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對中國美術的貢獻,蘇軾的繪畫藝術影響

2021-09-21 02:48:28 字數 4760 閱讀 8279

1樓:匿名使用者

好像沒有,有對詩詞的貢獻

蘇軾的繪畫藝術影響

2樓:kitty小小貓

11世紀,從藝術創作主體來看,中國的文人士大夫已經取代了世襲的豪門貴族,成為文化方面的主導力量。此時,以散文、詩詞、書法等多方面成就馳名宋代文壇的蘇軾,則代表了新興文人藝術家的審美觀,對後世影響極大。對於繪畫方面,蘇軾是文人畫理論的最早倡導者和創作實踐者。

然而,蘇軾於繪畫方面的成就歷來存在爭議。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蘇軾並沒有專門的繪畫著作,其繪畫思想多體現在其題跋和論畫詩中。由於題跋和論畫詩的特殊體裁,導致人們對其理解有較多偏差。

另一方面,對於蘇軾的繪畫創作,文獻記載較少。但我們可以確認蘇軾並沒有經歷專門繪畫學習的過程,所以蘇軾並不是一名專業的畫家。碩果僅存的一幅《古木怪石圖》並不能體現其繪畫水平,這就導致了無法通過他的繪畫作品對蘇軾文人畫思想進行理解。

本文通過其題畫詩和書法對其文人畫觀進行**。

蘇軾的文人畫觀及其歷史影響

一、詩畫論

蘇軾的繪畫理論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詩畫本一律」,即詩歌與繪畫關係的理論:

論畫以形似, 見與兒童鄰。賦詩必此詩, 定非知詩人。詩畫本一律, 天工與清新。

邊鸞雀寫生, 趙昌花傳神。何如此兩幅, 疏淡含精勻。誰言一點紅, 解寄無邊春。

[1]在蘇軾的詩中「詩畫本一律」有人解釋為「詩畫相通」。詩與畫的關係在西方就有著激烈的爭辯。對於兩種不同的藝術兩者有著明顯的形式上區別和各自的藝術特質。

詩是語言的藝術,繪畫屬於造型藝術。作為兩種不同的藝術形態,兩者的「一律」必然是一種「無形」的「相通」,即體現在藝術物質形態之外的審美、藝術風格、構思手法、以及藝術家對人生、對歷史、對宇宙的感悟等等深層關係。所以簡單的認為「詩畫本一律」就是詩畫相通」並不能說明問題,問題在於通過蘇軾的隻言片語合理的闡釋其關於詩畫關係的本意。

3樓:

蘇軾在繪畫方面的成就:關於繪畫的理論其影響是深遠的。他認為繪畫要有詩意,應是表達作者的主觀感情。

他反對因襲前人的一些陳舊方法,反對純客觀地模擬自然,提出了「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的繪畫觀點。蘇軾(2023年1月8日—2023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巨集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蘇軾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在詩、文、詞、書、畫、修心、悟道、自然辟穀等許多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才。

4樓:和和和

蘇軾在中國文人繪畫發展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有關這一點,過去我們理論上的認識多,而結合作品對他具體的繪畫實踐分析較少。其主要原因是蘇軾現存的作品數量很少,而且是否為其真跡也十分可疑。

不過,應該看到,即使現存的這些作品都是贗品,也完全有分析它們的必要,因為在原作不存的情況下,贗品也能成為我們認識一個藝術家的重要依據;至於作品數量的多少,那就更不是理由了。

從蘇軾現存的幾幅作品,諸如《枯木竹石圖》《古木怪石圖》《瀟湘竹石圖》及後世關於蘇軾畫作的評議來看,蘇軾的繪畫作品在題材上儘管廣有涉及,但他最為喜愛的,不過鬆、木、竹、石而已。蘇軾常以松木竹石入畫,初看之下似乎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松木竹石從造型難度來說,遠低於山水花鳥,二是這些繪畫題材能充分顯示書法筆意,展示蘇軾深厚的書法功底。所謂「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須八法通」①。

不過,這兩方面的原因,實際上僅僅是表層的。蘇軾在繪畫造型上何以要避難就易,他何以要以書入畫,這顯然都值得深究。

應該看到,蘇軾繪畫造型方面的避難就易,並非是由於蘇軾造型能力低,無力描摹形體結構複雜的物件。據載,蘇軾也擅畫人物、佛像。他畫的蟹,瑣屑毛介,曲隈芒縷,無不具備,顯示了較高的寫實能力。

所以,對於造型難度較高的物象,蘇軾非不能也,乃不為也。蘇軾選取松木竹石入畫,最根本的原因是由於他尚簡、尚寫及審醜的文人畫美學趣味。

尚簡,歷來被認為是文人畫最突出的審美趣味,最能代表這一趣味的言論不外是倪瓚所謂的「僕之所謂畫者,不過逸毛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②。文人畫意義上的「簡」,實際上是從蘇軾開始的。蘇軾不但在理論上倡導「簡」,所謂「發纖

蘇軾對宋詞發展有什麼貢獻

5樓:劇堰無解

「唐宋八大bai家」之一du。其詩,詞,賦,散文,均成zhi就dao

極高,且善書法和專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屬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蘇軾的詞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

