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哲學和西方哲學有什麼不同點和相同點

2021-04-29 20:04:37 字數 4767 閱讀 8849

1樓:夢魔

東西方哲學的異同需要從他們的根源來找 即東西方文化的異同 簡單來說就是中國文化是「動」的性質,對於某件事物,觀點是模糊、不定的,可看做是趨於某區間;而西方文化是「靜」的性質,對事物的觀點可看做是一個點。 從哲學上來說,中國哲學(思想)是注重理性的,西方哲學注重於理智。 至於相同,都有哲學探求世界事物本質的共性

東方哲學和西方哲學的區別是什麼?

2樓:群主你是豬嗎

定義是西方哲學的基礎.縱觀西方哲學,描述世界的語言大多是分析性質的.每個哲學流派的理論闡述都是判斷式的.

從泰利斯的「水是萬物之源」(p33),到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p259),再到馬克斯的「人的本質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西方哲學研究某一個事物時,常常是把未知的事物理型化,再用已知的簡單事物的相加來表示,稱作定義.因此,西方哲學常常是從定義出發,建立一套公理化的體系,在用這個體系解決實際問題.

定義省略了事物的次要屬性,但是,主次關係會隨著研究物件的改變而改變.定義的過程實質上是把人們對於事物的理解推向了極端,即「什麼時候是這個屬性在起作用,什麼時候是那個屬性在起作用」,而這些邊界常常是模糊不可尋的.每當叩問定義的邊界時,西方哲學將不可避免地出現異化,走向事物的反面.

異化可以體現在公理化體系的構建中,譬如第二次數學危機;也可以體現在主觀推理與客觀現實的不符,譬如:人工智慧的電腦算不算是人?因為人的本質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所以只要是融入了社交網路,有了自己的社會關係,就可以算作人了?

我有些不同意,孰是孰非有待商榷.

相比之下,東方哲學存在概念的相容,並且強調概念的適用有條件.區別於「什麼是什麼」的分析句式,東方哲學的句式是:「此時它是這樣,彼時它是那樣」.

譬如禪宗對於「人是豬」的理人本來不是豬;但是在輪迴中,人的前世可以是豬.又如中醫辨證非常講究「天時」(氣候和時間所帶來的「生存格局」的變化),「地利「(地理因素)和「人和」(人的社會關係和個人心態).區別於西醫將各個臟器細分且結構化,中醫的理論更像一個黑箱,用一些原始的定義(陰陽,五行,營衛等等)將現象歸類,用現象推導概念,再由概念推導現象.

這些推導的依據就是規律使用的條件.

東方哲學避開了異化的難題,卻也面臨窘境——雖然肯定了規律適用有其條件,但是這些條件具體是什麼,又如何得知,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答覆,即肯定了邊界存在的重要性,卻沒有說清如何得知邊界在**.這樣的壞處是明顯的——東方哲學不會產生一個可操作性太強的方**,因為有太多需要意會;好處也不是沒有——邊界本身就隨著人類認識世界的螺旋上升在不斷延拓與收縮,一下子弄清楚反而不好辦,只要能用就行.從這個角度講,東方哲學本身就是方**.

究其原因,西方哲學是由飽食終日的人們為了解釋世界而創造出來的;而東方哲學則是以解決生存問題為基本目的總結出的.西哲真正走上實踐的舞臺自馬克斯始,而東哲對於世界的理解早已廣泛地運用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中.

二.理性的爭辯

西方哲學中有許多關於理性的闡述.回憶全書,從柏拉圖的《理想國》(p98)到康德的不可知論(p373),理性被反覆提及.理性在西哲眼中大致是這樣的一個意思:

人們在面臨判斷的時候會本能地想到什麼事情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會發生的,什麼又是不會發生的.

這是一件奇妙的事,因為人類運用理性的過程中似乎沒有什麼直接的證據,即沒有一個嚴密推理的過程.相比於黑格爾的三段論,早期人們無法得知自己的理性判斷從何而來.因此才會有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本書的中部).

其本質差別就是相信感官還是相信大腦為正確判斷的本源.

從柏拉圖到亞里士多德,從笛卡爾到洛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釋,都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知建立理論.然而,這個問題最終在精神分析學派中得到了解釋(個人觀點).用佛洛依德及其繼承者(繼承者對原始的佛洛依德理論有所揚棄)的話講,人類的認知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規律,而所謂理性的判斷過程就是潛意識在大腦中進行了大量的經驗事實比較,得出了一個可信權重相對較大的事情浮現到了意識中.

