人 綵女 宮人。魏 皇后 夫人 昭儀 婕妤 容華 ...

帝王三宮六院,他們平時都是如何選擇侍寢妃子的,除了翻牌還有什麼方法

除了翻牌之外,妃子可以通過吸引皇帝的小物件,得到侍寢的機會。帝王后宮三千佳麗,侍寢的機會當然不多,妃嬪可以通過給遞牌子的太監一些好處,讓小太監同意在牌子周圍做裝飾,或是擺上小物件,比如別緻的吊墜之類的,這些小動作可以吸引皇上的注意力,或許就讓皇上想起這樣一位佳人,從而得到侍寢的機會。有一種是讓羊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