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為什麼會亡在崇禎手裡

2021-05-05 05:11:16 字數 1858 閱讀 6635

1樓:

因為在誅滅魏忠賢勢力的同時,也促使明末龐大的文官勢力更加膨脹。

17歲登基的崇禎執政時,明朝處於內亂、外患、龐大的文官集團把持朝政,整個明帝國可謂內憂外患,風雨飄搖。

明末國內外矛盾激化,前後兩次的萬曆朝鮮戰爭 ,國力消耗巨大,邊牆以東的海西女真諸部內亂不已,均給建州部以可趁之機。

2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認為,還是崇禎皇帝自身的問題,如果在和平年代,他或許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守成之君,但是,歷史沒有給這樣的條件,如果毛文龍不死。如果魏忠賢不死,袁崇煥不死,如果孫承宗,楊承嗣會一直受到重用,又或者當時集中兵力清除李自成,張獻忠,而暫時放棄對滿清的抵抗,歷史是公平的,給了崇禎太多的機會,大唐帝國,在歷經黃巢起義如此承重的打擊之後,尚且能維持二十多年的統治,為何一個依然強盛的明朝不能?

正如同當年明月評價崇禎的話,不該做的,他做了,該做的,他也做了,但還不如不做,

3樓:匿名使用者

崇禎算是臨危受命,他的木匠哥哥,給他的是一個風雨飄搖的、沒落的帝國,能撐17年已經很不容易了好吧。**就是這樣,它不管你的前因,只在意最終的結果是什麼,而崇禎只是個無辜的受害者。

4樓:匿名使用者

不能說亡在他手裡,更多的是天災人禍促成了明朝滅亡的杯具16世紀中原大旱,直接導致了民生凋敝

萬曆三大徵為了保衛明朝更消耗了人力物力

大軍對抗東北後金

造成了南方空虛,起義才成了燎原之勢

這時連明朝引以為豪的內閣制度也起不了作用

崇禎皇帝開始自己執掌朝政

內憂外患還有多年的黨爭宦禍等各種因素導致了明朝的衰落從那麼多朝代來看,實際上明朝的滅亡偶然大於必然

5樓:離若柳

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縱觀歷史,崇禎會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假如生對了時代,只是經過百年的發展,明帝國只是個空架子,因此,即使他大展巨集圖也迴天無力。

6樓:揮戈之徒

萬曆新政後,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最後如同《血酬定理》中所說的在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和後金的雙重打擊下大明集團直接跌停退市,ceo崇禎畏罪自殺。

7樓:1煥卿

因為這個時候恰恰出現了李自成先生,崇禎還是一個相當有作為、有骨氣的人皇,但是這個人有點偏狹、多疑,一代文武全才袁崇煥死在了他手裡,也是明朝的一個支柱倒了。

8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崇禎只是個時代犧牲品,明朝可以說是在萬曆時期實質上已經亡了。 但在一定程度上,崇禎加速了明朝的滅亡,就是他冤殺了大將袁崇煥,這實在是太悲劇了。

9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認為明朝時亡在自己人手中的 當時後金並不比明朝強大 只是明朝內部積弱已久 機構腐化

10樓:

明朝滅亡 因為氣數已盡。。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 朱由檢 並不是一位亡國之君 。。

他非常節儉 刻苦 ,,但是卻 因氣數已盡 。。

明朝重臣楊嗣昌 說:「明朝若亡,必亡於流賊。」

是 年年邪門的災荒再加上 各種說不盡的倒黴事 導致了朱由檢的完蛋 。。

其實 朱由檢同志 即便是算不上 千古聖明之君 ,,也絕不昏庸 。。

11樓:熙城訣

其實,問題沒有出在崇禎。崇禎這個皇帝是內閣和皇室強迫立的,他不是自願當皇帝的,因為當時天下大亂,明王朝處於風雨飄揚之中,說不定哪天就完蛋,內有李自成農民軍起義,外有後金,蒙古,吐蕃,新疆各少數民族都在趁虛而入,崇禎是個聰明人,他不想當亡國皇帝,但其他皇族子弟都年齡太小,所以僅有他了,崇禎不像金庸**裡寫的那樣昏庸,崇禎是歷史上的賢明皇帝之一,只是在位時間短而已,所以不能說明朝亡在崇禎,應是亡在萬曆。

為什麼明朝不是亡於強大的滿清而是亡於李自成的農民軍

很多原因造成的。第一是兵力的過於消耗。明朝崇禎年間,本就遭遇經濟危機的明朝一直是兩線作戰。本來國內問題快解決了,此時崇禎皇帝命令在西南西北剿匪的洪承疇馳援寧遠錦州。李自成等人得以反撲。而由於松山之戰失敗,洪承疇降清,關外已無兵將可用,還導致北部防禦的空虛。李自成的進京實在是有些僥倖,當攻擊寧武的時候...

明朝亡於萬曆, 明亡實亡於萬曆 為什麼要這麼說

明朝不亡於崇禎之失德,而亡於萬曆之怠惰 明史 神宗的本紀結尾言 明之亡,實亡於神宗。這個明朝享國時間最長的皇帝,廟號神宗,實為寓貶於褒,是說他神龍見首不見尾,隱居深宮數十年,不見朝臣,不理朝政,致使到萬曆末年,國家的官吏已經缺了一半。他又是個死要錢的皇帝,放出太監四處擾民搜刮 如開礦事 民間連養只雞...

為什麼有人說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這樣的說法有道理嗎

1368年,朱元璋正式創立大明帝國。和歷史上哪家皇帝都一樣,朱元璋也希望著自己的大明王朝能夠千秋萬代,永不凋零。平時朱元璋除了每天處理政務之外,基本上就是想著怎麼能夠使大明王朝,延續萬年不斷。因此他讓劉伯溫去斬了各地的龍脈,儘管最終還是放沒能斬斷長白山的龍 話說斬了龍脈之後,朱元璋還是不放心。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