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丈是多少,古代一丈等於多少米

2022-01-05 04:53:11 字數 5526 閱讀 9651

1樓:林顧姝

我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時間的「一丈",因為在中國古代,「一丈」並不都是一樣長的,那我把歷朝歷代「一丈」的長度告訴你吧:度--即長度,由於和生活密切相關,自人類有始就出現了,原始人布指為寸,布掌為尺,舒肘為丈,到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直至今天的現代計量技術的出現,古代度制演變反映著歷史的變遷。

夏 :1尺 = 10寸(1尺=24.9釐米)

商 :1尺 = 10寸,1寸 = 10分(1尺=31.1釐米)

周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19.9釐米)

秦 :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7.7釐米)

漢 :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7.7釐米)

新莽:後漢 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3釐米)

三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4.1釐米)

西晉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3釐米)

東晉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4.5釐米)

十六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4.5釐米)

南北朝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4.5釐米;1尺=29.6釐米)

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前期:1尺=29.6釐米;後期:1尺=23.5釐米)

唐, 五代: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小尺:1尺=31.1釐米;大尺:1尺=36釐米)

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30.7釐米)

元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30.7釐米)

明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裁衣尺:1尺=34釐米;量地尺:1尺=32.7釐米;營造尺:1尺=31.1釐米)

清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裁衣尺:1尺=35.5釐米;量地尺:1尺=34.5釐米;營造尺:1尺=32釐米)

現代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33.33釐米)

2樓:匿名使用者

我記得古代的一丈等於現在的三又三分之一米,也就是3.333333(無限迴圈)米。

3樓:小青超愛超跑

呂布身高一丈,一丈是多少米你們知道嗎?快來了解一下吧

4樓:熊熊書藝呀

一里約為現在的500米左右。一丈為十尺。現在一米等於100cm,古代不同時期,一尺長短不同 ,商代,一尺合今16.

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

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

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

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你可以根據上面列出的資料乘以10,就是古代一丈的長度。

5樓:ttt聽海

丈這個量詞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直到現在在農村中還用,一丈等於十尺,一尺等於十寸,一米等於三尺。商代時,一尺約為16.95釐米,所以男子稱丈夫。

後來尺的長度越來越大,直到建國後定為一米等於三尺。

6樓:梵天丹昳

夏 :1尺 = 10寸(1尺=24.9釐米)

商 :1尺 = 10寸,1寸 = 10分(1尺=31.1釐米)

周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19.9釐米)

秦 :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7.7釐米)

漢 :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7.7釐米)

新莽:後漢 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3釐米)

三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4.1釐米)

西晉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3釐米)

東晉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4.5釐米)

十六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4.5釐米)

南北朝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4.5釐米;1尺=29.6釐米)

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前期:1尺=29.6釐米;後期:1尺=23.5釐米)

唐, 五代: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小尺:1尺=31.1釐米;大尺:1尺=36釐米)

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30.7釐米)

元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30.7釐米)

明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裁衣尺:1尺=34釐米;量地尺:1尺=32.7釐米;營造尺:1尺=31.1釐米)

清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裁衣尺:1尺=35.5釐米;量地尺:1尺=34.5釐米;營造尺:1尺=32釐米)

現代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33.33釐米)

7樓:蕭染衣

1丈=10尺。

今3尺=1米,而明清以前各有不同。

所以,今1丈=10/3米≈3.33333333.......米。

一尺等於1/3米即0.3333...米,

一寸等於3又1/3釐米或0.1尺。

8樓:大橘子小姐的

各朝各代的單位長度不一樣的。

按現在的單位來看,1丈=10尺,3尺=1米 如今1丈≈3.33333333.......米

一尺等於0.3333...米

漢代一尺等於23.1釐米,魏晉一尺等於24.12釐米,隋唐一尺等於26.7釐米,而宋元一尺等於30.72釐米。

換算成現在的,那就很長了。

古代一丈等於多少米

9樓:向前看

1、古代一丈等於十尺,一尺一般為0.15-0.32米,古代各個朝代丈和尺的長度定義不同。

2、商代,一尺合今0.15米,按這一尺度,一丈為1.5釐米,一寸為1.

