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秦滅亡的教訓,目的是什麼,阿房宮賦總結秦滅亡的歷史教訓後提醒後人

2021-03-03 21:19:55 字數 3209 閱讀 4669

1樓:棋盤上的小棋子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出自《阿房專宮賦》最後一段屬。

大意是:滅亡六國的是六國自己,而不是秦國;滅亡秦國的是秦國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

本句揭示出六國與秦朝的滅亡,是由於它們的統治者只知道享受,不知道珍惜國力、不在乎百姓死活造成的。從而暗諷唐敬宗廣建宮室,是在走它們自取滅亡的老路。

杜牧《阿房宮賦》中借秦滅亡教訓批評唐敬宗廣建宮室是哪一句

2樓:風橫雨狂

"滅六國者來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源秦也,非天下bai也。"——出自《阿房du

宮賦》最後一段zhi。

大意是:滅亡六dao國的是六國自己,而不是秦國;滅亡秦國的是秦國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

本句揭示出六國與秦朝的滅亡,是由於它們的統治者只知道享受,不知道珍惜國力、不在乎百姓死活造成的。從而暗諷唐敬宗廣建宮室,是在走它們自取滅亡的老路。

3樓:匿名使用者

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

可憐焦土。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

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阿房宮賦總結秦滅亡的歷史教訓後提醒後人

4樓:中國爾爾

阿房宮賦總結秦滅亡的歷史教訓的句子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出自杜牧《阿房宮賦》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

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譯文秦統治者來不及為自己的滅亡哀嘆,只好讓後世的人為他們哀嘆;後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嘆而不引為鑑戒,那麼又要再讓後世的人為他們哀嘆了。

5樓:張為臻老師

《阿房宮賦》是唐代文學家杜牧創作的一篇借古諷今的賦體散文。杜牧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其毀滅,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經驗,向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表現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的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常識文學篇。

《過秦論》中秦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過秦論》中秦國滅亡的原因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原文講述滅亡原因的段落為: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過秦論》是賈誼政論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

全文從各個方面分析秦王朝的過失,故名為《過秦論》。

《過秦論》上篇先講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漸強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優勢、實行變法圖強的主張、正確的戰爭策略、幾世秦王的苦心經營等。

行文中採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鋪陳式的描寫方法,富有氣勢;之後則寫陳涉雖然本身力量微小,卻能使強大的秦國覆滅,在對比中得出秦亡在於「仁義不施」的結論。

中篇剖析秦統一天下後沒有正確的政策,秦二世沒有能夠改正秦始皇的錯誤政策,主要指責秦二世的過失。

下篇寫秦在危迫的情況下,秦王子嬰沒有救亡扶傾的才力,主要指責秦王子嬰的過失。

7樓:叫那個不知道

「仁義不施」是原因,「攻守之勢異也」是結果。

《過秦論》一文,中心論點放在全文的最後一句:「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這句文言,翻譯過來是,秦始皇不施行仁義,才使攻守之勢起了變化,由攻勢轉為守勢。

因此,「仁義不施」是原因,「攻守之勢異也」是結果。

這句話是從反面總結出歷史教訓,來勸諫西漢統治者,如果從正面講,秦要想使其攻與守的形勢不發生相反的變化,就得施行仁義政策。

用形象的語言來說是:馬上得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天下。這就是說:不可失掉民心,過分迷信武力。

因此,對於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秦帝國的滅亡的原因,歸納為兩字「**」(殘暴)。

擴充套件資料

《過秦論》是 賈誼政論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從各個方面分析秦王朝的 過失,故名為《過秦論》。此文旨在總結秦速亡的歷史教訓,以作為漢王朝建立制度、鞏固統治的借鑑,是一組 見解深刻而又極富藝術感染力的 文章。

《過秦論》上篇先講述秦自孝公以 迄始皇逐漸強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優勢、實行變法圖強的主張、正確的戰爭策略、幾世秦王的苦心經營等。行文中採用了 排比式的句子和鋪陳式的描寫方法,富有氣勢;之後則寫 陳涉雖然本身力量微小,卻能使強大的 秦國覆滅,

在對比中得出秦亡在於「仁義不施」的結論。中篇剖析秦統一天下後沒有正確的政策, 秦二世沒有能夠改正秦始皇的錯誤政策,主要指責秦二世的過失。下篇寫秦在危迫的情況下,秦王 子嬰沒有救亡扶傾的才力,主要指責秦王 子嬰的過失。

8樓:匿名使用者

《六國論》觀點是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而《過秦論》一文,中心論點放在全文的最後一句:「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這句文言,翻譯過來是,秦始皇不施行仁義,才使攻守之勢起了變化,由攻勢轉為守勢。

因此,「仁義不施」是原因,「攻守之勢異也」是結果。

這句話是從反面總結出歷史教訓,來勸諫西漢統治者,如果從正面講,秦要想使其攻與守的形勢不發生相反的變化,就得施行仁義政策。

用形象的語言來說是:馬上得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天下。這就是說:不可失掉民心,過分迷信武力。

因此,對於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秦帝國的滅亡的原因,歸納為兩字「**」(殘暴)。

阿房宮賦中作者借秦朝滅亡的事例對統治者發出了告誡的句子是?

9樓:清風白酒留故人

秦人不暇自哀內,而後人哀之容;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意思:秦人來不及哀悼自己,而後人替他們哀傷;如果後人哀悼他卻不把他作為鑑戒吸取教訓,也只會使更後的人又來哀悼這後人啊

10樓:何春梅的大天地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杜牧的阿房宮賦指出,六國和秦統治者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杜牧的阿房宮賦指出,六國和秦統治者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鹽竟舷阜7977 阿房宮賦中總結出六國與秦國滅亡的最根本原因是?阿房宮賦中總結出六國與秦國滅亡的最根本原因是不愛民。原文中的句子 嗚呼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 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

秦的滅亡原因是什麼具體表現在哪3方面

秦統一後,雖然採取了一些促進社會發展的措施,但是,秦王朝的殘暴統治和對人民的無限搜刮,給廣大勞動人民帶來了新的災難,使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直接矛盾日益激化。1 秦始皇對農民的統治和剝削是非常殘酷的。田租 口賦 徭役和兵役是壓在農民頭上的沉重負擔。2 秦始皇為自己修建了豪華的阿房宮和巨大的驪山墓,每年役...

元朝滅亡的原因,元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元朝後期,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人民被壓迫被掠奪更為嚴重。早在泰定二年 1325年 就發生了河南趙醜廝 郭菩薩領導的起義。元惠宗至正十一年 1351年 發生劉福通紅巾軍起義,元朝統治階級內部卻在為爭權奪利而互相征戰,因此加速了元朝滅亡的程序。至正十六年 1356年 到至正十九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