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園的孩子該如何管教

2021-09-18 09:48:16 字數 3444 閱讀 4429

剛入園的孩子該如何管教?現在很多小朋友入園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爸媽還是適應嗎?新學期開始,很多小朋友開始上了幼兒園,面對這一重要的改變和經歷,在孩子初入幼兒園的這一段時期內,我們父母要怎樣養育孩子呢?

no.1 幫孩子減輕分離焦慮

孩子大概在一歲三個月的時候,跟家人分開時他哭鬧的時間最長,體驗的痛苦也是最長的。3歲的時候孩子生理心理的發展比較成熟,也是專業領域推薦的入園年齡。

儘管如此,孩子入園之初,最常見的問題,很多時候最難以克服問題,或者最牽動父母內心的,仍然是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孩子跟父母有了很好的情感聯結之後,因為要分開,才產生的不安情緒。從情感發展來看,分離焦慮是正常的表現,不可避免,唯有減輕,隨後孩子會主動消除這樣不舒服的感覺。

父母幫孩子降低焦慮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增強他的能力。其中的重點要幫孩子提升溝通和自理能力。能力不僅跟年齡有關,與父母之前的養育方式關係也很大。

所以,父母們不用因為自己的孩子是下半年出生的,尤其是8月底出生的就憂心忡忡,擔心年齡小適應弱。有時孩子的強弱只是表面現象,離開父母后,孩子們會表現出超乎父母想象的「超能力」。

為什麼說溝通和自理能力最為重要呢?

我們試想一下:一個班三到四位老師,照顧二三十個小朋友,即使再細緻入微,也很難時刻關注著每一位小朋友,老師們的關注更多是大範圍群體的物件。所以當孩子有個體需求,比如想喝水,想玩什麼玩具,或者跟小朋友發生矛盾,有任何想法一定要懂得跟老師去溝通表達。

爸媽們,可以在家裡,像演節目一樣跟孩子進行演練,教孩子應該怎麼做。比如說他跟要喝水,練習固定句式:「老師,我渴了,我想喝水!」孩子習得語言表達後,可以在練習時提高難度,比如父母還可以假裝沒聽見。為什麼要這樣呢?

因為我們知道剛開始入園,教室裡通常嘈雜混亂一些,如果孩子跟老師隔著一些距離,說話聲音小的話,老師可能聽不到。因此,父母日常要鼓勵孩子大聲說話,直到老師聽到為止。或者直接走到某一位老師面前去拉她的衣服,讓老師注意到自己,再清晰地跟老師說想做什麼。

如果孩子有興趣,父母們還可以一起玩角色扮演遊戲,父母假裝是老師,孩子是小朋友;或者父母假裝是小朋友,孩子假裝是老師,讓孩子有機會換位去體驗和思考一下,這樣都能促進孩子有更好的溝通能力,這些能力具備以後,孩子的入園適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再簡單說一些自理能力,吃飯、喝水、如廁時脫提褲子、擦屁股、穿衣、洗手、擦鼻涕、選玩具等這些在班級一日活動中多次反覆需要的出現的自理事件,如果孩子能夠完全勝任,分離焦慮便會隨之消失,因為能照顧好自己生活的小朋友,會很自然地對班裡的玩具和新朋友產生興趣,開始勇敢地去探索。忙於滿足自己好奇心的孩子,又怎會有時間和精力固守在分離焦慮這件事情上呢?

所以,減輕焦慮就是要想辦法提高孩子的能力,讓孩子愛上幼兒園,跟班上老師和小朋友建立新的情感依戀。

no.2 知曉哪些表現是普遍和正常的

孩子剛入園的表現規律大致是下面這樣的:

第1-3天,孩子剛入園,最普遍的表現就是哭。有的孩子一邊哭一邊說找爸爸媽媽。也有的孩子扒著門要出去,不讓老師抱。也有的孩子專門粘住一個老師,如果某位老師第一天抱著孩子,以後孩子會天天就追尋著這位老師,老師上廁所,去取飯,都要跟隨她,形成一個新的依戀關係。

所以新入園,纏著某位特定老師不放,或是不停地拒絕其他老師的一切安撫,都是普遍的表現,並不意味著孩子更喜歡哪位老師,或者是哪位老師對孩子更好,其他老師不夠關注孩子。這種情況多數發生在第一週。

第4-6天,大部分孩子基本都能聽從老師的安排,吃完飯之後坐在小椅子上等著父母來接,父母來了之後,老師唸到孩子名字,孩子表現也各不相同:有的孩子非常開心,也有的孩子見到家長就會哭。但不同的表現都表明孩子能忍受跟家長在一定時間內分離,開心、哭和落淚表達的是對家長的想念和依戀,以及發洩自己的小委屈。

第2周,有的孩子在早上剛入園,或者中午午睡的時候會哭一會。但大部分的孩子情緒比第一週好了很多,相對比較平穩,在班裡也是偶爾能聽到個別孩子的哭聲。

結合對眾多孩子的後續觀察和追蹤,總結一下孩子入園之初的的行為表現,如果我們的孩子有以下的這些表現,那家長可以放心,這些都是非常普遍和常見的現象,不要過於憂慮。

哭鬧 孩子在幼兒園哭鬧,基本上是斷斷續續的。離開父母的時候傷心地哭,見到父母的時候高興地撲過來,這就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一個反應。 正是因為孩子愛爸爸媽媽,分離時才會不捨。說明孩子情感發展很正常。

