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不知道」用什麼詞,文言文含什麼詞

2021-05-08 03:32:40 字數 6117 閱讀 8464

1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中「不知道」用「不知」。

釋義:不知道。

造句:1、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一年又過去了。

2、對這個問題李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3、他就是那樣人,說話不知深淺,你別見怪。

4、不知什麼緣故,小紅今天的情緒很不好。

5、一個乘客沒有按時上飛機,不知什麼緣故。

文言文含什麼詞

2樓:俏皮的無奈

總的來說,古代漢語中的詞類活用主要有:

1.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為動用法

2.動詞的使動用法,動詞活用為名詞

3.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

4.數詞活用為動詞,數詞的使動用法

5.名詞用作狀語

【名詞的活用】

1.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①名詞+名詞,非並列修飾關係,且無謂語,一般前一個名詞做動詞。

例:晉軍函陵。(駐軍)  《燭之武退秦師》

②名詞+代詞,這時名詞一般活用為動詞。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說出)《**》

③副詞(能願動詞)+名詞,這時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雲青青兮欲雨。(下雨)《夢遊天姥吟留別》

④名詞用「而」、「則」與動詞或動詞性短語相連線,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衣冠而見之。(穿上衣服,戴上帽子)《馮諼客孟嘗君》

⑤古代漢語不僅普通名詞能活用為動詞,方位名詞也常常活用作動詞。

例:下江陵,順流而東也。(攻下;向東進軍)《前赤壁賦》

2.名詞活用為使動詞

名詞用作使動詞,是指這個名詞帶了賓語,並且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變成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死人復生,使白骨長肉)《中山狼傳》

例:元濟於城上請罪,進誠梯而下之。(使……下)  《李濟雪夜入蔡州》

3.名詞活用為意動詞  名詞的意動用法就是把它後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把……當做賓客)  《傷仲永》

例:吾數擊殺響馬賊,奪其物,故仇我。(把……當做仇人)《大鐵錐傳》

【動詞的活用】

1.動詞活用為名詞

動詞的主要作用是充當謂語,但有時也出現在主語或賓語的位置上,表示與這個動詞的動作行為有關的人或事,這時它就活用為名詞了。

例:吾射不亦精乎?(射箭的技術)《賣油翁》

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埋伏的部隊,伏兵)  《曹劌論戰》

2.動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和它的賓語不是一般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產生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一般說來,活用作使動的動詞,多數是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用於使動時,後面就帶有賓語。

翻譯時要採用兼語式的形式。

例:外連衡而鬥諸侯。(使……鬥)《過秦論》

例:晉侯飲趙盾酒。(使趙盾飲酒)《左傳·晉靈公不君》

【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在文言文中,形容詞如果處在主語或賓語及判斷句謂語的位置上,具有明顯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徵和意義,它就活用為名詞。

例:四美具,二難並。(美好的事物;難得的賢主嘉賓)  《滕王閣序》

例: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舊交情)  《赤壁之戰》

2.形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形容詞本身是不能帶賓語的,但有時後面卻帶了賓語(但又不是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這時候形容詞就活用為動詞。

例: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感到熱、感到涼)  《兩小兒辯日》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懾、威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形容詞帶上賓語以後,如果使得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和狀態,那麼這個形容詞就活用為使動詞。

例:春風又綠江南岸。(使……變綠)《泊船瓜州》

4.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形容詞用作意動,是主觀上認為後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例:漁人甚異之。(認為……奇怪)《桃花源記》

【數詞的活用】

作為實詞的數詞在古漢語中活用作動詞的情形比較少見,一般來說,數詞直接處於謂語的位置上就用作了動詞。

例: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統一)  《史記·秦本紀》

文言文中不知道用什麼詞

3樓:文以立仁

把「道」字去掉就是。文言文多為單音節詞,一個字一個詞,「知道」,文言文說「知」;不知道就是「不知」。

文言文中但是用哪個詞語表示

4樓:116貝貝愛

不用詞語表示,只用單字「而」來表示「但是」。

而拼音:ér,注音:ㄦˊ,部首:而部,部外筆畫:0畫,總筆畫:6畫,五筆:dmjj,倉頡:mbll

鄭碼:gl,四角:10227,結構:單一,電碼:5079,區位:2288,統一碼:800c

筆順:一ノ丨フ丨丨

釋義:1、古同「爾」,代詞,你或你的:「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

2、連詞(表平列,如「多而雜」。表相承,如「取而代之」。表遞進,如「而且」。

錶轉折,如「似是而非」。連線肯定和否定表互為補充,如「濃而不烈」。連線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如「侃侃而談」。

插在主語謂語中間表假設,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3、表(從……到……):從上而下。