理性的無意識本質上還是依賴潛意識的.

相比之下,東方哲學直接忽略這些內容.從諸子百家的論辯,到王陽明的「心學」,東方哲學隱隱約約地提到了與理性相似的概念——「神明」或者「心」.神明並不是神仙,而是理性.

譬如《內經》中講:心為百官之主,而神明出焉.這是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將人體比作一個國家,那麼「心」就是皇帝,「心」決定著人類的思維.

王陽明也說: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諸子百家並未直接提出理性的概念,但是從行文中看,百家的論戰文字常常採用類比的句式.

譬如孟子將人心向善比作流水向下一樣,是自然的事情.在一定的條件下,由經驗直接得出結果是典型的東方哲學思維方式,它直接忽略了「為什麼會得出這個結論」這個問題.顯然,這樣的思維方式不會衍生出「理性」的概念.

  在西方哲學中,理性和上帝常常是一起出現的.因為理性推斷是意識狀態無法覺察的,冥冥之中竟然會有答案自然跳出來,不禁讓人想象到有上帝的存在.這種想法最典型的是史賓諾莎,它直接認為上帝是事情發生的「內在因」,自然,也是人類理性思考的「內在因」

3樓:波士商學教育

1,中國哲學

主要討論彼岸(形而上)世界,西方哲學主要研究此岸(形而下)世界;中國回哲學重情感答,西方哲學重理性;中國哲學側重方**,告訴人們該「做什麼」,該「怎麼做」;西方哲學側重於認識世界,告訴人們世界「是什麼」;中國哲學務實,重視人生,西方哲學思辨,重視自然。

2,中西方哲學表現為側重世界觀與側重方**、側重思維與側重實踐的內在統一。

3,中國哲學看的是大局觀,所以今生來世,世界萬物無所不談。西方哲學喜歡就某一問題刨根問底,有很強的實證性和針對性。

4樓:孔將

東方講究歸一,西方注重

5樓:z上傳收藏奮鬥

西方主要是邏輯演繹,東方更多的是直覺把握

請問東方和西方的哲學思想在根本上有什麼異同? 哲學思想對人的日常生活有什麼作用?

6樓:

1、人的生活態度與其思想?一個歷史學家、文學家的哲學思想是否成熟?

你對成熟的定義是什麼?古往今來,誰人不短見?聖賢誰無過?

佛祖大慈大悲大巨集願能救如今愈發痴迷的世人嗎?哲學家們一生,汲汲營營追尋的所謂客觀真理可真的曾找到過嗎?還是那些世界上有名的思想家如:

蘇格拉底,莊子,也就發現了自己很無知,然後坦然面對這一切?

人生活在歷史侷限性中,你如何跳出歷史現有的時空框架去看待自身?上帝視角至少我不覺得存在,就算存在它也不屬於人類。那麼,人類能說自己曾經成熟過嗎?

2、在社會生活中,人成功的標準是什麼?

跟上面的問題性質類似,幾乎可作同一解答即可,這是不可能有固定標準的。鳥兒在空中飛翔它就是成功的,魚在水中暢遊它也是成功的。那麼,古人們對於人生的大概個體定位,用了簡單的幾個字給出了它算是相對完美的答案「合時宜,知進退」。

3、一個思想家在現實生活中採取了什麼樣的生活態度與行為方式?

思想家的思想如何如何,是他被稱之為思想家的理由。而他的生活態度與行為方式,跟他的思想未必要扯上一個必然關聯。比如盧梭的人生看似很荒淫,但是你無法否定他筆下《懺悔錄》中,面對情慾和內心正義的那種坦蕩胸襟,幾乎已經達到佛家「明心見性」的標準。

只有俗人才會以世俗眼光看待別人的生活,因為除此以外,根本就沒有足夠的「思想鑑別能力」去衡量,去鑑別思想家的思想,究竟如何如何。你在瞎子眼前點了一盞燈,他卻不會知道明亮是什麼感覺。

4、後續所有問題彙總——哲學與現實。

西方的數學,或者說我們稱之為「高等數學」,這首先是一個學術認識上的分歧,有必要解釋一下基本概念。我們對於數學的定義,它是一個工具,它是一個被運用的東西,但是西方卻未必這麼想。

