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阿房宮賦中的特殊句式和詞類活用

2021-08-04 13:33:08 字數 7303 閱讀 2602

1樓:116貝貝愛

特殊句式:

1、判斷句: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白話釋義:滅亡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啊。

2、省略句: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

白話釋義:原來是一座長橋躺在水波上,沒有起雲,為什麼有龍?原來是天橋在空中行走,不是雨過天晴,為什麼出虹?

詞類活用:

1、六王畢,四海一(畢,完結,指為秦國所滅;一,數詞作動詞,統一)

2、驪山北構而西折(北、西,名詞作狀語,向北、向西 驪山,從驪山 ,名作狀)

3、長橋臥波,未云何龍?(雲,名詞作動詞,出現了雲;龍,名詞作動詞,出現了龍)

創作背景:

寫於唐敬宗寶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歲。杜牧所處的時代,政治腐敗,階級矛盾異常尖銳,而藩鎮跋扈,吐番、南詔、回鶻等紛紛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國,已處於崩潰的前夕。杜牧針對這種形勢,極力主張內平藩鎮,加強統一,外御侵略,鞏固國防。

為了實現這些理想,他希望當時的統治者勵精圖治、富民強兵,而事實恰恰和他的願望相反。

唐穆宗李恆以沉溺聲色送命。接替他的唐敬宗李湛,荒淫更甚,“遊戲無度,狎暱群小”,“視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進見”。又“好治宮室,欲營別殿,制度甚廣”。

並命令度支員外郎盧貞,“修東都宮闕及道中行宮”,以備遊幸(《通鑑》卷二四三)。

對於這一切,杜牧是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啟》中明白地說:“寶曆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

”可見《阿房宮賦》的批判鋒芒,不僅指向秦始皇和陳後主、隋煬帝等亡國之君,而主要是指向當時的最高統治者。

2樓:belieber囧囧

詞類活用

1.六王畢,四海一(畢,被動用法,被滅亡;一,數詞作動詞,統一)

2.驪山北構而西折(北、西,名詞作狀語,向北、向西)

3.長橋臥波,未云何龍?(龍,名詞作動詞,出現了龍)

4.複道行空,不霽何虹?(虹,名詞作動詞,出現了彩虹)

5.輦來於秦(輦,名詞作狀語,坐輦車)

6.朝歌夜弦(歌、弦,名詞作動詞,吟唱、彈奏)

7.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收藏,經營,精英,動詞作名詞,皆譯為金玉珠寶等物)

8.鼎鐺玉石,金塊珠礫(鼎,玉,金,珠,名詞作狀語,把寶鼎當作…… ,把玉石當作…… , 把**當作…… ,把珍珠當作……)

9.後人哀之而不鑑之(鑑,意動用法,以……為鑑)

10.廊腰縵回(廊、腰,名詞作狀語,像人腰一樣,像綢子一樣)

11.蜂房水渦(蜂房、水渦,名詞作狀語,像蜂房,像水渦)

12.族秦者秦也(族,名詞作動詞,滅族)

特殊句式:

1、判斷句

1)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4)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5)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2、被動句

1)輸來其間

2)函谷舉

3、倒裝句

1)賓語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

2)定語後置

(1)有不得者三十六年

(2)釘頭磷磷

(3)瓦縫參差

(4)管絃嘔啞

3)介詞結構後置(狀語後置)

(1)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

(2)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

(3)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

(4)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

(5)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

(6)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

(7)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4、省略句

1)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

2)剽掠其人

3)可憐焦土

古今異義:

①各抱地勢,鉤心鬥角(古義:宮室建築的精巧 ;今義:指人各用心機,互相排擠)

②一宮之間,而氣候不同齊( 古義:指天氣(雨雪陰睛)的意思;今義:指一個地區的氣象概況)

③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古義:蒐集儲存;今義:籌劃、計劃或組織 )

④可憐焦土( 古義:可惜;今義:憐憫 )

一詞多義

一:1、 六王畢,四海一(統一。)

2、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數詞。)