4、但是。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故而[gù ér]

因而;所以。

2、而往[ér wǎng]

以後或以上。

3、而當[ér dāng]

而且在。

4、假而[jiǎ ér]

假如。5、偉而[wěi ér]

偉如。偉大壯美貌。

5樓:爐渣裡

解答:最常見的是「而」字。

分析:「而」 是18個常用的文言虛詞之一。它有多種用法及解釋,其中有一種便是作表示轉折關係的「轉折連詞」。可譯為「但是」「卻」等。如下面這個例句: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文言文中表示否定的詞語有哪些

6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中表示否定的詞語,有如下這些:

弗自愧弗如

不老婦不聞也.——《戰國策·趙策》

同「否」時,或師焉,或不焉.——唐·韓愈《師說》

非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荀子·勸學》

休玄德急止之曰:「休驚百姓!」——《三國演義》

別別自做主張

未未果.——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沒沒有

莫故莫能知.——《石鐘山記》

毋毋庸諱言

無請無攻宋矣.——《墨子·公輸》

否否則熟慮而從之.——《禮記·表記》

勿將軍勿慮.——《資治通鑑》

(注:「勿」在古文中有敬意,大多情況下表示「請不」,而不是「不」.到現代才大多情況表示「不」,如「請勿吸菸」.)

中國古文中,形容無所不知的有什麼詞語

7樓:匿名使用者

所不知 [wú suǒ bù zhī][釋義] 什麼事情都知道,沒有不懂得的。

[出處] 《列子·黃帝》:「聖人無所不知,無所不通,故得引而使之焉。」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無曉不通」《三國演義》、《水滸傳》裡介紹諸葛亮、吳用的時候

古文中一般都用哪些詞來表示錢?

8樓:淡淡清香飄千古

白虎(銀子)

胡秉言一生奮鬥只為錢,

財富充盈氣質添。

適度心平別太過,

白虎能把大船翻。

9樓:匿名使用者

1、青蚨 傳說中的蟲名。《太平御覽》卷九五○引 漢 劉安 《淮南萬畢術》:「青蚨還錢:

青蚨一名魚伯,或曰蒲,以其子母各等,置甕中,埋東行陰垣下,三日後開之,即相從。以母血塗八十一錢,亦以子血塗八十一錢,以其錢更互市,置子用母,置母用子,錢皆自還。」後因用以指錢。

2、布泉 《周禮·天官·外府》「掌邦布之入出」 漢 鄭玄 注:「布,泉(錢)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故以「布泉」泛指錢財、貨財。

3、孔方 即孔方兄,又稱家兄,錢的謔稱。舊時銅錢外圓,中有方孔,故名。又錢字由「金、戈、戈」組成,「戈」「哥」音同,於是「稱兄道弟」。

語出 晉 魯褒 《錢神論》「錢之為體,有乾坤之象,內則其方,外則其圓。其積如山,其流如川。動靜有時,行藏有節,市井便易,不患耗折。

難折象壽,不匱象道,故能長久,為世神寶。親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昌。無翼而飛,無足而走,解嚴毅之顏,開難發之口。

」4、貨泉 王莽代漢稱帝后,十分嫉惡劉氏。因為錢字有「金、刀」,而「劉」字的正是由「卯、金、刀」組成(皆指繁體字),王莽便改稱錢為「貨泉」。「泉」字由「白、水」兩字組成,故又稱「白水真人」。

5、阿堵物 典出 南朝 宋 臨川王劉義慶 《世說新語·規箴第十》:「王夷甫雅尚玄遠,常嫉其婦貪濁,口未嘗言『錢』字。婦欲試之,令婢以錢繞床,不得行。

夷甫晨起,見錢閡(阻礙)行,呼婢曰:『舉卻阿堵物。』」「阿堵」是當時方言,「這個」的意思。

「舉卻阿堵物」意即「拿開這個東西」。

6、沒奈何 舊指特大銀錠,言難以動用。宋 洪邁 《夷堅支志》記載,宋人張循王家中富有,怕人盜取,為此,他讓人把每一千兩**熔成一個大球,稱為「沒奈何」,意思是誰也奈何它不得。

7、上清童子 古錢的別稱。相傳 貞觀 年間, 岑文字 避暑山亭,有一「上清童子元寶」進見。語畢,送之出亭,於牆下忽然不見。

掘地,得古錢一枚,乃悟「上清童子」為銅名,「元寶」為錢文。見 唐 穀神子 《博異志·岑文字》。後遂以「上清童子」為錢的別名。

8、鄧通 在西漢時期,有人把鄧通作為錢的別稱。《金瓶梅》三十回中有「正是富貴必因奸巧得,功名全仗鄧通成」的詩句,鄧通就是錢的別稱,鄧通是西漢文帝劉恆的一個寵臣官居上大夫。文帝曾賜給鄧通一座銅礦山,並破例允許鄧通開礦鑄錢,因而鄧通錢遍佈天下。

因此後世「鄧通」成為錢的別稱。

9、王者 又稱老王、王老,錢的別稱。 唐 李冗 《獨異志》卷中:「 唐 富人 王元寶 ,玄宗問其家財多少?