自畢達哥拉斯丟擲「萬物皆數」的理念之後,數學的基本立足點,是由於其在邏輯上顛撲不破的性質,作為純邏輯工程,適合用於解讀問題量變和引數相對變化等等。這已經不是我們東方人眼中的「算術」,而是數學本身已經作為了「哲學」最鋒利的寶劍,甚至是「哲學」的「實體化」體現。

這也正是,西方,在西方狹義哲學的嚴密的理性邏輯推導下,加上數學的定位和使用,才誕生了所謂「科學」這種東西。然而,尤其是邏輯,是我們中國文字裡先天欠缺的因素。

然後,我們要說說關於實用價值的問題。「人文類思考」和「西方狹義哲學」思考做一個簡單的比較,問題就很明顯。

哲學上,我們追求真理,追問物件的真實存在,但是人天生思維模式就不是這樣的。

肚子餓了,人會想吃飯,你並不需要弄清楚你的物件,既「肚子餓」這一感受是如何生成的並如何發生的,你本能中就完成了會想吃東西這個行為。而吃下東西呢?也不需要理解腸胃是如何運作的,它自己會後好的動起來。

但是如果有一天,你的腸胃不按正常狀況動起來,你病了,該怎麼辦呢?人們突然發現,原來還有這種可能性,那麼它是為什麼呢?這個話題暫且打住,繼續往下說。

那麼生活中,感性思維和本能條件反射就能解決的問題,怎麼會需要用得上「空靈的哲學」和「高數」呢?

如果把「高等數學」看作一架飛機,而你只是出門買兩把小菜,你會需要用它嗎?顯然是更為高效和實用的「小學數學」自行車作為代步,或者乾脆走過去,豈不是價效比更高?

所以,這個問題最後告訴你一個很簡單卻又很真實的答案。

生活是:追求所謂最好的「價效比」,本能驅使著你的一切行為,而你的一切行為是以利己作為某種原動力的。而當它不需要調動高層次或者深層次的工具的時候,「價效比」這一機制會判斷捨棄一些無謂的行為和「繞遠路」的蠢事。

這時候,無論是哲學還是高數,都被判出局,生活面前「有效性」的「價效比」判斷高於一切,否則就是拿大炮打蚊子。

而真理卻是:當人類不滿足於自身感知,在察覺自己受感知侷限性所支配的狀況下,追求對物件資訊和「真實性」的存在狀況產生質疑,從而衍生的一種高階訴求,這才是追尋真理的原動力,也是哲學的起源。也有人說過,「哲學起源於人類對於萬物的驚異」。

7樓:匿名使用者

你寫的一大堆,根本都沒什麼用,在本質上,哲學沒有用處,或者說,沒有直接的和現實的用處。它什麼也不能做。至於說到東方哲學與西方哲學的區別,那就是不同社會/歷史的區別,是不同文化的區別,而不是什麼哲學的區別。

比較中西方哲學思想有什麼意義,1 中西方哲學思想主要異同有哪些?這使得比較中西方哲學思想有什麼意義?

中西方的哲學啊。是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這個地方可以分析一下,具體的分析的方法,還是需要一些系統的比較學的一些分析的方法 1.中西方哲學思想主要異同有哪些?這使得比較中西方哲學思想有什麼意義?西方哲學 於古希臘哲學。而東方哲學 主要來自於諸子百家,並沒有統一的說法,而哲學這一概念本身也來自於西方,是愛...

西方哲學史上康德對實踐的論述,有哪些合理因素

首先了解康德的貢獻康德是德國哲學家 天文學家 星雲說的創立者之 一 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版,唯心主義,不可知論權者,德國古典美學的奠定者.康德一生對世界發展貢獻眾多,但最重要的貢獻是他的三大批判.三大批判 構成了他的偉大哲學體系,它們是 純粹理性批判 實踐理性批判 和 判斷力批判 康德生前名聲並不十分...

李逵和魯智深性格有什麼相同點有什麼不同點

相同抄點 兩人同樣非常講義氣。襲 性格魯莽,不拘泥於小節。勇敢勇猛,行俠仗義 嫉惡如仇。不同點 魯智深雖然為人魯莽,但是他粗中有細,而李逵此人就只是魯莽。魯智深看似野蠻粗獷可是在大事面前很冷靜,而李逵容易意氣用事。擴充套件資料 魯智深是 水滸傳 中的人物,綽號花和尚。三山聚義後加入梁山泊,排第十三位...