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有哪些習俗,寒食節有什麼習俗?

2021-06-14 22:00:59 字數 6304 閱讀 8677

1樓:匿名使用者

寒食節有哪些習俗有以下7個:

1、拜掃祭祖: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後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

2、寒食插柳:柳為寒食節象徵之物,原為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據各地史籍記載:

「插柳於墳」、「折柳枝標於戶」、「插於簷插柳寢灶間」、「亦戴之頭或系衣帶」、「瓶貯獻於佛神」、「門皆插柳」,故民間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說。

3、寒食詠詩:寒食節時,文人們或思鄉念親,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靈感頓生,詩興大發,詠者甚多。

4、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興於唐宋。宋·李之彥《東谷所見》載:「拜掃了事,而後與兄弟、妻子、親戚、契交放情地遊覽,盡歡而歸」。

5、寒食蹴球:盛行於唐,宋《文獻通考》載:「蹴球,蓋始於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

6、禁菸冷食:寒食節古代也叫「禁菸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並參與。

7、寒食鞦韆:鞦韆原為古代寒食節宮廷女子游樂專案。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

2樓:雅澤美食大世界

禁菸冷食,寒食節古代也叫「禁菸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並參與。

拜掃祭祖,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唐代編入《開元禮》「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附)」中,成為官方認同並倡導的吉禮之一。

寒食飲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其中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意為企盼民富國強;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風亮節……。

3樓:秒懂星課堂

曾黎介紹寒食節習俗,很會玩了!

4樓:卓卓哥哥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卵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習俗: 1、禁菸冷食:寒食節古代也叫「禁菸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

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並參與。2、拜掃祭祖: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

唐代編入《開元禮》「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附)」中,成為官方認同並倡導的吉禮之一。後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後將子推燕、蛇盤兔撒於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於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3、寒食飲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其中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意為企盼民富國強;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風亮節……。

4、寒食插柳:柳為寒食節象徵之物,原為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就有「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的記載,安徽、蘇州等地還盛行戴芥花,佩麥葉來代替柳枝。

據各地史籍記載:「插柳於墳」、「折柳枝標於戶」、「插於簷插柳寢灶間」、「亦戴之頭或系衣帶」、「瓶貯獻於佛神」、「門皆插柳」,故民間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說。 5、寒食踏青:

也叫踏春,盛興於唐宋。宋·李之彥《東谷所見》載:「拜掃了事,而後與兄弟、妻子、親戚、契交放情地遊覽,盡歡而歸」。

明代《帝王景物略》記京效踏青場景為:「歲(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輿者,騎者,步者,遊人以萬計。」可謂盛極。

6、寒食鞦韆:鞦韆原為古代寒食節宮廷女子游樂專案。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

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 7、寒食蹴球:盛行於唐,宋《文獻通考》載:

「蹴球,蓋始於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史載:

唐德宗、憲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龜》載:「唐德宗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節帝御麒殿之東亭,觀武臣及勳戚子弟會球,兼賜宰臣宴饌。」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圖》。

8、寒食詠詩:寒食節時,文人們或思鄉念親,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靈感頓生,詩興大發,詠者甚多。據查,僅《全唐詩》就有唐玄宗、張說、杜甫、韓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詩詞三百餘首,宋金元詞曲也有一百餘首,成為中國詩歌藝術中一枝奇葩。

寒食節有什麼習俗?

