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神話是什麼,大禹治水是民間傳說,還是神話故事

2021-05-02 14:07:35 字數 4745 閱讀 6469

1樓:追風的寒冰

~以下內容**知乎~

禹,蟲也。——說文解字卷十二

禹為什麼是蟲呢?根據神話傳說中還有一位與鯀禹共工齊名的水神共工,他有一個兒子,叫句龍,又叫后土。(祭祀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皇天后土,就是這個后土)

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據有的學者考證,這個被後世歷朝歷代祭祀的「后土」句龍和禹實為一,都是古人對神祗的崇拜,而這個神祗的形象就是龍。句龍之句,據說有龍捲之意。蔽也。

識如此古老文字之意,還得從甲骨文或金文入手。很巧,大禹,句龍,后土都有甲骨文和金文之形狀留世。

金文「禹」字

乍一看,一個三角的腦袋還有一個長長的尾巴,禹不是蛇(或蟲)還能是什麼?但蹊蹺的是,還有一橫,或是一個叉,何解呢?先不急,再看「句」。

甲骨文金文

到這裡,還是不能聯絡起句龍到底何解,再往下看甲骨文「後」字

甲骨文金文

其實到這裡,后土的意思其實可以解釋了,就是「司土」,下圖是「司」的甲骨文形象。

后土之意就是司土,也就是能治理土地的人。這種人在古代就是共工階層,共工與鯀禹都屬此類。更進一步,」句「與」司「或」後「是不是也有點相似呢?

句龍是不是司龍?因為司龍之能不同凡響,遂將司字異化為句,專門表示司龍之」司「,即句也。如果我們解句龍為司龍之意,那麼」禹「字金文裡那一橫也好解釋了,那就是司龍之人用來馴龍的工具(或是一個人騎著一條飛昇的龍)。

禹字不是單單的象形文字了,是一個會意字。

2 應龍

龍這種生物,不止我們的古代文明有這樣的意象,古老的瑪雅文明也有,世界各地有如此多得古老文明都對這種神祕生物有過記載,我覺得這不是一種巧合

上圖是瑪雅國王pacal the great(23 march 603 - 28 august 683)時期修建的神殿頂蓋上的石刻。此圖一出立刻引來好奇,因為圖上分明是一個年輕人(銘文中記載是太陽之子)騎著一個會飛的摩托車,尾部還噴著火。如果仔細端瞧,我們會發現這個年輕人把著的「摩托車」頭實際上是個十分對稱的圖案,左右各彎曲伸出,突出末端左右各有一個類似紅山玉龍的圖形,而且這個「摩托車」身有鱗片化的圖案。

「摩托車」的尾部則是回折彎曲的。這明明是對一種動物栩栩如生的描繪,是不是很像一條龍呢?

應龍圖在這裡補充一點,什麼是應龍呢?

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述異記

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廣雅

「乘雷車,服駕應龍。」(高誘注:「應龍,有翼之龍也;--淮南子·覽冥訓

可見應龍還是屬於比較高階的龍種,有翅膀,可以飛,並且有人駕馭。為什麼那時候的大江大河會有龍呢??

查有關龍之種種傳說,龍常見於海中。為何當時身處河南腹地的大禹能遇?問題就在於當時地球氣候的大環境導致的大規模海侵。

也就是說大禹治水的時候,洪水不單是由黃河氾濫引起的,還有一部分海侵所致。這也可以解釋為何現在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或是疑似夏墓的故墟中往往會有貝殼出現(而且是身份的象徵)。貝殼一部分有可能是從靠海的東夷部落交換來的,也有一部分可能就是由於海侵,河水逆流帶來的。

(營口龍骨**)

古書中也有那個時候江水逆流的記載(孟子中就有)。肯定了海侵說,那麼龍這種與海密切相關的生物來到中原腹地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還想再推測一下龍這種生物的生長髮育週期。

首先龍的生長髮育週期特別長。述異記中記述:「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

其次龍的整個週期不都是在海里,而是似乎要經過一個陸地產卵—>土中緩慢發育—>山洪衝下大江在大江中迅速發育(這是關鍵,能不能成龍在此一舉)—>復歸大海 這麼樣一個迴圈。所以當時的大禹或是共工因為海侵有幸能遇到復歸大海的已經發育成熟了的龍——應龍。沒有發育好的可能就成了各種各樣的「類龍」。

所謂龍生九子各不同也就是從此而來的吧。

接著回到正題,由於治水的緣故,很可能,在距今10000~2023年前的時代,大江大河中往往有龍這種巨獸。共工與其打交道久之,熟悉了其秉性,竟能馴化或甚至飼養龍(史記夏本紀中有孔甲豢龍的記載。但孔甲之豢龍似乎未得先祖真諦。

)。司龍用來幹嘛呢?治水。

河海應龍,何畫何歷?鮌何所營?禹何所存?——楚辭·天問

傳說應龍以尾掃地,為大禹疏導洪水。為何是以尾呢?屈原表示不解。

我在這裡妄解一下,從前面西歐,瑪雅以及中國應龍的傳說中,都有鱗蟲類的力量是來自於尾部的傳說(pacal the great的壁畫中更是有意讓那」摩托車「的尾部噴出了火焰)。龍(鱗蟲)的尾部有力量,這也許就是各個神話故事傳說中為我們儲存的一個比較真實的關於龍的細節。而且龍似乎具有驚人的吸水的能力。

