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普文言文(快哦謝了!),趙普文言文的翻譯

2021-09-09 02:39:11 字數 6574 閱讀 9535

1樓:伊憶子綦

1.用,拿 動詞

2.用,拿 動詞 用作被動語氣

3.拿, 把 動詞

4.連詞 相等於「而」 表承接

5.來,介詞.

2樓:金在歆

2.介詞 拿

3.介詞 把

4.連詞 相等於「而」 表承接

3樓:匿名使用者

以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部首筆畫

部首:人 部外筆畫:2 總筆畫:4

五筆86:nywy 五筆98:nywy 倉頡:vio

筆順編號:5434 四角號碼:2870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4ee5

基本字義

1. 用,拿,把,將:~一當十。~苦為樂。~身作則。~鄰為壑。~訛傳訛。~往鑑來。

2. 依然,順,按照:~時啟閉。物~類聚。

3. 因為:~人廢言。勿~善小而不為。不~物喜,不~己悲。

4. 在,於(指時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 目的在於:~待時機。~儆效尤。

6. 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求。

7. 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前。~內。

8. 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得~。

9. 古同「已」,已經。

10. 太,甚:不~急乎?

11. 及,連及:富~其鄰。

詳細字義

〈動〉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義:用)

2. 同本義。有一部分現已弱化成了介詞 [use]

以,用也。——《說文》

以,用也。——《小爾雅》

凡師能左右之曰以。——《左傳·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傳·定公十年》

純以形式。——蔡元培《圖畫》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論語》

3.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願認錯受罰);以疏間親(關係疏遠的人離間關係親密的人);以耳為目(把聽到的當作親眼目睹的);以指測河(用手指測量河水的深淺。比喻達不到目的)

4. 使,令 [take]

向欲以齊事王攻 宋也。——《戰國策》

5. 又如:以彰其慢(公開過失);以介眉壽(祝壽之詞);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6. 憑藉;仗恃 [depend on]

富國以農,距敵恃卒。——《韓非子》

7. 認為,以為 [consider as ]

我以日始出。——《列子·湯問》

8. 又如:以眾暴寡(以人多勢眾的一幫去欺凌、**人少勢弱的一方)

9. 做,從事 [do]

教育事業最有意義,情願終身以之的。——葉紹鈞《倪煥之》

〈名〉1. 原因,緣故 [reason]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詩·邶風》

2. 無固定職業的人 [unoccupied person]

以閒民。——《拾雅》

候疆候以。——《詩·周頌》

3. 以色列的簡稱 [israel]。如:阿以戰爭

〈介〉1. 把,拿 [using;taking;by means of ]——表示對事物的處置

俱以情告。——《世說新語·自新》

以刀劈狼。——《聊齋志異·狼三則》

2. 又如:以力服人(用強制的手段使人服從)

3. 依,按,憑 [in accordance with;by]——表示動作行為的憑藉或前提。猶言憑、根據

何以謂之文。——《論語》

以殘年餘力。——《列子·湯問》

以我酌油知之。——宋· 歐陽修《歸田錄》

以大中丞撫 吳者。—— 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以鄉人子謁餘。——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以其智力為也。——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

4. 又如:以膺大統(繼承帝位);以天自諉(聽天由命);以時(按時;依時)

5. 在,於 [in]——表示行動的時間、處所或範圍

賞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斷刑論》

以八月十三日斬於市。——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餘以乾隆。—— 清· 姚鼐《登泰山記》

6. 從,自,由 [from]——表示行動或變化的起點

自古於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潛夫論》

今以長沙, 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史記》

7. 又如:以下(下等;下層);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調簡(清代府、州、縣缺,有繁有簡,分為最要、要、中、簡四等。

如山東是繁缺,安徽是簡缺,從山東到安徽,是以繁調簡);以郄視文(從縫隙裡看雜色文采。比喻見識淺陋狹隘)

《連》1. 為 [in order to;so as to;for]。如:以身殉職(為忠於本職工作而貢獻出生命);以為後圓(為以後作打算)

2. 因為,由於 [because of]——表示行為產生的原因

以貪勤民。——《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吾以捕蛇獨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成以其小,劣之。——《聊齋志異·促織》

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託落。——清· 袁枚《祭妹文》

以數諫故。——《史記·陳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

3. 又如:以致(表示由於上文所說的情況,引出了下文的結果);以人廢言(由於人不好,對其言論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祿而危害身體);以私害公(謂因私情而損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舊指**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廢食(由於吃飯打噎,便不敢再進食。