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

「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蘇軾對詞的貢獻體現在哪些方面

6樓:綠之源家庭服務

200_蘇軾對宋詞的改造,提高了詞的品質與價值,詞至東坡,其體始尊

7樓:千夜凕

蘇軾對詞的

貢獻:一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建立了宋詞的歷史地位。

二夯實了詞的內版容,權擴大了詞的題材範圍。擴大範圍有1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心。2關心民生疾苦,對窮人的同情。3抒發個人感慨,探索人生奧祕。4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三高清的意境,豪放風格的創新。

四語言的創新,音律的突破。五提出了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

蘇軾在詞史上的貢獻有哪些要簡答

分析論述題蘇軾對詞史的貢獻表現在哪

8樓:扆穎姣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4]

;其散文著述巨集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9樓:蟻昂雄賞敬

1.蘇軾在詞境擴大,詞風變革等方面,開創了詞創作的新階段,為詞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從而奠定了他在詞史上的重要地位。

2.蘇軾擴大了詞的題材,提高了詞的意境,開創了詞的新境界。

3.蘇軾以詩為詞,恢巨集豪放,提倡一種陽剛之美的新詞風。

4.蘇軾改變了晚唐五代詞家婉約之風,成為後來豪放詞派的開拓者。

蘇軾詞的藝術特點以及對豪放派的貢獻

蘇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什麼影響 1000字 200

10樓:米圓滾滾手作娘

一、蘇軾與古代文學的人文主義精神

在文學觀上,蘇軾主張「輸寫腑臟」、「達物之妙」、「道已所欲言」。他否認文學作品是「含養義理」的結果,認為文學作品是「凡耳目之所接,雜然有獨於中而發生詠歎」的產物。他反對把文學作為某種學說的工具,主張寫作應有充分的表達自由,否認一切標準格式。

他提出「意盡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的觀點,認為「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不應受任何觀念的束縛。他在談自己的創作體會時直言:「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他的作品真正做到自己所推崇的「莫之求而自然」的渾然天成的境界。

蘇軾崇尚自然、輕視倫理的文學觀念,是對二程兄弟的「作文害道」、「學詩妨事」的文道不兩立觀點的否定。它倡導文學直抒人的自然情感,把人從絕對道德律令的禁錮中解脫出來,從而為文學真實地表現生命個體的主觀精神世界開闢了道路。

由於蘇軾文學觀的巨大影響,中國文化史上曾一度出現過「程學盛南蘇學北」的時期,蘇軾文學理論形成了與程朱理學分庭抗禮之勢。更為重要的是,蘇軾的思想實際上也是明代文學解放思潮的先聲。明代公安派袁巨集道師法蘇輕的隨筆小品,以實踐其「獨抒性靈」的主張。

明代中後期,在文學上以人的自然之性對抗理學的「天理」,肯定了人的「私慾」存在的合理性,追求個性自由。這些觀點與蘇軾是一致的。在這一思潮的推動下,出現了「三言」、「兩拍」、《牡丹亭》等以大膽衝破傳統禮教藩籬、追求情愛和物質利益為主題的人文主義文學作品。

以此觀之,蘇軾對中國古代文學人文主義運動的出現有首倡之功。

二、蘇軾與古代士人儒道互補的人格精神

蘇軾以儒道交替為主調的人生觀,反映了封建**時代知識分子在極為有限的自由時空中尋求生命價值實現途徑的獨特心態。隨著宋代以後封建君主個人**的加劇,文人士大夫們的人格被進一步壓縮,其個人的理想往往被至高無上的皇權所粉碎。他們不得不通過恬淡生活的追求以自娛,退隱山林,保持品節,超然於物外。

然而,對於不少有志之士來說,一旦有了機會,他們就表現出急切的建功立業之心,為維護封建統治失序而殫思竭慮。這是一種「儒道互補」的人格模式。

「儒道互補」人格模式與傳統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主張是一致的。蘇軾與陶淵明都是這一人格模式的典型代表。蘇軾晚年幾乎把陶淵明詩全部和了一遍。

這不僅使蘇詩在藝術上攀升到了更新的高度,而且使蘇軾與陶淵明一起,成為中國古代兩個「儒道互補」人格模式的典範。以蘇輕絕妙的詩詞、文賦為載體,以共獨特的人格魅力為榜樣,「儒道互補」對封建時代後期的知識分子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成為他們所普遍奉行的人格模式。

對中國美術的理解和認識,談談你對中國美術的意識特徵的認識和理解

太嚴禁了,思想侷限,沒有西方的大膽。藝術風格不一樣,還有因為地方的差異,人們的思想意境不同 談談你對中國美術的意識特徵的認識和理解 美的定義 其實定義本身就一種對美的侷限,就象人類意識信仰與懷疑的關係一樣,美也需要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我們需要一種認識的基礎,然後在這樣的一種層面之上進行理解,不同的自...

中國美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中國美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中國美國在世界文史上沒什麼地位啦,達芬奇 凡高 畢加索全是外國的著名畫家,可中國呢?不過現在中國的國畫是我們的國萃,藝術含量很高 怎麼現在的國人都這樣啊 一點都不正視我們的傳統文化西方從寫實到抽象 從古專典主義屬到浪漫主義再到超現實主義 而他們現在搞的這些東西我們的老祖宗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了 那...

北京中國美術館的背景

1960年,中國美術家協會受文化部委託,開始籌建中國美術館。1962年,美術館主體工程完工,文化部繼續委託中國美術家協會代管。1963年6月,正式對外開放。1970年4月劃歸北京文化局領導。1975年收歸文化部領導。1990年進行了全面維修和加固。中國美術館是國家級造型藝術博物館。系建國十週年十大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