5釐米。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因此《孟子·告子下》裡提到周文王和商湯的身高「文王十尺,湯九尺」。

3、丈是杖的本字,像手拿著一根棍狀的東西。後用作量詞,作十尺。夫部曰。

周制八寸為尺。十尺為丈。人長八尺。

故曰丈夫。然則伸臂一尋。周之丈也。

故從又持十。

10樓:純潔冰天藍

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一丈=十尺=一百寸(一寸=0.033米,一尺=0.333米,一丈=3.33米):萬~高樓。

商代,一丈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丈合今231cm ;

秦時,一丈約231cm ;

漢時,一丈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丈合今242cm ;

南朝,一丈約258cm ;

北魏,一丈合今309cm ;

隋代,一丈合今296cm ;

唐代,一丈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丈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丈合今311cm。

11樓:能不能沒有名字

周代一尺23.1釐米,丈尋混用,八尺一尋,故一丈應為1.84米。

秦以後丈、尋逐漸分開,一丈十尺,但秦以後尺長又經常變動,總體來說一丈應在兩米以上

隋唐宋元時尺長在30釐米左右浮動,一丈也在三米多一點浮動明清到現在度量衡穩定,一丈定為3.33米沒有再變過。

12樓:

一丈等於十尺或者九尺

遠古時代「布指知寸,布手知尺」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時,一尺約23.1cm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三國,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約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e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裁尺,明代34.1cm,清代35cm

古時候不少人身高丈二,估計也就兩米多。

各個時期的度量是不一樣的,以上的你參考一下

13樓:往事隨風去

歷史時期不同,度量衡也是不同的。

漢代一尺等於23.1釐米,

魏晉一尺等於24.12釐米,

隋唐一尺等於26.7釐米,

而宋元一尺等於30.72釐米。

十尺為一丈。 折算一下,也就是2-3米。

14樓:翰林學庫

歷代度量衡簡表

朝代 中國曆代長度比較簡表(當時一尺合今公制釐米) 中國曆代容量比較簡表(當時一升合今公制公升) 中國曆代重量比較簡表(當時一斤合今公制克)

秦 27.65 0.3425 258.

24西漢 27.65 0.3425 258.

24新莽 23.04 0.1981 222.

73東漢 23.04 0.1981 222.

73東漢 (章帝時溪景造尺) 23.75

魏 24.12 0.2023 222.

73西晉 24.12 0.2023 222.

73西晉末 23.04 0.2023 222.

73東晉 24.45 0.2023 222.

73前趙 24.19

宋、齊、樑、陳 24.51

南齊 0.2972 334.10

樑、陳 0.1981 222.73

樑(民間尺) 24.66

樑(法定新尺) 23

樑(測影用尺) 23.55

北魏 27.81 222.73

北魏 29.51

北魏 東魏

(太和19年頒) 29.97

北魏 西魏 29.51

東魏 北齊 445.46

北魏 北齊 0.3962

北齊 29.97

北周 29.51 1.1522 250.56北周 (「天和」時改用) 26.68 0.2105北周 (調鐘律均田度地用尺) 24.51

北周 (建德六年頒) 24.51

隋 (「開皇」時用) 29.51 0.5944 668.19隋 (「開皇」時,調鐘律用) 24.51

隋 (萬寶常造「律呂水尺」) 27.19

隋 (「大業」時用) 0.1981 222.73唐 31.

10 0.5944 596.82五代 31.

10 0.5944 596.82宋 30.

72 0.6641 596.82元 30.

72 0.9488 596.82明 31.

10 1.0737 596.82清 32.

00 1.0355 596.82

古代身高2丈是多少米,古代的身高一丈二或一丈八的身高,相當於現在多高

商代,一丈約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 丈夫 之稱 周代,一丈約合今231cm 秦時,一丈約合今231cm 漢時,一丈約合今213.5 237.5cm 三國,一丈約合今242cm 南朝,一丈約合今258cm 北魏,一丈約合今309cm 隋代,一丈約合今296cm 唐代,一丈...

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絕對的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著是人們常說的,在電視裡也是不新鮮的了.不過.是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到底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還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應該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探索無止境,修行無終點,前路茫茫,崎嶇坎坷,人活著就是不斷的解決問題,又不斷的出現新的問題,這個社會和世界也是這樣發展的...

為什麼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什麼意思啊

我個人理解,道是指好的方面,魔指壞的一方面,我理解的意思是人如果學好很難,但是人學懷很容易,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誡我們要努力提高自己,嚴格要求自己。那你能給我解釋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意思嗎?同樣的道理 只是相對於哪一面的人說罷了 相對而言,鬥不過人家,就說人家是魔,於是就用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詆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