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應做的事情);以辭害意(因拘泥於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4. 和,而 [and;as well as ]——表示並列關係

夷以近。——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載以來。——清· 周容《芋老人傳》

一雞瞥來,徑進以啄。——《聊齋志異·促織》

5. 則,那麼 [then]——表示條件關係

戰而不勝,以亡隨其後。——《戰國策》

6. 才 [only]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蘇洵《六國論》

以至於寸。(才達到一寸。)——《後漢書·列女傳》

7. 表目的或結果等 [aim;target]

智叟無以應。——《列子·湯問》

〈助〉1. 用在單純方位詞或時間詞之前,表示時間、方位、數量、質量、範圍之類的界限

日觀以西峰。——清· 姚鼐《登泰山記》

2. 加在句中,表示語氣的舒緩或調整節奏

微我無酒,以敖以遊。——《詩·邶風》

3. 加在句尾,表示肯定語氣

夫晴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戰國策》

4. 加在能願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如:可以;得以; 能以

(1)把,拿 [using;taking;by means of ]——表示對事物的處置

後面自己找吧!!!要勤奮一點!!!

4樓:時以彤

普又以其人奏:把

太祖常勸以讀書:拿

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把(搭配「為」把……當作)跪而拾之以歸:相當於「而」(注:「相當於」而不是「通」或「同」它不是通假字,只能寫「相當於」不然會批錯,本人吃過虧)連詞表順承

趙普文言文的翻譯

5樓:

原文: 《趙普》

1、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

2、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

3、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

4、既薨家人發篋視之,《論語》二十篇也。

5、普性深沉有岸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

6、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

7、嘗奏薦某人為某官,太祖不用。

8、普明日復奏其人亦不用。

9、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牘擲地,普顏色不變,跪而 拾之以歸。

10、他日補綴舊紙,復奏如初。

11、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譯文:1、趙普年輕時,熟悉官吏事物,他學問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勸勉他讀書。

2、(他)晚年讀書很勤奮,每次回到自己的住宅,關上門,開啟箱子取出書,整天讀書。

3、等到第二天辦理政務,處理決斷非常快。

4、(他)死後家裡人開啟書箱一看,原來是一部《論語》啊。

5、趙普性情沉著嚴肅剛正,儘管對人常嫉妒刻薄,但能把天下事作為自己的責任。

6、宋朝初年,在宰相職位的人大多拘謹且遇事沉默不語。趙普卻剛毅果斷,沒有人能與他相比。

7、(他)曾經推薦某人擔任某官,宋太祖不採納。

8、趙普第二天又上奏請求啟用此人,太祖還是沒用。

9、第三天,趙普還是上奏這個人,太祖生氣了,撕碎他的奏章扔在地上,趙普面色不改,跪在地上把碎紙片拾起來帶回了家。

10、過些日子,他將舊紙片縫補好,再次像當初一樣上奏。

11、宋太祖才醒悟,終於任用了這個人。

趙普(922年-992年),字則平,幽州薊人,後徙居洛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顯德七年(960年)正月,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以黃袍加於趙匡胤之身,推翻後周,建立宋朝。

乾德二年(964年),任宰相,協助太祖籌劃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

992年七月因病辭世,追封真定王,賜諡"忠獻",親撰並書寫八分字神道碑賜之。

鹹平元年(998年),追封普為韓王。次年,又詔普配饗太祖廟。趙普雖讀書少,但喜《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對後世很有影響,成為以儒學治國的名言。

6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 普少 習吏事,寡 學術,及 為相,太祖常勸 以讀書。