說不想上幼兒園

很多孩子會在第二天或者是晚上睡覺之前,或者是在父母接到他之後,就立馬要求不上幼兒園,要在家裡玩。這都是正常的反應。要允許孩子這樣說,父母不必急於更正扭轉孩子的想法,要努力做一個傾聽者,讓他把焦慮、不安和不滿發洩出來。此時父母要給孩子大大的擁抱,順著孩子說,陪孩子進行親子游戲。

回家吃得多

入園之初,一方面孩子自身焦慮,另一方面即使孩子不焦慮,有其他孩子在旁邊哭鬧,也會影響孩子的吃飯,所以大部分孩子剛入園都不會吃太多。而且幼兒園的活動會比家裡的活動量會大一些,消耗的也比較多,所以孩子回家後,常會像「餓狼」一般搜尋食物,這也是正常的表現。

但父母儘量不要讓孩子進食過多甜食和肉食,這些容易讓孩子出現積食,秋季天氣逐漸轉涼,孩子積食+著涼,便會很容易發燒生病。孩子一旦剛入園就生病,勢必為一學期的適應都帶來更大的挑戰。

夜裡哭醒

剛上幼兒園,大部分孩子會很累,很早就睡下,也有個別的孩子夜裡會驚醒,哭著說我不要去幼兒園,家長看著會很心疼。這時,父母只要耐著性子安撫即可,輕拍孩子,捋一捋身體和胳膊,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在這裡,一直陪著你,別怕啊!是不是做噩夢了是嗎?沒事兒,爸媽都在這裡呢!」儘量讓孩子繼續熟睡。

只要班上老師反饋孩子能融入各個環節,跟隨大家一起遊戲,那麼入園之初,孩子在飲食和情緒行為上,有些不同往常的表現,基本都屬於正常,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逐漸消失。

無論如何,入園對孩子也是個「應激事件」,需要時間來適應。就像我們突然吃了一口辛辣的食物一樣,無論耐受力如何,那種痛的感覺總是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消除。

no.3 多用肢體語言安撫孩子的情緒

最好的安撫方式就是抱著孩子,給他充足的肢體語言交流。孩子哭的話,父母去親一親他,摸摸他的頭。安撫孩子父母都有自己的妙招,比如跟他咬耳朵,去親他的額頭,捏捏他的脖子,去撫摸一下後背,把孩子舉高高。父母只要記得一點即可,這時候,再多的言語交流,都不如你一個深深的擁抱。

不用再去問太多的事情,有一些東西迴避也許是最好的,不用追著問,在幼兒園吃什麼?你餓不餓?今天過得怎麼樣?有沒有跟小朋友打架?這些對話其實都不能有很好的安撫作用,只會引發孩子的更多的傷心和抗拒。

另外一種安撫方式,就是給孩子講講父母今天都幹什麼了。比如,寶貝去吃飯的時候,媽媽在上班的路上;寶貝跟小朋友遊戲的時候,媽媽在跟同事開會。如果孩子能夠想象出他所在的那個時空裡,爸爸媽媽在做什麼,孩子的焦慮就會大大的降低。因為他會覺得跟父母在內心深處是不分離的,在心理上是有很好的聯結,自己上幼兒園只是暫時在空間上跟父母有所分離而已。

no.4 有智慧地跟老師進行溝通

老師也是人,也很需要鼓勵,如果父母能看到老師的努力並給予認可,不僅會讓老師關注到你的孩子,對全班的孩子都有好處。比如說你注意到老師嗓子啞了,只是簡單關心一下,提醒老師多喝點水。瞬間就會讓老師覺得心裡暖暖的。

父母還可以通過各種小事情,向老師傳遞這樣一個資訊:我們是非常信任老師,對於照顧孩子,老師一定是已經盡力。

這些小建議,並不是讓家長在情感上「賄賂」老師,而是要主動跟老師建立相互信任相互鼓勵的合作關係,讓孩子成長的受益最大化。

孩子任性如何管教,如何管教脾氣暴躁任性的孩子

任性是孩子一種常見不正常的心理狀態的反映。也是他們要挾父母,滿足自己某種要求的一種手段。任性對孩子來說又是建立在父母對其行為的妥協基礎上的報償。父母對待任性的孩子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糾正,會使孩子的任性無所控制的發展,後果不堪設想。那麼,如何矯正孩子的任性呢?一 挖根究底,找其原因。對任性孩子的行為矯正...

入園的孩子家長必讀

入園的孩子家長必讀 寶寶要上幼兒園了,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也可以讓我們休息休息,這一天帶孩子著實的累。當父母的都會有這樣的感觸,比較盼著孩子到上幼兒園,這樣就像當與解放了一半了。可是隨之伴隨來的問題也出現了,發現送孩子去幼兒園就像給他們吃了什麼藥或者打針一樣,害怕 抗拒 哭鬧。反應時這樣的激烈。讓家長...

如何管教調皮的小孩子

你是後母吧?小孩子調皮是他的天性,我家小孩就是哄大的 孩子是要教育的 不是說打罵就能教好孩子的.適當的去與她們溝通 也反省下自己是否對與錯.加強對孩子正確的教育 最主要的去主動與她溝通 這樣更能深入去了解兒女需要什麼 如何才能向大人表達自己內心的絲語 個人建議,不必過於在乎這件事。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