3、 黃鶴一去不復返(一旦。)

4、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全,都。)

5、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專一。)

6、 合從締交,相與為一(一體。)

愛:1、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愛。)

2、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愛護。)

3、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吝惜。)

4、 晉陶淵明獨愛菊(喜歡。)

取:1、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奪取。)

2、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提取。)

3、 今入關,財物無所取(拿。)

4、 留取丹心照汗青(著,助詞。)

族: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滅族。)

2、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雲者(類。)

3、 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焉:1、 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盤旋著,屈曲著,像蜂房水渦。……的樣子。)

2、 或師焉,或不焉(有的句讀向老師學習,有的疑惑,卻不向老師學習。助詞。)

3、 且焉置土石(何況往**放置土石?**。)

4、 焉用亡鄭以陪鄰(怎麼用滅亡鄭國來增強鄰國的力量呢?怎麼。)

5、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堆積土成為山,風雨在那裡興起了。於之。)

而:1、 驪山北構而西折(它從驪山北麓建構,折向西面。)

2、 不敢言而敢怒(不敢講話,卻敢在心裡憤怒。)..

3、 誰得而族滅也(誰能夠滅他們的族呢?)

4、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教他們讀書,幫助他們學習句讀的。)

5、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並且經常複習它,不也是很高興的事嗎?)

夫:1、 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國各自愛護他們的百姓,就有足夠的力量來抗拒秦國。)

2、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大國,難以測量啊,害怕有埋伏啊。)

予觀夫巴陵勝狀(我看那巴陵的美景。)

《阿房宮賦》中的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 5

3樓:belieber囧囧

詞類活用

1.六王畢,四海一(畢,被動用法,被滅亡;一,數詞作動詞,統一)

2.驪山北構而西折(北、西,名詞作狀語,向北、向西)

3.長橋臥波,未云何龍?(龍,名詞作動詞,出現了龍)

4.複道行空,不霽何虹?(虹,名詞作動詞,出現了彩虹)

5.輦來於秦(輦,名詞作狀語,坐輦車)

6.朝歌夜弦(歌、弦,名詞作動詞,吟唱、彈奏)

7.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收藏,經營,精英,動詞作名詞,皆譯為金玉珠寶等物)

8.鼎鐺玉石,金塊珠礫(鼎,玉,金,珠,名詞作狀語,把寶鼎當作…… ,把玉石當作…… , 把**當作…… ,把珍珠當作……)

9.後人哀之而不鑑之(鑑,意動用法,以……為鑑)

10.廊腰縵回(廊、腰,名詞作狀語,像人腰一樣,像綢子一樣)

11.蜂房水渦(蜂房、水渦,名詞作狀語,像蜂房,像水渦)

12.族秦者秦也(族,名詞作動詞,滅族)

特殊句式:

1、判斷句

1)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4)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5)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2、被動句

1)輸來其間

2)函谷舉

3、倒裝句

1)賓語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

2)定語後置

(1)有不得者三十六年

(2)釘頭磷磷

(3)瓦縫參差

(4)管絃嘔啞

3)介詞結構後置(狀語後置)

(1)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

(2)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

(3)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

(4)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

(5)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

(6)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

(7)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4、省略句

1)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

2)剽掠其人

3)可憐焦土

古今異義:

①各抱地勢,鉤心鬥角(古義:宮室建築的精巧 ;今義:指人各用心機,互相排擠)

②一宮之間,而氣候不同齊( 古義:指天氣(雨雪陰睛)的意思;今義:指一個地區的氣象概況)

③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古義:蒐集儲存;今義:籌劃、計劃或組織 )

④可憐焦土( 古義:可惜;今義:憐憫 )

一詞多義

一:1、 六王畢,四海一(統一。)

2、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數詞。)

3、 黃鶴一去不復返(一旦。)

4、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全,都。)

5、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專一。)

6、 合從締交,相與為一(一體。)

愛:1、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愛。)

2、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愛護。)

3、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吝惜。)

4、 晉陶淵明獨愛菊(喜歡。)

