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孔子的思想論語的深度評析,急

2021-05-02 18:09:44 字數 2082 閱讀 2658

1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重「孝」。「孝」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是為人之本。子曰: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意即:「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

」 子曰:「事父母能竭其力」,講的是:「做子女的侍奉自己的父母應竭盡心盡力。

」孔子的這兩段文字立足於家庭倫理.

孔子重「學」。作為一名教育家,二千年前的孔子就已經積累了許多豐富而科學的治學之道。孔子的「溫故而知心,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等精闢言論,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勤奮、自勵、實事求是,鍥而不捨的治學態度嗎?

孔子講究治學的方法,「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知新」的前提是 「溫故」,「為師」的前提是「知新」,不能知新,又怎能為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可是給了學生們學習的一把寶劍,孔子於此濃宿了一切學習之法的精髓:

「學」與「思」的科學結合,能使所有學習者走向成功。孔子認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是一種優秀的學習品德。

在樂學者看來,學習其實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在學習與溫習過程中,獲得了知識,提升了自己的認識水平,得到成就感,還不快樂嗎?

孔子認為治學的基礎之一是仁信。這是《論語》中最吸引我們的精華所在。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廣泛而深遠。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

孔子重「德」。德冶的基本精神實質是:泛愛眾和,博施濟眾。孔子把仁引入禮中,變傳統「禮治」為「德治」。可見他對「德」的重視。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孔子的箴言對各行各業的人們都深有啟發。孔子並不反對富與貴,而是反對不義的富與貴。君子可以享受富貴生活的樂趣,但是即使是清苦的生活,君子也不是整天愁眉苦臉,很難過的樣子,相反,儘管吃的並不算太好只是蔬菜,也沒有什麼瓊漿玉液,渴了只能喝點白水,心情仍然平和快樂。

這是為什麼?淡薄名利,修身養性,何其快樂!這是歷代聖賢所追求的。

做人應該有做人的準則,做事應該有做事的原則。在社會上我們理應做一個恪守公德,遵循國家法律制度的好公民。上述所說之孝,實質也是一種美德之舉。

子曰:「**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其意思是:

「**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則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謹慎而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知識,。」即為人者不僅在家要孝敬父母,更要在外在團結友愛,有愛心,以賢德之人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勇於進取,並身體力行,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潛修個人的品行,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後,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你的道德水準就會達到一個較高的境地。

《論語》所創導的道德修養理論與方法是:自省、克己、慎獨、忠恕、中庸和力行。自省是在思想意識、情感態度、言論行動等各個方面去深刻認識自己、剖析自己;克己仍是指自我剋制、自我約束能力的影響,使自己的言行舉動都符合社會道德規範,促進社會的和諧;忠恕便是根據自己內心的體驗來推測別人的思想感受,將心比心,推己及人,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而深度則是在自省和克己基礎上,使自我修養達到更高境界的一種修養方式;中庸就是寬容和接納異己,設身處地為人著想,聆聽別人的心聲,和諧人際關係。

這些豐富的思想就是在現代的中小學政治思想教本中也有不少引入。它對青少年健康道德觀與世界觀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道德的學習固然重要,道德的實踐及修身養性更為重要。《論語》的精要在於道德的踐行,知行合一,肯定了行的重要性。《論語》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是: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學習如此,立德養性也如此;因此我們在實踐中要堅持做到躬行踐履,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這是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的根本。

2樓:5g新時尚

給個郵箱,我給你傳過去

關於儒家思想的問題,急求答案,關於孔子的仁愛待人儒家思想的問題

恩 在今天的社會有意義 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代表的就是 仁 這種仁是一種大仁,寬恕就是大仁之為 因為其實你在寬恕別人的同時,也就寬恕了你自己對誣陷自己的人的恨,真正得到寬恕的,是你自己。以德報怨的這種寬恕,正是大仁之為 而我們現今社會缺少的,也就是這種 仁。所以有意義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孔子的主要思想

孔子是儒家創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 仁 禮 仁 的主張是 仁者愛人 這一主張是要求統治階級體察民情,反對苛政。孔子認為,要實現 愛人 還要遵循 忠恕 之道,就是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的要求。禮 的主張是 克己復禮 就是說要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 禮 要求,孔子追求的 禮 是西周的等級名分制度,孔子還進一...

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

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它提出 仁政 學說,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 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核心是 禮 du與 仁 在治國zhi的方略上dao,他主張 為政回以德 用道德和禮教答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 德治 或 禮治 這種方略把德 禮施之於民,實際上已打破了傳統的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