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2021-07-05 20:17:52 字數 4869 閱讀 1687

1樓:匿名使用者

去發現和探索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養成。我們在研究性學習課堂中的重要任務,就是要造就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需要有創新衝動,善於發現問題是產生衝動的必要條件。

因此,在研究性學習中對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意義甚為深遠。

現就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民主氛圍,讓學生敢問

在**式學習課堂上,學生如果缺乏問題意識,就不可能觸動他們的思維因子,思考和感悟自然無從談起,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就要使學生敢問。但是,處於初中階段的許多學生普遍存在這種心理:

害怕自己提出的問題淺顯、幼稚而招來譏諷,或者害怕自己提出的問題引起老師不悅,所以大多沉默對之。長期的沉默,學生的思維自然活躍不起來,頭腦裡的「問題」便越來越少,最後幾至湮滅。加之課堂上,教師和教材的權威地位如泰山壓頂,常常使學生高山仰止,卻步雷池。

教師則更多以教為惟一中心,以中考為最終目標,完全忽視學生對文字學習的情感,致使學生根本無法真正參與學習。這一系列作為,使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不敢發問。我個人多年中學,學生相當一部分來自農村。

許多學生在課堂上不敢提問,害怕答問,一旦老師問到自己,即使勉強站起來,也大多低頭塞語;城裡的學生也只是性格較開朗些的敢提點問題,大膽主動者極少。對這種現象略加考察,普遍的情況是學生怕老師,有的則是學生怕學生。因此,給學生創設真正寬鬆和諧的民主課堂,真正做到師生平等、生生平等至為必要。

課堂中的師生平等,應該是教師以參與者的姿態與學生一起進行探索、交流,而不以權威者的姿態出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在課堂上應尊重所有學生的人格、思想、情感、個性以及他們各自的哪怕是極為細小的創造力。課堂上無論學生提的問題多麼膚淺,多麼幼稚,甚至離題萬里,也不要簡單予以否定,都須給予熱情鼓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引導他們再認識,再發現,再創造。

在這種民主平等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方能逐步解放自己,在思維的空間自由馳騁,逐步做到敢於思考,勤于思考,勇於提問,善於提問。

二、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創設寬鬆的環境,讓學生多問

學生有了疑問,還應該使學生把問題問出來,求得答案。但在現實的教學中卻發現,大多數學生不是沒有問題,而是不願意問問題,結果使得問題胎死腹中。久而久之,學生會變得對問題麻木了,不但不努力尋找「是什麼」,而且也懶得思考「為什麼」。

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主動問問題呢?羅傑斯認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他感覺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優表現和發展。專家分析認為,學生不願提出問題,主要是學生的提問,表達受到各種限制,可能還會招致教師的指責甚至挖苦、批評,於是因怕給自己惹麻煩而不提問題的學生就會越來越多。

因此,要讓學生敢問、愛問,必須清作學生的心理障礙,為學生的「問」營造氛圍。

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學習者。教師不是什麼都知識,教師傳授的知識也不是都正確。

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自己和材料,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自己共同**。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看,認真地聽,設身處地的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題,允許出錯,允許改正,允許保留意見對學生提出的一些想不到的「高見」,要及時採納並給予充分的肯定。

其次,要創設寬鬆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問題意識的關鍵是要創設寬鬆、安全的環境和氛圍,增進教學民主,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壓抑感和焦慮感。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傳授知識的無聲媒介,是開啟智慧的無形鑰匙,是陶冶情操的潛在力量。

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師生平等對話,學生才能張揚個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質,釋放出巨大的潛能。

三、立足創新,開掘文字,讓學生會問

每個學生都是以自己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為背景,來建構對新事物的理解的,所以在學習中不同的學生對相同的課文會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時,教師應以創新為指導,開掘文字,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如果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較簡單,就應讓學生自己去找到答案;如果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確實閃耀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值得**,教師就應首先肯定學生的質疑精神,並以此為契機,點燃全體學生的創新之火。

(一)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問題意識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教師自己必須有問題意識。現實中,不少教師自己就缺乏較強的問題意識,不能或不善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教學活動中,他們人書一體,成了教材的化身,成了教學參考資料的代言人。教師沒有了質疑的習慣和能力,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也就成了奢談。

所以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教師必須先行一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做一個有思想的人。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還要糾正對學生問題意識理解的誤解。在部分教師的觀念中,認為課堂上多提問

2樓:

一、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民主氛圍,讓學生敢問

在研究性學習課堂上,學生如果缺乏問題意識,就不可能觸動他們的思維因子,思考和感悟自然無從談起,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就要使學生敢問。但是,處於高中階段的許多學生普遍存在這種心理:

害怕自己提出的問題淺顯、幼稚而招來譏諷,或者害怕自己提出的問題引起老師不悅,所以大多沉默對之。長期的沉默,學生的思維自然活躍不起來,頭腦裡的「問題」便越來越少,最後幾至湮滅。加之課堂上,教師和教材的權威地位如泰山壓頂,常常使學生高山仰止,卻步雷池。

教師則更多以教為惟一中心,以高考為最終目標,完全忽視學生對文字學習的情感,致使學生根本無法真正參與學習。這一系列作為,使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不敢發問。我個人多年任教於一所縣中學,學生相當一部分來自農村。

許多學生在課堂上不敢提問,害怕答問,一旦老師問到自己,即使勉強站起來,也大多低頭塞語;城裡的學生也只是性格較開朗些的敢提點問題,大膽主動者極少。對這種現象略加考察,普遍的情況是學生怕老師,有的則是學生怕學生(這當中分為差生怕好生,鄉下學生怕城裡學生)。因此,給學生創設真正寬鬆和諧的民主課堂,真正做到師生平等、生生平等至為必要。