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山海經·大荒北經

尾巴可以犁地,身體可以蓄水。這實在是上天賜給人類的優秀的治水」工具「。也許大禹正是靠了這個應龍,治水時省了不少的工夫呢。

也有人說應龍可能是個人名。但有如此大功卻名不見史書實在是沒有道理。因此應龍似乎又真的是龍了。

因為按照我的想象,應龍還幫助了大禹一件天大的事情。

3 飛天制九鼎

昔虞夏之盛,遠方皆至,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左傳·宣公三年

傳說大禹在治水成功之後,聚九州之鉄鑄成九鼎。這九鼎上詳細繪製了當時所知的九州地理以及風土物產。蓋大禹鑄此鼎的目的一當然是大彰治水之工,二更重要的是把多年得到的地理知識整理成圖,鑄在不易毀損的金屬鼎上以教化後世。

有多少?足足鑄了九個大鼎才將其鑄完。這裡我們又不得不驚訝一下以當時的生產力條件,居然能在大禹一代完成治水與堪畫九州地圖兩大工程。

如前所說,如果真的有應龍這種上古神獸的話,那麼似乎確實可以大大加快工程進度。除了治水,製圖也是如此。應龍除了尾有力,能蓄水之外還有一個功能,就是有翼能飛。

能飛多高?想象一下下面的場景:

在一個萬里無雲的日子裡,經過多次的馴練,大禹跨上應龍乘風直上雲霄。越升越高,越升越高,風聲在耳旁呼哨。大禹往下看時,地面的人群越變越小,巨川大山也變得如小溝土丘一般。

再往上,人群已不見了蹤影,地貌也變得模糊不清。不知高飛了多久,大禹看到了一副終生難忘的壯觀:在天的盡頭,有一條天與地的界線!

好奇心驅使大禹乘龍向那邊飛去。

但無論應龍如何用力的飛,始終都不能靠近那條線!多麼奇怪!此時應龍已精疲力盡,大禹只好按落雲頭,回到地面。

如此反覆多次,大禹漸漸悟出一個道理,也許大地並不是看上去的那麼一個平面,而是有些彎曲。又想起治水時聽東夷部落中出海打漁人的經歷,說回來時家人往往先看到的是高高的桅杆,後看見船頭。彷彿海也是個彎的。

我在高空看到的那條界線也許並不存在,只是曲面的邊緣罷了。想通了這一點,大禹決定要把從高空看到的大地大海的真相鑄在有相似曲度的面上,而不是平面上。鼎,就是有一定曲面的器物。

4 夏桀食龍

再開大一點,禹還真有可能馴服過龍這種生物,並且一直把龍和神權結合在一起,穩固自己的統治。但是隨著時間久遠,代代相傳,馴龍的能力逐漸退化,甚至連辨別龍的能力都沒有了,這種言論的傳出,對當時天命之子神權加持的統治影響是巨大的,於是出現了這樣的情形,孔甲衰土,擾(馴)龍,食龍,夏桀亡國。

原文傳送門

2樓:狐狸的樹林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古代的漢族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氾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

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大禹治水是民間傳說,還是神話故事

3樓:阿沾

神話故事。

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流域洪水為患。為了制

止洪水氾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尋找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鯀接受任務後,採用堤工障水,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都失敗了,最後被放逐羽山去世。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對洪水進行疏導;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是作為治理洪水的最高領導人,但他為天下萬民興利除害,躬親勞苦,手執工具,與下民一起櫛風沐雨,同洪水搏鬥。

大禹治水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大禹依靠艱苦奮鬥、因勢利導、科學治水、以人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為邦本、科學創新等為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

治水遺址到今天仍舊儲存著,禹會村遺址位於安徽省蚌埠市西郊塗山南麓的淮河東岸,總面積為50萬平方米。大禹生活的時代是龍山文化時期。塗山有大會諸侯遺址,又有娶女首領為妻的塗山氏國遺址,並存有禹王宮啟母石臺桑、防風冢、禹墟等多處遺蹟,山上禹王宮有數千年曆史文明。

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禹幼年隨父親鯀東遷,來到中原。其父鯀被帝堯封於崇 。帝堯時,中原洪水氾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

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定河堤,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接著禹被任命為司空,繼任治水之事 。禹治水三過家門不入, 正是他勞心勞力治水的最好證明

4樓:牙牙的弟弟

神話故事。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氾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

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大禹治水故事簡介大禹治水的故事簡介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 堵 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 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

大禹治水的故事要的,大禹治水的故事 要400字的!

禹為鯀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傳生於西羌 今甘肅 寧夏 內蒙南部一帶 後隨父遷徙於崇 今河南登封附近 堯時被封為夏伯,故又稱夏禹或伯。是中國第一個王朝 夏朝的建立者,同時也是奴隸社會的建立者。堯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發生了很大的水災,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老百姓只好往高處搬。堯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商...

大禹治水的作文大禹治水給我們的啟示作文200字

這一天,我正在看 大禹治水 這本書,書中講到黃河水患是從堯開始的,當時的黃河流域經常發大水,農田被淹 房屋被毀,百姓流離失所,生活十分悲苦。堯很著急,經過四方部落首領商議,決定派鯀去治水。但是,鯀也沒有治水的經驗,他只懂得用土埋,建堤築壩,結果治水九年,不但沒有把洪水治服,反而使水災鬧得更凶了。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