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的核心理論是什麼,你怎麼看?

2021-09-07 09:02:13 字數 1217 閱讀 7050

著名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說過:「孩子出生第二天教育就已經遲了一天」。

為什麼要早教?

從認知神經科學來看,0到3歲是我們的人類大腦從結構和功能發育來說非常好的**階段。

嬰兒出生時腦重量約為370克,此後第一年內腦重增長速度最快,6個月時為出生時的2倍,佔**腦重的50%,而兒童體重要到10歲才達到**的50%。可見大腦發育大大超過了身體發育的速度。第一年末時,腦重接近**腦重的60%,到第二年末時,約為出生時的3倍,約佔**腦重的75%,到三歲時,腦重已接近**的腦重的範圍,以後發育速度變慢。寶寶在出生後3年內,良好的刺激對腦力的功能和結構,無論在生理和生化方面,都有重要的影響。

為什麼腦的重量會越來越重?

在這個階段裡面,我們的人類大腦已經形成了絕大部分的神經元(負責資訊加工的細胞)網路系統,這個系統一直到孩子成長到十歲都能夠保持一個相對的穩定。在這個時期我們大腦裡面的神經纖維突觸(軸突和樹突)聯絡是非常密集的,也就是我們的腦細胞容量非常非常的大,要遠遠高於我們真正所需要的腦容量。在這之後我們的突觸就會完成一個專業上稱之為髓鞘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裡我們的大腦突觸在數量上會大大地削減,也就是相當一部分的突觸會退化或者是消失。這個過程其實不是一個消極的過程,它真正體現出來使我們大腦的資訊傳遞得更加精確化,目的更加直接更加準確的過程。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不多次地去刺激這些突觸、去使用它,它真的就會消失。所以在零歲到三歲這個階段也就是我們大腦的發育期,家長能夠給孩子方方面面的刺激,對於我們腦神經迴路的形成是具有絕對影響作用的。這也是從科學角度上來看早教的意義所在。

早教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要給予寶寶丰富的環境刺激。也就是早教實際需要父母在得到了一些比較專業的指導和培訓的基礎上,在日常的點點滴滴、日積月累的日常生活中,在良好的親子互動中,通過孩子和父母積極的交流,讓孩子在耳濡目染的學習和模仿中逐漸接受教育。

所以說我們的早教不單上早教課也不單是父母教孩子,父母也要做好自己。早教從更大範圍說就是一個家庭的良好氛圍的形成。 父母能夠更好的做自己,同時也能夠引領孩子,更好地讓孩子成長。

奧地利社會哲學家華福德教育創始人魯道夫·史代納多次提到過的有利於兒童早期教育的本質經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愛與溫暖

2. 對環境的關注與對感覺的培養

3. 具有創造性與藝術性的體驗

4. 值得兒童模仿的有意義的成年人行為

5. 自由的、充滿想象力的玩耍

6. 對童年的成長力的保護

7. 感恩、敬畏和好奇心

8. 快樂、幽默和幸福

9. 成年人是在內在發展的道路上

一歲多的寶寶該怎樣早教呢?你怎麼看?

雖然我剛帶著元寶經歷了一歲多的生活,但是對於早教這個問題,我一直持保留態度。首先,1歲多的孩子,處於智力發育的萌芽階段,不適宜大量的針對性早教訓練,建議僅僅針對五感 觸覺 味覺 聽覺 嗅覺 視覺 進行一定的訓練,其中精細動作訓練應該是重點,其次是大運動 平衡能力 跑跳能力的啟蒙訓練,至於 美術等方面...

心理學主要的核心理論是什麼,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心理學有許多分支,除普通心理學外,還有生理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理論心理學 實驗心內理學 容比較心理學 安全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 醫學心理學等。每一分支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心理現象。但是任何一個分支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對心理和生理現象的總的看法,如心理學的物件和方法,心理的裨和心理現...

心理罪的順序是什麼 應該怎麼看

前傳 第七個讀者 第一部 心理罪 畫像 第二部 心理罪 教化場 第三部 心理罪 暗河 第四部 心理罪 城市之光 拓展資料 1.作品簡介 心理罪 是一部2007年由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雷米。心理罪 以 的形式,為犯罪心理畫像技術的實踐意義提供了有力佐證。作品中富含犯罪心理學 法學 刑事偵查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