取:1、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奪取。)

2、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提取。)

3、 今入關,財物無所取(拿。)

4、 留取丹心照汗青(著,助詞。)

族: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滅族。)

2、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雲者(類。)

3、 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焉:1、 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盤旋著,屈曲著,像蜂房水渦。……的樣子。)

2、 或師焉,或不焉(有的句讀向老師學習,有的疑惑,卻不向老師學習。助詞。)

3、 且焉置土石(何況往**放置土石?**。)

4、 焉用亡鄭以陪鄰(怎麼用滅亡鄭國來增強鄰國的力量呢?怎麼。)

5、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堆積土成為山,風雨在那裡興起了。於之。)

而:1、 驪山北構而西折(它從驪山北麓建構,折向西面。)

2、 不敢言而敢怒(不敢講話,卻敢在心裡憤怒。)..

3、 誰得而族滅也(誰能夠滅他們的族呢?)

4、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教他們讀書,幫助他們學習句讀的。)

5、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並且經常複習它,不也是很高興的事嗎?)

夫:1、 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國各自愛護他們的百姓,就有足夠的力量來抗拒秦國。)

2、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大國,難以測量啊,害怕有埋伏啊。)

予觀夫巴陵勝狀(我看那巴陵的美景。)

阿房宮賦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

4樓:匿名使用者

〔一〕統一。

〔蜀山兀,阿房出〕四川的山光禿了,阿房宮出現了。兀,山高而上平。這裡形容山上樹木已被砍伐淨盡。出,出現,意思是建成。

〔覆壓三百餘里〕(從渭南到咸陽)覆蓋了三百多裡地。這是形容宮殿樓閣接連不斷,佔地極廣。覆壓,覆蓋。

〔隔離天日〕遮蔽了天日。這是形容宮殿樓閣的高大。

〔驪山……咸陽〕(阿房宮)從驪山北邊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陽(古咸陽在驪山西北)。走,趨向。

〔二川溶溶〕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緩流的樣子。

〔廊腰縵回〕走廊寬而曲折。廊腰,連線高大建築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所以這樣說。縵,縈繞。回,曲折。

〔簷牙高啄〕(突起的)屋簷(像鳥嘴)向上噘起。簷牙,屋簷突起,猶如牙齒。

〔各抱地勢〕各隨地形。這是寫樓擱各隨地勢的高下向背而建築的狀態。

〔鉤心鬥角〕屋角向心,像鉤一樣,互相聯絡;屋角相向,又像兵戈相鬥。心,屋心。角,簷角。

〔盤盤焉,囷囷(qūn qūn)焉,蜂房水渦〕盤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渦。焉,相當於“凜然”“欣然”的“然”。樓閣依山而築,所以說像蜂房,像水渦。