課堂中的師生平等,應該是教師以參與者的姿態與學生一起進行探索、交流,而不以權威者的姿態出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在課堂上應尊重所有學生的人格、思想、情感、個性以及他們各自的哪怕是極為細小的創造力。課堂上無論學生提的問題多麼膚淺,多麼幼稚,甚至離題萬里,也不要簡單予以否定,都須給予熱情鼓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引導他們再認識,再發現,再創造。

在這種民主平等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方能逐步解放自己,在思維的空間自由馳騁,逐步做到敢於思考,勤于思考,勇於提問,善於提問。

二、教師要做「問題專家」,強化問題意識,讓學生多問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自己首先應該具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如果教師自己不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不但不能激發學生去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甚至還會扼殺學生原有的問題意識。所以,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問題意識,教師首先應該成為「問題專家」。

本人在教授《世間最美的墳墓》時,就曾自問過這樣的問題: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的「最美」顯然是「樸素」,是「逼人」的「紀念碑式的樸素」,而「樸素」僅僅是不留名、不奢華嗎?顯然不只如此,作者是在讚頌托爾斯泰的平民化思想、平民化人格,即那種永遠不願凌駕於平凡之上的偉大,所以他的墳墓雖然不過是「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卻是「人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托爾斯泰也因此得到人們永遠的敬仰。

由於能夠循文發問,深入思考,並且對托爾斯泰的思想發展作了比較深入的瞭解,融會文外高容量資訊,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和托爾斯泰人格的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多問、善問就顯得得心應手了。學生就曾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樸素是人的本性嗎?

」「不追求樸素就不偉大嗎?」「樸素在現代社會如何體現?」……

三、立足創新,開掘文字,讓學生會問

每個學生都是以自己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為背景,來建構對新事物的理解的,所以在學習中不同的學生對相同的課文會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時,教師應以創新為指導,開掘文字,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如果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較簡單,就應讓學生自己去找到答案;如果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確實閃耀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值得**,教師就應首先肯定學生的質疑精神,並以此為契機,點燃全體學生的創新之火。

我在上《〈寬容〉序言》一文時,學生就提出了這樣一些問題:「從遠方捎來的漂亮石子」到底指什麼?「飢餓豺狗」是何寓意?

作者為什麼將探尋新領域說成是「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的挑戰?」為什麼「失望」是「那些由於恐懼而逆來順受的人們」獲得「勇氣」的前提?是不是每一種創新都必將是對守舊的反叛?

律法不能容忍反叛,然而創新卻必然要有反叛精神,怎樣認識這種矛盾?等等。由於這些問題具有**性,因此引發了學生更深入地去理解課文內容,增強了對文章主旨的把握。

而隨著對這些問題的探求和理解,學生的問題意識也就逐步形成了。這個時候,我順勢做了相應的引導,沒有用一個所謂的「標準答案」來固化學生的思維,沒有使學生的創造本能遭受扼殺。

針對不同的文字,做相應的引導,讓學生在不斷質疑問難和不斷答疑釋難中去體驗什麼樣的問題最具價值,從而使學生不斷提高提出高質量問題的本領,逐步做到會問,應該說是執教者應盡的職責。 問題意識的培養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品格,開發智力,提高自學能力,變學會為會學的有效方法。

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我認為要抓住如下幾個步驟:

一、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一個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產生了問「為什麼」、「怎麼辦」等認知需要時,並具有進行探索這個「為什麼」疑難問題的願望和心理時,他就會集中全部精力,把自己的思維活躍地發動起來。因而,我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仔細尋疑,敢於問疑。

如教學《再見了,親人》一課,我著重引導學生從課題質疑,學生略加思索便舉手提問:「親人是指哪些人?」「為什麼說再見了親人?

」等。這樣,學生就明確思維目標,課堂氣氛也更加活躍。

二、在新舊聯絡中尋疑。事物之間都存在一定的聯絡,教師指導學生由此及彼,從已知和未知之間尋找相似點,舉一反三,知微見著,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我們知道,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不是零,他們有一定的知識庫存和知識積累。找到新舊知識的結合點,既能以舊促新,又能構成新的知識體系。這樣學有聯絡,學有所得,會讓學生感到舊知識有所用,新知識有所託,求知慾會更強。

三、在表象與本質中探疑。作為小學生,知識面窄,生活閱力淺,理解問題簡單。所以,要引導學生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在表象與本質中探疑,透過現象看本質,不斷增進知識的深度、廣度。

五、引導學生解疑,最終釋疑。

如何培養高中學生責任意識,如何培養責任意識

英盛觀察梁啟超先生曾說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可見,青少年在促進國家發展進步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青少年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品質才能對國家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呢?縱觀各國曆史...

當代大學生應如何培養創新意識,如何培養當代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大學生要明確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性,樹立培養創新的思想。物質是意識賴以產生的基礎,意識則是人形成思想 觀念並進而昇華到精神的前提。而觀念是行動的先導,人們的行動總是在一定觀念的指導下進行的。只有正確的觀念才能產生正確的行動。因此,培育創新思想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並應注重大學...

如何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

豆豆在花園裡玩她的大剷車,丁丁開心地跑過來 一豆豆,讓我玩玩你的剷車好嗎?豆豆警惕地看著丁丁,覺得丁丁簡直就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丁丁的小手還沒有伸到剷車前,豆豆就迅速將剷車挪了地兒 於是,丁丁從另一個方向湊了過來,試圖進入豆豆的遊戲 豆豆看了一眼 別有用心 的丁丁,猛地將小手伸出去一擋,丁丁立刻摔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