字詞:年少 熟悉 少 學問 等到 做 勸勉 用

譯文: 趙普年輕時,熟悉官吏事物,他學問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勸勉他讀書。

原文: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 第, 闔戶 啟 篋取書,

字詞: 放下 自己 大住宅 關門 開啟 (qiè)箱子

譯文:(他)晚年讀書很勤奮,每次回到自己的住宅,關上門,開啟箱子取出書,

原文:讀之竟日。及 次日臨政,處決如流。 既薨

字詞: 整 等到 第二 古稱諸侯或大官的死

譯文:整天讀書。等到第二天辦理政務,處理決斷非常快。(他)死後

原文:家人發 篋 視 之,《論語》二十篇也。

字詞: 開啟 箱子 它,箱中東西

譯文:家裡人開啟書箱一看,原來是一部《論語》啊。

原文:普性深沉有岸谷, 雖多 忌 克, 而能以天下事為

字詞: 沉著 嚴肅、剛正 儘管 嫉妒 刻薄 但 「把……作為」

譯文:趙普性情沉著嚴肅剛正,儘管對人常嫉妒刻薄,但能把天下事作為

原文: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 循默

字詞: 形容過分拘謹照章辦事 言語不多

譯文:自己的責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職位的人大多拘謹且遇事沉默不語。

原文:普剛毅果斷, 未 有其比。

字詞: 他,代趙普

譯文:趙普卻剛毅果斷,沒有人能與他相比。

原文:嘗 奏薦某人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 復奏其人

字詞:曾經 擔任 第二天 又

譯文:曾經推薦某人擔任某官,宋太祖沒有用。趙普第二天又上奏請求啟用此人。

原文:亦不用。明日,普 又 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

字詞:還 第三天 再一次 將、把 撕碎

譯文:太祖還是沒用。第三天,趙普還是上奏這個人,太祖生氣了,撕碎

原文:案牘 擲地,普顏 色不變,跪而 拾之 以 歸。

字詞: 奏章 扔 面容 顏色 連詞 回家

譯文:他的奏章扔在地上,趙普面 色不改,跪在地上把碎紙片拾起來帶回了家。

原文:他日 補綴 舊紙,復 奏如初。

字詞: 縫補 再次

譯文:過些日子,他將舊紙片縫補好,再次像當初一樣上奏。

原文:太祖乃 悟, 卒用其人。

字詞: 才 醒悟 終於

譯文:宋太祖才醒悟,終於任用了這個人。

(三)全文翻譯:

趙普年輕時熟悉官吏(應處理)的事務,學問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勸說他要讀書。趙普晚年讀書勤奮,每次(退朝後)回到自己的住宅,關上門開啟書箱拿出書,整天讀書。等到第二天處理政務,處理決斷很快。

他死後,家裡的人開啟書箱看到裡面的書籍,原來是一部《論語》。

趙普性情沉著且為人嚴肅剛正,雖然對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夠以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職位上的人,大多過分謹慎拘於小節,按常規辦事,不多言語,趙普卻剛毅果斷,沒有誰能和他比的。他曾經上奏推薦某人擔任某個官職,太祖不用這個人。

趙普第二天又上奏請這個人(擔任某官),太祖還是不用。第三天,趙普又把這個人(擔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發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趙普臉色不變,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來回到家。過了些日子趙普把撕碎的舊紙片修補連線起來,又像當初一樣上奏。

太祖這才清醒過來,終於任用了那個人。

教材簡析

文章圍繞「以天下事為己任」的中心,選擇了「刻苦讀書、奏薦人才」兩件事。理解文章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的寫法。在具體的敘事中善用細節刻畫人物是本文最大的特色,人物的舉手投足間盡顯其品質。

寫趙普刻苦讀書,描寫的「闔戶啟篋取書」的細節,一個「闔」字表明排除一切干擾,專心讀書,見決心之大;奏薦人才,「跪而拾之……顏色不變」「補綴」的細節描寫,更是彰顯出趙普超人的毅力和堅定的意志。

文言文趙普習題求解,文言文 趙普 習題求解

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 論語 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嘗奏薦某人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復奏其人,亦不用....

誰有趙晉翻譯,趙普文言文的翻譯

趙普年輕時熟悉官吏 應處理 的事務,學問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勸說他要讀書。趙普晚年讀書勤奮,每次 退朝後 回到自己的住宅,關上門開啟書箱拿出書,整天讀書。等到第二天處理政務,處理決斷很快。他死後,家裡的人開啟書箱看到裡面的書籍,原來是一部 論語 趙普性情沉著且為人嚴肅剛正,雖然對人忌妒刻薄,但...

閱讀文言文《趙普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

1 熟悉 處理政務 曾經 把 撕碎2 略 3 刻苦讀書 奏薦人才 4 跪而拾之 顏色不變 補綴舊紙,復奏如初 寫出了趙普的沉著鎮定 寫出了趙普超人的毅力和耐心 堅定的意志。表現了趙普為國薦才的精神。5 程門立雪 鑿壁借光 讀書破萬卷 開卷有益 然荻讀書 玉不琢,不成器 故事 略 意思對即可 閱讀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