5樓:秀我

1、【插柳】: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簷上。

諺語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的說法,說明清明折柳在舊時是很普遍的習俗。

據說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麼插柳戴柳不僅是時尚的裝飾,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過去寒食節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習俗有關。今天看來,隨意折取柳枝是對樹木的一種損害,是不宜提倡的。

2、【牽鉤】:「牽鉤」是古稱,其實就是現代的拔河運動。據說春秋時,楚國為了進攻吳國,以牽鉤這種運動來增強人民的體質。

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繩,兩頭分為許多小繩,比賽時,以一面大旗為界,一聲令下,雙方各自用力拉繩,鼓樂齊鳴,雙方助威吶喊,熱鬧非凡。

6樓:匿名使用者

1、禁菸冷食:

寒食節古代也叫「禁菸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並參與。

2、拜掃祭祖:

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唐代編入《開元禮》「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附)」中,成為官方認同並倡導的吉禮之一。後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

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後將子推燕、蛇盤兔撒於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於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3、寒食飲食: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其中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意為企盼民富國強;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風亮節…… 江蘇鎮江有寒食節食具京扛儕"京扛儕".《國民生活歷》說:

「京口(鎮江)以其為寒具。臍為六角形,謂京扛儕。」

4、寒食插柳:

柳為寒食節象徵之物,原為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就有「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的記載,安徽、蘇州等地還盛行戴芥花,佩麥葉來代替柳枝。據各地史籍記載:

「插柳於墳」、「折柳枝標於戶」、「插於簷插柳寢灶間」、「亦戴之頭或系衣帶」、「瓶貯獻於佛神」、「門皆插柳」,故民間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說。

由寒食插柳,演變為今天的全民植樹造林。

5、寒食踏青:

也叫踏春,盛興於唐宋。宋·李之彥《東谷所見》載:「拜掃了事,而後與兄弟、妻子、親戚、契交放情地遊覽,盡歡而歸」。

明代《帝王景物略》記京效踏青場景為:「歲(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輿者,騎者,步者,遊人以萬計。」可謂盛極。

7樓:

寒食節又叫「禁菸節」或「熟食節」,相傳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按照古代的風俗,節日期間要禁止一切煙火,包括生火做飯。為此必須事先準備好熟食,到時只能吃這些冷的食物,所以叫「寒食」。

寒食節的習俗活動主要有三項:分別是禁火、掃墓、郊遊。因為寒食節的具體時間定在前一年冬至後的105日或106日,恰好在清明的前一天或前兩天,所以清明和寒食兩個節日逐漸融匯成了一個節日,此時有祭祀祖先亡靈以及郊遊掃墓的活動,因為寒食節通常要禁火三天,所以有關活動要延續到清明。

這樣久而久之,人們對寒食與清明就逐漸不加區分了,以至現在有不少人只知清明而不知寒食了。

因為寒食節前後天氣比較寒冷,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定了踏青、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鬥雞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晒晒太陽,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

8樓:小

寒食節通常是冬至後第105日。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郊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在清明節。但韓國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節進行春祭的傳統。

寒食節是山西民間春季一個重要節日,山西介休綿山被譽為「中國寒食清明文化之鄉」,每年舉行隆重的寒食清明祭祀(介子推)儀式活動。

寒食節,民俗要蒸寒燕慶祝,用麵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飛燕、鳴禽及走獸、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後著色,插在酸棗樹的針刺上面,裝點室內,也作為禮品送人。

禁菸冷食:

寒食節古代也叫「禁菸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並參與。蘇軾的《望江南 超然臺作》中的「且將新火試新茶」說的就是寒食之後詩人煮茶的行為。

拜掃祭祖:

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唐代編入《開元禮》「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附)」中,成為官方認同並倡導的吉禮之一。後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

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後將子推燕、蛇盤兔撒於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於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寒食飲食: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其中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意為企盼民富國強;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風亮節……。

寒食插柳:

柳為寒食節象徵之物,原為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就有「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的記載,安徽、蘇州等地還盛行戴芥花,佩麥葉來代替柳枝。據各地史籍記載:

「插柳於墳」、「折柳枝標於戶」、「插於簷插柳寢灶間」、「亦戴之頭或系衣帶」、「瓶貯獻於佛神」、「門皆插柳」,故民間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說。

寒食踏青:

也叫踏春,盛興於唐宋。宋·李之彥《東谷所見》載:「拜掃了事,

寒食節 踏青

寒食節 踏青

而後與兄弟、妻子、親戚、契交放情地遊覽,盡歡而歸」。明代《帝王景物略》記京效踏青場景為:「歲(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輿者,騎者,步者,遊人以萬計。」可謂盛極。[4]

寒食鞦韆:

鞦韆原為古代寒食節宮廷女子游樂專案。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

」[4]

寒食蹴球:

盛行於唐,宋《文獻通考》載:「蹴球,蓋始於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

」史載:唐德宗、憲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龜》載:「唐德宗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節帝御麒殿之東亭,觀武臣及勳戚子弟會球,兼賜宰臣宴饌。

」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圖》。

寒食詠詩:

寒食節時,文人們或思鄉念親,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靈感頓生,詩興大發,詠者甚多。據查,僅《全唐詩》就有唐玄宗、張說、杜甫、韓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詩詞三百餘首,宋金元詞曲也有一百餘首,成為中國詩歌藝術中一枝奇葩。此外,寒食節時期還有賜宴、賞花、鬥雞、鏤雞子、牽鉤(拔河)、鑽木取火、放風箏、鬥百草、拋堶(瓦石器玩物)等許多活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的社會生活。

春天淨腸:

一般來說,野外的狗熊在冬眠結束後,春天第一件事情就是找點青草吃。因為青草富含纖維素,吃了以後容易腹瀉。狗熊清理下自己腸胃中積攢了一個冬天的廢物,接下來才好吃東西。

據動物學家說,狗熊在春季腹瀉前,往往都蔫頭蔫腦的,但一旦調理順了,接下來就歡實了。這寒食節的食品結構安排,是不是和狗熊的腹瀉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呢?比如說涼皮吧,好多醋,加上好多豆芽菜黃瓜絲之類的,富含纖維素,用來清理腸胃最合適不過了。

從中國人的飲食結構來看,春節期間吃了不少大魚大肉,等到了天開始暖和的時候,確實也應該像狗熊一樣清理一下腸胃。不僅可以健體,還能讓頭腦清醒清醒,解決下春乏的問題。

寒食節去野外採集野菜,不僅鍛鍊身體,而且也滿足了人體所必須,一舉兩得。最後,還要說說春季養生中的精神調節問題。

前面說過,女子傷春,在寒食節期間出來散散心,勾搭勾搭小夥,能夠預防精神上的疾病。男子雖然不傷春,但在春季肝氣過盛,容易精神失常的時候,緬懷下先人,寄託哀思,起到了悲克怒的作用。對肝的調理是相當有好處的。

經過了五千年的文化滋潤,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成為緬懷故人,激勵生人的節日。

寒食節有哪些風俗,寒食節有什麼習俗

寒食節風俗 禁菸火 寒食禁火的風俗在周時就已定型,禁火稱之為斷火或內火,這是寒食節習俗 重新點火叫做新火,這是清明節習俗。吃冷食 隨著禁火風俗而來的,便是吃冷食的習俗。這也是人們稱寒食節為冷節的原因。寒食節的風俗 1 禁菸冷食 寒食節古代也叫 禁菸節 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

寒食節與什麼時代的什麼有關,寒食節與什麼時代的什麼人有關?端午節與什麼時代的什麼人有關

寒食節亦稱 禁菸節 冷節 百五節 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 踏青 鞦韆 蹴鞠 牽勾 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後來因為寒食和清明離的較近,...

寒食節應該吃什麼樣的食物,寒食節吃什麼 傳統寒食節的各地美食有哪些

1 清明果 在清明節前後制 作的一種食物,果形似餃子,但味道截然不同,外皮用鼠鞠草或艾草做成,餡有韭菜 雞蛋 豆腐乾等。2 青團 一種用草頭汁來做成的綠色糕團,清甜甘香,軟糯可口,帶有艾葉香氣。吃青團主要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清明節,寒食節等節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食品。3 寒食粥 寒食節日期間,百姓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