曰:『臣請以一縑系陛下南山一樹,南山樹盡,臣縑未窮。』時人謂錢為『王者』,以有『元寶』字也。

」10、鵝眼 或稱「雞目錢」,北宋 司馬光 《資治通鑑》第一百六十八卷:「樑末喪亂,鐵錢不行,民間私用鵝眼錢。甲子,改鑄五銖錢,一當鵝眼之十。

」南朝宋代沈慶通傢俬鑄的錢,一千錢長不滿三寸,被稱為鵝眼錢。比鵝眼錢更劣的錢,稱為綖(音延yán)環錢,入水不沉,隨手破碎,商賈不敢行用。

11、腰纏 古人很少直接把錢幣放在衣囊裡,出門在外攜帶的金銀、銅錢一般放在束腰用的腰帶裡,然後把腰帶纏繞在腰間,故稱「盤纏」(同今天「腰包」之意),這樣既不會遺失,又不會露財。借指金錢,古代還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故事。

12、銅臭 本義為銅錢的臭氣,後常用來譏諷惟利是圖的人,也特指金錢。西晉 司馬彪 《九州春秋》:「崔烈,廷尉卿。

靈帝時開鴻都門榜賣官爵,烈時入錢五百萬,得為司徒。及拜日,天子臨軒,百僚畢會。帝顧謂幸者曰:

「恨不小靳,可至千萬。」程夫人於傍應曰:「崔公,冀州名士,豈肯買官,賴我得是,反不知姝邪?

」烈問其子鈞曰:「吾居三公,於議者何如?」鈞曰:

「大人少有英稱,歷位卿守,論者不謂當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烈曰:

「何為然也?」鈞者:「論者嫌其銅臭耳。

」13、不動尊 稱藏錢不用,如佛之安生不動,而把錢叫做「不動尊」。宋 陶彀 《清異錄》:「郎君家庫裡有許多青銅,教做不動尊,可惜爛了。

」錢為銅鑄,也多有稱錢為「青銅」,或「銅」的。

14、鈔票 起源於金代。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宋太宗初年,隨著商業的繁榮和交易的擴大,當時使用的鐵錢已經不能適應交易的需要,於是在四川成都由十六家富商聯合發行了一種紙幣,當時被稱作「交子」。

與宋朝大致相同時期的這個金朝,也在公元2023年也發行了紙幣交鈔。交鈔是金代盛行的紙幣流通券,發行時間大約有80年,曾經流通金國,在金代貨幣中始終佔據主導地位,也叫鈔引,分為大鈔、小鈔。現在我們把紙幣稱為鈔票或簡稱鈔,就是從那時流傳下來的。

15、袁大頭:**初年,因發行的銀幣上有袁世凱像,錢就被稱為「袁大頭」。

16、大團結:新中國成立後十元面額人民幣面上印有「全國人民大團結」的圖案,錢被稱為「大團結」。

卻不知道用文言文怎麼說,卻不知道用文言文怎麼說

卻不知 是明顯的轉接。乃不知 晉陶潛 桃花源記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而不知 漢桓寬 鹽鐵論 和親 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則不知 漢司馬遷 報任安書 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我很想念你,而你卻不知道用古文詩句怎麼表達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溫庭...

文言文謝在文言文中有哪些用法, 文言文 謝 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用法?

bai謝 在文言文中有如du下幾種常見的義zhi項 道歉 dao推辭 告別 感謝 告內訴 凋落。容如果不考慮語境,鴻門宴 中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中的 謝 理解成 感謝 也未嘗不可。但如果聯絡上下文看,劉邦 距關,毋內諸侯 想在關中稱王,惹怒了項羽,準備以四十萬大軍來攻打劉邦,項伯私下答應劉邦,...

文言文中有哪些兼詞,文言文中,「兼詞」是什麼意思啊?

最常見的有兩個 1.焉 於之 如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蛟龍生 於之 即 生在那裡。勸學 2.諸 之於 如 放諸山下 等於 放之於山下 即 把它放在山下 黔之驢 例子很多,這裡只舉兩個供你理解。所謂兼詞,是指在語法上作一個詞用,在意義上作兩個詞解釋,具有這樣特點 的詞,文言語法中稱之為兼詞.兼詞一般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