盤盤,盤旋的樣子。囷囷,屈曲的樣子。

〔矗不知其幾千萬落〕矗立著不知它們有幾千萬座。矗,形容建築物高高聳立的樣子。下文“杳不知其所之也”的“杳”,用法 與此相同。落,相當於“座”或者“所”。

〔長橋臥波,未云何龍〕長橋臥在水上,沒有云怎麼(出現了)龍?《易經》有“雲從龍”的話,所以人們認為有龍就應該有云。這是用故作疑問的話,形容長橋似龍。

〔複道〕在樓閣之間架木築成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叫做複道。

〔冥迷〕分辨不清。

〔歌臺暖響,春光融融〕意思是說,人們在臺上唱歌,歌樂聲響起來,好像充滿著暖意。如同春光那樣融和。融融,和樂。

〔舞殿冷袖,風雨悽悽〕意思是說,人們在殿中舞蹈,舞袖飄拂,好像帶來寒氣,如同風雨交加那樣淒冷。

〔妃嬪媵嬙(qiáng)〕統指六國王侯的宮妃。她們各有等級(妃的等級比嬪、嬙高)。媵是陪嫁的人,也可以能成為嬪、嬙。下文的“王子皇孫”,指六國五侯的女兒,孫女。

〔辭樓下殿,輦(niǎn)來於秦〕辭別(六國的)樓擱宮殿,乘輦車來到秦國。

〔明星熒熒,開妝鏡也〕(光如)明星閃亮,是(官人)開啟梳妝的鏡子。熒熒,明亮的樣子。下文緊連的四句,句式相同。

〔漲膩〕漲起了脂膏(含有胭脂、香粉的洗臉的“脂水”)。

〔椒蘭〕兩種香料植物。

〔轆轆遠聽〕車聲越聽越遠。轆轆,車行的聲音。

〔一肌一容,盡態極妍〕任何一部分肌膚,任何一種姿容,都嬌媚極了。態,指姿態的美好。妍,美麗。

〔縵立〕久立。

〔幸〕封建時代皇帝到某處,叫“幸”。妃,嬪受皇帝寵愛,叫“得幸”。這裡的“幸”包括以上兩種意思。

〔三十六年〕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統一中國,到三十七年(前209年)死,做了十二年皇帝,這裡說三十六年,是舉其在位年數,形容時間長。

〔收藏〕指金玉珍寶等物。下文的“經營”“精英”也是這個意思。

〔剽(piāo)掠其人〕從人民那裡搶來。剽,搶劫,掠奪。人,民。唐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民為人。下文“人亦念其家”“六國各愛其人”“秦復愛六國之人”的“人”,與此相同。

〔倚疊〕積累。

〔鼎鐺(chēng)玉石,金塊珠礫〕把寶鼎(看作)鐵鍋,把美玉(看作)頭,把**(看作)土塊,把珍珠(看作)石子。鐺,平底的淺鍋。

〔邐迤(lǐ yǐ)〕連續不斷。這裡有“連線著”、“到處都是”的意思。

〔錙(zī)銖(zhū)〕古代重量名,一錙等於六銖,一銖約等於後來的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錙”“銖”連用,極言其細微。

〔負棟之柱〕承擔棟樑的柱子。

〔磷磷〕水中石頭突立的樣子。這裡形容突出的釘頭。

〔庚(yǔ)〕露天的穀倉。

〔九土〕九州。

〔**〕指秦始皇。

〔固〕頑固。

〔戍卒叫〕指陳涉吳廣起義。

〔函谷舉〕劉邦於公元前206年率軍先入咸陽,推翻秦朝統治,並派兵守函谷關。舉,拔、攻佔。

〔楚人一炬〕指項羽(楚將項燕的後代)也於公元前206年入咸陽,並焚燒秦的宮殿,大火三月不滅。

〔族〕作動詞用,滅族,殺死合族的人。

〔遞〕傳遞,順著次序偉傳下去。

阿房宮賦裡的關鍵詞解釋,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議

古今異義 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古義 宮室建築的精巧 今義 指人各用心機,互相排擠 詞類活用 1.六王畢,四海一 畢,完結,指為秦國所滅 一,數詞作動詞,統一 2.驪山北構而西折 北 西,名詞作狀語,向北 向西 驪山,從驪山 名作狀 3.長橋臥波,未云何龍?雲,名詞作動詞,出現了雲 龍,名詞作動詞,出...

借秦滅亡的教訓,目的是什麼,阿房宮賦總結秦滅亡的歷史教訓後提醒後人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出自 阿房專宮賦 最後一段屬。大意是 滅亡六國的是六國自己,而不是秦國 滅亡秦國的是秦國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本句揭示出六國與秦朝的滅亡,是由於它們的統治者只知道享受,不知道珍惜國力 不在乎百姓死活造成的。從而暗諷唐敬宗廣建宮室,是在走它們自取滅亡的老路...

杜牧的阿房宮賦指出,六國和秦統治者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杜牧的阿房宮賦指出,六國和秦統治者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鹽竟舷阜7977 阿房宮賦中總結出六國與秦國滅亡的最根本原因是?阿房宮賦中總結出六國與秦國滅亡的最根本原因是不愛民。原文中的句子 嗚呼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 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